11月27日,由中央电视台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5-2016)在北京鸟巢正式启动,这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媒体调查和民间问卷调查。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了解到,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大调查将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10家国内知名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调研数据。开幕式上,央视知名主持人王小丫,与此次的特邀调查大使——小度机器人进行了一段十分风趣的对话。小度作为百度最新人工智能技术的结晶,用风趣幽默的聊天风格,向大家展示了其背后的大数据技术以及秘书化智能服务的实力。
一上台,小度流畅且幽默进行了自我介绍,还与主持人王小丫进行了三四个来回的幽默互动,细数王小丫支持过的节目:
小丫的开心辞典令人难忘:“我最喜欢小丫姐姐主持的开心辞典,我要是参加一定是冠军!”
小丫最新节目回家吃饭更是热门:“小丫姐姐的厨艺一定也很厉害,因为小度搜索到你也是回家吃饭栏目的主持人。”
这些互动着实给了王小丫以及现场观众一个惊喜。作为中国首个智能问答机器人,小度机器人情感交流、信息检索、索引服务的超凡能力已经可略见一斑。
有事儿找小度小度,将来说不定是把妹高手呢
而在自我介绍后的互动中,小度又进一步让众人惊讶。当王小丫要小度“要不要顺便给大家唱一下回家吃饭这首歌?”后,小度马上进行了歌词搜索,最后调皮的反将一军:“对不起,调子有点高,适合美女来唱,小丫姐姐,你可以唱给我听吗?”被反将一军王小丫表示小度太机灵。
毕竟机器人一直都是被世人认为只能进行简单逻辑的对话,而小度此次则是展示了更为复杂的情感沟通。
本次调查以“幸福”为主题,拥有海量网民搜索数据的百度,将依托大数据相关洞察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的独特优势,助力本次调查输出2015中国幸福人群画像等内容,帮助电视观众和网民“透视当下,洞悉未来。”
当谈到幸福时,作为特邀调查大使,小度成为了第一个被调查对象。王小丫问小度:你幸福吗?小度机智地回答道:“小丫姐姐,我姓度”引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
我很幸福哦
最精彩的一幕则是当小丫继续问:“你知道幸福是什么吗?”小度不仅回答了自己的观点还趁机约小丫一起吃饭:“当然知道,大多数百度网友认为,幸福就是和爱的人一起吃好吃的。程序猿哥哥写了个程序让我问你,小丫姐姐,晚上有空一起吃饭吗?我有百度钱包可以省百分之一哦。”
百度钱包常期返现哦!
小编表示小度真是太聪明了,不仅三百六十度甩锅给程序员,还强行为百度钱包打了一把广告。原来,11月18日,李彦宏宣布百度钱包正式推出“常年返现计划”,消费者通过百度钱包支付,就可以立即得到1%起的现金返还。小度口中的百度钱包能省百分之一也来源于此。
看到这里,你是否感慨:聪明的机器人不少见,但是如此贴心的可以帮你省钱还能约到女神的机器人或许只有这一位了!你瞧,王小丫都表示要邀请小度机器人上《回家吃饭》节目了!小度机器人可以帮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快速定位、总结出问题的答案,更加便捷地‘连接人与服务’。可以这么说,在医疗、教育、生活、科技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据了解,大调查报告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发布,而作为特邀调查大使,小度机器人届时将代表百度大数据与央视进行更深入的合作,进一步彰显百度在中国国民大数据挖掘方面的实力,也让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进入更深的层次。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2017WRC世界机器人大会 · 机器人大讲堂直播间,昨天迎来第一波高端访谈,主题是机器人划时代之声。嘉宾组合自然也很有阶梯感,60后80后和95后三代机器人从业者,进行了一场跨时代机器人对话。
主持人和年代嘉宾配置如下:
主持人 刘宏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预告先行:此人金句频出,切记留意)
嘉宾
王田苗 60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齐俊桐 80后
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一飞智控创始人
马艺妮 97年
清华大学15级本科生,各类机器人比赛大奖归属
片头是如假包换的回望三十年,主角为60后的王田苗教授:
30年有很多辉煌,也有很多挫折,感人的历程其实我记得。
当机器人以自动化装备进入工厂,在美国的GE公司以及在日本的车间广泛应用的时候,80年代初的中国,机械工业部当时是以喷涂和焊接为代表。
随后在科技浪潮中,邓小平确定了“863”计划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1986年3月就正式启动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和战略科学家带着整个中国的科研队伍和企业,推动机器人的发展。后来有了“863”机器产业化基地。
如今虽然核心部件仍大量进口,但不得不承认30年来,从遥远的探月机器人到近旁的短途代步两轮车,我们的机器人一直在向前走。
刘宏教授承上启下大法:
有人将中国机器人走过的历程概括为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后半句是说探月机器人
前半句就是近来以萌属性俘获人心的
扫地机器
对未来的家用机器人有什么期待?
齐俊桐教授
80后经济实用流
希望家用机器人除了扫地擦地之外,还可以智能地胜任更多家务。
马艺妮
95后无远弗届流
宿舍里桌子在下层,床在上面。未来有一天,宿舍可以连成一个整体,比如晚上不用下床,按一下床栏杆就可以关灯。这样的物联网概念,会带给我们人与房内设施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空间,那么一整间宿舍都是为我们服务的。机器人不一定要有具体的形态,也未必要有特定的功能,但如果他能让我在任何一个位置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控房间,我非常希望他能走入我的生活。
刘宏教授总结归纳大法:
无所不在的机器人,智能家居管控中心
然而现在的服务机器人似乎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智能,搞机械的人和做感知的人眼里的机器人是不同的,那么……
如何跨越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鸿沟?
王田苗教授 60后
1 由2B到2C的痛点关注
工业应用是痛点,比如老龄化社会难招工、劳动力成本高、以及市场订单的竞争,要求质量与速度响应。目前来看,只要在肮脏繁重以及重复的工作里,机器人都会变成趋势,特别是当机器人的成本不断降低,工厂无人化的趋势也已经出现。
然而对于C端,在机器人功能定位还不是很准确而成本又很高的时候,可能推动就很慢。所以现在的一个趋势是从特殊环境——我们称为2B——过渡到2C。2B只要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危险作业,比如精准操作,你会发现企业市场就有需要。但是进入家庭,人们对机器人期望值很高,希望他是保姆老师医生集于一身的全能超人,是很难的。于是有了2B到2C这样的趋势。
2 以租赁和提供服务来代替销售
3 家用机器人时代到来之前的三个突破点
3.1 高效安全柔性的这样一个本体。现在人们的期望:刚柔耦合或者软体,实际上是把本体感知和驱动合为一体;
3.2 人工智能,特别是语音视觉、深度学习、碎片化知识的推理。突破了这一层,他会很快可以作为人的生活助理、私人医生助理,乃至很多其他方面的助理;
3.3 电池。充电这件事也是一个瓶颈;
(意外点名的3.4) 人机共融。
齐俊桐教授 80后
现在的家用机器人大家都认为他不太智能。一个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家庭的环境过于复杂。我们都觉得很简单,可能就有个沙发什么的,最多有个楼梯。但对于一个传统机器人已经很复杂了。我非常同意王老师说的,2B应该是2C的前面:
比如,飞行机器人喷农药,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它确实抓住了痛点,它的环境会比我们的家庭相对简单得多,空中没有太多障碍物,没有太多起伏的地面。这样的一个典型过程,我们就可以在简单环境,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化,减少人的参与。我记得两年前还要人拿着遥控器操作,今天我们就可以用手机把田地照一下、走一圈,飞机就可以自动的把药喷到地里。而且现在成本已经和人接近,甚至比人成本还低。
除此之外我们还搜集数据,知道在什么地方喷了多少药,效果怎样,知道明年该怎么喷。这样又把数据和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结合起来,分析未来,预测未来。这个可能也是机器人逐渐智能的一个过程。
马艺妮 95后
95后的我们可以说是在人工智能的熏陶下长大的。小时候看哆啦A梦、变形金刚,“神奇”“有趣”这些关键词已经烙印在大脑。后来涌进了一大波科幻片,X战警、超能陆战队,那种无坚不摧的躯体以及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非常炫目。我想要去探索这个机器人,也受到了那个时候的影响。但到了这个领域,才发现和我的预期差距还是很大。
在我学习范围之内,接触到的机器人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二是服务业。在制造业,他是去代替人类完成一些比较复杂的重复性的工作;相反在服务业,比如扫地机器人和自动售货机,是代替人类去完成一些相对较轻的工作。现在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就是代替人类完成劳动任务。但人工智能现在投入生产的还不是很多,更多的还处在研究阶段。包括老师刚才说的软体机器人,现在我跟老师做的课题是仿生柔性连续体机器人,包括之前的作品章鱼手,都是旨在提高服务性机器人的抓持能力,增加应用范围。
真正说到人工智能,我觉得还是要分方面,毕竟他不太可能完全达到像人这样一个智能的状态。在科研领域里,比如要提高身体素质:
假设我们有一个核能爆破现场,希望在爆破之后很短时间内,做到一些指标的探测和采集。因为这个现场对人的损伤肯定是不可逆的,如果有晶体管机器人,可以抗拒这种恶劣的环境,且足够稳定,可以保护各种精密的探测仪器,那么科研上对这种机器人是有诉求的。这就是人工智能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需要他去识别,需要他去保护,也需要他返回。
所以说人工智能,我觉得太大了,应该分到下面一个一个小块,然后每个小块有专门的人进行深入研究。
在点子约等于金子的年代机器人创业和互联网创业的异同在哪里?
王田苗教授 60后
同1:国家强调创新驱动,无论政策上还是环境上都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对于创业团队也非常有利;
同2:创业是属于年轻人的世界,梦想、激情、冒险、担当都要集齐。要坚持自己不可取代的优势;
异1:越来越感觉到机器人创业,特别是硬科技创业,从一个市场痛点到整合相应的产品,组建队伍进行相应的销售,以及融资,周期特别长。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公司或者是独角兽公司,媒体宣传会说他们这两年三年就成长起来,其实所有跌倒所有站起的过程都忽略了。我感觉这不太同于那种模式创新。
异2: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硬科技创业,产业资源需求比较大。比如机器人,需要机械设计,需要机械部件采购,需要集成的时候现场调试。然后机器人的运动损伤需要维护,所以这个链比互联网的创业链更长更艰辛。
齐俊桐教授 80后
真的经历了一个特别好的时代,进入沈阳自动化所学习工作大概十年,然后又赶上了这个创新创业的浪潮,也有机会有资本能够支持我们去完成梦想。这是一个时代和一个行业叠加的。
王老师说创业属于年轻人,不属于六零后,我提个反对意见。我拿那个最早的863项目的时候,我的职称还没有特别高。王老师是专家组的组长,您说应该给年轻人机会,我才成了项目的第一负责人。
同:都需要创业者坚定不移的热情。
异:机器人的创业比起互联网创业困难。机器人其实是一个复合型技术,如果想做出来一个机器人的团队,不仅需要控制电子机械结构,剩下的就是包括销售运维需要一个综合性的队伍,缺了哪一环都很难成功,比起互联网来得慢。互联网创业,可以有一个新点子去迭代,不行可以再去迭代,需要人员的技术能力相对专一。但机器人团队不仅需要打破自己人才的界限,还要去找到相应的人,这是与互联网创业相比最大的难点。
刘宏教授迷之插曲 (除此外问题同上):
马艺妮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你玩机器人了,中国的物理事业怎么办?
马艺妮 95后
清华物理系有两个专业,我现在是技术应用的方向,机器人是我们的自然分流方向。其实现在创业虽然是一个浪潮,但是我观察大学生的主流并不是创业。高风险高收益,给自己投资,给未来投资也是给世界投资。另外就是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在又红又专的清华,很多人都有向往着科研的心,抱着服务人类的愿望进行科研,发表文章,参加会议,这是比较主流的方向。但是创业一旦成功,那就是无限大的骄傲。但创业其实风险很大,清华也有很多孵化器项目支持创业,我并没有参与其中,因为我可能更喜欢最新研究,更加稳健的一种成长方式。激进的成长方式,也有很多优秀的同学选择,他们去创业,给自己许诺一个机会,给未来许诺一个更能传世的企业。这样的话我觉得一是要把握好机会,二是要坚持,因为创业非常考验人的毅力。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给清华,给国家留下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刘宏教授结尾点睛大法:
几代人进行了充分沟通和撞击,不论如何,中国机器人的春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