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000年内地球遭到大量不明天体撞击

研究人员通过公开的小行星撞击数据汇集了过去1000年内全球各地受到的小行星撞击影响,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撞击坑的位置和大小。

过去1000年内地球遭到大量不明天体撞击

氧分子网科学讯(罗辑/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将过去1000年内地球所遭受到的小行星撞击事件在30秒内呈现出来,最新的交互式动画惊人揭示了地球曾经受到的“伤”。西蒙•罗杰斯将过去1000年内小行星撞击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在全球地图上进行了标记,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撞击坑的位置和大小,让我们感受到地球在小行星撞击面前显得非常脆弱,撞击点周围如果存在生命,那么它们无疑将遭到灭顶之灾。

事实上,撞击地球的天体来源较广,比如有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小行星主要来源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这里充满了年代久远的大型空间岩石,甚至可追溯到太阳系诞生之初。彗星则是一种表面覆盖着大量冰和尘埃物质的天体,有少量的甲烷和其他化合物,它们的轨道几乎呈现大椭圆形,从太阳系的边缘进入太阳系的内侧轨道,从地球附近飞掠而过,有些彗星的轨道距离地球较近,可对地球构成一定的影响。还有一种天体撞击是流星,其体积较小,在大气中一闪而过,如果流星体的体积较大,那么可在穿过大气层后坠落到地面上。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估计,太阳系内的小行星数量非常庞大,我们大约只发现了其中的1%,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小行星的轨道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这些小行星存在危险的撞击轨道,那么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事实上,地球时常受到小行星的撞击,只不过撞击地点不在人口密集区,而是在遥远的大洋或者内陆无人区,而且撞击天体的体积都不大,没有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来自B612基金会的科学家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小行星防御机制来应对可能出现的小行星撞击,但美国宇航局认为需要开发一种新的算法来识别小行星,快速检测出哪些小行星对地球构成威胁。到目前为止,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撞击坑是美国最大的撞击坑,直径在1.186公里,大约形成于5万年前,撞击天体直径达到50米,而袭击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陨石直径只有17米。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