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政: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全局观 整体意识是重要的职场品质

本文源自于 有赞创始人,白鸦童鞋 朋友圈的几句吐槽,我觉得很有代表性,遂引申成文。

我们说一个企业,如果做的不够好,事情执行不到位,通常是一些比较差劲,比较懒惰,或者说比较不负责任的员工导致的。 但,如果仔细看看身边,其实也存在另一种,一些特别认真,特别负责,特别敬业的所谓好员工,反而会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阻力。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的好,要加个所谓。

说到底,就一点,没有全局观。过于强调自己的本职工作,业绩表现,过于强调刷自己的存在感,或者过于强调自己的责任或公司的利益,而失去了全局的判断。

曹政: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全局观 整体意识是重要的职场品质

几个典型案例

1、行政管理及财务人员,为了杜绝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控制企业运营成本,对加班补贴,加班福利,公司福利零食,饮品的发放和使用采用了严格的监管和控制策略,对相关报销的审批极为严格。

结果,很多技术人员失去加班热情,甚至流失到其他相对宽松的公司。

2、法务人员,在公司重要的收购,商业合作条款中,极尽所能为公司规避风险,保障公司利益,条款审核异常严格繁琐。

结果,合作者比对条款后选择相对宽松的其他竞争者,公司错失多个重要机会。

3、某些项目管理人员或者技术管理人员,为了强调本部门的工作业绩,不断争取企业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业务资源;从而阻碍了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

我很多年前说过一个观点,很多人不同意,但我还是会重复一遍,腾讯之所以搜索做不起来,是因为门户做的还不错;腾讯当年要是敢砍掉门户,搜索估计早起来了。 很简单一个逻辑,门户抢占了所有流量的入口资源,而实际上,搜索和网址导航才应该是入口。

在pc互联网时代,腾讯拥有中国最强大的入口流量资源,然而在百度和所有其他搜索引擎抢入口的时候,腾讯的绝大部分流量入口,都还坚持扶植自己的门户。

4、技术研发团队,坚持精益求精,质量控制和发布流程,对每个细节不断打磨,拖累产品迭代效率,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一再错过。

这是很多大企业病的现象。

大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适合对于一些覆盖用户群体很高,有相当积累的产品,因为一点点问题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损失。但对于新领域,新市场,新的商业机会,往往需要快速应变,先拿60分的产品占领市场,再逐步调优。但很多大企业只能眼看着小企业快速把市场拿下,而即便自己资源占优,人力占优,技术占优,但很多时间和精力其实浪费了。

5、解决不存在的问题,徒费无用功。

技术研发领域这样的问题实在太多,数不胜数。
闭门造车的一些技术人员,缺乏对需求和市场的真实判断,把太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解决现实中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经常提的案例,百度,淘宝,google,任何一个热门词,你去搜索,你会翻到100页之后么?没有一个巨头可以解决大翻页的技术问题 。这是一个典型技术与需求适度匹配的案例,但我还是知道有不少技术人员会在类似的问题里,陷进去出不来,你说他不勤奋?不认真?不努力? 都不是,用力过猛,用错地。更多员工管理经验:www.yangfenzi.com/tag/yuangong

所以,全局观,整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职场品质。

曹政: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全局观 整体意识是重要的职场品质

做事既要专注认真,也要理解并服从大局,必要时可能要为大局让路,甚至牺牲,这都是企业发展中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技术要理解需求,理解产品设计的目标,不要陷入自以为是的情节里。
服务部门和管理部门,要懂得真正的激励目标是什么,不要只会停留在数字上做文章。
每个团队的负责人,要知道公司的大方向在哪里,大格局在哪里,如果自己不是主攻方向,要舍得为主攻团队输出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

我有个做法律的好朋友,就说过,很多企业的法务,都是为了让企业规避风险,尽可能减少未来的麻烦,在这样的心态下,很多事情不让做,很多业务不让进行;但我们知道互联网很多领域都是行动先于法律的,一个优秀的法务,应该是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寻找可行的路线图,而不是简单的阻止和拒绝。更多职场经验:www.yangfenzi.com/tag/zhichang

一个优秀的商业谈判专家也是,公司利益固然重要,对方的利益也是达成协议的关键因素,如果只把公司利益放在前面,各种条款都是摆出我不能吃亏的样子来,很多好的合作就无法进行,这其实最终损害了公司的发展能力。

——————————————————————————————————————

吐个槽,就算洗粉吧。

前几天文章 挖矿是个啥生意

一堆人评论说,比特币耗能是必要的,耗能不算多,传统货币耗能也很多。

好,我简单说一下

1、关于耗能是必要的,目前我确实自己想不出可替代方案,我承认目前比特币的策略很好,但是不是只有这种方案,耗能这个事情在这个方案的合理性,是不是不可取代?这是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对不对,但我认为耗能毕竟不是好事情。

2、关于耗能不算多,以及传统货币耗能也多的问题。

我想说,这不是一个常识问题,这是一个逻辑问题。
我一直认为这个地方在我的公众号里应该不需要解释,属于基础逻辑可以理解的问题,但我发现,很多人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逻辑。

什么是逻辑。

条件1:比特币的产出总量,是可控的,也就是入局者再多,单位计算量产出就少,入局者少,单位计算量产出就多。
条件2:入局者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有计算力,你就能入局。

那么这两条下来,就必然导致一个结果,商业竞争的最基本结果,产出成本约等于产出价值。

这需要去计算么?这需要去了解更多内幕么?
都不需要,其实我落伍了很久,我连第九代矿机都不知道,但这个逻辑从头到尾,没有变化! 包括评论里我看到一些做挖矿生意的爆料文章,内容和这个逻辑没有任何冲突。

先不说发行货币并不等同于印钞,就以印钞而言,金属货币可以认为接近币值,纸钞可能么。

发行一块钱人民币需要一块钱人民币的成本么?
发行一块钱美元需要一块钱美元的成本么?

拜托都动动脑子好么?

但是发行价值一块钱的比特币,真的需要接近一块钱的能耗成本!!!

为什么我们觉得现在能耗也不高,比特币总量毕竟有限啊!

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不看好它取代传统货币的原因,一旦其规模(并非货币发行数量的规模,而是与传统货币的汇率价值规模)达到传统货币的流通水平,这个发行的巨大能耗,谁来埋单?

我看到很多人讲,现在用的都是一些废弃能源,比如水电或其他风电,是的,我也说了,拼成本,这肯定是对的,但回过头来说,社会是一个整体,每个部分都会彼此相关,这边用了这些能源,其他地方的能源需求会不会转移到其他发电设施里呢? 而且如果比特币的价值继续增加,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在竞争格局的平衡体系里,挖矿的成本继续攀高,用电规模会继续攀升。然后会怎样? 如果比特币规模发展十倍会怎样,发展一百倍会怎样,如果达到流通货币的水平,要发展多少倍,人民币现在每年发行量是多少,是比特币多少倍。

真的以为跟雾霾没有一点关系?

如果这个逻辑看不懂,还对比传统货币,重金属能耗巴拉巴拉的,建议取关吧,两下相安。

【文/曹政  “caoz 的梦呓”(微信号:caozsay)】

曹政:那些用力过猛的员工,全局观 整体意识是重要的职场品质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刘杨:行政过多干预,阿里巴巴最为典型,尤其是月饼事件。子柳:淘宝的搜索结果只有100页,当年我们几个程序员定下的。曹政回复:我就知道你们也解决不了大翻页,哈哈。我老拿这个当案例说。高旭:100页的分页已经很厉害了,百度才76页,我们评价才50页,谁也解决不了大并发、大数据量访问下的高实效性!

朱可以@房至尊:要求员工做的决定,很讲究规则技巧。我这里举我公司一个例子。员工都是宅男,身体质量堪忧,甚至于影响工作质量。于是我决定用行政力量要求锻炼。但是,上市国企出身的我,知道这样的行政决定意味着什么可笑的后果。最后,公司成立员工跑步健康基金。规则如下:每周最少跑公园一次;每月最少跑四次;公司为每人提供100元基金;员工从工资拿出50元加入基金。每个月完成任务者,均分基金池(如果只有一个人,就这个人独揽)。如果该月无人完成任务,基金池的资金滚入下个月,继续按规矩运作基金。

chengwei:曹总 你是否想过不少地方水电 风电为什么存在废弃呢?如果比特币挖矿是挤占了其它行业的机会的话,那么这些能源之前为什么会被废弃,而不是被其他行业占用呢?这些电是被国家电网拒绝并网的,有多少行业是愿意到偏远的地方直接接入就可以使用电力,无需考虑产品的运输成本然后又可以24小时连续使用,没有使用低谷的呢? 当然大家都同意你所说的目前PoW只是在找到更好方式前的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即便如此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严重浪费能源而一无是处。由于竞争使得使用市价电无利可图(所以很少占用传统能源),而在找寻廉价电的过程中客观上扶持了一些很难并网的水电与风电等新能源。以上只是提供另外一个角度与你商榷,当然也希望将来有更好的方式能替代目前的PoW。

杨海英:最痛心的是一些所谓创业公司居然也得了大企业病,明明一无所有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枫雕濑贵:我认识原腾讯搜索总裁孙良,如果他都能做起来 那真是天理难容。Builbuilling:加班不给加班工资,是绝大多数软件公司都存在的吧。木头:真厉害,居然能从产出耗能角度 我之前觉得这样的分配方式很合理,真没想到这其实不是很合理

小苹果:曾经做过办公室管理,现在转行新媒体,多曹大大的理论表示非常赞同。很多时候,这些人的初衷就是为了讨老板欢心,而绝非是因为自己的责任心。他们以为能克扣更多,就能为企业创造更多。其实光截流是没用的,开源才是正经事。董董:如果按照这个能耗逻辑,昨天我所说的”起码没有产生雾霾”就的确要仔细想下。早几年时,为跟风谷歌口号,国内一众巨头纷纷尝试宣称自己”也”已经 电费超过人工 ,籍此来看,反而更环保。

Simon李晓明:其实比特币取代不了传统货币,甚至连visa都替代不了,这基本是币圈的共识。程冉(互联网情报共享站):货币电子化我赞同、比特币万用的确没看出来、黑市用来洗钱倒是不错。唐梦:比特币还是可以类比黄金的,非政府发行,储量有限,开采成本累进,只要本身系统安全性没问题,并非不可能达到黄金的认可度。当然了,由于总量限定,导致通缩那是另一回事了。蒋祖君@Alibaba:比特币个人认为未来只会成为一种新的支付手段,这种去中心化的货币相比外汇转账简直不要方便太多。目前大部分支持比特币支付的也基本上是这么做的。

Keith梁达文:这次我要吐槽一下用力过猛的问题。老板一边使劲让人加班,一边又是人事行政财务对于加班和出差的苛刻,这个我想号召各位互联网的加班族用行动抵制。 我的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辞职是2010年5月去上海出差18天回公司之后提的。当时是上海世博会刚开,到处都找不到地方住和来回的机票,18天我花了约六千二的差旅住宿还没算吃饭和补贴,回去告诉我超支太多不能报了。想起当年还是五一长黄金周我就不要命地加班,回来不给钱不给资源,我二话不说把辞职信交了。 自此之后在职场中逢公司抠门必斗争,除了自己斗,还会在兄弟们之间带头。最讨厌算调休、餐补的时候人事行政还说“你们骗人的吧,有没有那么多加班”质疑团队工作量的,更加无法退让一丝一毫。 现在要加班的地方那么多,如果让加班还受委屈,大家赶紧出来,想找好地方难,找需要人加班的公司还不满街都是? 当然,最后想补一句,现在能给够工钱但不用996的已经算是很良心的公司了。

撼大摧坚:有兴趣的水友们可以看看《创新者的窘境》 一本很好的书。袋鼠老爹:主人公意识是永远的难题。职业经理人难真正为公司着想。彭渊:屁股决定脑袋啊,很多员工都是职业经理人,只对自己的业绩负责,很多时候也只能对自己的业绩负责,所以过分强调kpi,大家就各顾各了,谁能站到公司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呢?为什么要找到公司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呢?一个普通员工或者中层站到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好不好呢?

睡猫逍遥(杭沪):最不喜欢预测类的演讲,所以不看罗振宇,也不看一些教授学者的什么十大趋势,因为怎么说也不会错,没办法验证,同时怎么说也不会对,因为讲的不是事物的定律和规律。没有一种知识是可轻而易举获得的,唯独有靠自己去读,去思,去实践验证,而后才可能获得真知。

睡不着的黑犀牛:我是数字货币行业的,之前公司是行业排名前列的交易所。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挖矿(PoW)的作用是为了保证区块链的安全,铸币只是一个顺带的作用。但是在前期,它可以起到一个吸引技术公司参与到比特币产业链的作用。 现在比特币区块产出现在应该是10分钟是12.5个,那么一天就是1600个,按照现在的价格是1080万,由于市场竞争“公平市场假定”,市场上大致会有1080万元的电费和矿机设计、生产(均摊)费用被消耗。 随着比特币价格的上涨,这个消耗会进一步增大。 现在在比特币的PoW之外,有多种共识算法,其中主要有三种,分别为PoS(proof of stake)、DPoS(delegated proof of stake)和PBFT(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 我就不严谨地打大小写了,准备打完去睡觉。pos的思路是,手中持有系统资产的账号对整个系统会更负责,于是把记账权和手中资产的多少成反比。 dpos 是持有系统内资产的账号可以另外一些账号按照资产投票,由被投票多的人有资格角逐记账权。 pbft我了解得少一些,貌似主要用于联盟链,也就是说能够保证记账的参与者的数量和稳定性可控,于是由某个算法每次记账时挑选出下个记账者,由它来收集网络上的交易信息并完成记账,再交给其他记账者审核就ok。

shijy:法务审核过严导致合作伙伴转向竞争对手这个例子,是因为他只看到了自己的岗位目标而没看到公司的经营目标。责任还是在管理者给他的kpi有问题 只包含了岗位目标,kpi就该从“风险追责”变成“风险追责+谈判成功金额”,各有一个权重。 指望员工自觉放弃自己利益维护公司利益是不切实际的一厢情愿,明智做法是把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强绑定。靠制度,而不是靠自觉。

赵伟:果真能做到相互尊重,很多问题可以避免。 我觉得企业问题一部分是没有意识,一部分在于选择,利益相关,知而不行。刘婵 Chan:目前就在大公司,这个逻辑深以为然。合作上在内部突破比外面突破更难,因为至少外面以利益一致为先,内部以不犯错和合规为先。

薛浩:卓越的员工肯定是拥有大局观的员工,但大局观并不是优秀员工的必备。员工用力过猛,至少有两种解决方式:1把他放到需要猛用力的地方,行政也好,法务也好,再如何宽松 也会有红线,让他守红线就挺好;2轮岗,屁股总能决定脑袋,让他屁股多坐几个地方,脑袋也就不那么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员工做到卓越靠自己,但做到合格甚至优秀,往往看管理者怎么用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冯大辉:谁杀死了「罗永浩」? 说说锤子科技员工副业的问题

➤ 企业大佬用人之道:周鸿祎不用五类员工

➤ 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这十年,我的职场得失

➤ 揭秘:谷歌是如何考核员工的?看看他们的OKR制度

➤ 咪蒙“职场不相信眼泪”文遭炮轰:公司好不好关一个实习生什么事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曹政:别怕人家占你便宜说道:

    1、当年新加坡建国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共产主义思潮正在风起云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资本家是邪恶的,通过欺压和剥削劳动者谋取暴利,所谓全球一体化,所谓招商引资,当年在很多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的人眼里,是一种被人剥削的坏事情。

    李光耀说,新加坡一无所有,只有勤劳的人民,欢迎各国资本家前来投资建厂。反对者说,资本家是来剥削新加坡的劳动力。但我们知道,事实证明,亚洲四小龙的发展,都是受惠于全球的资本流动和产业替代效应。

    2、我去年还听过一个特别让人感慨的案例,一个送上门的绝佳估值的商业并购机会,某巨头老板因为觉得中间人有利益关联,而断然拒绝,若干年后,他拒绝的项目被另一个巨头花了超过十倍的价格收购,而他们自己,为了进入同一个领域,也花了远超当年报价的巨额资金并购了类似平台,然而最终成效却非常惨淡。

    当然,由于消息渠道问题,我不肯定这个背景资料的准确性,但是基于行业的共识,这个巨头老板经常因为早期舍不得小钱而错过机会,然后花很多倍的代价却弥补不来。

    3、昨天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谈格局的,虽然里面关于乐视的案例我不认同(我不认同不代表我是对的),但其关于格局的一些观点我还是很认同的,比如说,怕人家占自己便宜,是一种格局不够的表现。

    当我们分析一个业务,一个合作,一个商业机会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能从中获得什么,我们的利益和价值在哪里。这是决策判断的唯一标准,至于其他人会不会赚我的便宜,或者说会不会从我身上赚走什么,那是别人的本事。

    我自己也会有这样的感触,因为我比较喜欢管闲事,经常帮朋友做一些撮合的事情,有些人就会特别敏感,你去找他谈个事情,他先防备着你,看你是不是要占他便宜,这种,后面就特别难合作,因为每次谈起来都很累,说句不好听的,我还真不靠这个吃饭。

    而反过来说,其实我也非常担心说,合作伙伴赚不到便宜。因为撮合的事情比较多,很多事情其实也是我一厢情愿,后来我发现出了问题。

    有些公司,本身重心不在某个业务上,或者某个业务的成本还是蛮高的,我介绍一个需求方过来,人家一看,是我介绍的,不好意思推掉,亏本甚至免费接了一个生意,过一段时间我才知道这个情况,后来我就跟这些小兄弟挑明了说,我说我对你们业务也不是很了解,我只是感觉这个需求似乎你能做,这个合作可能会帮助你,所以好心给你介绍个生意,那么具体是不是对你有价值,你自己来评估,如果这个事情帮不到你,或者你成本太高没有收益,或者对方价格太低无法接受,直接推掉不用顾虑我的面子。

    所以好几次我本意是好心给人家介绍生意,结果是让人家很为难的做了一些不想做的事情,这就完全超出本意了。

    如果一项合作,一件生意,不能让对方获得收益,赚到一些便宜,那才是有问题的。

    双赢,乃至多赢的合作才能持久。

    你有便宜给别人赚,才说明你有价值。

    不要怕别人赚你的钱,不要怕别人占你的便宜,以及,不要怕别人比你赚的多,关键是,你自己是不是这件事情上有收益,有好处,或者对你的价值是不是有提升。

    当然,如果别人纯赚你便宜,你半分好处都没有,这事肯定不干,如果你觉得你的投入产出值得,你的付出和回报是可接受的,人家是否赚你便宜,以及赚你多少便宜,其实不是你决策需要考虑的目标。

    但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商业合作,对方半分好处都没有,所有利益都在你这边,你要小心一下,或者是个陷阱,或者人家压根就是应付你。

    最近各种聊小程序的,某些大V说小程序没有红利,其实他写这种文章搞个朋友圈刷屏,不就是小程序红利啊。

    为啥我没写呢?到真不是清高,而是自己对小程序的理解和判断出了一些问题,几个关键点都没看准,连续踏错,所以不敢乱扯,仍然在学习中。

    对于某些人而言,用他们的政治正确来说,好好做产品,好好做用户,不要追红利,所有红利都是幻想,这话对么?这话当然对,你自己做好产品,没有红利也能起飞,自己做不好,有红利也跟你没关系。

    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处处皆红利,处处皆商机,正如我最近分享的一些投稿文章一样,如果足够敏锐和强大的判断力,执行力,那么,每个热点和新的话题,都存在非常好的机会。当然,这些人通常不写公众号。

    我最近判断力出了一些问题,大概是躲在海外太久了,很多东西看不清了,深刻反思中,不过,比起某些知名自媒体,好像还不算很差劲。

    最后,其实,微信官方,对小程序的未来和方向,虽然会有自己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看不清。从他们的目录结构几次调整,如果细心分析,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2. 空手套白狼,放端套利说道:

    caoz前言

    大学生创业实战 – 代充的套利故事

    这个文章发布后,收到一个用户投稿,介绍自己是如何从代充做到放端的。
    我简单搜索了一下,没有看到网上有同样文章,姑且认为是原创文章。
    发布该文章,其中不代表个人观点,只是其业务模式和发展途径,供有兴趣的朋友作为参考。
    作者自称骑士,文章语句通顺,我看了一下没什么特别需要调整的,原文发布,老规矩,发布后三天内的所有赞赏我会转给原作者。

    以下为原文
    空手套白狼——手游放端人的成长之路

    作者:骑士
    事业受挫—迷上手游《天龙八部》(14年12月-15年2月)

    本人目前30周岁,09年本科毕业以后进入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由于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加上领导赏识,11年得到提拔,当了一个小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按照常理来说,应该在仕途上会有较好的发展。或许就是天意弄人,14年的时候因为行政责任事故,我被免去了职务,到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边缘性岗位,这让我一下子有了大把的空闲时间。为了打发漫无边际的空虚,我在畅游官方网站下载了《天龙八部3D》这款手游,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很多玩家都是百度、九游等等客户端的玩家,他们都可以参加各种充值返利活动,更有甚者是直接进行折扣充值,世界聊天更是满屏的折扣代充广告。天生爱琢磨的我对此产生了浓烈的兴趣,这时我想到了无所不能的“百度”,于是我在百度搜索“手游折扣”、“手游首充号”、“手游交易网站”等等,几天的时间我知道了“首充号”的概念、知道了渠道CPS返利,知道了“交易猫”、“淘手游”等手游交易网站,这时我下了一个决定,我要做代充。

    意外收获–走上代充之路(15年3月-6月)

    决定干代充以后,我分析了一下,要做好代充得解决两个问题:1.找到靠谱的上游资源,也就是接端;2.解决好下游资源,也就是客户来源的问题。首先说说我是怎么接端的,接端其实还蛮曲折的,第一次我尝试从QQ群接端,通过搜索关键词“放端”,我加入了一个放端群,进去以后我问: “天龙八部几折”,然后有人说了一句:“现在还放玩家进来”,然后我就被踢出群了…,出师不利(后面我才知道,接端都不会问折扣多少,而是问多少返利,由于不懂行业术语,我被PASS了)。失败一次就气馁不是我的性格,我决定换个方法,我先不接端了,我先做个元宝商人。也就开始了我的第一次“空手套白狼”首先我从淘手游交易网站找到了货源,开始在自己帮会卖元宝赚点差价,有人要买,我就收了钱以后到淘手游去拍单,只要填上对方的“区服、角色名、寄售物品等等”就行,大概做了一个多月,倒卖了十几万元的元宝,获利一万多元,赚钱的同时我也跟淘手游的客服拉近了关系。4月份的时候,我让淘手游的客服给我介绍了一个放端的公司,跟他们聊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生怕说错话又被PASS了,由于是熟人介绍,我很顺利的从那个公司我接到了我的第一个端“百度端”,而且给我的点位还比别人高1个点,返利52%,充值使用的是9折天宏一卡通,实际成本只要3.8折,正式开始了我的代充之路,我用卖元宝赚的钱,购置了两台电脑,编写了自动练级喊话脚本,利用安卓模拟器多开在世界聊天进行狂轰乱炸式的喊话拉人。由于我是天龙八部的老玩家,本身对游戏非常熟悉而且游戏中也有很多的朋友,代充之路进展比较迅速,第一个月累计产生流水60多万获利2万多;第二个月流水100多万,获利3多万;第三个月不得了,碰到了一个超级神豪,首充直接就是100万满VIP,而后又续充了将近50万,这一个客户就为我贡献了5万多的利润,那一个月我赚了10万多。做了3个月,可以说是没日没夜的战斗,身心俱疲。同时我也意识到这种代充模式过于简单,很容易就会被复制,竞争者很快就会越来越多,利润也会越来越薄。于是我决定我要放弃代充,开个放端公司。

    寻求突破–走上放端之路(15年7月至今)

    由于本人身处行政单位,于是我找了同样爱玩游戏的高中同学做合伙人,以他的名义注册了一家网络科技公司。我通过一些小细节了解到,我合作的放端公司是从一家叫“手游吧”的公司接的百度端,于是我找到这家公司的商务接了一个百度端开始我自己的放端之路。当时的放端行业已经是红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为了从那些老牌放端公司嘴里分得一杯羹,我着实想了一些办法,首先我要把我这公司包装成一家正规的公司,于是我拿出我珍藏的6位QQ号作为公司老大建立了2000人的一个内部对接群,然后购买了企业QQ号,把这些企业QQ进行分类,建立了商务部、运营部、客服部、财务室等等,其实都特么是我一个人在控制,玩起了角色扮演。就这样我的放端公司建立起来了,算是有模有样吧。为了快速获取用户,抢占市场,我决定跟他们打价格战,不管他们放多少我都比他们便宜1个点。为什么我一个新人,敢跟老牌公司打价格战,这里我要解释一下,其实道理很简单,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作为一个新入行的人,流水为0,假如我一个月内从0做到100万流水,亏损1个点,我只亏损1万块,而且我就是一个人的公司,开支基本为0。而作为老牌放端公司,基本都是千万级别的月流水,亏损1个点就是亏损10元,再加上人员工资支出也是一笔大开支,所以我断定短期内他们肯定不会跟我打价格战。第一个月亏损2万元,流水200万,完全在预期之内。虽然我只是一个人的公司,但是我这角色扮演玩得确实不错的,服务可谓是细致周到,结算及时稳定,其他公司周末节假日都是不结算的,而我因为公司体量小,垫资无压力,所以都是正常结算,这让我很快在业内获得一定的好评,也赢得了很多会长的信任。第二个月我开始放弃了价格战,跟其他公司一样的价格对外放端,利润2%,流水300多万,我赚了6万多块,虽然比我做代充时少了很多,但是我坚信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这是集众人之力为我赚钱,以后肯定会越赚越多的。随着信誉的建立,我对接的平台越来越多,九游、360、安锋、爱上等等,流水也稳步上升,每个月有10多万的利润。10月份我下定决心递交了辞职报告,放弃了行政单位的工作。租写字楼、买设备、招人、培训员工,公司真正建立起来了,而我也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公司日常业务基本交给我的合伙人打理,而我主要负责寻找上游资源。我找上游资源的方法稍微有点特别,我都是首先找资本市场的消息,比如某个公司刚刚拿了融资,某某公司即将上市或者被收购,而之前并没有涉足公会CPS返利,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三个原因:一是这样的公司有钱,当时的渠道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各大渠道玩命补贴公会,价格远低于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没钱的公司是肯定不行的;二是这样的公司需要流水,无论是融资还是收购往往都会伴随着那么一份对赌协议,和巨额融资和巨额收购相比,眼前的亏损只是九牛一毛;三是独家资源优势,能够拥有话语权,不用再去跟其他公司拼价格。按照这个思路我还真找到了一家即将挂牌新三板的公司(名字不便说),凭借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我以当时几乎秒杀市场的价格谈下了这家公司放端业务的独家代理权。为了做大流水,吸引会长,我找了几款流水大的高品质游戏,直接到游戏里面以低于市场5个点的价格放首充号,我对会长的方针是“要么跟我干、要么给我滚”,这种野蛮的方法成效显著,跟我合作的舒舒服服的把钱赚了,不跟我合作的由于价格都贵,慢慢的也就没什么流水了,很快我就拿下了这些游戏的绝大部分流水。三个月的时间,我把这个公司的月流水从几百万做到了接近2000万,他们也顺利的挂牌新三板。通过这次合作我算是在放端业站稳了脚跟了,之前我的上家,有的成了我的下家,我的下家也开始发展下家,慢慢的主动找我的合作渠道越来越多,我需要根据公司实力、口碑、价格、利润空间来判断是否跟他合作。做到现在累计产生流水超过2亿元,盈利300多万。说到2亿流水,其实有部分是CP自充的流水。之前曹总大概介绍了几种自充的目的,但是有一种我想被曹总忽略了,那就是CP通过自充套利。由于渠道大肆补贴公会,这就让CP有了套利的空间。这里举个例子,某游戏CP和渠道分成是5-5分,扣除通道费2.5%,CP实际得到分成47.5%,税务成本大概2.5%(增值税抵扣),我们假设充值100万,CP实际得到45万,而在渠道的大肆补贴之下,这样一款的游戏到公会手里的成本在4折左右,假设CP找到公会以4.1的价格充值100万,实际只需支付41万,公会赚取1万元辛苦费,CP赚取4万元分成款。

    路在何方–手游放端人该如何转型

    通过一年半左右的努力,虽然赚了一些小钱,但我并没有多少成就感。我只是把握了几个比较好的时间点,通过一些小聪明和自己敢拼命的精神,在渠道拼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自己从中赚了一点小钱。但是随着手游市场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本不在继续投资手游行业、手游市场逐渐趋于集中化,这种经营模式势必不能再以延续。我个人倒是无所谓,几百万也够花一阵子了,实在不行,公司可以解散我转行干别的也能养活自己。可是通过这一年多的经营,跟我合作过的会长有上千人,现在还在合作的也有500多人,他们怎么办呢?现在一说到糟糕的手游生态,很多CP就说是公会闹的,公会真的有这么大的力量吗?没有公会了,手游生态就会好吗?在轰轰烈烈的补贴大战中,其实公会也是受害者,渠道为王的时代,公会不跟着渠道的节奏走,怎么生存呢?交易平台、淘宝各种折扣满天飞,渠道自身充值返利高达100%,在这种大背景下,公会如果不给玩家折扣,不给玩家返利,这样的公会还能生存吗,公会在给玩家折扣、给玩家返利的同时,至少还给玩家提供了最基本的服务,给玩家带来了家一样的感觉?要我来说,现在的手游生态绝对不是公会破坏的,而公会恰恰是最大的受害者。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渠道为王的时代即将过去,下一步将是内容和运营为核心。游戏是人玩的,我想游戏的运营应该是离不开公会的,在这一轮变革中,谁能真正的掌握公会,或许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愿意带领我的公会长共同为构建良性手游生态而坚守。

    caoz总结

    很多时候,创业需要的就是敏锐度,胆魄和行动力。

    我不点评说这个创业路线是对,或不对,就事论事而言,我估计会有很多争议,但我们说,敏锐度,胆魄,行动力,确实是每个创业者需要拥有的素质,不说别人了,我就很迟钝,很胆小,行动还迟缓。

    然而,我前段时间跟一些创业者聊天,我说你们比我还迟钝,还胆小,动作比我还慢,你们这样怎么行啊! 与读者共勉。

  3. 最近想继续说一下这个话题,其实当年我处于职场的时候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当我们需要提交一份报告,做一份产品设计,提供一份活动策划,往往不由自主的希望,证明自己十分投入,十分勤劳,十分善于思考,于是,我们会尽可能的丰富内容,充实功能点,罗列各种目标和原因。

    然而,只有当我站在创业者的时候,才会真正意识到,能不能,用最低成本,最少的时间,把最重要的那个东西,赶紧他妈的发布上线。

    职场有时候会开头脑风暴会,秉着集思广益的目的,每个人都可以贡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由,这个功能一定有人喜欢,那个功能一定是个亮点,还有什么什么肯定会吸引一波粉丝。然而,很少有人会出来说冷场的话,这个东西不值得做,那个东西没必要做,还有什么什么,偏离了产品的目标用户。

    大家都积极表现,都希望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证明,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表现造成了整体效率的下降,造成了无谓开销的激增。

    能否回归核心问题,能否找到核心诉求,能否快速实现验证。

    我跟我们公司内部一个游戏相关的项目负责人最近聊天,我说你每天就想两个事情,第一,玩家为什么会沉浸;第二,玩家为什么会付费,就这两件事情,你把所有的思考集中在这两点,所有的设计也好,规划也好,你就围绕这两点,然后用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去实现这两点。记住,是最小化!

    如果做出来没有效果,效果不好,一定是你思考出的结论有问题,或者执行的细节不到位,不要想太多有的没的,七七八八在那里凑工作量。

    欧美很多出色的游戏,之前提过的playrix,或者更早的coc,或者皇室战争,你看他们制作很精良,很多细节设计的很出色,但算下来产品功能点特别少,付费点也特别简单。而中国的游戏,恨不得满屏幕都是按钮,恨不得一个游戏两百个功能点,当然,人家可以说,我每个按钮都赚钱了。但做一款好游戏,真的需要那么多功能点,那么丰富的系统么?

    人家那么简单的系统设计,玩家活跃度好几年都不掉的,当然也有更新迭代,但都是在原有系统上增加新的元素,比如新的关卡,新的道具,新的角色,而功能点依然保持简单。我们搞了那么多看上去系统繁杂,似乎丰富多彩的游戏,大部分都是火不了半年就凉了。

    我依稀记得俞军老师说过,第一个版本的百度贴吧产品设计文档,只有一页纸。

    化繁为简真功夫,研发也是同理。

    为了炫技,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了让领导觉得自己很努力,很勤奋,很有水平,使用复杂的架构,繁琐的数据结构,编写特别绕的SQL,框架上面套框架,简单的工作复杂化,动辄要考虑100多种业务扩展或者五年后的性能压力问题,你想那么多干嘛的。

    还有,程序员很容易出现的思维误区,我来这个公司,拿这么高的薪水,我当然要体现自己的实力,要证明自己的能力。那个开源系统,我拿来用,用的好了,是人家开源系统做的好对不对,用的不好,肯定是我的问题对不对,退一步说,你看,业务诉求上这里那里开源系统不满足对不对,我为了业务诉求的满足也要自己开发对不对。

    不满足的业务诉求怎么来的呢,产品设计人员是这么想的,老板让我参照那个平台做产品,可是如果一模一样,那我的价值在哪里呢?怎么体现我的思考和我的努力呢?我当然要提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你看,这里这里可以有新的设计,那里那里可以有新的功能,这肯定比对方的产品好么。你看研发也打包票说能实现么。

    老板怎么想的,妈的人家那谁谁的公司这么个产品两周就上线了(开源系统快速搭建),业务跑起来了,有收入流水了,老子这边跟我说要六个月才能开发完成,搞个鸡毛啊。

    产品和研发为什么会用力过猛,失去重点?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时间成本是巨大的。即便强大如淘宝,最开始也是从开源软件快速起步,当然后续的技术迭代是非常给力的,但你不可能在那个年代就构思好后面整个淘宝和支付宝架构的,不要盲目去考虑过于遥远的技术架构问题,只有保持对系统状态异常的敏锐,和具体遇到问题有足够清晰的分析能力,是必要的。

    能站在老板角度思考确实是个挺难的事情,实话说我在职场的时候,上面提到的很多问题也都犯过。试图证明自己的能力,试图证明自己的想法卓越,试图证明自己可以驾驭更复杂的架构,只有真正参与创业,和进入创业者的角色,才明白一个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明白为什么俞军老师当年一直强调 “百度是个小公司,产品要做减法。”

    当然,肯定有不少读者会不以为然,你知道么,如果我们做减法,我们只关注最基本的诉求,我的领导,上司就会给我考评很低,我的升职加薪就遥遥无期。

    这是另一个话题,是关于管理学的话题,企业如何实现正确的激励,这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议题。当然,如果你处于一个层级繁复,考核标准非常死板教条的企业里,你去用他们的标准做事情,获得升职加薪,我也不能说你是错的。但我想说的是,很多创业者也跟我抱怨过,包括我自己公司我也觉得存在这个问题,为什么简单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实现;为什么很小的需求要搞得非常复杂;为什么别人团队几天就可以发布的产品我们要做几个月。为什么研发和产品总在根本就不重要的地方投入那么大的精力去折腾。

    如果无法理解这个认知差异的,烦请移步旧文 从“自相矛盾”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认知。

    下面,广告时间。

    记得我之前文章提到过的么

    那些似小实大的工作 片尾提过,优秀的讲师,优秀的课程,我会用我的公众号来宣传推广,现在,很荣幸,有一个非常值得宣传的课程!

    又到一年春节,运营的童鞋们,压力大不大。

    当年4399 和 7k7k 死磕儿童游戏资讯的时候,有几个关键产品都是依靠春节活动实现反超,从百度指数去翻还能看出来。赶集当年跟58死磕,也是靠姚晨春节广告成功逆袭过一次。可以说,赶集最后能让58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合并,很大程度也是因为那次春节的成功逆袭。

    所以,做好春节的活动,其实干系重大,而微信的春晚红包活动,也恰恰是微信支付反超支付宝的关键战役,不管你们听不听,我反正是要去学习的。

    最后,如果老师讲的不好或者觉得不满意,进入课程1小时内无条件退款。

    最后的最后,好羡慕冯老师和池老师可以发无图的文章,而我就不行,每次选图都很纠结。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