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辉:李彦宏的性格与百度的价值观

在《关于百度,坏的、脏的和糟糕的》这篇文章里,我说「归根结底的问题在李彦宏本人」,如果进一步说,是李彦宏的性格影响了这家公司的价值观。

冯大辉:李彦宏的性格与百度的价值观

如果要分析百度为什么成为今天的百度,那就必须要分析一下李彦宏是个怎样的人,因为他是公司创始人、控股股东、CEO,拥有在这家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力。

通过网上知音体似的对李彦宏先生的各种报道,依然可以找到很多有趣的细节。

李彦宏在家里排行第四,是唯一的男孩。物质不够丰富的年代,吃个苹果,姐姐们将苹果皮削的厚一些,自己吃苹果皮,苹果肉要让给李彦宏吃。从小被宠着,性子急,受不得委屈。

李彦宏从小到大,都一直要做优等生,要争第一。但也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他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编程大赛,阳泉第二,山西省级比赛却没能得到名次」,这样在大多数人会认为已经不错的事情会让他很受打击,无法忍受。

这样的成长背景使得他一旦决定了某些事情,就会一意走下去。所以,才会有当年跟董事会摔手机的故事。李彦宏当初决意要转型做竞价排名,董事会不同意,无法说服的情况下,李摔了手机,「我他妈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最终逼得董事会被迫同意他的决定。

这样的性格造就了李彦宏,但也影响了百度公司,影响了这家公司的价值观。百度发展数年间一帆风顺,他在百度内部已形成了绝对的权威,无人敢说负面意见或建议,大家喜欢顺着他来,哄他一个人开心,然后大家都好。

王小波写《花剌子模信使》: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对百度内部来说,谁想去被喂老虎?毕竟,这家公司都是一些聪明人。

所以你看,面对外界如潮的批评和质疑,他可以泰然自若的说出「我坚持认为我们的价值观是最好的,是高尚的」,没有反思,他认为是没问题的,那就没问题(当然,流出来的内容是真的,那就是以他的名义发出来的内容,如果不是他写的,也至少是得到了他的首肯。别到处求证了)。他的回应发给一些管理者之后,没有任何质疑的声音,百度总监以及以上的人纷纷表态他说的对,一篇赞扬声。这家公司聪明人太多了。

这家公司不缺少批评,但缺少自我批评。你什么时候看到李彦宏「反思」过什么事情?那似乎不是他考虑的事情。更多李彦宏解读:www.yangfenzi.com/tag/liyanhong

百度这样的局面也跟这家公司的决策机制有关。在李彦宏的身边,没有人对他发出质疑的声音,然后外界的声音假装看不到,认为大家都是在黑百度。就这一点看,百度的公司治理能力,与其他巨头公司是有差距的。

前几天在看关于 Google 的一本书,书中的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每周的例会上,总有一些资历很老的谷歌人,会向拉里·佩奇等人问一些令人讨厌的怪问题。后来有一天,这个人退休了,但有新的人坐在那个位置,继续提问。施密特认为:「少了这些从公司成立之初就跟随 Google 的怪人,我们似乎比以前处境更艰难一些。」 从这一点看,百度是追赶不上 Google 的,永远也做不到。

如果百度能改变,那对所有用户乃至百度本身都好,如果百度拒绝改变,你也无可奈何,而真是这样的结果,也属于情理之中。

【文/冯大辉 (小道消息 微信号:WebNotes)】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IT领袖峰会“四宗最”:李彦宏的脑洞最接地气

➤ 百度宫斗戏:太子李明远擅权or君上李彦宏凉薄?

➤ 还记得狼厂那个能俯瞰深圳湾的办公楼嘛?厂长李彦宏也去逛啦

➤ 百度世界|胡歌问李彦宏能不能请客,李彦宏说“好啊,我买单”

➤ 李彦宏对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子:下一幕由你开启(全文)

➤ 李彦宏还有哪些“肱骨大臣”?向海龙 朱光 张亚勤 王劲 马东敏

➤ 百度的冬天:出现今日危机,管理、文化的原因对百度的挑战更大

➤ 李彦宏说百度要帮联通弄智能客服,以后接电话的可能是小度了?

➤ 除了帅和勤奋,百度掌门人李彦宏还有一颗“用技术改变世界”的心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fenng:我看百度说道:

    百度毕竟是一家广告收入为主的公司,只是从广告营收规模上看,已经不再是中国广告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了。

    前几天百度发布 2014 年第四季度财报之后,一波媒体分析文章来袭,说什么百度已经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理由是移动上的收入已经高于 PC,这叫什么逻辑,还不如说百度是医疗互联网公司呢,来自医疗的广告是百度比例最高的部分啊。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说自己变成什么什么公司是非常可笑也是老套的包装方法。诸如此类的中文媒体的意淫只是掩耳盗铃,这些文章的目标用户应该是投资者才是,在自媒体圈子散布这些内容基本上是浪费粮食。

    顺便也提醒一下,以后诸位能看到非常多的类似这样的玩数据的手法,另外一家电商巨头也用过,说什么移动上的收入激增之类的。实际上,通过财务上的包装,财务上是有手法把来自 PC 的收入说成是移动上的,比如强制性的捆绑销售。

    百度这几年在技术上没少作投入,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持续探索确实有不小的成就,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实还有点遥远(何况还有人为的业务「投毒」- 通过人工干预放行一些糟糕但是有钱的广告主进来),我个人认为三到五年内是无法产生实际收益的,当然公关层面的收益不算。至于什么大数据方面,基本上就是笑柄。比如去年的《黄金时代》推出之前,「百度甚至公开表示,通过他们新开发的,一个从演员热度、导演热度、电影关注度、上映时间等多个维度考察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黄金时代》的票房将达到 2至 2.3 亿。」最后票房不超过 5000 万。

    百度这几年比较擅长的一件事情是推出「概念性产品」,比如「框计算」,到现在也不怎么重视了,2014 年的概念则是「直达号」,冒着得罪朋友的风险也要说一下,这基本上也是一个注定没什么实际用途的「概念性产品」,推出几个「成功」案例之后偃旗息鼓,估计再过半年就都忘了,届时概念完成使命退出舞台,会有新的概念性的产品推出。其他至于什么「筷搜」「无人驾驶自行车」之类的基本上不是愚人节笑话也差不多。

    而且,百度这些对外宣称无比重要的产品,给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使用的管理后台都粗糙的一塌糊涂,功能不完备,错误百出,实在不敢想象百度还有这么烂的产品设计,俞军时代的产品应该不会这样吧。

    其实百度这几年不是没有好的产品推出,比如百度云盘就不错的东西,绝对是大众用户的刚需。悄无声息的为百度积累了大量云服务的用户,但不知道为什么没重视用户会员体系的建设,颇为可惜,也可能是云的概念不吸引人了,都扑到移动上去了。

    移动上,百度号称已有 14 款移动产品用户过亿,看数据很吓人,仔细一分析有点水分。这里说的是「用户过亿」,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日活跃是多少平均使用时间是多少? 没看百度披露过。

    百度员工总数是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此前正式披露的数据,截至 2014 年上半年,百度有员工 40500,而最近财报公布后,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是一个季度进了 5000 多新员工,非常惊人。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百度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但这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甚至比阿里巴巴员工总数还高,这么疯狂的进人都是用来干嘛的呢?

    百度的不确定性有几个方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医疗广告」。百度自己的官方说法是「医疗广告增长依然非常强劲,仍然是营收贡献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医疗广告到底占比多少,对外界来说是一个迷,从 30% 到 40% 甚至 50% 的说法都有,我没找到官方披露的数据,但这一块的业务可能会产生黑天鹅效应 – 比如监管突然发生变化,如果积重难返,政策层面不可能听之任之。

    最后说一下,虽然看起来问题有点多,但只要业绩一直有增长,实际上最近几年也是一直如此,就会掩盖一切问题。问题只有在增长停滞的时候才会被放大。

    到现在为止,百度最应该感谢的是 360 ,如果不是 360 进军搜索,恐怕百度不会被打醒。一场大战之后百度还学会了 360 的客户端工具的玩儿法。现在只要 PC 上一不小心安装一款百度的工具,悄无声息的,几十款百度客户端工具就偷偷儿的给你安装上,妥妥儿的,给用户省了很多力气。

    我希望李彦宏先生能多去了解一下外界对百度的看法,尤其是外界诟病百度的部分,而不是每天只看那点儿别人给他看的信息。

    百度的一部分有识之士一向认为百度坚持技术中立性就够了,但是,如果骗子能利用百度的平台去做坏事,还坚持说自己技术中立不去干预是不道德的。虽然这个年代谈道德是很傻的事情。

    以上括号内内容引自公开媒体内容,其他部分为我个人观点,肯定都是主观的片面的,请诸君别要求我「客观」了。后续还会有《我看腾讯》《我看阿里》陆续推出,算作我的年末业界回顾吧。

    如果觉得我写的有问题,或是有错误,欢迎给我留言批驳。

    利益声明:本人不持有百度股票。

  2. fenng:我看百度说道:

    百度毕竟是一家广告收入为主的公司,只是从广告营收规模上看,已经不再是中国广告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了。

    前几天百度发布 2014 年第四季度财报之后,一波媒体分析文章来袭,说什么百度已经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理由是移动上的收入已经高于 PC,这叫什么逻辑,还不如说百度是医疗互联网公司呢,来自医疗的广告是百度比例最高的部分啊。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说自己变成什么什么公司是非常可笑也是老套的包装方法。诸如此类的中文媒体的意淫只是掩耳盗铃,这些文章的目标用户应该是投资者才是,在自媒体圈子散布这些内容基本上是浪费粮食。

    顺便也提醒一下,以后诸位能看到非常多的类似这样的玩数据的手法,另外一家电商巨头也用过,说什么移动上的收入激增之类的。实际上,通过财务上的包装,财务上是有手法把来自 PC 的收入说成是移动上的,比如强制性的捆绑销售。

    百度这几年在技术上没少作投入,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持续探索确实有不小的成就,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实还有点遥远(何况还有人为的业务「投毒」- 通过人工干预放行一些糟糕但是有钱的广告主进来),我个人认为三到五年内是无法产生实际收益的,当然公关层面的收益不算。至于什么大数据方面,基本上就是笑柄。比如去年的《黄金时代》推出之前,「百度甚至公开表示,通过他们新开发的,一个从演员热度、导演热度、电影关注度、上映时间等多个维度考察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黄金时代》的票房将达到 2至 2.3 亿。」最后票房不超过 5000 万。

    百度这几年比较擅长的一件事情是推出「概念性产品」,比如「框计算」,到现在也不怎么重视了,2014 年的概念则是「直达号」,冒着得罪朋友的风险也要说一下,这基本上也是一个注定没什么实际用途的「概念性产品」,推出几个「成功」案例之后偃旗息鼓,估计再过半年就都忘了,届时概念完成使命退出舞台,会有新的概念性的产品推出。其他至于什么「筷搜」「无人驾驶自行车」之类的基本上不是愚人节笑话也差不多。

    而且,百度这些对外宣称无比重要的产品,给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使用的管理后台都粗糙的一塌糊涂,功能不完备,错误百出,实在不敢想象百度还有这么烂的产品设计,俞军时代的产品应该不会这样吧。

    其实百度这几年不是没有好的产品推出,比如百度云盘就不错的东西,绝对是大众用户的刚需。悄无声息的为百度积累了大量云服务的用户,但不知道为什么没重视用户会员体系的建设,颇为可惜,也可能是云的概念不吸引人了,都扑到移动上去了。

    移动上,百度号称已有 14 款移动产品用户过亿,看数据很吓人,仔细一分析有点水分。这里说的是「用户过亿」,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日活跃是多少平均使用时间是多少? 没看百度披露过。

    百度员工总数是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此前正式披露的数据,截至 2014 年上半年,百度有员工 40500,而最近财报公布后,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是一个季度进了 5000 多新员工,非常惊人。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百度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但这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甚至比阿里巴巴员工总数还高,这么疯狂的进人都是用来干嘛的呢?

    百度的不确定性有几个方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医疗广告」。百度自己的官方说法是「医疗广告增长依然非常强劲,仍然是营收贡献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医疗广告到底占比多少,对外界来说是一个迷,从 30% 到 40% 甚至 50% 的说法都有,我没找到官方披露的数据,但这一块的业务可能会产生黑天鹅效应 – 比如监管突然发生变化,如果积重难返,政策层面不可能听之任之。

    最后说一下,虽然看起来问题有点多,但只要业绩一直有增长,实际上最近几年也是一直如此,就会掩盖一切问题。问题只有在增长停滞的时候才会被放大。

    到现在为止,百度最应该感谢的是 360 ,如果不是 360 进军搜索,恐怕百度不会被打醒。一场大战之后百度还学会了 360 的客户端工具的玩儿法。现在只要 PC 上一不小心安装一款百度的工具,悄无声息的,几十款百度客户端工具就偷偷儿的给你安装上,妥妥儿的,给用户省了很多力气。

    我希望李彦宏先生能多去了解一下外界对百度的看法,尤其是外界诟病百度的部分,而不是每天只看那点儿别人给他看的信息。

    百度的一部分有识之士一向认为百度坚持技术中立性就够了,但是,如果骗子能利用百度的平台去做坏事,还坚持说自己技术中立不去干预是不道德的。虽然这个年代谈道德是很傻的事情。

    以上括号内内容引自公开媒体内容,其他部分为我个人观点,肯定都是主观的片面的,请诸君别要求我「客观」了。后续还会有《我看腾讯》《我看阿里》陆续推出,算作我的年末业界回顾吧。

    如果觉得我写的有问题,或是有错误,欢迎给我留言批驳。

    利益声明:本人不持有百度股票。

  3. fenng:我看百度说道:

    百度毕竟是一家广告收入为主的公司,只是从广告营收规模上看,已经不再是中国广告收入最高的互联网公司了。

    前几天百度发布 2014 年第四季度财报之后,一波媒体分析文章来袭,说什么百度已经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理由是移动上的收入已经高于 PC,这叫什么逻辑,还不如说百度是医疗互联网公司呢,来自医疗的广告是百度比例最高的部分啊。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说自己变成什么什么公司是非常可笑也是老套的包装方法。诸如此类的中文媒体的意淫只是掩耳盗铃,这些文章的目标用户应该是投资者才是,在自媒体圈子散布这些内容基本上是浪费粮食。

    顺便也提醒一下,以后诸位能看到非常多的类似这样的玩数据的手法,另外一家电商巨头也用过,说什么移动上的收入激增之类的。实际上,通过财务上的包装,财务上是有手法把来自 PC 的收入说成是移动上的,比如强制性的捆绑销售。

    百度这几年在技术上没少作投入,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等领域的持续探索确实有不小的成就,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其实还有点遥远(何况还有人为的业务「投毒」- 通过人工干预放行一些糟糕但是有钱的广告主进来),我个人认为三到五年内是无法产生实际收益的,当然公关层面的收益不算。至于什么大数据方面,基本上就是笑柄。比如去年的《黄金时代》推出之前,「百度甚至公开表示,通过他们新开发的,一个从演员热度、导演热度、电影关注度、上映时间等多个维度考察电影的票房预测模型,《黄金时代》的票房将达到 2至 2.3 亿。」最后票房不超过 5000 万。

    百度这几年比较擅长的一件事情是推出「概念性产品」,比如「框计算」,到现在也不怎么重视了,2014 年的概念则是「直达号」,冒着得罪朋友的风险也要说一下,这基本上也是一个注定没什么实际用途的「概念性产品」,推出几个「成功」案例之后偃旗息鼓,估计再过半年就都忘了,届时概念完成使命退出舞台,会有新的概念性的产品推出。其他至于什么「筷搜」「无人驾驶自行车」之类的基本上不是愚人节笑话也差不多。

    而且,百度这些对外宣称无比重要的产品,给开发者和合作伙伴使用的管理后台都粗糙的一塌糊涂,功能不完备,错误百出,实在不敢想象百度还有这么烂的产品设计,俞军时代的产品应该不会这样吧。

    其实百度这几年不是没有好的产品推出,比如百度云盘就不错的东西,绝对是大众用户的刚需。悄无声息的为百度积累了大量云服务的用户,但不知道为什么没重视用户会员体系的建设,颇为可惜,也可能是云的概念不吸引人了,都扑到移动上去了。

    移动上,百度号称已有 14 款移动产品用户过亿,看数据很吓人,仔细一分析有点水分。这里说的是「用户过亿」,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日活跃是多少平均使用时间是多少? 没看百度披露过。

    百度员工总数是个很有意思的数据,此前正式披露的数据,截至 2014 年上半年,百度有员工 40500,而最近财报公布后,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是一个季度进了 5000 多新员工,非常惊人。在一般人的印象里,百度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但这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甚至比阿里巴巴员工总数还高,这么疯狂的进人都是用来干嘛的呢?

    百度的不确定性有几个方面,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医疗广告」。百度自己的官方说法是「医疗广告增长依然非常强劲,仍然是营收贡献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医疗广告到底占比多少,对外界来说是一个迷,从 30% 到 40% 甚至 50% 的说法都有,我没找到官方披露的数据,但这一块的业务可能会产生黑天鹅效应 – 比如监管突然发生变化,如果积重难返,政策层面不可能听之任之。

    最后说一下,虽然看起来问题有点多,但只要业绩一直有增长,实际上最近几年也是一直如此,就会掩盖一切问题。问题只有在增长停滞的时候才会被放大。

    到现在为止,百度最应该感谢的是 360 ,如果不是 360 进军搜索,恐怕百度不会被打醒。一场大战之后百度还学会了 360 的客户端工具的玩儿法。现在只要 PC 上一不小心安装一款百度的工具,悄无声息的,几十款百度客户端工具就偷偷儿的给你安装上,妥妥儿的,给用户省了很多力气。

    我希望李彦宏先生能多去了解一下外界对百度的看法,尤其是外界诟病百度的部分,而不是每天只看那点儿别人给他看的信息。

    百度的一部分有识之士一向认为百度坚持技术中立性就够了,但是,如果骗子能利用百度的平台去做坏事,还坚持说自己技术中立不去干预是不道德的。虽然这个年代谈道德是很傻的事情。

    以上括号内内容引自公开媒体内容,其他部分为我个人观点,肯定都是主观的片面的,请诸君别要求我「客观」了。后续还会有《我看腾讯》《我看阿里》陆续推出,算作我的年末业界回顾吧。

    如果觉得我写的有问题,或是有错误,欢迎给我留言批驳。

    利益声明:本人不持有百度股票。

  4. 关于百度,坏的、脏的和糟糕的说道:

    公元二零一六年一月十一日,就是网友开始揭发血友病贴吧被百度变卖的那一天,我独在广州 T.I.T 创意园门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贴吧事件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 「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不少读者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做的工作,大概是因为不接地气能力不济吧,用户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创业艰难中,坚持订阅「小道消息」的就有这些用户。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固然于事无补,但在旁观者看来,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那么多被虚假医疗广告所欺骗的用户的声音,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自媒体人洗地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未被骗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被骗者的手机屏幕。

    {如果鲁迅还在,看到这么多龌龊的骗人的事情,也会大怒吧。}

    百度屡次被声讨,我们必须要问的是,百度公司掌舵人李彦宏是否知情?

    我不太相信李彦宏先生对这些事情不知情,除非百度其他高管把他当皇帝一样伺候,养在深宫不让他接触外界环境(可人家又是个技术专家,自己上得了网),亦或是像东方不败一样躲在黑木崖修炼什么神功? 但通过一些公开视频看,胡须尚在。虽然他平时喜欢养花弄草,并不动手绣花却是确凿无误的事。

    无论怎么推理,李彦宏先生不会不知道这些事情。那么,他是什么态度呢?

    猜测无外乎如下几个可能:要么李彦宏觉得百度这样没错,这是技术中立啊,有人钻漏洞我们管不了,都是外界黑百度;要么,他明知道怎么回事,但就是不认错 — 百度就这样,没必要整改,万一影响百度股价了怎么办?

    李彦宏先生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了吧?影响股价对他有什么影响呢?不过是数字波动而已,会影响他对公司的控制权么? 也影响不了。为什么眼看着百度甘愿背负骂名呢?

    只能解释为李彦宏先生不能忍受从 BAT 掉队,优秀生百度面子上不能落后,为了这个,甘愿千夫所指。

    其实,掉队又能如何?如果百度改正了问题,掉队了也是伟大的公司。如果百度拒绝改变,继续作恶,确实可以赚更多的钱,市值再高也是一个脏公司,一个缺失道德的公司。

    这是关乎价值观的大是大非问题。

    到现在,我必须要说,首先是李彦宏的价值观出了问题,然后是这家公司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责任或许在很多百度人或团队的身上,归根结底的问题在李彦宏本人。如果他不做出改变,百度不会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讨论百度的问题,就聚焦在百度本身,别讨论整个中国医疗制度,也暂时别讨论骗子太猖狂。

    我以前一直以为人有了钱之后会珍惜名声的,但很明显我错了。有些人有了钱之后反而更想求胜,只要能赢,要脸干嘛?

    我认识不少百度的员工,每次跟他们谈及医疗广告的事情,大家都表现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然后说什么「这不是我干的,我也没办法」之类的。其实,你是百度公司的一份子,你不是无能为力,你至少能做一些事情,问题是,你们是不是已经在 KPI 驱动下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睁着眼假装看不见?

    贝佐斯在演讲中说过一句名言「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是一种选择」,我相信百度有很多聪明人,我也期待,如果你们错过了一些选择,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多做一些善良选择,多做一些对社会有正向价值的选择。

    拿到一个高薪然后闭嘴是一种选择,做一份喜欢的工作坚守自己的价值观也是一种选择。

    姑息作恶也是一种恶。

    有很多认识不认识的朋友知道我是做医疗行业的,纷纷给我发来信息,说:你应该马上做个疾病贴吧,把百度贴吧的用户抢过来。

    但是,很遗憾,我没收到一条信息说:看到那些事情觉得不合理,决定投身到这个行业来做一些改变。

    要想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好,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期待别人去做没有什么意义,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动手,用自己的力量先做起来,而不是等待别人。

    我已经在动手了,也做了很久了。如果你对这个事情没兴趣,也还是可以用脚投票,给一点支持,不费电。

    有人说,百度已经公开做了表态了呀:贴吧所有病种类吧全面停止商业合作,只对权威公益组织开放。你们这些人还想咋样?

    警惕一下,这是百度公关宣传的一贯手法。百度贴吧商业化收入指标压在那里,过不了几天,这事情必定又将抬头。

    还记得以前无数人吐槽百度百科的医疗词条吗?百度也有关类似的公关宣传啊,说携手国家卫生计生委,定向邀请权威院士和专家共同编辑多少多少疾病类词条,「开始从源头上肃清虚假医疗信息的传播」。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去看看那些所谓专家编辑了几条词条?是不是虚假信息依然泛滥?就是个噱头。

    有人说,我没被骗过(别骗我就行),这事情跟我无关,NIMBY (Not In My Back Yard) 。

    都醒醒吧,这事情跟我们所有人有关。

    如果有人缺少耐心看到这里,只看了封面题图的话,会不会以为我这篇又是洗地党的文章?

    题图是大名鼎鼎的《商业周刊》(中文版) 的一期封面。封面文章赫然是「百度的成功之道」。可是你知道,《商业周刊》同样一篇文章,英文版封面是什么吗?

    到了国内,「汉化」成这个样子:

    真够嘲讽的。

    为什么一些大公司足够大了依然不要脸做坏事?缺乏有效的媒体舆论监督,媒体也有责任。

    如果媒体都被大公司豢养收买,我们更应该担忧。

    现在,也有真有巨头开始一家一家的购买媒体了。

    你们要干什么呢?

    还要修南京城墙?

  5. fenng:青年魏则西之死说道:

    魏则西,男,二十一岁,生前就读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因身患滑膜肉瘤去世。魏则西曾经的梦想是每天玩命学习,每天取得巨大的进步,大四之后去美国好好学学计算机,那会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

    滑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魏则西是家中独子,父母倾尽全力为他治病。辗转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各大肿瘤医院,得到的都是坏消息。

    魏则西在百度搜索疾病信息,第一条结果是某武警医院(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的所谓「生物免疫疗法」。魏则西一家人在北京见到了这家武警医院的李姓主任,李主任言:这个技术不是他们的,是斯坦福研发出来的,他们是合作,有效率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看着魏则西的各种报告单,李主任对魏则西父母说:保二十年没问题。正所谓典型的套路:「病很重,能治好,得花钱」。

    魏则西一家人求医心切,但也会有所顾虑,这不会是骗人的吧?不过一看这的确是一家三甲医院,魏则西还专门查了一下这个医生,这个李主任还上过中央电视台,不止一次,中央电视台十套节目。会是假的吗?你看,百度、三甲医院、中央台,还是斯坦福的技术,这些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魏则西一家计算了一下,家里的钱不够,又找亲戚朋友借钱,一共在这家医院花了二十多万,结果是,病情迅速恶化,几个月就转移到了肺,医生当时说我恐怕撑不了一两个月了,如果不是因为后来买到了靶向药,恐怕就没有后来了。

    魏则西父亲去找该医院李主任说理,还是那家医院,同样是门诊,他的话此时变成了「概率」,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做过保证,应该接着做他们这里的治疗,说做多了就有效果了,最初的承诺是是三次就可以控制很长时间…

    魏则西后来在知乎上也认识了非常多的朋友,其中有在美国的留学生,在 Google 帮魏则西查询,又联系了很多美国的医院,才把问题弄明白,这个所谓的「生物免疫疗法」在国外因为有效率太低,在临床阶段就被淘汰了,现在美国根本就没有医院用这种技术,可到了国内,却成了「最新技术」,各种欺骗。这是人性最大的恶。

    2016 年 4 月 12 日,魏则西父亲代他在知乎留言,「我是魏则西的父亲魏海全,则西今天早上八点十七分去世,我和他妈妈谢谢广大知友对则西的关爱,希望大家关爱生命,热爱生活。」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死亡。魏则西的死对于家人来说是莫大的悲痛,但对于旁人来说,不过是这个世界随机发生的一件事情而已。这个世界还会有更多的魏则西,在遇到病痛的时候遇到骗子,最后人财两空。

    魏则西去世后,网友在网络上质疑百度并且迅速发酵,百度公司被迫公开回应试图撇清关系,「我们第一时间进行了搜索结果审查,该医院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资质齐全。」并且迅速清理了相关广告(百度一向善于这么干),如果现在去搜索相关信息,结果已经跟魏则西所搜索的不一样了。

    时间永是流逝,网络依旧太平。更何况,网民是健忘的,毕竟,卖贴吧事件也没过去几天。

    你在百度上搜索各种疾病,能看到比比皆是的所谓「新疗法」「最新技术」「国家专利」,打广告的无一例外都是骗子。当然,提供这些神奇疗法的机构无一例外都是所谓的「资质齐全」,他们有合法的行骗资格。

    凡做过的必然留下痕迹,我相信即使有人控制信息入口也一样做不到抹掉所有证据。网友西乔女士曾经评论到:「百度控制着普通人接触信息时代的入口,却把路标指向邪恶欺骗的世界。它让人们对互联网世界失去信任、对技术失去尊重、在使用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时感到恐惧。加剧了信息占有乃至智识上的不平等。这种对弱势群体对普通大众的经年累月的作恶,是最深的恶。」这句话说得真好,希望自诩百度价值观最高尚的李彦宏先生能看到这句话,并且有所反思。

    作恶的不止百度一家,缺乏有效的监督,相关的法规缺失,才会让这些骗子医院至今还在招摇撞骗。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人都有罪恶,绝非用一句「资质齐全」的借口就可以免责的。即使这样的说辞能骗过一部分人,但你们内心里没有愧疚吗?那些骗子做推手并且毫无愧疚的人,你们确信自己有一天不会被骗吗?你们的亲戚朋友不会被骗吗?你们的下一代不会被骗吗?

    你能动用公关力量删掉这篇文章,你能管住诸多网友的悠悠之口吗?

    魏则西在患病后短期好转的时候还曾想过「如果到时候能去微软、Google、BAT 之类的公司,或许可以双倍返还当年的捐款」,遗憾的是,这里面的有些公司不值得你去,因为就是他们在把你这样的人推向深渊。

    以当前医学发展水平,有些疾病是无法救治的,但却有人利用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弱点,抛出根本不可能的救命稻草来榨取他们的钱财,这是这个社会的病。我无法想象魏则西父母得知被骗后的心情。

    如果我们每个人不能对医疗和健康知识有个基本的认知,还会有更多的魏则西被骗。

    如果那些作恶的信息提供商不能被监督不能被严惩,还会有更多的魏则西被骗。

    如果那些骗人的医疗机构没有得到法律严惩,还会有更多的魏则西被骗。

    不要让自己变成下一个魏则西。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