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海光:竞争、变化、危机之下,东阿阿胶如何十年间逆势生长

每年8月举行的西普会,是中国药品零售产业信息发布会。今年的西普会,共吸引了3000多名大健康产业相关的政府部门领导、企业领袖和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围绕“再定位——决胜C资源”这一主题寻找行业突破,共同探讨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会上,特劳特中国合伙人/中国公司总经理邓德隆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在3C时代(竞争Competition,变化Change和危机Crisis),企业需要通过再定位,来找到自己的定价权。

《商业周刊/中文版》出版人李剑对话邓德隆,跟我们分享东阿阿胶如何成为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典范。

以下为媒体实录稿摘要

3C时代下的东阿阿胶:推动整个行业繁荣

1. 竞争Competition

十年前东阿阿胶的市场份额保守估计百分之七十。它好像是没有竞争对手的,如果一个企业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对手的时候,往往不是真的没有竞争对手,而是你的竞争对手,发生了急剧地改变,你出现一个有新的竞争对手的领域。你一定要去重新界定你的竞争对手,重新界定新的市场,否则企业就会出问题。当一个行业的领导品牌,像东阿阿胶,十年前总共3个亿,市场份额高达70-80%的时候,如果界定竞争对手还是剩余的30%,市场份额100%的话可能也就4个亿。所以很明显,竞争已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是一个新常态,是企业家要高度关注的领域,意味着东阿阿胶必须要重新转换竞争对手、转换新的市场,否则企业发展肯定就会遇到巨大的挑战。要破解第一个C (Competition),首先需要领导者胸怀,你愿不愿意隐去你的品牌,花大量的费用去推广介绍阿胶这个品类的好处和文化,承担起要为整个行业做广告的责任。这十年来东阿阿胶没有间断过,为整个阿胶行业做知识的普及、传播。作为行业领导者,只能是把整个品类做大,领导者才能够受益,所以秦玉峰顶着各种好心的提醒,甚至是压力,一直坚定不移的做了十年。现在,从当初只有3、4家做阿胶,到现在整个阿胶行业的一片繁荣,他肩负了整个行业的推动责任。东阿阿胶的份额虽然下降了,但是整个行业的蛋糕大了。整个行业繁荣了,兴旺了,领导品牌受益也是最大的。这就是胸怀。

2. 变化Change

十年前,东阿阿胶虽然市场份额占了百分之七八十,但实际上外部环境已十分恶劣,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补血的人群越来越少,营养型补血的人群几乎快消失了。这样的外部环境的变迁,需要东阿阿胶重新定位,如果不重新定位,企业就会被淘汰。阿胶外部已经发生了变化,补血这个市场正慢慢地消失。二三十年前,那时候全国大品牌红桃K是很红火的,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淘汰了,其中核心原因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整个补血的人群,特别是营养型补血的人群,越来越少。

东阿阿胶当时用的方法是要多元化,进入其它的领域。这种多元化就是从生物制药、到各种阿胶系列、到印刷、啤酒。整个企业的规模做到40多个亿,但阿胶这块还是3个多亿。企业规模是大了,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在后面的十年中,这种多元化的战略被调整,就是明确提出一定要回归到阿胶这个主业,从多元化行业系统地收缩焦点,聚焦到阿胶领域。通过改革,不断的把阿胶的主业增加,其他行业缩减,把无效的供给逐步收缩,增强有效的供给,在自己有主导竞争力的领域,不断地去开发和发展,把有效供给那部分做大,所以取得了一个很好的效果。

3. 危机Crisis

我们十年前,去看东阿阿胶的时候,秦总就已经忧心如焚了,这个行业快消失了。我们知道驴皮作为阿胶的主要原料,它是靠农业社会,农耕生产工具来维系的,但因为农业机械化,驴这个生产工具都被替代了,城市化导致农民这个群体都在逐渐减少了。没人养驴了,生产上也没有用驴,原料已经快枯竭。这对于企业来讲完全是灭顶之灾,驴皮一消失,企业的生产原料就消失和枯竭,再大的危机不过如此。这时候,阿胶如果不实行再定位,这个企业也无异于枯竭。再定位战略的核心基础,是必须把核心的资源,收回到主业上来,用定位理论的术语来讲,就是在哪个领域能做到第一,那么所有的资源,必须回到这个领域。东阿阿胶的秦总把阿胶从“补血圣药”,重新定位为“滋补国宝”,所以,东阿阿胶的品牌故事中到处能看到 “滋补国宝东阿阿胶”。从“补血”到“滋补”仅一字之差,却有画龙点睛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东阿阿胶以时间为伴,迎接全新市场,它在“补血”的历史里提炼出“滋补”的概念,恰到好处的与外在趋势走在了同一条路上,这就是“再定位”,它牵引整个东阿阿胶,并带动一系列资源战略重整再造。

信海光:竞争、变化、危机之下,东阿阿胶如何十年间逆势生长

十年前,阿胶经营费用无法很好的保障阿胶产业的原料、工艺、生产环境等外在条件,如今,通过秦总的价值回归工程,对生活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大众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因此阿胶的成本也在逐渐的增加。企业掌握定价权,却不是涨价那么简单,企业如果只是单纯涨价,品质和服务没有跟上,企业可能会在市场竞争中消失。东阿阿胶相对于十年前,从工艺、质量包括服务都做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十年的发展,不断去创造新的主流的人群,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把整个阿胶从一个边缘的、低端的、补血的产品,变成了一个滋补养生的滋补国宝。

两年前,东阿阿胶启动第二品牌,叫复方阿胶浆。秦总为复方阿胶浆启动了新的再定位战略,“补血”重新定位为“气血双补”。今年(第三年)的增长,目前为止为60%,是通过前两年的再定位,引领战略重新配置整个资源,看到它广阔的前景。复方阿胶浆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料稀缺的问题,因此秦总大胆预言复方阿胶浆是个百亿级的(产品),行业都以五亿单品为超级巨星的时候,东阿阿胶的广阔前景便显现出来。

等到整个战略目标完成了之后,东阿阿胶会从九朝贡胶和桃花姬再挑出第三个,把它打造成为第三个超级单品。企业就是把一个个品种,打造成超级品牌,从而把整个东阿阿胶的企业给撑起来。这种增长方式叫有效供给,也是良性增长,有定价权的增长。

关于阿胶原料,现在政府已经引导资金去做精准扶贫工程,调动几百亿资金让老百姓养驴。这也得益于东阿阿胶秦总把精力放在全国的许多省所设立的众多养驴中心,包括育种基地。这些工作成为把整个品类,从边缘带到兴旺,带到复兴的关键所在。更多中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ongyao

东阿阿胶启示:企业一定要拿到定价权

中国现在其它所有的企业,都要学习东阿阿胶一点,就是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争夺到定价权。如果一个企业,失去定价权,它不可能长治久安,它的命运,便会掌握在竞争对手手里。东阿阿胶在这方面的表现非常明显。秦总的十年间,给广普企业尤其CEO的一个最大启示,就是一定要为企业拿到定价权,拿到定价权的方式,就是要在顾客脑海里面占据强大的定位,用定位之父特劳特先生的话,一定要在顾客头脑里面对应一个词,拥有一个词,甚至垄断一个词。现在滋补国宝东阿阿胶,那是东阿阿胶将“滋补国宝”这个词在顾客心智中拥有、占据并且垄断,所以它在这个品类里,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任何一个企业CEO都应该要知道自己的主要责任是企业外部,真正的商业竞争。前面讲到,3C都发生剧变,企业内部便是真正的危机四伏,面对些内部危机,秦总的做法是站在企业外部,从顾客的角度,在顾客脑海中,把整个东阿阿胶排在第一位。所以阿胶才有未来,它才有主流人群的定价权。如此,顾客脑海里便有一个品类和自己的品牌能够划上等号,并垄断这个词,“滋补国宝东阿阿胶”,消费者一旦产生相关需求,第一阶考虑的就是东阿阿胶,所以就有定价权,就可以通过改善品质,改善服务,改善整个的工业原料,改善整个的员工待遇,对它进行不断的定价,使得企业具备可持续性的生命力。定价权是一种责任,它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可以去做更多有益于品类的事情,而不是获取暴利,这是东阿阿胶教给广普企业的最大启示。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控定价权,企业整个的价值链就可以再造,整个行业生生不息,企业的生命力可以延续3000年乃至更加久远。

对于企业定价权,这也是CEO对企业尽到最大的责任,就是从一个角度,找到自己的梯子,保证企业是第一位。企业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地方,才让企业拥有定价权和生存权,不管企业现在是否盈利,如果没有一个第一的位置,这个企业,从战略定位的专业看来,是没有生存权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只有改到第一的位置,才可以叫有效供给。东阿阿胶的实践,秦总十年前做的工作,就是供给侧改革,把无效的供给领域退出,转向有效供给,有效供给对应顾客头脑里面第一的位置,然后把这个梯子做大,这种过程就是掌握定价权的过程。

医药行业再定位:打造超级单品

整个医药行业,目前大多数没有定价权,原因就是大多数企业生产的是一些追随性产品。只有品种没有品牌,整个医药行业的企业,几乎都像十年前的东阿阿胶公司,每个领域都有这个品种,但是在整个阶梯里面,谁都没有占据第一,这个阶梯是空的,这既是整个医药行业一个巨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换句话说。未来十年,整个医药行业的企业家要行动起来。这既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但是是一个重新定位的时代,是一个再定位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所有的企业家行动起来,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再定位。在我们中药的宝库里面,复方阿胶浆是一个方子,那么在中药里面,牛黄解毒丸,安宫丸,丹参丸等简直是无穷的宝库,这就意味着可以有无数个复方阿胶浆和东阿阿胶这两个单品成为超级单品的机会,所以十年前东阿阿胶的秦总做的工作,是当下整个医药行业都要去做工作,重新定位自己的的企业,整合有效供给资源,掌控到定价权。有了这个定价权,就不断地能把这个梯子做大。

中药是人类的,它绝对不只是中国的,是最具国际化竞争的一个产业,这是体现中国国家竞争力的产业。

【文/信海光微天下 微信号:gongzhonghao001】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 中医+互联网大盘点:互联网医疗18个成功融资项目走的什么路

➤ 国务院力推互联网+中医医疗 老中医张克镇眼中的互联网+是什么样

➤ “互联网+中医” 四大模式浮现 互联网医疗创业热跟不跟

➤ 论电商与中药事业的无缝结合,互联网助推医疗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 中药材行业问题分析与出路思考,加入互联网元素会怎样?

➤ “小仙炖”受周鸿祎热捧,中药产品开发需注意哪些要点?

➤ 8大好处告诉你,中医诊所为什么要拥有“互联网+”!

您可能还喜欢…

9 Responses

  1. 阿胶我只选东阿说道:

    阿胶真假利润差太多,企业很容易掺杂使假,普通人是无法分辨,大厂家同样也可能会出问题,诸如“马皮事件”,“造假门事件”,经常是检阿胶检出牛、猪DNA成分。你发的图阿胶化开后有明显沉淀物,这个化验应该是不合格的产品,总灰分会超标,但不代表不能用或是没效果,哪怕是牛皮和猪皮熬的阿胶,其实问题也不大,国家也批准了类似的阿胶产品,牛皮的叫“黄明胶”,猪皮的叫“新阿胶”用了也是有效果的。买阿胶这个东西不好说,因为我是做阿胶的,知道事情太多了,也参与了东阿某知名品牌阿胶企业的创建,结识了很多阿胶厂的老总和行业内的人士。国内大的皮料供应老板:王五,老甘,老张他们透露的信息让我也非常诧异的啊。总之一句话:尽量买大厂家的产品或许有保障。

    讲个例子,有个病人甲状腺亢进,过度依赖药物(西药)治疗,最后病情发展成甲减,甲亢尚可控,甲减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这里虽然是西药的例子但是,中药西药都药,药是不能乱吃的,药都有副作用,没病不要乱吃药!
    讲得通俗一点,所有的药都有毒,治病全都是在以毒攻毒,没病者长期吃药不是在给自己投毒吗?
    男子以八年为一个阶段,八八六十四,女子以七年为一个阶段,,七七四十九,也就是说男子六十四岁、女子四十九岁之前,我坚决反对为了所谓的“养生”,长期服药!尤其是在没有病的情况下。得了慢性病需要药物控制病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请题主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哪怕用药治病永远只能去十不过六七,剩下三四分都是要靠自己的身体来调节,健康这件事没有捷径!
    阿胶市场上有两种,一种是东阿一种是福牌,正宗的只有东阿,哪怕在亳州药材市场没有三万块拿不下一公斤。而且阿胶是补血用的,给贫血女孩儿偶尔吃一点还差不多,气味口感也不好,滋腻碍胃,吃多了会不想吃饭。没有药物可以代替一日三餐,吃阿胶补的东西还不如你老老实实一日三餐吃饭运动再看个笑话开心一下。
    以药养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我是中医的支持者,本科中药专业,看见题主语带嘲讽也是很不爽。但我是不会安利滋补类药材的,以药养生真是个糟透了的想法,跪求题主不要道听途说了!
    补药不可乱吃,彼之砒霜,汝之蜜糖;每个人身体状态不一样,补药的药性又千差万别,说起配伍更是精妙。没有很好的中医师指导,不建议自己吃补药。
    运动和打坐,一个养阳,一个生阴。
    药跟毒在古代是一个意思的。善财童子说,尽大地无不是药。德里达也说药毒是一个意思。药关键在于运用。文殊菩萨说,此药,能杀人能活人。(这条五灯会元的公案相关解释参考张文江)
    以药养生反而养死的关节点在于:用药激发了西门大官人的生理潜能,本来官人的身体是需要休、做交替的,一如休耕制度,结果在该休的时候,来了句官人我要,你们就把持不住了。
    药,并不能治病,除了直接杀菌的药以外,中药大部分都是调节身体气血的,气血畅通了,然后慢慢把病循环出去。
    而虚证,可以用繁體寫一個大大(此大大非彼大大)的 養 字掛在床頭參一參。
    是药三分毒。不如吃灵芝。灵芝是一种几乎没有什么毒副作用的药材。灵芝孢子粉作为保健食品可以经常吃一吃。灵芝三萜含量比较高的。

    祖籍平阴县东阿镇的,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前两天回家扫墓,看福牌阿胶又有新厂区,说明有人买。
    我们镇上还有其他牌子的阿胶卖。
    从感情上,我会告诉你我们东阿镇是原产地,跟景德镇,茅台镇一样,是什么特产原产地。
    但是从治病这个角度呢。还是买大牌子吧。但如果是保健品,那买啥都一样,因为都是没啥用,安慰剂。。。

    因为东阿阿胶毫无疑问是行业内名声品质最好的阿胶,如果真的想补我不会在乎那点钱。
    况且现在假阿胶很多,东阿阿胶是每一盒都可以追朔到哪头驴子出的,我何必冒险。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冬虫夏草可以调节阴阳,滋阴类最好的我建议铁皮石斛,补血的红枣,当归都不错,补阳的推荐鹿茸阿胶只是补血(滋阴) 别的不管。类似的还有 熟地黄,龟板。(只是滋阴补血)。同时补药单服吃多了,会滋腻(妨碍胃口,得配合药物使用)。有空去看 神农本草和本草纲目啦

    所谓的“八府巡按”,只是民间的一种说法,官方从没有过“八府巡按”一职,应该叫做“巡按御史”。实际上“巡按御史”的官职非常小,只是小小的七品官。
    巡按御史是御史的一种,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均设有监察机关即都察院(类似今天的中纪委或监察部),都察院下面设御史(也称监察御史),明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三道监察御史;清代都察院下属有十五道监察御史。这些御史可以分为几类:在京城都察院供职的称为内差或常差,奉命出巡盐务的称为巡盐御史;奉命出巡漕运的称为巡漕御史;奉命出巡地方的称为巡按御史……前面提到的所谓“八府巡按”,指的就是“巡按御史”。
    据《明史》记载,明洪武年间即有“巡按御史”之设,但不是常例,到了永乐元年二月乙卯,才成为定制。“巡按御史”的官级虽然只是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但其权力还是非常大的。据《明史》记载,巡按御史是“代天子巡狩”“存恤孤老,巡视仓库,查算钱粮,勉励学校,表扬善类,翦除豪蠹,以正风俗,振纲纪。”所以“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皆得直言无避。”不仅可对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行政官员之权力,并对府州县道等衙门进行实质监督,也可在监察过程中将地方行政存在的弊端上奏皇帝……
    所以,“八府巡按”就是监察御史这类了,正七品官员,虽权力很大,但官职不并高。明朝官员的薪酬体系是这样:
    明朝官员的俸禄是制定得很低的,很多低级官员靠官俸很难维持生活,而高级官员则根本不可能靠官俸维持其豪华生活。所以地方官的实际收入大多来自地方税收的截流(俗称“火耗”),而京官的很多收入来自地方官馈赠。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原来“八府巡按”这么穷。。。不过,咱有实权啊,应该可以捞点吧。
    “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
    三等。。咳,穷就穷吧,还是脑袋重要T_T那么阿胶呢?多少钱一斤?阿胶在明代的价格难以考证了,不过找到一篇新闻稿,东阿阿胶集团的总裁秦玉峰说的:
    在明代他是记录商业史的一个记载目录,记载了阿胶的一个价值。阿胶它是对阿胶的商业流通做了一个详细的记载,当时记载了阿胶的碎银是一两六钱碎银,按照当时的税率折回来往回折,阿胶的价格就是一斤的阿胶应该是三两四钱白银,按折回来这应该在3千到6千一斤。这是它当时的就是商业价值。/按照这个算回来应该在3千到6千左右一斤它的价值。
    然后秦总提出了所谓的“价值回归”战略。。。嗯,涨价就涨价嘛,扯的太远了吧。。按照这种说法的话一斤阿胶三两四钱白银。
    《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
    一年90石的工资,也就是45白银,一个月也就3.75银。而且其中40%工资还是绢布啊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抵的。想买点阿胶吃确实拮据的很。但是,重点来了。这个价格的来源值得怀疑。
    “阿胶一碗,芝麻一盏,白米红馅蜜饯,粉腮似羞,杏花春雨带笑看,润了青春,保了天年,有了本钱。”元曲-白朴-《秋夜梧桐雨之锦上花》
    “万病皆由气血生,将相不和非敌攻。一盏阿胶常左右,扶元固本享太平。”明代-何良俊-《清森阁集*思生》
    自唐朝时期,阿胶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但唐朝后期,朝廷封了阿井,专门用来给朝廷熬制贡胶。所以产量降了下来,民间私自熬制的阿胶也有,但并不多。不过元朝之后又重新兴盛了起来,特别是京杭运河开通之后,河道途径东阿,产生了大量熬胶的作坊。阿胶虽然珍贵但寻常百姓也是消费的起的。
    古代皇宫贵族在嫁女的时候都喜欢以阿胶陪嫁。在唐代笔记小说《酉阳杂俎》中明确记载:“婚礼纳采有:合欢、嘉禾、阿胶、九子蒲、米苇。”其中,阿胶作为嫁妆,其说法是“胶漆取其固”,意思是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思。相传,中国古代首位远嫁波斯帝国的元朝阔阔真公主随嫁品中,除了中国陶瓷、丝绸、茶叶等物品外,还有就是作为养颜美容品的阿胶。后来这种习俗渐渐流传到民间,从而形成了把阿胶当嫁妆的风俗。特别是江浙一带,自古就有阿胶进补习俗,因此,用阿胶做嫁妆也自然成了本地民俗。
    由此推断,明朝时期阿胶价格并不会太高。平常百姓就能家庭常备。按照士农工商这么个等级划分,七品官员应该不至于买不起的。
    为什么题目会有这种说法呢?如果想要鉴别一个信息的真假,首先是要看这条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以及传出这个消息对传出人有什么样的好处。

    近几年热播的古装电视剧中多次提到东阿阿胶,并渲染成皇亲贵族专用的贵重补品,显然是有利益相关体背后故意炒作的结果。说白了,就是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在消费者心中为阿胶这几年的疯狂涨价制造出一个“历史原因”出来。。。

    我在其他阿胶相关问题中也提到过,我是阿胶行业从业人员,但我不赞同滥用阿胶的做法。中医、中药被做成商品,尤其是在当前各种中医黑的环境之下,是对中医体系的抹黑。不利于中医行业的发展。某厂引经据典甚至捏造史实为涨价造势的龌龊行为也必将被中医界所不齿。弘扬中药中医价值,不该是这么玩的。
    大明历史上向来重注礼法,明初期对于官员的奖惩机制相当严格,根据上边网友的回答,大概可以推算出一个督察御史的俸禄大概是96担左右,但是要注意的是明代没有公务员一职,所以,作文官员也需要雇佣,杂役、仆人、还有随行公务人员等辅助人员,另外车马等费用同样是需要官员自行支付的,那么由此来看除去一家用度和日常开销之外,还要支付雇工的报酬和吃穿用项。而八府巡按,又是一个独立于吏部的监管部分,要求人员品德贤良,为官廉政。
    故而,以一个合格的监察御史从七品的俸禄,来看买不起较为名贵的药材阿胶也是正常的。

  2. K妞粉说道:

    明朝官吏品阶中没有“八府巡按”这个官阶,与之对应的是督察御史,督查御史在明朝也是无具体官阶品级的一类特殊存在,这部分人的主要职务是对全国各地的管理、民生等问题进行巡检,以了解当地的百姓生活情况和官员的管理。

    为什么说督查御史是特殊的存在。因为担任这个职务的官员,并不是以官阶区分和地方主政官员大小的,而是代表皇帝去巡查,等同于“代天巡狩”可见官不跪,并对官员有一定的监督作用。

    在御史选拔的时候,也没有任何限制,即可以是在朝的官员、也可以由普通百姓担任。但是这个职务的职权非常大,可以不通过州府官府直接和皇帝通话。所以在选择督查御史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品行端正,为人正气的人来做。

    再来分析一下题目,阿胶是皇家御用之物,作为督查御史自然知道礼法之说,故绝对不可能越制的。所以买不起阿胶我认为是正常的
    阿胶糕、阿胶粥、阿胶黄酒、阿胶梨蜜汤、阿胶排骨等,你可以上网搜一下具体做法,这里不一一列举;阿胶搭配不同的食材功效可能会有少许的差别。阿胶本身为女性保健圣品,如果女性气血虚的话,可以适当地吃些东阿阿胶,不但能调理气血,而且还能很好的改善睡眠质量。注意下感冒和月经时尽量不要服用阿胶。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阿胶中含有的元素看起来是平平无奇的。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阿胶的效果还是值得一提,第一,阿胶可以治疗出血较多引起的血虚症,第二,阿胶可以滋养肺阴、心阴。这些效果都还是较为明确的。
    那这是不是就说明阿胶有很大的功效了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网友们不干中医这一行,可能不知道中医补血剂的组方里几乎不用阿胶,因为阿胶的效果其实很单一,当然,这也正说明了阿胶效果的精确性。它的功效主要是治疗“出血较多引起的血虚症”么,这个类似西医里的失血性贫血,所以主要是针对性地治疗一些女性月经过多引起的失血、产后大量失血、因为外伤大量失血、肺病长期咳血等,其他血虚症状,阿胶的效果就一般了。
    而网上比较火一些阿胶黄连汤,则代表了阿胶滋阴的效果。
    因此,我个人认为,阿胶的功效确实是被夸大了。但也没有这层楼里的一些楼主说的那么一文不值,它的效果很单一、很精确,中国古人治疗出血较多引起的血虚证,就一直用阿胶。
    阿胶现在之所以这么贵,有一定的炒作原因,跟普洱茶一样。而那些万元以上,甚至两万元以上的阿胶,可能是那种标榜为东阿正宗传人按秘方古法手工熬制的阿胶,大家都知道,地道的阿胶产自东阿县,县里有一口东阿井,据说用这口井中的水制作的阿胶品质尤其的好。而现在的阿胶都是流水线生产了,价位方面,我最近一次买阿胶,是在去年年中,买了一斤是1600多元,去年年底我给患者们开膏方时也了解了一下,当时正宗的东阿阿胶价格已经是2000多元一斤了,今年肯定更贵。
    如果有人想用阿胶,我建议大家要找医生辩证后,在正规医院里直接购买阿胶,因为阿胶比较滋腻,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而且在医院里买的阿胶也比较正宗,如果是在其他渠道购买的阿胶,可能会买到假冒商品,我知道现在有些假阿胶是用饴糖熬制,口感与正宗的阿胶几乎一摸一样,普通消费者难以分辨,饴糖的效果主要是暖胃,和阿胶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传统派谈中医,或各大小中药厂广告宣传,必提《本草纲目》,为什么呢?
    因为《本草纲目》是唯一在小学教材里重点介绍的中医药典籍,对于没读过多少书的人来说,这本《本草纲目》是最具有群众基础且最权威的中医著作了。
    然而,《本草纲目》的权威性何来?
    《本草》在《水部》中记载阿胶的用水——“阿井水”,说“阿井在今兖州阳谷县,即古东阿县也。”认为阿井水“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是不是大师风范?和电视里的中医专家一个腔调,玄而又玄?你有没有觉得阿井的水很厉害?
    往下看。
    同样记载在《本草》中《水部》的还有“车辙水”,李时珍认为,在每年五月五日(端午)这天取路边车辙里的水,可“治疬疡风,甚良。”
    EXCUSE ME?!不会拉肚子吗?
    另外奇葩的还有,用“洗手足水”可以治疗“因梳头或吃东西引起的劳病复发”;在地上挖个三尺的坑,倒水进去搅浑,澄清后的水称为”地浆“,可以治疗食物中毒;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称为“半天河”,可以祛除藏在你体内的鬼怪……
    蛤?
    当然,李大师有时候也比较实在,比如说在端午这天(为什么老是端午?)下雨时,快速剖开一支竹子,“中必有神水”,这个“神水”的功效简单明确又科学——“解渴去热”。
    说过了《本草》中的《水部》,来看看《兽部》。《兽部》中记载有“阿胶”,这个“阿胶”被李大师重点介绍,功效写了七百多字,主要可以归为治疗半身不遂、哮喘、老人便秘、吐血不止、月经不调、咳嗽等等十一种涉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跨系统的病症,简直是神药啊!而且用法用量也有讲究,比如用阿胶治疗流鼻血时需要“同时以布系住两乳”。
    《本草》中驴皮熬的阿胶能治大病,驴身上其他部位也不能闲着。《兽部》中说喝驴尿可以治疗消化不良、狂犬咬伤、皮肤癣疮,驴尿用来漱口可以治疗蛀牙;驴屎烧成灰也可以治疗皮肤癣疮、流鼻血和月经不调。
    ……
    阿胶,或者叫驴皮胶,最早是木匠用的胶水。古代木匠将牛、马、驴等动物皮熬制成胶来粘合木头,和补血什么的完全没有关系。然而中医见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能入药治病,连房梁上、东墙上的土都能治病,所以木匠的胶水被列入“药”也不足为奇了。
    而为什么用驴皮呢?因为中医认为驴性格迟缓,比较符合“温补”的理念。(神逻辑)
    总体来说,《本草》听上去高大上,其实可以用来当笑话书来看。中医的理论是:
    A:此药有效。
    B:为何?
    A:因为古人在医书上写的!
    B:古人怎知有效?
    A:……
    B:古人怎知有效?
    A:你TM居然不爱国!!

    人一天吃下的鸡蛋牛奶鱼虾 这些优质完全蛋白质够的话,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就充足,不需要额外补充胶原蛋白!
    只是鱼皮驴皮猪皮里含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比较多些。但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补充过多的话,肾脏负担大,不一定皮肤里胶原蛋白更多皮肤状态更好,除非同时锻炼身体休息等方面更好,身体机能提高了吸收利用率才会提高。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般健康成年人蛋白质摄入来源及量:男人每天吃6两主食/女人每天5两主食、2-3两瘦肉类(一块手掌大小冰冻鸡胸肉的量,也就200大卡左右),1个鸡蛋(一个鸡蛋重量一两左右),1瓶牛奶/酸奶,2-3两豆制品。为什么好多吃阿胶或者胶原蛋白粉的女生一段时间后感觉皮肤饱满了?平时一天的蛋白质就没吃够!天天要减肥,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一直就没怎么足过呀
    PS:平时实在每天吃不够五两饭二两肉和豆蛋奶,又钱多的女生,实在要吃,不如买极小分子的胶原蛋白粉,极小分子的胶原蛋白吸收效率比阿胶高地多,阿胶还难消化。
    【补血的话】,不同原因引起的是要用不同方法补,不能靠阿胶啊,而且效果比阿胶好、又便宜地多的东西和方子多的是!(倒是觉得阿胶固元膏多放核桃芝麻好好吃~)
    另外燕窝50%是蛋白质,但是胶原蛋白分子较大,大部分会排出不会吸收,而且燕窝基本硝酸盐重金属含量高,还是较容易过敏的过敏源,孕妇不能吃,燕窝只是心理安慰作用挺强的,起作用说不定是燕窝里添加了雌激素等,但是吃了那么贵的东西,得好好睡觉啊不碰烧烤啊倒是也起了使皮肤状态好的作用。
    还有银耳不含胶原蛋白,胶质的成分是植物的多糖,所以银耳煮久点没事,多糖不会被破坏,煮一个小时左右银耳会变黏糊起来,黏糊了更滋润,多糖人体不会吸收,但是多糖、蜂蜜里的果糖锁水,吃进去滋润润滑黏膜肠道使大便软活减少毒素吸收,这样人不容易上火内燥,人状态好了皮肤就会水润光滑~有妹子说连吃一个月,痘痘都消了,还有说连吃一月皮肤回到初中 ( 肠道是人类的第二个大脑,肠道里有大量有益菌,菌群对体内激素、内分泌的调节影响重大,多糖人体不吸收,但很滋养肠道菌群)。以下安利一个根治痘痘的大法,我青春期没长过痘,大二后,背上开始长痘,几年未愈,各种对付过程收效甚微,但是按此答案方法,三个星期,背上的痘就开始消下去,然后没有冒出新的: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986077/answer/53393368

    阿胶本质就是一种驴皮熬成的不完全蛋白质,从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成分上看,与家里熬的猪皮冻无显著差别,不过猪皮冻的脂肪含量高些,全地球唯独被中医药文化普遍洗脑的中国炒到4000元/公斤天价,这溢价也够高的。考虑到东阿阿胶的大股东是华润,华润又直属国务院国资委,不妨把天价阿胶当作国家机器开征智商税的工具

  3. kinglon说道:

    昨天,国民岳父王健林爸爸在《鲁豫大咖一日行》里面的一句话让朋友圈所有鸡汤都黯然失色:

    爸爸果然霸气。
    我想想,我能讨论到这个数目金额的时候,是每年的清明节。

    “怎么了?一亿很多吗?”
    世界就是如此充满了荒诞的喜感。多数人几辈子都遥不可及的“小目标”,有人用一种近乎嘲讽的方式,轻轻松松就到手了。
    去年,全中国最赚钱的药总共卖了65.82亿元,比前年增长32.8%,一亿这种小目标,它一个礼拜就搞定了。
    你们猜猜这是什么药?

    没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阿胶,可能很多朋友自己或者熟人都用过。
    我们身边充斥着各种阿胶的广告,它们号称能够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养颜安胎、blablabla……一言以蔽之,阿胶可谓是“妇女之宝”。

    都说女人的钱容易赚,我总算服了。我就问一句:你们知道阿胶是什么东西不?
    所谓“阿(e,第一声)”,是指山东的东阿县,这里号称“阿胶之乡”,出产的阿胶质量最好;“胶”是指动物皮经过一系列制作工艺以后形成的胶状物。
    阿胶入药始于汉代或更早。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此胶为“煮牛皮作之”。宋元两代的阿胶既有牛皮胶,又有驴皮胶,还混有少部分杂皮熬制的次品胶。直到明代,李时珍将牛皮胶从阿胶中分出,以黄明胶之名另述。据此,后世遂将驴皮胶称为阿胶,牛皮胶称为黄明胶,猪皮胶称为新阿胶。阿胶和黄明胶的功效相似,可以互相代用。
    阿胶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将驴皮漂洗浸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滤液,用文火浓煎(或加适量黄酒、冰糖、豆油)至稠膏状,冷凝,切块、阴干。用时搞成碎块。或先将蛤粉置锅内加热,至轻松时放入切好的骰形小块阿胶,炒至鼓起成圆珠形,呈黄白色,立即取出,筛去蛤粉,放凉,即为阿胶珠。
    也就是说,阿胶其实就是复杂版的水煮驴皮,如果嫌找驴皮麻烦,用牛皮猪皮混混也是可以滴……
    我平时也挺喜欢吃炒猪皮的,胆固醇在高温下的香味引人入胜。但是,你要说这玩意是药,甚至有值得日进斗金的神奇功效,我真的接受不到咯……

    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确实可以跟“养颜”沾点边。但已经有无数的科普文章讲过,胶原蛋白是大分子,口服是没办法直接吸收的,最多变成氨基酸补充点营养(也可以硬说这是“补血”);况且,驴皮的蛋白大部分都是非必需氨基酸,远远称不上是优质的蛋白来源。
    驴皮又含有少量的硫酸皮肤素(dermatan sulfate),这是一种可能具有抗血栓作用的多糖,这不,又跟保健扯上了吧?然而,驴皮里面的硫酸皮肤素真心不多,何况市面上还有硫酸皮肤素的制剂出售。
    综上所述,阿胶实在难以称为“药物”,如果作为营养品或者保健品,性价比又实在低了点。这样的四不像居然立于中国医药的顶点,难道不是对我们智商的嘲讽吗?
    文章到此,本来可以用一句惯常的“没有实验证据表明阿胶具有其所宣称的功效”作为结束的。可是这次的对手毕竟是最强等级的,竟然有文献作理论支撑!
    比如李宗锋在《阿胶的药理作用》里面介绍,用放血法使实验狗贫血,然后分组接受阿胶治疗和不给药对照,结果经过阿胶治疗的狗贫血恢复相当明显,远高于不给药对照组的狗。还有类似的实验是给狗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的。
    各位,看出问题来了吗?
    上面提到过,阿胶也算是一种营养补充品,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你这边给营养品做实验组,那边给盐水甚至饿着做对照组???节操呢???

    当然有前辈发现了这个问题。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协和医学院生理科的倪章祺就用过放血法制造贫血狗模型,然后在基础狗粮上分别添加阿胶溶液、白胶溶液、乳粉溶液以及生理盐水,持续10天。结果,阿胶组和白胶组恢复得最好,效果相等;乳粉组稍逊,对照组最差。
    说明一下,白胶的蛋白含量与阿胶接近,乳粉就要低一些。所以,这个实验说明,阿胶的作用很可能与蛋白的营养有关。如果是这样,那比阿胶优质的食物多了去了。
    还有一种可能:阿胶含有一种未知的、要经过如此复杂的制作工艺才能得到的“X物质”。
    碰巧,我刚学习了“奥卡姆剃刀”和“牛顿的烈焰极光剑”两个哲学“剃刀”法则(很有趣,各位可以去看看),大意就是说我们应该先忽略那些复杂的、无法验证的假设。必须说,这确实是对付民科的神兵利器。
    我绝对相信,这篇文章并不会对各大阿胶企业的业绩有丝毫影响,仍然会有大把的人排着队给他们送钱。但我也相信,普通人也可以有自己的“小目标”,当这些“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也许就能汇聚成为伟大的事业。

    子都不好意思发出来坏了同学间的情分,其实什么情分啊,同学情哪有钱亲啊!!
    没错,我们学中医就这么穷!!
    阿胶是有药用价值的,滋阴、虚劳血虚的补血。
    一般人天天吃阿胶压根不消化,粘腻的很,对脾胃、肝脏、肾都是很大的负担。。
    没准过几年啊,看到这些买得起阿胶的有钱人啊,个个肝肾问题。。。

    阿胶真假难辨。。明胶掺东西之后能做的和阿胶差不多。
    阿胶其实应该是质地嘎嘣脆、颜色很深的。。
    现在这些阿胶哇,,,

    想当年吹笛子的时候用的阿胶几黑哦。。。。(几黑的意思是颜色超级黑,现在阿胶没熬之前就红拉拉的。。。)

    有人上来就声称自己不懂中医,然后口气一转,言之凿凿说某中药成分就是XXX,而XXX为日常所见毫无特别之处,然后断言该中药就是皇帝的那件新装。撇开该中药,单看他这句判断,是否符合逻辑呢?主要成分不等于所有成分。每天吃的米饭,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好,那你试试,每天吃淀粉和吃米饭真的一样吗?番薯、土豆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为什么不能替代米饭?

    次要成分、微量成分并非总是可以忽略的。例如,信使分子、激素、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一氧化氮NO(1998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的主角)。看一下维基百科里面的一氧化氮条目中是怎么说的:
    一氧化氮起着信使分子的作用。当内皮要向肌肉发出放松指令以促进血液流通时,它就会产生一些一氧化氮分子,这些分子很小,能很容易地穿过细胞膜。血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接收信号后舒张,使血管扩张。
    记得电视里面经常看到的心脏病患者吃的那种口服药片吗?那是0.3%硝酸甘油片剂,舌下给药,别看含量甚微,却是立竿见影,疗效极为显著。真正起作用的,被认为是NO:硝酸甘油进入人体后,被血管内皮细胞吸收,经过某种酶(2002年有人提出是线粒体中的乙醛脱氢酶,迄今多数人认可,但仍有一些人提出质疑)的催化,释放出NO——这是一种非常有力的信号,立即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第二种信号cGMP,从而促使血管舒张,减缓心脏压力。因为NO是很活跃的气体分子,极易被空气氧化,所以要通过硝酸甘油(比较稳定)@鸽王 。

    不得不承认,人体之中,调控是精妙而复杂的,而我们当下所知的,实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应当承认我们自己的无知——当然,是有知识的无知。

    阿胶的原料虽然主要是驴皮,但在制作过程中,会不会发生一些变化,产生一些比较微量的新成分呢?不是没有可能。这些微量成分在人体内,会不会正好起着特定的作用呢?也不是没有可能。所以,我认为,基于主要成分而得出的阿胶无用论,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阿胶的疗效到底如何呢?

    《本草纲目》是将其作为一种中药(而不是保健品)来看待的:

    释名:傅致胶。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
    1、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用阿胶微炙熟,先以水一升,煮香豉二合,去渣,以汁和入胶中,再煮开几次,胶化如糖稀,一次服下。服后取葱豉粥温服(不能冷服,否则令人呕逆)。照此法服至三、四剂,可见效。
    2、肺风喘促。用秀明阿胶切小,炒过,加紫苏、乌梅肉(焙、研)等分,水煎服。
    3、老人虚秘。用阿胶(炒)二钱、葱白三根,水煎化,加蜜暗无天日匙,温服。
    (此处略去若干行。。。。)
    12、多年咳嗽。用阿胶(炒)、人参各二两,研细。每取三钱,加豉汤一碗、葱白少许,煎服。一天服三次。

    我倒无意由此就说阿胶具有怎样的疗效。

    毕竟,和其他中药一样,都有至少有两个问题可以问:疗效是否真如中医典籍上说的那么显著?起作用的有效成分和原理是什么?前一个问题,中国的历代医学家,其实很多人是并不拘泥于典籍的,他们敢于怀疑古代流传下来的药方,并提出不同的看法(例如,南北朝分立时期,南方发展出来的药方,对于北方人群可能未必同样有效,以及草药的产地不同也可能影响其药性),所以当时的医生,往往通晓典籍,作为参考但不尽信之(孟子说了,尽信经书还不如无经书呢),重视自己的行医和诊治经验,日积月累,不断改善。恐怕这也是为什么老中医在民间会更吃香。我们今天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对浩如烟海的中医药,进行一番系统、严格、规范的梳理和研究工作,包括在疾病的动物模型上进行试验,去芜存真,留下一批经过准确界定的药物、药方及其关键组分。 后一个问题,是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进行药物成分分析和动物实验,才有可能有新的发现。这两方面的工作,大致就是现在所说的“中医药现代化”。

    有人也许会问:中医药现代化,是否有意义呢?我想是有的。众所周知,现在国外的新药研发,也面临着投资巨大、风险巨大的困难,不过,一旦一个新药研发出来了,利润就是滚滚而来。中医药现代化,或许能令中国几乎零新药的医药产业,走出一条路子来。倒不是说一定要和进口药抗衡——不客气地说,目前毫无希望——而是说至少有些自己的原创发现吧。如果运气好,找出了能治愈某些现在医药学颇为棘手的疾病(恶性肿瘤、传染病如AIDS等)的有效成分(我想起了青蒿素),那将是突破性的成就啊。

    结论是,目前反对阿胶的理由站不住脚,但也缺乏能令质疑者充分信服的研究。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会对这个问题有比较明确的结论,到底是有效还是无效,有效的话又是如何有效,通过什么有效成分在起作用。

    那么,如果家里人要吃阿胶滋补一下,是否合适呢?我想,找正规厂家生产的,然后别把它当饭吃,偶尔少吃一点,哪怕图个心理安慰,也没什么要紧的。但要光吃它,不吃饭,或者几十年如一日地吃,那么,坦白讲,就是仙药,这样子来吃,也会把人给吃垮掉的。

    ps:本来还想对那些极左翼的唯西方科学论者一些善意的反驳,但为了避免被折叠,我想暂时还是算了吧。只是希望,喜欢科学的人,能够明白,科学的威力世人有目共睹,但科学的动态性和局限性,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不要过度崇拜科学,以为科学知识就是正确的,甚至是唯一的、永恒的、排他的真理。否则,就和宗教无异了。

  4. Allen Wong说道:

    最“高贵”的马甲是阿胶。阿胶与普通明胶的不同,只在于现代的阿胶要用驴皮来做原料,而生产方法是涂上了神秘色彩的“传统工艺”。穿上了“阿胶”这个马甲,它就成了“美容圣品”“补血佳品”,具有各种神奇的“功效”。尽管包括阿胶厂家在内的许多人试图用科学方法去证实它的“神效”,不过迄今为止也没有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当然,那些被科学界认为“不充分”的证据,也足够去“说服”本来就相信其神效的爱好者。所以——按照央视所揭露的黑幕——即使有大量“假阿胶”流入市场,也从来没有听说过“阿胶无效”的抱怨。这大概说明,只要穿上了“阿胶”这个马甲,是真是假并不重要,爱好者们“相信”有效,“功效”就会出现。
    与阿胶这个马甲相映成趣的,是绣上了“现代科学”字样的“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或者“胶原蛋白多肽”。

    一氧化氮就觉得搞笑了。随便搜了一下:富含一氧化氮的主要营养食品:谷类及制品、薯类及制品、干豆类及制品、蔬菜类及其制品、菌藻类、水果类及制品、坚果种子类、畜肉类及制品、蛋类及制品、鱼虾蟹贝类、猪蹄筋、骆驼掌、丁香鱼(干)鱼片干、虾米(海米、虾仁)、蛏干、扇贝(干)、墨鱼(干)、油炸豆瓣、芝麻酱等。遇到不懂的但又存在的事情就应该保持敬畏之心,皇帝的新衣即能保暖又能遮羞的话,就是一件高性能高科技的衣服啊。我家honey不到一岁时突然得了贫血,济南所有的宠物医院都劝我放弃,我没有,我给他喝阿胶,喝了整整两个月,好了!其实,喝了三个星期时他已经好了,我是为了巩固疗效继续又给他喝了近一个半月!
    我买的是阿胶块,不要买粉或者口服液,要买块儿状的,真的管用!
    我刚上研究生时曾经有好久血压低,贫血,喝了一个星期就好了!
    我只相信疗效!

    以我渣渣的中医理论知识,阿胶主要的功效在于滋阴,另外就是与鹿角胶、龟板胶等胶类药物共同的功效——粘!所谓胶嘛,自然是粘,粘住了,阴液就不会流失。
    我所接触过的中医,使用阿胶治疗心悸、更年期综合症、哮喘、老慢支,(自然还需配伍其他药物)效果甚好。我不知道市面怎么传说的,但阿胶却有奇效。
    但是,but,呆谋,那得是正经的阿胶啊!东阿那么大的地方能养几头驴,能熬几锅胶,熬胶还得用东阿井水,现在到处旱啊旱,能出多少胶?!
    好吧,降低要求,这阿胶总不能是鞋底子熬出来的吧…超市里花几块钱买袋阿胶枣吃完说怎么hou儿甜不补血的,亲,咱动动脑子好吗?
    咳,貌似有点跑题——-
    我的回答是,真阿胶,真有效!

    个小故事:
    有个人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没有读过书。他的父母在炒菜时都尽可能紧盖着锅盖,他问父母为什么,父母说菜里油水不多,多盖着锅盖让锅里的油别散出去。他却说,锅里飞出来的白烟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水构成的,油不溶解于水,所以锅里的油不可能混合在水蒸气里蒸发掉的,你们这么做太愚昧了。后来他长大了,一天他盯着他家的抽油烟机,想起了父母,想起了小时候的这段往事,父母是不懂那些课本的知识,但当时愚昧的人,却是自己。

    驴皮是胶原蛋白,就像“白烟”是水蒸气,水蒸气是水,油不溶于水一样,但那并不是关键所在。

    扣题:我是it男,可能没有资格回答该问题,我只讲一下我见到的事实:我媳妇过去容易疲倦嗜睡,睡着容易梦魇。服用阿胶后,身体状况的改善连她自己都特别惊喜。不但没再出现梦魇,还经常念叨说,体力从没这么充沛,一白天不睡居然都不知道困了。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作为药品的阿胶和作为电视广告神叨叨产品的“阿胶”是两种东西。

    一些回答者是否看过中药典籍呢?若没有看过,是不是算和所谓的“神棍”一样,信口雌黄呢?

    鄙人西医出身,仅学过一点点中医,在接触的中医典籍中(显然很少),倒真没见过说阿胶是作“补血”用的(诸位回答或质疑前,一定先看一两本中医典籍,不为过吧?),且典籍中关于阿胶的制作和筛选都切切实实,未见故弄玄虚的(但是涉及疗效上,描述确实有模糊的地方)。若以最大善意度楼上诸位答案,也许你们仅是在批评着扯中医旗的广告吧?

    李时珍的药方来源有很多是流传很久的,他本人对这些药草亲自尝试,加以佐证的。中医历史悠久,只不过在李时珍所在朝代之前,药草使用没有规范,对中华医药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你想想,如果行医靠经验、偏方,没有一个系统理论规范,可能有些地方广为流传阿胶可以治疗秃头,其实阿胶对秃头没有多大功效,当地的医生很可能就会让他吃阿胶,最后给补死了。你要知道,从神农尝百草就透露出端倪,什么东西该吃,什么东西不该吃,什么东西吃了会怎么样?中华祖先很早就亲身试探,就这样一辈又一辈传下去,自然医药对于人体的案例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的,我们的今天很快就是过去就是历史,就是一个朝代,你不能怀疑医药究竟有几个案例才到今天的地步,一个两个几千个等等,总之基数会是很大的。当然外国人也有第一个发现番茄能吃,然后很多人都吃,当然可能也有过敏的。但是外国没有发展成我们这样,详细的纪录了每个植物的形状、对人体产生的作用等。

    大家都知道吃巴豆可以拉肚子吧。如果你不信,你可以天天吃巴豆。当然了,是药三分毒,不要总吃,大补也不太好,身体会吃不消,而且会产生新病的,切记。中华医药传承的是祖先智慧的结晶,在草药使用中,以毒攻毒此类智慧的运用,你能看到周易、军事战术、阴阳等传统的影子。

    所以不要随便侮辱传统,传统即是你的过去,你的祖先记忆,你的根,截断了根,没有了过去,没有了传统,难道你要向西方人认祖宗吗?当然可能都是猴子,只是不一样的猴子罢了。
    这里我要承认传统是有糟粕的,我觉得任何时代都会有糟粕,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家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可是智者能有几个。人类的光明之下就会有阴暗,就会有丑陋。丑陋滋生着人性的阴暗,源于人生的劣根性。光看医药这行,你不要说中医怎么怎么样,你看看我们国家的西医怎么样吧,各种医疗事故层出不穷,病人对医生的信任直接化为冲突。其实西医中医只是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而已,一个关注内在,一个关注外在,一个关注环境整体,一个关注个体构造。两种医生都有可能把病治好,但我倾向于中医的看法要高明些,(智者见智)因为它强调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所以说有些人切除了身体的某个组织,却发现整体机能下降,非但没减轻反而加重。

    换句话说,你不能因为中医(或者西医)的某个医生的医德、技术有问题,就推断出医学就是弊端,就是糟粕。因为有很多骗子假冒中医,有些中医也没给自己治好病等,就怀疑中医,必须去除。我想应该是你怀疑医生,自然好医生也帮不到你。当然在这里强调下医德,希望大家遇到好医生!

    还有,虽然我不是医生,题目提到的阿胶,我感觉平常人最好还是少吃。一是用药计量要有度。二是症状不一样,并不适合所有人。三是药厂只是卖药的不是医生,不要听信它的广告词。药厂是企业,卖药是求销量,没有什么普世救人的说法。当然只要不卖假药,就是好企业。

  5. 补血滋阴说道:

    在摄入的蛋白被消化系统水解打碎成氨基酸时,确会有些二肽、三肽等小分子量残渣逃过水解,甚至进入内环境,但是它们不可能有“生理作用”。

    因为蛋白组建是需要mRNA(蛋白建造指挥使)参与的,所以这些逃过消化系统水解的二肽,三肽等小分子肽根本没有机会参与构建新蛋白,任何鼓吹那些逃过消化系统,直接能被吸收的小分子肽有种种神奇作用的人,都是骗子。它们的命运是:很快地被人体疫免系统当垃圾清理掉。

    3:中国有很多特色的“产业”,曾经有“水变油”。现在,所谓的“肽营养学”就是新型的“水变油”。

    4:科学界主流对于蛋白的代谢途径毫无争议,科学界的这一共识也在实践中得到毫无争议的证实:比如胰岛素,人造白蛋白,干扰素等蛋白类药物的使用不能口服,务必注射才会有效。

    5:胶原蛋白是一种非常差的蛋白——因为:它的氨基酸比例不匀衡,是臭名昭著的“不完全蛋白质”,之所以用臭名昭著一词,是因为:

    一:随便去问肾内科医生,怎样的摄入蛋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

    回答必然是:避免吃“不完全蛋白”类食品,胶原蛋白被奸商作为营养补剂包装得神乎其神,而其作为蛋白类“营养品”论,营养价值极低——因为它的必需氨基酸(不能合成,只能从外部摄入)不全,必需氨基酸共有九种(组氨酸人类婴儿不能自主合成,成人则可以,因此对成人是8种,下面使用时不再分述。),而胶原蛋白通常是色氨酸、组氨酸相对缺失——单类氨基酸补全是不可能的。

    食用会导致脱氨基代谢大增,加重肾功能负担。长期食用,会造成肾脏损坏。

    二:胶原蛋白已形成恶性产业链条,甚至树立起牌坊——比如所谓的“肽营养学”。

    枪手遍地,打手横行。比如那位所谓的“护肤专家”

    最后:

    有些学术造假已大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希望同仁们发声。

    我是一个本科生可能没什么实力参与专业探讨,但是我接触了太多的大牛博士博士后们。
    (晚辈我来自食品领域数一数二的高校,哪个大学就不说了,食品方向的老师,仪器,科研水平应该可以达到信赖的程度。)
    生物化学老师,研究食品生化时间不下20年了,在课堂上被同学们问到“吃啥补啥是否具有科学性”时,挠挠头笑道“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些东西,也许真的有用,但我没有研究过"

    食品营养学老师,年轻一点,食品营养学领域经验10年左右吧。当我拿着松鼠科学会的胶原蛋白谣言粉碎内容去问老师时,他平静地告诉了我下面这段事实:

    1.他带的研究生刚好在做小鼠与胶原蛋白实验,时长3个月,对照组食用普通水解蛋白粉,实验组食用水解鱼鳞胶原蛋白粉。结果是,剃光毛的小鼠,实验组小鼠的皮肤对比对照组明显含水量要高,这是第一。

    2.那篇辟谣文章作者身份,是营养师。看待一件事情,营养师有一套思路,医生有一套思路,而从事精细化工的人很可能又是另一套思路。有人考虑的是胶原蛋白本身的消化吸收路程,也有人考虑不同水平制造出的胶原蛋白肽的分子量是大是小,研究肠道的人考虑各种物质在肠道吸收的通路。”考虑到化妆品做到纳米级都可以透皮,是否忽略分子量谈吸都是耍流氓?这是第二。

    3 我自己顺带想到的疑问:学过食品安全法规的人都知道,日本的食品产品衡量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苛刻的标准,激素类产品在日本是坚决不可能添加的。而胶原蛋白类功能性食品在日本似乎一直有良好的反馈,并且几乎没有收到任何官方叫停或者警告?这本身是否是个疑点,希望懂日语的同学多查查文献。(事实上,美国FDA也很严,但是美国水解胶原保健产品也很多,两个发达国家都没有叫停,更没有官方性地批评。),这是第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件事情让我很受打击(以前是松鼠科学会死忠粉),也重新思考了很多事情。
    而思考出的成果有3点:

    1 科学是从事实中得出结论,而不是用这个结论反作用于事实。
    打个比方,如果这个世界的客观真理是个圆形的总面积,那我们的各种理论,就是这个圆形中的各种多边形,无限接近,但又不能完全覆盖客观事实。
    我们经常引用的弗洛伊德理论,达尔文进化论,板块漂移说,其实也只是一种强势的假设,在各种学术界新论文中也是经常被批评探讨的。这个世界如此复杂玄妙,而人类倾尽千年才研究出各种自然规律与理论。但这就是全部了?未知的领域还如苍茫大海般宽广啊!拿几年前的教科书知识否定刚刚作出来的实验结果,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2 想了解一件事情的真相,最好私下向该领域值得信赖,利益不相关,又最specialized的人咨询。
    比如对于表层护肤知识,就算是中国科学院院长也不一定比得上一位皮肤科医生。

    3 术业有专攻,对任何一门自己不懂的领域要保持尊重。而对一个不同的论点保持尊重也是一种修养。
    希望我们不要变成下一个红卫兵,或者是下一个杀掉哥白尼的教皇,不停地质疑与更新才是我们需要做的。

    我相信营养学,但我也相信眼睛看到的实验。也许,精加工的分子量小的胶原蛋白肽,能够在加重肾脏负担的同时,作为一种原料,在维C的帮助下,制造皮肤胶原。whatever,10年之后再来看看这个答案吧。
    答案是不能,首先不否认胶原蛋白对皮肤的作用,胶原蛋白占皮肤干重的70%,可以使皮肤保持光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皮肤中的量逐渐减少。胶原蛋白粉经食用进入人体后,会在消化道中分解为游离的氨基酸,而游离氨基酸在人体内的作用途径有两种,一是合成蛋白质和其他含氮物质,二是分解产能提供机体所需要的能量。 而由胶原蛋白分解得到的游离氨基酸能否用于胶原蛋白的合成是不确定的。
    其次,人体内合成蛋白质只会在需要的时候合成,即使人体需要蛋白质了,也不能保证就一定会是指导胶原蛋白合成的基因发挥作用,即使体内真的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基因发挥作用了,合成的也只是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而蛋白质要发挥作用是需要变成空间结构才能拥有其特定的功能,这需要人体内一系列的机制参与。从胶原蛋白进入消化道到合成胶原蛋白,每一步都是小概率事件。因此希望通过食用胶原蛋白粉来达到补充胶原蛋白的目的,几乎是一件不可能事情。

    食用胶原蛋白来不能直接补充人体的胶原蛋白,但食用胶原蛋白分解生成的氨基酸可以作为合成胶原蛋白的原料。靠吃胶原蛋白来补充人体的胶原蛋白只能是一厢情愿在某种意义上是成立的, 至于胶原蛋白的作用,是否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或者某些必需元素需要进一步查资料进行验证,您可以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查询其数据.

    楼主引用的内容没错。答案就是不能。
    胶原蛋白被人体服用后,分解成氨基酸。而这些氨基酸再被重新组成蛋白质这件事,是没有靶向的,要定向直接作用于脸部皮肤,更不可能。
    市场上的胶原蛋白产品,宣传号称能改善皮肤,只有两个可能——1,虚假宣传,根本没用。消费者觉得有用,是“安慰剂效应”起的作用,他主观假设花了钱吃了药就一定会有效,正好被无耻的商家利用了。2,不是胶原蛋白本身的作用,可以是雌激素或其他药物的作用。

    人体可利用氨基酸是20种,再好的蛋白质消化吸收后也只变成这些氨基酸的某几种而已。
    吃了胶原蛋白只是给了身体这些原料,就像吃块猪肉一样,至于这些氨基酸在体内是变成皮肤的胶原,备用来合成体内的蛋白质,转变为脂肪,还是直接代谢掉是看你自己身体的激素水平。
    所谓的靶向变成胶原完全是扯淡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考虑两方面。一是胶原蛋白消化后的去向是哪里。二是胶原蛋白的合成原料来源是什么。只要弄清楚了这两个过程之间的联系,自然而然就能够弄清楚吃进肚子里的胶原蛋白能否转化为自身胶原蛋白。

    对于第一个问题。首先我们得分析胶原蛋白是由什么组成的,其中羟基脯氨酸(之后为了方便记忆,就称它为A)应该算胶原蛋白里面比较典型的组成成分。大家都知道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胶原蛋白也一样,最后分解为A被吸收。

    对于第二个问题,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
    胶原蛋白合成需要氨基酸(A),但氨基酸(A)哪来?
    是直接来自胶原蛋白消化后的A吗?
    答案否定的。
    为什么呢?
    首先要合成蛋白质必须先合成多肽,多肽的合成需要氨基酸,但A并不能直接合成多肽,它必须转化成另一种氨基酸——脯氨酸(我们记为B)。
    这样,有了B是不是就能合成胶原蛋白了呢?
    答案是显然的。
    但问题在于合成胶原蛋白的B一定是来自A吗?
    答案是否定的。
    合成B的原料不一定来自于A,A的去向也不一定是B就像下面这张图,从A出发可以到达B,但不一定到B,到达B的可以从A出发,但也可以从其他地方出发。

    所以综上所述,外界吸收胶原蛋白是有可能会转换为人体胶原蛋白,也有可能不会。

  6. 阳小能说道:

    除了少量特殊蛋白质能抵抗人体消化过程在肠道被直接吸收外(如母乳中的抗体和少量的病毒等),绝大多数的蛋白质都被消化分解为基本氨基酸(二十多种),然后按照人体的实际需求组合成为蛋白质或者被转换为糖类和脂肪存储,这个过程人为控制的能力是很小的,除非特别缺乏某种蛋白质,人体才会主动利用分解的氨基酸合成,就算是这个样子,摄入的蛋白质到合成的蛋白质之间有非常大的损耗,不是吃了都少就能张多少;
    健美运动员在高强度运动之后补充蛋白质大部分是为了避免人体对自身已经合成的蛋白质分解,还有一小部分是为了修复损伤的肌肉纤维蛋白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再合成了,所以很多健美运动员为了增加“块头”补充蛋白质也需要很费力的,那么楼主的这个吃胶原蛋白能够直接补充脸部等处的胶原蛋白问题就显得非常一厢情愿了,个人对广告以及传统观念的“吃什么补什么”保持怀疑态度,除非人体真的非常缺乏所摄入的营养物质,才会积极进行合成吧,多余的多被转换成为脂肪存储了,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合理的膳食,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容光焕发!

    食用胶原蛋白是什么?

    生物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猪牛羊的蹄筋,皮等等)!胶原蛋白是一种不完全蛋白,并且分子大,消化吸收率均不高!
    不完全蛋白是什么?

    不完全蛋白是人类食用蛋白中最低级的一种,是指那些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蛋白质,长期单一食用会导致营养不良。
    胶原蛋白进入人体
    在胃肠道经历复杂的化学反应分解成为人体吸收的氨基酸(多数为非必需氨基酸),由于缺失必需氨基酸,所以他不能促进各个器官的更新和生长,那能不能促进我们身体的胶原蛋白和皮肤生长呢?就不言而喻了吧!
    即便它部分和我们身体中的必需氨基酸结合形成蛋白质,但由于蛋白质是身体各个器官运作和维持的基本物质,所以身体会先供给给最重要的生命器官,又有多少给皮肤呢!
    想要补充蛋白质不如去吃鸡蛋,牛奶,瘦肉,大豆这些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又很合适的优质蛋白食物,吸收率好,利用率高,那么最后帮助你合成皮肤胶原蛋白可能性也会相对高许多!

    风行网络的某胶原蛋白原液是胶原蛋白吗?

    成分:无水胶体二氧化硅,维生素C,血橙;其实从含量上分析主要就是维生素C(维生素C促进胶原蛋白生长是不争的事实),二氧化硅填充皮肤,血橙既有维C还含有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胶原蛋白的形成和生长。
    此产品根本就不叫什么“胶原蛋白原液”,原文翻译过来是“头发,皮肤,指甲促进液”!流言被击破:科学告诉我们吃胶原蛋白不补胶原蛋白!

    “以形补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传统说法,在传统的生物医学领域,如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甚至微量元素等都似乎很难站稳脚跟。

    小分子RNA—-miRNA—-microRNA。给出了一个新视角:
    在人体的血液里成功分离到属于水稻的miRNA

    严谨的科学研究中,往往存在螺旋式上升的“朝令夕改”。
    题主所问,我的见解是,你连平常不爱吃的鸡皮猪皮鱼皮都开始改口爱吃了,你的皮肤还有理由不变好?信则灵!

    黄咩 动物学学得还行,化学也知道一点。
    结论和楼上几位一样,不能。并不否定之前几楼提出的意见,但是处于另一个原因是:组成胶原蛋白的氨基酸主要是甘氨酸。就像楼上所说的,“胶原蛋白被人体服用后,分解成氨基酸。”而甘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就算不通过外源补充也会自身合成的,而且从日常的饮食中就已经摄取足量。吃多了也是浪费,以上是生化老师原话。以下是我的理解:万一真的吃多了可能还会增加肾脏负担….

    个人认为胶原蛋白以及胶原蛋白肽产品被食用后分解为氨基酸,增加了体内氨基酸的含量特别是组成胶原蛋白的三种氨基酸:甘氨酸、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从而某种意义上增加了体内胶原蛋白合成反应的正向发生,表现出的结果伤口愈合加快、皮肤弹性增加等等。而并不是直接补充了体内的胶原蛋白。
    不能。上面已经解释很多次了。但是不排除有的人吃了后有心理作用所以说有效果。
    吐槽下冬虫夏草吧。当年我在某4A广告公司实习时,公司有一个虫草项目。我们出色的文案大神写出了类似“一口下去就能调和阴阳”的产品文案,设计师做了一个“虫草日蚀”图,在此之后,全国的虫草产品才有了阴阳双补、阴阳和调的功效……吃虫草的人永远想不到虫草这么牛逼原因只是屌丝广告人的一次头脑风暴……
    医院百米范围内必有药店,有药店必有阿胶;每逢年关脑白金总要在电视上挑战全国人民的脑神经;冬虫不死,夏草永生,如今还能含着吃……这些养生广告如同上了保险一样阴魂不散地存在着。它们猝不及防,当你在网上看美剧的时候跳出来给你洗洗脑;它们无所不在,当你在高速公路上冲出雾霾天正当视野无限好时,从广告牌上扑面而来。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阿胶之流在国内「合理地」存在着。贵算得了什么?有钱,就是这么任性。

    阿胶盛行的背后在于它神奇的「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养颜、安胎、抗疲劳、抗癌……不一而足。我估计过不了多久,还会有人开始宣传它的抗雾霾作用——因为说明书上说:它可以归肺、肝、肾三经。

    阿胶的神奇功效是否合理地存在呢?

    我们不妨看看阿胶的生产过程。

    沈括《梦溪笔谈》有云:

    阿井水,性趋下,清且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1935 年前世界书局编印的《中国药学大辞典》如此记载:
    每年春季,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浸漂数日,取阿井水,用桑柴火熬三昼夜,去滓滤清,再用银锅金铲,加参芪归芎橘桂甘草等药汁,熬至成胶。
    总地说来,阿胶就是水煮驴皮,但熬制工序多了几分神秘。

    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水煮驴皮后变成了部分水解和纯化的胶原蛋白。遗憾的是,水煮猪皮、羊皮或牛皮,都可以得到类似的胶原蛋白。这种蛋白质含有大量非必需氨基酸,并缺乏人体必需的色氨酸。

    从营养学上说,它无法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并非良好的蛋白质来源,是一种劣质蛋白,在大多数国家的食品工业里仅作为添加剂使用。

    那么,有没有一种可能,在繁琐的熬制过程中,食狮耳山草饮狼溪河水的驴中「高富帅」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产生了某种神秘物质呢?从逻辑学上,现代科学无法否定这种可能性,但在柴火熬制这样的简单加热条件下,食物成分只能发生交联或水解这样的反应。又不是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凭此就能合成新的物质?

    而在熬制之前,将驴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这道工序,更是形式大于意义,反倒让人担忧起狼溪河下游居民的饮水卫生。

    工序神秘 = 产生的物质神秘?

    这样的想法,源于科学欠发达时代,人们对自然力和神灵的崇拜。因此,古代巫、医不分。而在生命科学和循证医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反而变得简单直接。

    比方说,感冒了,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这是种自限性疾病,你就休息喝水好了,但假想你到了非洲某部落参观时不幸遇上感冒,土著居民热情地请来当地最好的医生,挤了一滩蛇血加上壁虎皮熬成汤让你喝下治感冒,你愿意喝吗?

    但是,换作驴皮熬成胶,怎么就吃下去了呢?

    神药?还是安慰剂?

    有趣的是,我们极少听说过「阿胶无效」的投诉,生活中、电视上反倒时不时地冒出七大爷八大婶现身说法「阿胶的功效」。

    这种现象的一种解释是安慰剂效应。简单说来就是:你信,它就灵。

    在缺乏有效药物的古代,希波克拉底曾说过:

    药物,只是医生愚弄患者的工具,直到他们自己治好自己。
    研究显示,患慢性疼痛、抑郁、某些胃炎以及很多功能性疾病的病人,高达 50% ~ 60% 可仅因安慰剂得到症状缓解。更何况,我们的阿胶起的是滋阴、补血、养颜、安胎之类难以客观衡量的「神秘作用」。

    安慰剂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同样是安慰剂,静脉制剂的作用强于深颜色的药片,深颜色药片的作用强于白色药片。那么,历经选材、浸泡、熬制等神秘工序的阿胶算不算得上 Boss 级的安慰剂?

    当然,我们要证实阿胶的「有效」或「无效」,需要设计一个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即:找来许多人,一组吃「真阿胶」,一组吃「安慰剂」。两者在外观和味道上要很接近,而参加试验的对象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真阿胶」还是「安慰剂」。经过几个月甚至几年,我们再比较两组人群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指标。除非「真阿胶」组的「好转」明显多于「安慰剂」组,我们才能证实阿胶的好处。

    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做过这类试验吗?我的答案是:不能说完全没有。

    这要感谢国内林林总总的「假阿胶」厂商了,为我们做出了那么多口感、质地和「真阿胶」难以区分的胶原蛋白制品,完全可以媲美「真阿胶」的味道和外观,堪称完美的「安慰剂」。

    生活中那些服用「假阿胶」中的许多人,同样对自己所服「阿胶」的功效赞不绝口——而这赞美本身,就是个莫大的讽刺。

    或许,当阿胶、脑白金、冬虫夏草之流的销售额不足以支撑巨额广告费的时候,就该是国人科学精神开始抬头之时。 阿胶最开始是牛皮煮的胶。另外只有东阿井的水煮出来的才叫东阿阿胶。有一定功效,但是被夸大了。起码我见到的吃阿胶的没有这样的,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见到的样本不是足够大,另一方面你是否在阿胶里面加了其它的东西。假如中医根本就不是医学而是巫术或骗术,那么你的质疑立刻完全成立,无需继续谨慎求证。知道双盲实验和安慰剂效应,还说吃假阿胶也满口称赞就算莫大讽刺了。逻辑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有没有用,自己亲身实践不就行了,我吃了好几个月了,也没有上火,本来我就是寒性体质因为阿胶本身的性质。阿胶不是随便吃的,上次体虚去看中医,本来是想买阿胶补补,结果人家一看就说你不能吃阿胶,肝火过胜可是我吃了确实管用啊,生孩子大量失血后来恶露总不干净,吃了阿胶恶露一天比一天少,脸色也好了,有可能是巧合,不过有效果就行了可是我失眠多梦 很容易累 但吃阿胶一个月后真的好很多 睡眠质量好很多 早上起来清醒很多 怎么解释呢 (同期没吃别的药)……一头250公斤重成年驴大概能出15公斤鲜驴皮,4斤鲜驴皮熬一斤阿胶,所以一张驴皮出7斤阿胶,阿胶用驴皮并不是什么驴都行,好阿胶必须用东阿狮耳山黑驴皮,价格也较高,当前大概在2400左右一张,折合阿胶就是350一斤,加上其他成本,所以价格低于600元一斤的阿胶都是假货

    阿胶确实是有一定药用价值的,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多人一直到现在都支持并使用,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问中医啊,找一个当地好一点的中医问问看阿胶到底和水煮猪皮等有没有区别虫草没这么简单,我们做过多项双盲研究,均发现其有效。平时所说的冬虫夏草主要成分是中国被毛孢,是一种真菌,个人推测可能虫草提取物中有植物类固醇成分,起到类似激素作用。
    依现代工艺做出的阿胶,有一些添加剂,过了保质期就不要吃了。

    另外,但凡测试过或者查阅过阿胶药理相关文献的都不会说出“阿胶的本质是胶原蛋白,非常差劲的那种”这种粗鄙之语。实在是不敢苟同。

    1634年到1637年发生了著名的郁金香泡沫,当时荷兰连洗烟囱的小男孩到洗衣服的妇人都想尽方法以炒卖郁金香谋取暴利,当时的商人甚至连签好的协约都可以以高价二度买卖获益。

    郁金香确实优雅名贵,但是真的那么值钱吗?
    当有人发现不对劲的时候泡沫就开始坍塌。

    自从前几年燕窝被各种曝光以后,虫草、人参、枫斗就三缺一了,谁都想坐参茸贵细最后一个满是油水的位子,连后起之秀的玛咖君都一度想填补这个空缺,(然而还是不幸死在了曝光路上666666),鹿胎鹿茸雪蛤等等都卡在产量上有心无力。

    于是阿胶君就一副舍我其谁的霸气出场。✧ (ˊωˋ*) ✧以东阿为首的厂家开始高价销售,几乎是一年一翻的冲劲,13年200,14年400,15年800,16年1200…..由于暴利的驱使,其他搭界不打界的厂家都开始跟风生产阿胶,连丁细牙痛你个治疗牙痛的都沦丧了!!!
    (╯‵□′)╯︵┴─┴

    其上位的最根本原因,不在于雷鸣的广告,不在于神乎的功效,而在于。。。额。。。他很水。。。
    驴子皮和阿井的水虽然有限,但是这乌漆墨黑的品相既容易伪造,又容易量产,还不容易辨别,补益类的功效又是很长的周期,所以还能骗很多回头客。。。简直比朋友圈面膜有过之而不及!

    身为老大的东阿,当然要力保自己的地位,不能让李鬼把李逵的板斧都耍了去,但是即使货真价实,前面也说了,补益类的功效又是很长的周期,总要有个别与他人的卖点吧啊喂,甄嬛传宣传的再好,也是眼睁睁看着别人分自己的钱。

    东阿老总秦玉峰一拍大腿,哈哈哈,我想到了!!!( • ̀ω•́ )✧
    咱们可是个老厂,陈年阿胶又比新阿胶火性小,这破玩意又不容易放坏,哈哈哈就炒你了!!!
    于是。。。。
    就出现了陈年阿胶价值连城的傻逼新闻。。。

    所以你说它,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我的建议是,拿出来用黄酒把霉点擦擦干净,然后该吃就吃了。。。
    然后不要吃太多,因为熬阿胶的芝麻核桃都是大热,鼻血流到枕头上的话。。。
    非常得难洗啊!!!

    ——————-
    至于郁金香的事情不要太在意了,如果你没花大价钱的话(-ι_

  7. 筱研说药说道:

    最近天气不好,有雪有雨,温度变低,这样的冬季稍有不慎、没有及时加衣就很容易感冒,感冒后去药店买药又成了一种常态,我们是想听着导购的话买一些他们口中所说的“好药”还是想买到管用的副作用小的“中药”呢?今天,我们就教您一招,让您快速在琳琅满目的药品架上找到可以治疗自己感冒的中药,而这些中药其实是有特殊符号的,快跟我们一起来看看学习一下吧………
    1,从名字上看

    天冷易感冒不得不吃药 教您一招快速认出中药符号

    治疗感冒的中药一般属于一大类,主要是以中药材、中药饮片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颗粒等各种剂型。比如我们最常见的感冒冲剂:白云山板蓝根颗粒、修正复方金银花颗粒、三九感冒灵颗粒等等。
    2,从批准文号上看
    药和人一样,也是有身份证的。你要想知道某某某是哪的人就要看他的身份证,同样,你要想买到真正的中药就要看看这个药的身份证——批准文号。

    天冷易感冒不得不吃药 教您一招快速认出中药符号

    如果您要买感冒药,拿起这个药,除了名字外,要看的重点内容就是看看这个药的批准文号是什么。因为批准文号里面会把中药信息和西药信息给你完全的透露出来。
    药品的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1位字母+8位数字,我们重点要看的就是那个字母。因为不同的字母代表着不同的含意。“Z”代表着中药,“H”代表化学药品,“B”代表保健品,“J”代表进口药品,“T”代表体外化学诊断试剂。只要我们看到“Z”,那就没错,这个药就是中药。
    发现这个药是中药后,那我们就开始看看这个药所治疗的症状是不是和我们的症状相同,如果药是中药,也能对症,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心的购买吃着治疗了。

    天冷易感冒不得不吃药 教您一招快速认出中药符号

    比如我们上文中所提到的白云山板蓝根颗粒、修正复方金银花颗粒、三九感冒灵颗粒这三种药,他们的批准文号分别是:国药准字Z44023485、国药准字Z44021940和国药准字Z20063606。
    很简单的说就是国药准字后面的字母如果是“Z”,那就是中药,如果不是“Z”那就不是中药,如果患者发现了药品上的国药准字变成了“国药试字”,那最好还是先不要买不要吃了,因为“国药试字”开头的药品为试生产药品。
    小结:推崇中药治感冒
    小小的感冒还是别用西药、别挂吊瓶了,虽然西药见效快,但是想想自己的病体还要让西药的副作用侵蚀,这无疑是让自己的已病的身体雪上加霜,所以,感冒了还是吃点中药吧。
    走到药店,不要再被导医误导去买他们口中的“好药”与贵药了,还是让他帮你推荐一些中药,自己再根据上文中提到的字母符号确定一下,再看看该药治疗的症状是否与自己的病症相符,如果都对上了,那就没错,去结账付钱吧,药到病除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病体伤害较小,何乐而不为呢?(文/常有才)

    昨天有伙伴们问主页君,如何看待中药与西药的关系?能不能从这个角度跟我们聊聊。非常高兴自开通公众号到现在短短几天时间,得到很多伙伴们的关注和留言,并且给予积极的反馈。今天筱妍就试着谈谈中西药这场爱恨纠葛的缠绵,并借此反馈和感谢网友们的厚爱。

    老百姓们经常问的是,这个病吃中药好还是西药好?这实在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最近网上盛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可以组织一场壮观的辩论赛,辩个七天七夜估计都不会有结论说哪个好,只能说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有的人认为中药好,好在副作用小,使用起来安全放心。殊不知中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肾衰竭、肝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案例也大有所在,比如龙胆泻肝丸引起肾损害(与使用非道地药材等有关);有的人认为西药好,成分明确,效果显著,作用机理、疗效反应等指标经过实验室研究可以清楚明白地告诉大家优劣。殊不知,西药在上市后因为新出现了临床前研究未预测到的严重不良反应或者药害事件而撤市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西立伐他汀等。

    中药讲究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等,是以中医药术语表示其功效,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西药则是以理化指标来表示其特性,并以药理、药动学特征、病理毒理特点等指标评价其功效与安全性,按西医理论体系来使用的药物。两者理论体系不同,无法正面比较其优劣。

    现在有一部分中药,经过现代科学研究,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药理、药动学、病理等指标来解释,可按西医理论体系来使用,如大黄,量少可作苦味健胃药,有导泻、利胆、抑菌等作用,从而可治疗相应病症如便秘、胆囊炎等。

    更多的经典中药药方经过简化配方,研制成含量成分固定、药理作用相对明确的中成药来使用。很多研究所开展中药研究,用现代化科学研究理论来探究中药的奥妙,其中有很多专业就专门研究中药的起效成分,将有效成分提纯,或者找准功能团、按照西药化学结构改造的理论进行主成分优化,如市面上很多中成药皆如此。

    甚至有一些中成药含有西药成分,或者中草药与西药联合使用,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如珍菊降压片,内含珍珠层粉、野菊花、芦丁、可乐定、氢氯噻嗪等,其中可乐定和氢氯噻嗪是经典降压药,与中药成分的合用可以使可乐定的剂量比单用减少60%左右,大大减少可乐定的中枢不良反应。

    以上这些可谓是目前中药西药化的一种发展思路。反过来,如果将西药按中医理论体系进行研究,标定出西药相应的中药的特性,并用中医药术语表示其功效,那么,也可以按中医理论体系来使用西药,即西药中药化。

    中药西药化,西药中药化,中西药联合使用…..真谓是场爱恨纠葛的缠绵。

    所以说,无所谓中药好还是西药好,而是看怎么合理使用,两者都需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使用,用好了都是好药,用得不恰当都是把利剑,可将人刺伤。

    所以,请在医师药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吧!

  8. 胡未知说道:

    我想说,以毒攻毒这种说法也只有中国人用的乐此不疲。你把过期牛奶和抗生素止泻药一起吃,也没有症状,拜托你以后都喝过期的吧,别浪费新鲜食物了。

    #鼻渊舒#: 苍耳子、辛夷、薄荷、白芷、黄芩、栀子、柴胡、细辛、川芎、黄芪、川木通、桔梗等13味。细辛含马兜铃酸;柴胡有肝毒性;苍耳子过量可致中毒,严重者昏迷、惊厥、黄疸、休克及广泛出血,肝肾损伤。

    #铁树果#含苏铁甙,1. 有致肝损伤、致癌作用;2. 神经毒性,或可致霍金那样;3. 小鼠口服大剂量,经12~18小时后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肌麻痹死亡。《中华本草》却收录【性味】 苦涩,平,时有毒,时无毒。【主治】通经,止血,助消化,镇咳祛痰。新闻报道,江西38名熊孩子误食铁树果中毒送医。

    #六神丸# 中国传统神药,不多的“国家级保密配方”中成药之一,从药品说明书中只见到神奇适应症,见不到成分表。但不时有报道家长无意中给婴幼儿喂了过量六神丸致中毒甚至致死的。因为六神丸含两种列入国务院《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的毒性中药:1雄黄:砷的成分引起呕吐、晕厥,慢性中毒引起严重肝肾损害,IARC将无机砷化合物列为一级致癌物;2蟾酥:强心作用,过量导致呼吸急促、肌肉颤抖、心律不齐,严重麻痹致死。

    #锡类散#医保甲类神药【组成】牛黄、冰片、珍珠、人指甲(男病用女,女病用男)、象牙屑、青黛、壁钱炭(焙,土壁砖上者可用,木板上者不可用)【功能】解毒化腐。用于咽喉糜烂肿痛,消炎解毒,去腐生新。【用法】共为极细末,吹患处。……大家看成分吧不多说

    #虫草# 近年虫草价格快速拉升,1g价格在200~600元间。但虫草并无明确疗效,反而可能致敏;效果很好的虫草保健品,要小心加了类伟哥神物。人工培养的虫草花,价格便宜量又足,可以熬汤;野虫草很贵,奸商会添加重金属增重,轻者重金属中毒,损伤肝肾

    #芦荟、大黄、鼠李、番泻叶、决明子#含蒽醌类大黄素的植物数千年来,被世界各地多个民族传统医药发现可用于通便等治疗用途。随着对这类化合物、植物药的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蒽醌类大黄素并不安全。比如蒽醌类化合物可致结肠黑变病,黑变病又可能导致肠癌的概率升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经对大黄素、蒽醌及其衍生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动物致癌性试验,发现大黄素对大鼠和小鼠没有明显的致癌作用,而蒽醌对大、小鼠有一定的致癌作用。

    #茵栀黄注射液#,成分:茵陈、栀子、黄芩甙、金银花,所谓”有效成分“全是明确致敏源。2008年10月,陕西省志丹县医院在使用太行药业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死亡。

    #甘草锌#,甘草酸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不良反应有排钾潴钠和轻度浮肿。儿研所收治8例患儿,连续服用甘草锌15~75d后出现前囟饱满、脸部水肿、眼睑水肿、易烦躁哭闹、尿量减少等症状。

    #泽泻#泽泻科、泽泻属,多年生沼生草本,其根状茎较短,基生,泽泻(根茎)又是传统的中药之一#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 泽泻早些年即发现有明确肝肾毒性,动物实验表明,泽泻能让肝脏、肾脏出现肿胀。饲喂含泽泻提取物的饲料3个月,使大鼠的肝脏出现混浊肿胀和玻璃样变性,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变性,肝脏、肾脏出现肿胀等等严重症状。

    #苦碟子注射液# 不良反应:偶见皮疹、瘙痒、发热、寒战、头晕、头痛、恶心、腹痛、心悸、气促、乏力、乳房胀痛、血压下降等。

    #雷公藤# 有免疫抑制、抗炎作用,有用于治疗某种肾炎以及红斑狼疮。雷公藤副作用之一是生殖毒性,女性月经紊乱、闭经、卵巢/子宫萎缩; 男性精子生成受阻,影响精子发育,导致不育.

    #鱼腥草注射剂# 在SARS期间被无良中医官员吹捧为“非典功臣”,之后一度极为滥用。至2006年,CDR收到5K+不良反应,死亡35例。官方解释,有很多杂质,机制不明,发病原因是过敏反应。

    #首乌#至今无证明可靠疗效,却被证明可致肝损伤、药物性肝炎、肝衰竭,多年来名列草药性肝炎榜首。英MHRA 06年即查禁首乌药品。中国药监日前终将五种含首乌中成药转为处方药,并增加“致肝生化指标异常,注意监测”警示。

    #苦木#不良反应:服用中毒后可出现咽炎、呕吐、腹泻、眩晕、抽搐,严重者可致死亡。应用其注射液后有心慌、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继而坐立不安,严重者 可引起过敏休克。

    #附子、川乌#含有神经毒性成分【乌头碱】它主要使迷走神经兴奋,对周围神经损害。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舌及四肢麻木,全身紧束感等,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引起易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而引起各心律失常,损害心肌。口服纯乌头碱0.2mg即可中毒,3—5mg可致死。

    #痰热清#说明书【不良反应】倒是很明确: 本品偶有过敏反应,可见头晕、恶心、呕吐、全身发红、瘙痒或皮疹。【警告】: 本品不良反应包括极其罕见过敏性休克,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013年8月20日,英国医药和保健产品管理局(MHRA)警告民众不要服用数种被发现含有危险高水平铅、汞和砷的未注册中药。
    其中一种药品,白凤丸,用于治疗经痛, 被发现含有最高两倍于香港特区政府许可铅限量水平,被指令回收。
    (2013/8/5,港府化验所化验结果显示,“保灵堂”白凤丸样本含铅量超出限量标准,香港卫生署指令回收其中一个批次)
    另一种中药,“发宝”,用于治疗脱发,一个样本被告发现含汞超过标准11倍也在香港被召回。
    (2013/4/15卫生署发言人昨日表示,当局於本月2日从持牌中成药製造商恒昌隆药品有限公司,抽取恒昌隆髮宝作化验,当时发现该批次药物的水银含量為上限约12倍后,已即时指令回收)
    瑞典国家食品安全局(SFNA)也发现一些草药含极高水平的砷成分,包括不同的名字:牛黄解毒片、Divya Kaishore Guggul、Chandraprabha Vati。这些药用于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喉咙痛、扁桃体炎、牙痛、皮肤感染、儿童食欲不振及发热。
    (2013/7/16, SFNA表示,他们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中,发现有毒物质砷含量“极高”,对“健康有很严重危害”。)
    所有这些产品都是未经注册的,也是未经许可在英国销售。不过,它们被发现可在互联网上购到,民众被警告要特别小心购买未注册药品,它们没有进行安全评估,质量和标准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变化。传统中药掺杂重金属已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和可以造成公共卫生的严重风险。

    最后用英国药监局发言人的话总结一下:“自然并不意味着安全。

    自小我身体就不好,在那些个或者没记忆或者只有零散片段的小时候,就开始了漫长的“药不能停”的吃药之路。凭着老妈的叙述我隐约能拼凑出那些不完整的故事,无非是小孩子的各种通病,发烧、吃药、退烧……挺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这样惨兮兮的,以至于年幼的我身上全是针孔(反正我是没印象)。吃完西药,熬中药,在那漫长悠久的岁月里伴随我的就是各种奇怪的药片和浓黑的汤汁。

    年纪太小的孩子是不适合喝中药的,所以人生第一次喝中药的经历在我的记忆力犹自清晰可触。

    那时我还是个青葱的少年,安静又乖巧,身体也那么差劲。上小学五年级时已经能天天和同桌吵架,也没见红着脸喘着粗气被那个顽皮的小男生气晕倒。至于喝药的原因,我却记不得了。没什么大病,无非就是病恹恹的一点儿小孩子的朝气都没有,老妈却仍旧害怕我体虚不济,便又特地找到附近的老中医给我瞧病。那时的我一方面满心雀跃地想要亲口尝一尝大人口中奇苦的中药,另一面却又非常讨厌去看医生。因为以前每次去看医生的经验告诉我,那并不是令人越快的经历,不巧的是那位中医还是学校里曾经教过我的老师。那人有着一张长长的干瘪的方脸,双眼锐利,看人时总喜欢自下而上开始打量,语气更是阴测测的,难以叫人喜欢。可想而知,我该多厌恶。

    记忆总会删掉那些不愉快的,留下的都是甜蜜幸福的时刻。抛开看病时的那些尴尬与不愉快,现在浮现在我脑中的唯一那日清晨我帮老妈煎药的场景。那是初夏,我还在上早自习。早上5点开始,6点半结束。回家的时候,老妈已经起床在准备早饭了,我的药亦正放在炉子上煎煮。煎药的炉子放在院子里,等到汤药咕嘟嘟冒着白泡,烟烟袅袅,甘苦的药味漂荡在整个院子的时候,那感觉就像第一次见到烟火时的小孩,激动兴奋、难以自抑。及至老妈小心翼翼将汤药倒出来之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要喝下去那碗黑黢黢的玩意儿实在也不容易。还好乖巧似我,惯战“药”场的本姑娘才不惧怕。抱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结果……结果喝了第一口就没出息全吐了出来。苦!真苦!!老妈也不多说话,默默拿来了糖罐放在我的面前。我只得漱漱口,听着她的喝药秘诀(不要刻意去闻,张开嘴,像喝开水一样大口下咽)竟也很快灌了进去。期间停顿了三次,每次都快速抓了糖块不管不顾就往嘴里塞。

    中药的喝法并不复杂,一般都是按方抓药,将两碗药煎至一碗,早晚服用。由于汤药大多都是饭前服用,往往病者喝了一大碗就饱了,所以之后根本没有吃饭的欲望。

    近来,不知是心理作祟还是身体上依旧不太舒爽,趁着放假得空我又去抓了中药来喝。药方是医生开好后,直接在中药铺研磨熬制好的汤剂。现在社会一切都在飞速发展,哪怕是曾经被痛批的“传统毒瘤”的中医也在慢慢跟随时代的脚步。喝中药最怕的就是麻烦,熬药则是其中最麻烦的一步。药铺早早就察觉了顾客的需求,尽量减少病患的后顾之忧,以免单是听到“中药”这俩字儿就骇破了胆。

    由于中药要早晚服用,现在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便是烧开水泡汤药。汤药是真空包装,汁液为黑褐色,一包大约可以倒满一只普通的马克杯。傍晚下班回家后,基本上也是先喝药,再考虑要不要吃点东西。其实一次喝的药量并不多,可每次喝下去给人的饱腹感远超同等开水。

    不知喝中药这种技能会不会后期习得,或者亦是先天遗传。从我第一次喝中药到现在为止,时光匆匆,估计也过去了十余年了。这期间我不知害过多少次病,大病小痛,记忆里对中药的感触竟也慢慢稀薄起来。毕竟西药见效快、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我们已经习惯性地去摒弃“苦涩”的滋味,人生在世,哪个人不想少吃点苦,多尝点甜头啊!可我却突然又怀念起那点“苦涩”,也许只因为它在我体内越发珍贵,而我偏偏又是个自虐控!

    以前我只能按着老妈不靠谱的方法“屏气”喝药,现在已能够淡然喝之,闻着浓浓的中药味,舌尖亦开始调动“苦”的味觉。将汤药放在开水中温热,温度适中后再倒入杯中。杯子是白色的,从外面看似乎里面倒入了一滩墨汁,黑漆漆的。不再需要停顿,甚至连换口的糖或者蜜枣之类的都无须准备。一口气,忍着苦涩,感触着那苦缓缓从嘴唇进入口腔,滑过喉咙,急速进入食道。那苦最初一丝一缕由舌尖晕开,接着洇满整个口腔,流经五脏六腑,最终带着与生俱来的的“苦与涩”侵染整个人体。

    其实,小时候见得最多的是小舅饭前喝药喝中药的模样。他是名军人,却因小时罹患小儿麻痹,留下了随时会抽搐的后遗症。在他退伍于老家养病的那些年岁里,我日常在外婆家见到的便是他整日不停地服食中药。一大碗或黄亮或黑涩的汤汁在饭前端上来,那是外公外婆每日甚至每顿饭前必备的功课。熬药的炉子总是成年累月的放在墙角的黄土坯上,那面墙因为经年接受火烤,早就变成了黑色。

    我总望着他,看着他端起碗,神似古装剧中那些真正的江湖豪客喝酒般,一饮而尽。表情由最初苦的纠结,修炼至最后的纹丝不动,最苦的药也不过皱皱眉头,一忍而过。我不知道他在喝了成百上千碗汤药之后身体上究竟有了何种变化,也许这药减轻了他的病患也许只是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可他多年来重复喝药的动作却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孤独、寂寥,像中药一样苦涩的一生吧。这所有的一切最终也只定格在一个秋日的夜晚,如落叶般凋零残败。

  9. 老醉说道:

    相信中医,活该被骗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