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1届俄罗斯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而今年的世界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恐怕就是点球了,梅西、C罗相继罚丢点球,而内马尔的点球更是被取消。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叫“VAR”的技术——视频助理裁判,指包括视频助理裁判员和配套装备、流程、规范等在内的一套辅助判罚系统,是利用科技追求完美比赛的手段。因为它的出现,今年判罚的点球数量恐怕也会破历史记录。
来源:全球风口(微信公号ID:haiyinwangyuquan)
足球比赛中,因为裁判误判导致球队抱憾而归的事情常有发生。本届世界杯,国际足联引入VAR技术,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所以可以说,今年的世界杯除了绿茵场、足球和球星,黑科技也是大放异彩。除了VAR,还有内部采用嵌入式NFC芯片的官方用球“Telstar 18”,门线技术(Goal Control、鹰眼系统、CairosGLT系统)、定位喷雾器、安保机器人、人工智能预测等等。让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王老师在栏目里提到过的“竞技体育的赛场就是先进技术和新材料的试验场”。更多世界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shijiebei
所以,从世界杯我们能看到在科技高速发展影响下的体育产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无论从硬件层面还是软件层面来说,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帮助人类不断突破身体的极限,让体育更加公平公正,充分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丨硬件:体育设备拓展人类极限丨
在高科技的支持下,体育设备不断帮运动员拓展着人类的极限。
其实,竞技体育一直不缺高科技,为什么运动员可以不断挑战人类极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体育训练中结合了很多科学理论,比如,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等。而在体育赛事中,大量科技产品都在被广泛地使用,科技感十足,有些更堪称是黑科技。
举个例子,2000年悉尼奥运会游泳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伊恩·索普一举夺得3枚金牌。当时,他身上穿的就是由Speedo公司研发的鲨鱼皮泳衣,托他夺冠的福,这件鲨鱼皮泳衣从此名震游泳界。
鲨鱼皮泳衣,顾名思义,它的核心技术就在于模仿鲨鱼的皮肤。生物学家发现,鲨鱼皮肤表面粗糙的V形褶皱能大大减少水流的摩擦力,让身体周围的水流更高效地流过。鲨鱼皮泳衣的超伸展纤维表面就是完全仿造鲨鱼的皮肤表面制成的。而且,这款泳衣还充分融合了仿生学原理。一来,它在接缝处模仿人类的肌腱,为运动员向后划水提供动力;二来,在布料上模仿人类的皮肤,富有弹性。因为穿上鲨鱼皮泳衣能让运动员游得更快,所以它还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快皮”。
丨软件:大数据改变体育丨
如果说材料科学是从硬件层面拓展了人类认知,那么近年来火爆的大数据则是从软件层面上成了竞技体育的助推器。
数据分析引起了职业球队的重视,并且切实地提升了球队的竞争力。在足球领域,每一支大球会都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团队,为了合理分配资源,让球队发挥最强战斗力,他们会利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评估球员的投资价值。
现在,随着计算机科学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人工统计的方法逐渐被取代。比如,NBA引入了Sport UV系统,能在场馆的不同位置放置几台高速摄像机,追踪球员运动,并自动生成数据。它的引入淘汰了人工统计,把数据从简单的得分、篮板、助攻细化为每一名球员的每一个动作。
今天,随着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算法的发展,已经有大量数据分析师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现在,还出现了不少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帮球队主教练出谋划策的高科技公司,比如洛杉矶的篮球数据分析公司Second Spectrum,他们的AI算法能够“看懂篮球”,跟踪确定球员身份和动作,然后经过分析给出一系列的指导意见,比如谁在运球、在做什么动作、这个动作对投中球或拿下篮板的贡献率等等。目前,这家公司已经签了NBA的25支球队。未来他们还会和更多运动领域的主流联赛进行合作。
所以,体育产业一直是一个技术驱动的产业。昨晚,罗霍的绝杀球让命悬一线的阿根廷球队最终闯入了十六强,这也许就是足球、体育带给我们的魅力,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还有两天时间,十六强花落谁家就要完全揭晓了,大家在关注比赛的同时,也找一找赛场上的那些高科技都在哪里吧。:)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俄罗斯世界杯:草坪上的商业竞技之 体育精神与商业资本精神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文/蚂蚁虫 (微信公号ID:miniant-cn)
昨晚可能是球迷最痛心的日子,梅西和C罗两大球星携手出局。我看了法国和阿根廷的图文直播,关于这场比赛本身的内容,作为伪球迷就不多说了。
出于习惯和好奇,我在用各大APP看图文直播时,顺手把当时参与直播的人数给截屏了。事后感觉这组数据非常有意思,就简单展开分析了一下,从中或许能管窥出国内移动门户竞争的一些态势。
套用一句俗话,那就是:属于梅西C罗的时代结束了
网易新闻老当益壮,参与人数意外遥遥领先
真的是万万没想到,网易新闻APP居然是昨晚法阿之战直播人数最多的一家。
我第一次截屏是在23点17分左右,当时参与人数就达到600万,远超267万的今日头条和255万的腾讯新闻。由于比赛精彩不断而进入高潮,不少人不甘于在朋友圈看比分而选择直接看直播,各家APP上的在线人数都显示出增长态势。我的第二次截屏是在23点51分,网易上参与观看直播的网友猛增到近960万人。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在线人数
这个数据有多吓人呢?要知道第三方机构艾瑞网的监测数据显示,网易最新的月度独立设备数也不过9400多万台,意味着可能有超过10%的月活用户同时在线观看这场比赛的直播。之所以说可能,那是考虑到网易的人数显示可能包括PC站点的网友,而网易PC站点的流量仍比较可观。
数据来源:艾瑞网
在今日头条异军突起之后,有人说将来是资讯类产品是腾讯和头条的天下。理由是:前者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而后者有着产品优势。我却坚持认为网易可以从中搏得一席之地,原因很简单,网易独特的用户文化能够凝聚住用户,不被其他产品吸引而流失。
现在看来,网易始于PC时代的跟帖传统并没有因为移动化的转型丧失,网易跟帖仍然是业内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还因为智能手机的普及还得到了加强。同样一条热点新闻,可能流量不如其他APP,但互动的热度却毫不逊色。而昨晚的比赛在线人数更是用强大的数据说明了这一点,很好,请大黄易继续保持下去。
新势力今日头条崛起,搜狐如梅西C罗般老去
今日头条的崛起是移动资讯类产品的大事,这次世界杯焦点战直播也显示出了它的江湖实力。在线人数居然超过了传统老大腾讯,仅次于社区文化浓烈的网易新闻,这中间有意外因素(后边会讲到),但还是令人有些震惊。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在线人数
同样是艾瑞网的监测数据,今日头条最新的月度独立设备数为近2.15亿台,而在23点31分时其在线人数达到了392万人,相当于月活用户的2%。今日头条用户的组成成份复杂,爱好和关注点比较分散,加上基本以移动用户为主,能达到这个比例已经很不错了。
这表明今日头条的用户粘性在增强,一些人渐渐形成了凡事上头条的使用习惯。以前大家是看资讯而上今日头条,而现在看娱乐看体育比赛也开始选择今日头条。这正是今日头条所希望看到的,意味着流量价值的进一步提升。内涵段子用户的互动水平,可能国内仅次于神一般存在的网易跟帖。而从今日头条的互动内容(不是指本场比赛的互动,本场比赛我没有留意各家的互动情况)来看,内涵段子的高质量用户人群已经回流。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在线人数
相对应的是以搜狐为代表的传统门户的老去,搜狐新闻目前的月度独立设备仍有6900多万,但是昨天的直播参与人数却只有区区6万人,最后高潮时刻仍没能突破10万,完全没有当年门户霸主的风采。其实搜狐还不是最惨的,当年的门户还有几个能记得TOM和中华网呢。
腾讯新闻的在线人数略低,但未真正反映实力
说实话,腾讯新闻这次的直播人数有些出人意料之外,居然落在网易和今日头条之后。按说,腾讯有着国内最庞大的用户群体,而且腾讯新闻APP安装量在资讯类中也排名第一,哪怕关注世界杯的用户比例较低,也不可能这么少的用户参与。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在线人数
不过,这次腾讯新闻的在线人数较低是有一些客观原因的。
与其他APP想方设法地聚拢流量不同,腾讯新闻非常大度地为其他公司的产品进行导流。这次腾讯新闻在直播时置顶了两条导流广告,分别是央视影音和咪咕视频的。两条导流广告的强行插入,使得文字直播的内容在首屏只剩下了可怜巴巴的两行。如果只考虑到观看图文直播的用户体验的话,我想这个产品经理或是运营经理完全有理由杀了拿来祭天。
这个“取消关注”是我的心头之痛,拜托各位点左边
与改版后公众号首页刺眼的“取消关注”一样,这两条导流广告对于用户的诱导暗示非常明显,似乎在对着用户强调说视频看着更爽,你们别在这看图文了,赶紧去央视影音和咪咕视频那边看视频直播多好。坦白说我自己其实也更想看视频直播来的,但因为住处WIFI信号很差才放弃下载视频APP的。这样因导流广告而减少的人数大概有多少,我不得而知,但应该不在少数。
此外,国内互联网行业数据显示有时会带有一些水份,而腾讯的数据真实程度可能是业内最高的。记得直播正火的时候,腾讯的某次焦点直播就老老实实地显示在线人数为1000多万,把当时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人的直播泡沫捅破。这个印象的另一个来源,则是我自己作为作者分发到各个自媒体平台的直观感受。
因此,尽管受到了今日头条等产品的冲击,但腾讯新闻的真正实力被低估,322万人不是它的真实水平。
移动门户战略当立,腾讯、百度、头条终有一战
俗话说一叶窥秋,通过昨晚这场法国阿根廷焦点之战的各家数据,结合其他信息,也能分析出一些发展趋势。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看法:
1、资讯类APP正朝着移动门户的方向发展
严格意义上说,单纯的资讯类APP已经不存在,各家的产品内容和功能都在不断增加。自媒体、视频、问答、直播、游戏等新内容纷纷加入,用户的社交功能普遍得到了强化,资讯的分类越来越像曾经的门户网站。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资讯类APP之争,已经不是单纯的资讯内容竞争,而逐渐演化为全方位满足用户需求的移动门户之争。可以预见,各家的资讯APP不再是原来的一个移动产品,而是成为产品矩阵中最重要的移动门户,是流量和用户的大本营。
2、今日头条是从资讯产品向移动门户转型较好的一家
不管我们对今日头条的产品属性怎么看,但不得不承认目前它是从资讯产品向移动门户转型中做得较好的一家。今日头条的增长已经接近瓶颈,它意识到了技术并非万能,很早就开始重视社交功能和社区文化的建设。内涵段子的关闭,自然是损失,但也带来了意外的好处,那就是前面说的大批内涵段子用户被迫转移到今日头条,带动了互动热度、丰富了社区文化。
3、竞争将在腾讯、百度和头条之间展开,网易是不容小视的存在
未来移动门户之争,或许会影响到今后国内互联网的格局。我的看法是将在腾讯、百度和今日头条之间展开,而网易仍将作为倔强的萝卜而独立存在。一点资讯和新浪新闻还得加油,否则有可能被边缘化。相对来说,没有阿里什么事,毕竟它在这方面基因过于贫乏,除非它收购了某家公司。但这种可能性不大,一来合适的标的极少,二来收购了也未必是好事。
腾讯新闻的用户基础优势仍在,但短板是运营。其实腾讯互动的质量还可以,但积极性不是很高,需要在产品层面上重视用户文化。百度的情况与腾讯有些类似,百度APP的月度独立设备数达到了4亿多,但用户文化的短板更加明显,加上需要先要完成搜索工具的蜕变,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
内容只是基础,而用户文化运营将是关键因素
从传统门户的兴起、巅峰到衰退,再到如今的移动门户之争,互联网业态似乎走过了一个轮回,只是从PC轮转到了APP。当门户衰败时,有人高喊门户已死,但如今看来,改换的只是外在的形式,而商业的竞争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移动门户如果只有内容的堆砌,而没有运营和社区文化将无法长久。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共同的兴趣、情感甚至价值观,才是连接用户的最好产品纽带。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固然重要,早期确是产品突围的关键成功因素,但后期则成了必要生存因素,而关键成功因素则变更或者说升级为产品文化的培育和扶持。
在放弃最具有活力和社区文化的搜狐圈子那一刻起,搜狐作为互联网门户的未来命运便已注定。即便是搜狐最早启动移动化战略,但终究失去了这场龟兔赛跑的胜利。不禁让人心生感叹:和梅西、C罗一样,属于查尔斯和搜狐的荣光年代已经过去。
说明:抱歉,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导致收集的数据不是很全;比如未下载新浪新闻,忘记去百度APP查看,没能同步收集各APP网友互动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