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冠雄:张旭阳如何解读百度金融与互金行业?

7月10日,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2016)召开,央行前副行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五道口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廖理,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等金融科技界大佬集体亮相,而刚刚就任百度副总裁的张旭阳亮相大会发表主题演讲则更是引起了多方关注。

百度副总裁的张旭阳

新就任百度副总裁的张旭阳受到审视,尤其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处在发展转型关键期的今天。

氧分子网曾报道:

➤  百度任命前光大银行高管张旭阳为副总裁,网友说百度挖对人了

在我看来,张旭阳的演讲中有非常多可玩味之处,今天咱们就来讨论一下,张旭阳和百度对互金行业未来之路的理解。

【高纯度燃料:互金技术的元革命时代】

张旭阳认为,技术创新始终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满足新需求的第一动力,这显然是正确的。

如今互金行业之所以陷入一定程度的话语尴尬和社会舆论漩涡之中,很主要的原因在于一部分初始玩家只是把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规避金融监管的操作平台,并未真正掌握互联网能带来的行业改变能力。而在一系列事件之后监管开始快速落地,互金也就在旧动力丧失和新动力不到位的情况下来到了一个关键的转型期。

能破局的,显然还是技术。FinTech作为国际主流的互金玩法,在中国尚未真正落地。而百度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强技术企业,自然也就和技术破局产业的使命天然结合到了一起。

张旭阳说,“百度实际是一个技术公司,在人工智能、金融云、大数据,包括无人车方面有多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今年刚刚过去的6月份,MIT的科技评论把百度评为当年全球最Smart公司的第二名,就在于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一些新的探索。”显然是在确认百度的第一优势是技术,而入场互金的资本也是技术。

百度玩互联网金融,从宏观上看有两个最大的问题要解决,一个就是用新技术给行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另外就是要塑造行业的技术壁垒,从技术端阻止劣币进场。

技术是互金的高纯度、无污染燃料,张旭阳和百度能否完成中国FinTech 的元革命时代,其意义无比巨大。

【新型财富管理:普罗大众的入口级产品】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这两个核心引擎,百度在互金行产业中的行走自然是信心十足。但是真要打开市场,造就现象级产品。就需要有针对性打开市场入口,造就“入口级产品”。

而从张旭阳的表态上来看,财富管理应该就肩负着百度金融打开市场入口的重任,互联网金融的玩法很多,但根本诉求之一是将财富管理的相关服务延展到传统金融服务无法延伸到的用户群体当中。最终达到惠及普罗大众的目的,造就我们一直在描绘的“普惠金融”。

如何把互联网财富管理打造成既能满足客户真实需求、又可以解决传统金融行业无法满足的细分服务,并且在市场营销中快速打开用户通道,这都是目前摆在张旭阳、百度金融,甚至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面前的第一任务。

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用户,完成一系列围绕用户形成的价值链,就是完成普罗大众的通道。

张旭阳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必须启动“供给侧改革”,本质是在确认打通用户端对于百度金融的意义。入口级产品必须一切以用户需求和用户心理为准绳,百度如何打造符合这个价值的新型财富管理,是未来非常值得期待的事。

【融合开放:成就有温度的品牌】

用人工智能来帮人类赚钱,培养财富,这是众多科幻作品里都描绘过的场景。但人类对于技术的创新本来就是充斥各种梦想和情怀的。

张旭阳说“伟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必然是有温度的”,这既是对互金行业的品牌温度价值进行了重新确认,也体现出了百度金融的高层们在打造品牌时的想法。

然而今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很难诞生真正有温度并且有情感连接的品牌的,这一方面是互金行业在本质上要求的是理性、严苛,以数字说话,而另一方面也是之前互金行业野蛮生长之后造成的普遍信任缺失。

但互金行业需要一到数家有代表性,有品牌温度、品牌效能的巨头却是毫无疑问的,而百度显然在其中的机会很大。

在张旭阳看来,“一个伟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是一个开放的公司,它应该激发人的智慧,去连接人的智慧”。通过互联网和金融科技,“我们能够为每个知识产权去确权,使每个人的知识产权在一个产业链上不断叠加,最终使得我们的经济边界极大拓展,这是金融科技未来可以做的事情,我想这个空间或者愿景也是很宏远的。”

百度金融想要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张旭阳所说的开放和融合大众智慧是必经之路,毕竟金融产业不是一个寡头生意,它应该是无数资金提供者、资金需求者、智能算法,以及科技创造者之间组成的广泛生态。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成就一个有温度的品牌,张旭阳所说的开放之路或许尤为重要,这值得整个行业思考。

【结束语】

国家和产业需不需要互联网金融,这个答案显然是肯定的。用智能算法解决金融问题,把金融变成普罗大众的日常服务,应该每个人都知道这其中的价值和必要性所在。

但如何玩,如何创造拥有巨大可能性和接受度的产品或者平台,则是每个深处行业中的人所需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事情。

破局互金,BAT的机会都很大,这场赛跑可能已经来到白热化阶段了。未来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文/王冠雄(微信号:wang-guanxiong)】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八一八百度组织框架大调整:金融业务上位成为第四极!
百度电商之谜:走向金融电商?
百度披露互联网金融计划:宣称百发年化收益率8%
百度与华夏基金合推理财产品 发布金融理财平台
百度“掘金” BAT打响金融攻防战
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出台 百度有钱迎接金融新纪元
百度百科解读抗战纪念币首发背后王思聪都不知道的金融知识
“共享经济”与“普惠金融”:互联网理财启蒙
首届中国酒产业金融化论坛在京举行,白酒该如何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战火愈浓,BAT卡位“大数据指数基金”

您可能还喜欢…

5 Responses

  1. 李俊说道:

    多资深金融人士的加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隐性门槛正在不断提升。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摆脱野蛮生长的初级阶段进而往更加专业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各种业态的新金融服务的成熟化、规模化无疑对传统金融行业构成了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选择更有发展前景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去挑战,则变成了很多“开拓型”金融高管的新选择。

    最近,引起最多讨论的便是光大银行高管张旭阳的人事变动——6月16日,张旭阳正式奔赴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该事业群组成立于2015年12月,由消费金融业务、钱包支付业务、理财等业务组成)。

    有着近20年从业经验的张旭阳履历可谓漂亮:公开资料显示,张旭阳于1997年进入中国光大银行,历任资金部代客交易处处长、投行业务部总经理助理。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零售业务部总经理等职务。自2004年起,张旭阳开始负责光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开发、设计、交易与管理,创造出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多个第一,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银行理财的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对于百度来说,张旭阳的到来可在其自身擅长的资管领域发挥其作用。

    体制困局

    业界普遍认为,银行高管离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高管认为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与收益并不对等,而接下来这种现象有可能会延续,银行已经陷入多重困局。

    在传统的银行业,“存”、“贷”、“汇”这三种业务在过去覆盖了大部分人的财务生活,资本也因此变得更加流通。金融服务的需求对于人们而言从未削减,在互联网时代,这种需求变得更具长尾性。以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的移动互联网巨头正在以用户为中心去满足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毫无疑问的是,互联网金融正在威胁着传统银行业,银行高管下海更看重的则是新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价值在于互联网思维,但其金融属性仍是首要地位。在互金行业政策相继落地之后,进入监管时代的互联网金融在平台业务操作的合规性、金融业务的风控水平、贷后管理等方面有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而这些正是标准体系下的传统金融机构所擅长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专业性仍是诸多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快速的成长也加速了对于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我国顶尖的金融人士基本集中在传统金融机构,本身互金行业缺乏人才培养,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便成为最适合求取人才的渠道。尤其是在当前的格局下,互金平台必须合规经营,专业的传统金融行业人士能够直接带来相对成熟的经验。

    一方面是良禽择佳木而栖,另一方面是新金融的求贤如渴,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手中握有更多资源的银行高管来说无疑是一个突破自身事业瓶颈的好去处,施展拳脚的空间会更大。外界传闻称,张旭阳离开光大银行的重要原因之一或与该行理财子公司迟迟未正式成立有关。“资产管理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资管投行模式。”张旭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随着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财富管理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他希望成立理财子公司后践行其设想。与银行理财业务遭遇的体制创新瓶颈相比,互联网资管业务则具有投资门槛低端化、风险控制标准化、收益水平差异化和投资路径多元化等优势。作为一名“开拓型”高管,拥抱互联网或许会是其更好的选择。

    如果时光倒回十年,传统金融与银行体系的协作使银行构建起了稳固的金融帝国,很多人都想蜂拥而进。但随着“互联网+”的摧枯拉朽,很多传统渠道则显得不合时宜。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互联网金融必将上演“凯撒的逆袭”,“罗马帝国”的兴起或许只是转瞬,对于张旭阳而言,再次创业正逢其时。

    栖身新金融的化学反应

    张旭阳去职光大,加入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目前,金融已上升至百度战略级高度,新成立的事业群组已拥有支付、消费金融、企业贷款、征信以及理财等板块。而在此之前,百度相继与中信银行成立了百信银行、与德国安联保险公司和高瓴资本成立的百安保险完成了其在银行与保险业的布局。百度金融已经在互金领域完成了近乎全业务的矩阵布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业务构架。

    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金融仍是本位,而互联网则是加持基因。金融与互联网的强化学反应最终仍要落脚到产品的架构上去。精于产品设计的张旭阳在加入百度之后,会加大百度金融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虽然百度金融目前的产品已经较为全面,但是如何进行架构性调整与加强产品的协同效应,让互联网真正的赋能金融,其实还是需要吸纳专业的懂金融产品的人。对于已经在传统银行业深耕19年的张旭阳而言,选择百度这样一家互联网巨头重新出发,可以看出其对“金融科技改变生活”大趋势的思考与热忱。

    与此同时,张的加盟或将给互联网思维的百度注入更多的传统金融理念与资源。尤其是在资管、理财等领域,张的深刻认知、敏锐洞察以及熟练的业务操作都将给百度注入一股清流。此前,张便撰文深入地分析过资管与互联网的关系,“互联网的开放为资产管理行业直接面对终端客户提供了条件,但也需要金融机构低下原本高傲的头,按照互联网的精神去改变自己的基因。”在即将到来的大资管时代,智能理财与智能投顾在金融科技圈被看作是“时尚的新宠”,“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则被看作是智能金融的核心驱动力。对于百度而言,大数据量级自不必多言。在人工智能领域,以技术立命的百度推出了从小度机器人到度秘,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生活服务领域暂露头角。此次张旭阳的加盟,其角色或许更像是音乐剧的指挥家,帮助百度金融将“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出更强烈的金融魅力。

    互联网与智能金融业务结合的未来发展值得期待。就像李彦宏在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的那样,“百度将在金融服务领域扮演‘改革派’的角色。”即将身赋互联网基因的张旭阳或许会给百度带来新变革。

    金融专才的需求仍在加剧

    张旭阳并不是第一个传统金融行业跳槽的高管。自 BAT开展金融业务之后,已吸引多位传统金融机构高管加盟,如前美国运通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劲已任职百度金融事业群组副总经理;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胡滔目前是芝麻信用总经理;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前总裁陈劲目前为众安保险总经理;建行前网络金融部总经理黄浩已任职蚂蚁金服财富事业群总经理…

    (2015年上市银行副行长以上级别高管离职信息图)

    目前来看,对于金融专才的需求仍在加剧。据领英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2016年互联网金融人才吸引力指数持续走高,人才吸引力位居榜首,多个行业都是人才净流入状况。未来数年中国互联网金融人才的缺口将高达300多万,对于高端人才更是一将难求。银行高管们的频繁跳槽不仅印证了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潜力,也是对他们积累多年的行业资源的再次整合与挖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也是那些“开拓型”高管的情怀落地。互联网金融企业也会因为传统金融人才的引入而助力他们的合规化、规模化进程。

    资本与人才的流动向来是一个行业兴衰的标志,互联网和金融的跨界融合,使得行业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加上各路资本入局互联网金融,使得这个行业整体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积聚了更多的创新动能。传统金融人才与互联网金融的互做嫁衣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与人才向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流动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

  2. 百夫长说道:

    三年前,“互联网金融”作为新概念占据了几乎所有人的头条;三年后,“互联网金融”的边界已经模糊,两者的交集变得和以往线下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越来越像;

    行业趋势上,互联网平台主动地拥抱金融,为自己特殊的场景提供传统金融服务的可能,或者说场景金融;而金融行业本身,通过互联网渠道的建设进行升级,极大幅度地提升了对长尾客户的支持能力。一大批两头不占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被大浪淘沙,laststanding的是至少专注一端,又主动向对方渗透的机构;
    这一趋势也催生了金融科技的壮大——只有建立起新的连接方式,金融才能有新的形态,从而对IT技术提出新的要求,甚至出现技术创新去改变就有金融形态。

    人员变化上,传统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逐渐来到互联网行业,带来的是专业的经验;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通过离开原有的机构,开始寻觅通过新技术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新机会。

    两个行业并不是在融合,而是在单向移动。就像三年前一模一样,金融行业在发展、在接纳、在下沉,但互联网行业始终在弯道超车,寻找颠覆的机会。

    有跨界经历的从业者变得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更有价值,而一切刚刚开始。

    先从两个行业的商业模式说起。
    金融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行业,然而两者的结合是必然的,原因就在于两个行业最本质的特征在于融通——金融就是财富的融通,而互联网是信息的融通。如果认同这一点,就能明白互联网金融行业,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触网还是互联网公司跨国界玩金融,目标就是在业务上能同时处理相关联的钱流和信息流。(听上去和电商逻辑也类似——同时处理相关联的物流和信息流)。

    所以在这样的商业模式下,从业者要么就是能玩转一端的,要么就是能把两者融合到一起的。
    具体来说,如果排除比特币这种逆天的创新,当今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还是拿银行业务举例吧)所做的就是以下三类工作,
    金融机构的私海。传统金融机构如何将传统的金融业务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以此解决用互联网技术改善、优化现有形态的金融业务。以银行为例,电子银行业务就是这样的逻辑。所以即便呆在传统金融机构里,如果老板足够时髦新潮想触网,比如民生、平安,机会依然是多多的。
    互联网机构的私海。互联网机构第一次染指金融业务,是解决线上最后一站——支付的问题,即如何把客户荷包里的钱捞到自己荷包里来。所以网络支付产品的历史几乎和互联网本身一样长。这一块电商们做了很久,也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直奔这项业务去,然后再将自己的方案返销给银行。
    所有人的公海。如何用互联网的逻辑改变金融的逻辑,如何用金融的逻辑改变互联网的逻辑。比如P2P贷款以及众筹的模式,就是典型互联网的精神体改变信贷与投资业务。而阿里贷款则是典型的用传统银行逻辑服务物联网企业的信贷产品。
    说明白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逻辑,也就能理解从业者都是怎样一群人了。不论是熟悉互联网还是熟悉金融,都能在这一新的领域里有所作为,因为毕竟都有各自一摊私海的业务可以挖掘。

    真正有难度的业务还是在公海
    虽然金融和互联网的本质都在于融通,但玩法上如何做到兼容极其极其讲究。这里不多说怎么做了,只举两个例说说有啥难度。

    节奏上不匹配。互联网行业的节奏太快,在找死和等死之间,互联网倾向于找死,而金融则倾向于等死。因为,金融创新是要让步于风险防控的,互联网行业的从业人员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理解金融行业从业人员所具备的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视程度。如果一款产品在上线前发现瑕疵,作为互联网产品经理是否应该推迟上线?99%的情况下互联网产品经理会选择上线,然后将问题留到下一个迭代的更新中。而如果一款产品在上市之前发现新的风险点,作为金融业产品经理是否应该推迟上市?100%的情况下就不会上市了——金融业里没有beta版可以玩。
    服务理念不同。金融行业属于服务行业,同样叫做客户关怀,和互联网行业的做法就有着天壤之别。当你与一位招商银行金葵花卡客户经理和与淘宝网店小二谈论客户服务时,或是你与一位银行产品经理和与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谈论客户体验时,就能深刻体会到行业间的巨大差别。总之,互联网是冰冷的,无论多么便捷和草根;金融是热情的,无论多么高端和贪婪,线下就是比线上会体贴人,这一点是改不了的。

    所以,最大的挑战在于对于两个商业逻辑的融合。因为无论是从哪一种模式靠向或服从另一种模式,还是直接借助两家的灵感大胆创新,都无法违背金融和互联网各自原有的玩法,也都需要两个行业间的鸿沟,善于利用两个行业相同的本质。

  3. 别业居幽处说道:

    银行VIP花多少钱,互联网理财用户花多少钱?银行VIP可能是几万,几十万,更多,但普通互联网理财用户几十,几百就玩起了,银行的门槛都够不着。互联网并不是冰冷,而是服务更多人,不可能做到请你去贵宾室做着吹空调,喝茶,吃糖。互联网也不是要替代传统金融从业人员,而是影响,改变。请不要以为隔着网络,小二叫你一声“亲”就是真的亲了,想想线下银行网点的VIP贵宾室,想想企业客户单配的客户经理,信托的销售,哪一个不把客户当大爷一般伺候得好好的?如果把产品体验或是客户体验狭义定义为软件或流程,那线上也许还有得一说,可如果广义定义为所有的、有实感德体验,互联网是没办法替代传统金融从业人员的。互联网行业的节奏太快,在找死和等死之间,互联网倾向于找死,而金融则倾向于等死。两者都要朝着如何帮用户把钱提升价值。所谓的存款、贷款、转账只是提升价值的一种方式。对于行业和用户而言本质不是互联网是钱。互联网金融需要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本身就受限于太开放,无法准确定义。互联网金融属于自己愿意花时间探索愿意动脑子选择的年轻人;中老人愿意被动的被营销被动的接受产品信息当然还是去银行好了。

    互联网金融最近讨论得挺多的,大家各抒己见,有一种说法就是此种创新会倒逼金融银行改革,改善服务,过去那种闭眼挣钱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回到楼主的问题,我也在思考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是否就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
    举例余额宝,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参与,我的理解是参与其中的各方有银行、阿里金融、天弘货币基金、支付宝用户,有一种特别新颖的说法我很感兴趣,银行传统证券基金等某些理财产品有一定的门槛,可能更多是面向高帅富,余额宝更适合屌丝,门槛低、能满足理财需求。其实我也是屌丝,所以余额宝让我也感受了一把互联网金融,确实很快捷、方便。
    针对余额宝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个人觉得银行和阿里更多的是竞争合作关系,没有像媒体炒作的那样,余额宝颠覆什么什么,银行如临大敌等等。其实很简单余额宝利用自己的账户体系和大数据,又搭了一个台子来服务支付宝、淘宝等用户的理财需求,上面各方来唱戏,可能现在只有天弘,这里离不开银行的接口、资源等支持。
    所以说互联网金融考虑的是否也是从上而下的,监管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台+产品+用户,也是卖产品,货币基金不是新鲜玩意,屌丝用户理财需求很强烈,有人搭台有人唱戏各取所需。
    至于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当然是懂互联网又懂金融的,哈哈

    一、创始高管团队
    总裁:多以金融领域人才领头,多具有“一行三会”、各地金融办等机构任职背景,最次也得有银联背景(因为互联网金融始于央行发支付牌照,支付领域是这个新行业的基石)。银行直接出来的比较少见。
    财务总监:大股东派来的,原行业不重要。
    市场总监:互联网、媒体领域居多,一般搭配一个副手做政府BD(这个人可能背景比较杂,有一个主要的活是能搞定各种牌照)。
    销售总监:渠道出身居多,行业方面可能来自传统IT渠道、金融服务外包渠道、银联渠道、第三方支付渠道,银行出身的也有但比较少见。
    研发总监:银行系统IT研发背景,或者银联出身,熟悉各类支付清算转接系统。

    这些人负责发展方向,拉来国内投资金主,一般有管理层持股。(PS:外资?想做金融,等等再说,这个阶段您老进来会坏事)

    二、首批加入人员
    专职HR入职
    研发体系搭建:支付、基金、证券等领域;互联网领域、其他领域研发(是否招聘移动开发人员看这个公司初始规划)。
    渠道销售体系搭建: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领域资深客户经理。这批人做得好,后续可能转向PM,带一条产品线。
    风控体系搭建:银行、支付、保险等领域居多。
    运营服务体系搭建:支付领域出身居多,搭配几个熟悉互联网运营人员。
    这个阶段PM这个职位很尴尬,有的公司干脆就没有,由销售或者研发兼任,主要原因是公司发展方向不明确,得先活下来,什么能产生收入做什么,会出现短暂的销售推动产品研发的事。

    三、首批产品上线,初步确立公司发展战略后补充人员(半年或一年以后)
    PM序列初步建立:各条产品线专职PM出现;产品总监大浪淘沙也会凸显出来,总监也有可能是外部招聘。这种序列会分化成两拨人,一类是金融背景的,主要做资源对接和创新;一类是研发背景,前后端平台、交互等创新。各有优劣势,跨界融合就在这里了。
    数据挖掘人才进入:数学统计等学院派、数据应用挖掘领域(哪些应用领域不好说的太细)。这批人后续会分化成两快,一块和其他部门配合搭建整个公司的风控—盈利模型、一块配合研发和PM做各类数据接口以及数据交叉比对。
    信息安全人才进入:这块国内做的很弱。
    法务经理进入
    分支销售机构搭建
    其他人序列人员:总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HR此时开始考量应聘人员关系背景,技术、销售、产品方面能力了。
    辅助人员:比如研发外包合同签署,公关广告公司外包,实习生入职等

    这个阶段大量涉及人员融合,如何合力推动公司盈利,迈过去了,前景可期;迈不过去,投资烧光,关门大吉。可能有几个方面的冲突和融合
    1.公司发展方向之争:支付业务线上线下之争,数据增值业务如何开展,和银行的信用贷如何合作,P2P公司、小贷公司某些灰色产品合作,做C端用户还是B端用户等等。

    2.永恒的产品销售之争、永恒的产品研发之争。

    3.金融背景人才和IT背景人才思维习惯的不同,导致的种种业务争议。核心是IT行业特别是互联网行业自由共享和金融行业合规监管的思路不同,

    4.软件公司不同职能常见的狗血事情也逃不掉。

    举几个场景例子.(声明:案例随便编的,但都有现实依据)

    案例1
    某互联网研发背景的PM说:我们用平台数据挖掘功能,匹配了一个鞋厂,他们可能缺进原料的钱,我们成功帮客户贷了一笔钱。也算符合供应链融资,牛逼吧!

    公司风控:供应链融资?拉倒吧,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你这就是资金拉皮条收手续费,别整那么高大上的。

    运营:唉,别跑,我问你那个微博分享功能咋回事,你不知道这个项目对接的是某个银行淘汰下来的项目吗?现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风头紧,马教主还在和监管对着干,大有把全行业拖下水跟着一起死的节奏。你赶紧把这个分享功能取消了,低调合规懂不?

    案例2
    另一个金融背景的PM得意洋洋的宣布:我们和某某谈好了,搞了一款年化XX%的理财产品。我们将短信通知用户,用户可登陆手机APP购买,我把到期日放在9月30日,风险告知里面特意注明,两日内清算完毕(遇法定假日顺延),清算期内不计利息。国庆的七天啊,我得意的的笑啊。研发兄弟,加个班,把短信通道加到后端大平台里面吧。

    研发冷笑说,不好意思,国庆前夕为了稳定和谐,外包公司说短信通道暂时接不上,产品你设计的再精妙,没人知道有啥用?我想你应该找运营的同事多沟通,想几个忽悠方案全网宣传是正理。我还要找你算账呢,你给的什么需求文档?那风险告知页签又臭又长,我们适配各种型号安卓手机都得累死。

    案例3
    某周一站立会议,各部门碰头
    总裁:大家好,现在介绍一下新入职的信息安全同事XX,大家欢迎!
    信息安全同事:hi!皆さんこんにちは。 我的工作职责是信息安全和内部职能”防火墙“建设,希望和大家多配合。
    研发:信息安全?是不是要抓我们上次接口调试泄漏客户资料的事?
    销售:鬼子?国内没人了吗?那第二个职能是干啥的?锦衣卫?我们这种初创期的公司有必要学大公司隔绝内部不同组吗?
    风控:这是来抢饭碗的还是我未来领导?

    案例4
    上午10点
    销售兴冲冲闯入,一巴掌拍在某人肩膀上:研发研发,哥们要请你喝酒,你上次给的方案妙极了,银行那帮人视为天才。
    研发欲哭无泪:我的思路,上午时间白瞎了。。。

    场景虽然虚构,但都来源于现实。这个行业每天都在发生跨界冲突融合.如何解决是个大问题。 关键是包容开放的心态,自己的专业性足够,同时理解沟通方的思维习惯。

    结语:做这个行业,你会深刻的感受到“”跨界“两字的分量。互联网和金融只是融合的一小块。另外,马教主的余额宝并不是整个行业的全部。还有其他人放弃了舒适环境艰苦创业。 宏观和落地都很重要,带着金融分业监管的脚镣寻找一条活路是大部分公司的现状。

  4. 王玉泉说道:

    “我现在招人首先看他的金融专业知识有多深厚,其次看他的业务能力,能招进来的前提是,他是否有开放的思维,是否能适应互联网的节奏,与团队价值观 的契合度有多高。”融360副总裁陆佳彦告诉腾讯科技,现在招金融背景的人才,2-3年的也招,如果有5-10年金融从业背景更好。

    陆佳彦是标准的“银行高管”:上海交大MBA毕业,从渣打银行客户经理做到了宁波银行上海浦东分行副行长,拥有11年的商业银行运营和管理经验。2011年与朋友创建融360,专做针对金融零售市场的产品搜索。
    对比银行体系里以关系为导向销售银行产品,他现在更欣赏互联网以效果为导向的销售方式。

    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反应出了两个行业产品特质的巨大差异——靠关系销售产品的背后,是产品同质化太严重,没办法靠产品本身去说服客户,只有走大客户关系;而互联网产品更强调的是“产品价值”,放大客户、用户的使用体验,让产品本身说服客户。
    那么这对招募金融人才的要求自然不低,就连陆佳彦本人也适应了一段时间,比如他从前花80%的精力投入在业务运营、客户关系上,那么现在这部分精力 会全部投入在产品上。再比如,以前习惯了层级式的沟通方式,现在转变为民主协商的沟通方式,这就要求他在心态上更平和、更开放。

    现在融360的金融人才与互联网人才是1:1,全公司拥有金融专业背景的人士近60人。而向陆佳彦汇报工作的部门leader,几乎都有超过10年的银行运营经验。现在他并不急于在银行业里找高级人才,这也可遇不可求。

    用他自己的体会来说,让银行界人士遇到“机缘”,除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的信仰”。毕竟优厚的薪水、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相对封闭的行业体制,让银行从业人员不会获得太多的创新机会,即使是像他这样的银行高管,寻找到自己出去单干的机会也是等了数年之久。
    以我和EX投行BF日常交流的方式来看,互联网人和金融人的融合目前真的很难,一个破坏者一个守成者。吵架几乎全部围绕工作内容。

    互联网金融这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主要利用互联网、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并且提供中介服务。互联网金融具备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属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其相关从业人员必须能够同时理解互联网和金融两种逻辑。他们既需要掌握数据的量化分析、金融产品的定价以及风险防范等金融业务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有全面和深度的了解,掌握必要的云计算、信息技术、大数据、网络安全等相关技术。因此,当前跨学科和复合型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基本特征。

    2、既具备创新思维又兼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主要由于金融的创新而产生。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通过对金融资本和互联网技术的跨界整合,不断创新业务发展模式,设计出便捷的金融产品,向中小微企业主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了金融业对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从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其不仅需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互联网、金融等领域新的发展方向及新成果,而且还需要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与技术结合起来,创新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发展模式,拓展多种互联网金融业务,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将会取决于这种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3、兼备风险意识和法治思维的管理型人才。

    虽然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型事物,但是其本质还属于金融,仍具有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以及突发性等特点。因此,在鼓励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同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应该将风险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必须具备各种风险意识,强化自身对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互联网金融常见风险的应急防控能力,在风险发生时能够有效地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相关权益。与此同时,全国以及地方政府都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还必须了解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

    金融是一个传统的行业,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行业,随着后者的普及,两者的相聚结合是时代的选择,原因就在于两个行业本质的特征在于传播—金融就是财富的传播,而互联网则是信息的传播。其实它是和电商逻辑很类似,电商逻辑则是处理相关关联的物流和信息流,互联网金融则是在业务上能同时处理相关关联的钱流和信息流。
    互联网金融做的虽然是金融业务但需要用互联网的手段和渠道去做,所以需要既懂金融又懂互联网的双料人才,原因在于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其中的一个方面是用户体验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如果从金融角度做些设计会脱节。但如果全从互联网用户体验、交互上考虑问题,可能在金融的合规性、风险控制上又会存在问题。
    如果从业人员只具备金融背景或是互联网背景,都会有局限。如果只懂金融,在资产端、风控这些后端就比较熟悉,可能不太会出问题。但在前端就需要互联网的思维,来设计互联网的产品、来营销,和投资人打交道。如果只懂互联网,困难程度可能更大。可能在用户体验和营销上很强,但资产端和风控就相对薄弱。

  5. 王梦旭说道:

    “互联网金融”不等于“金融互联网”!

    在这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变得触手可及的时候,互联网被提上非常重要的地位,互联网大咖马云曾一度成为亚洲首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标示着,互联网的不可替代性。

    其实就其本质,也有两种理解,一是金融的互联网化,借助这个工具实现资金入口与出口的对接。但反过来说,其实又是互联网的一种创新形式,与金融结合。在当下实体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资本经济得到了超乎想象的发展。经常听到的是实体太难了,玩钱的人反而能赚到大钱。
    好!
    回归正题,互联网金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一般人可能会从两个方面考虑,互联网&金融,与这两者沾边似乎都能成为行业炙手可热的人才,但是具体细分又会根据形式来变通。

    先分析下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分支P2P有几种背景类型:国资系、银行系、保险系、民营系、互联网系、上市系、风投系。从这些背景来看,互联网金融所需人才就会比较清。

    (1)最好分析的两类,不言而喻,银行系与互联网系,银行系包括,小企业e家、民生易贷、小马Bank等,互联网系包括,招财宝、搜易贷、京东金融、还有前段时间出事的新浪微财富。两种典型的金融人才和互联网人才为主力,银行可能会从互联网公司挖到一些技术IT人才,互联网公司也必定撬银行墙角挖到有多年风控经验和金融知识的人才

    (2)国资系和上市系都属于高富帅,人家无论上下游的关系、金融互联的人脉资源、融资放款的经验都是一顶一的彪悍,与他们PK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问他们的人才,动动手指头就可以找到。国资系开鑫贷、金开贷、众信金融等,上市系包括银湖网、前海理想金融。

    (3)这里重中之重想说的是风投系,这绝对是最具典型代表性的。白手起家一路走来可能会遭受各种白眼,但经历大浪淘沙后,最终获得风投的拥抱,实在值得感动的一件事。让我想起当年马云同学到处给别人宣讲互联网金融,遭受各种不礼貌的待遇,终于找到孙正义,这个颇具眼光的人,投了马云这只潜力股。终于在十几年后,收获了赞誉。这就和现在的风投系一样,都是一步步打拼过来。

    那么找几个典型分析下,可以得出结论。
    风投系平台:人人贷、积木盒子、微贷网、拍拍贷、有利网、银客网、银豆网、爱钱帮等。

    人人贷:三个合伙人打造,全是高等学府毕业的精英,张适时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李欣贺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杨一夫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数学系。

    积木盒子:董俊,有华尔街跨国银行经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经验;魏伟有15年IT领域经验;Barry Freeman 有9年美国金融机构经验,5年中小企业信贷经验,真真的是海龟派啊,又镀层金。

    拍拍贷:张俊上海交通大学,曾就职与微软;胡宏辉上海交通大学,曾就职与中国工商银行信贷部,有律师职业资格;顾少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李铁峰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这完全是校友合伙,出自自己家门,做事风格思路应该配合的很完美。

    有利网:任用英国伦敦大学辍学创业;刘雁楠英国华威大学毕业,曾就职与美银美林集团;吴逸然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这是中外结合的典范。

    银客网:林恩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东北大学;郭新涛毕业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张天乐毕业于复旦大学软件学院。

    银豆网:王鹏程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曾就职与百度和搜狐等公司;张越曾就职与安奈特(中国)网络有限公司;戴新亮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张乐言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曾就职于瑞典独资企业易斯特(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这是互联网家族的结合。

    通过以上所有吸引风投的机构来看,如果想做专业还真是要有点本事的,光靠忽悠肯定不行。那么我们的IT人才和金融人才从哪里找,从他们那些创始人走多来的路径中去寻找,就能找到最为合适的。观察这些创始人做出来的网站可以发现,金融核心创始人的产品和风控手段都是比较丰富的,但是用户体验可能略微跟不上节奏。而互联网为中心的创始人更注重客户服务和体验,赢用户者赢天下。先暂且不说大数据,就当前投资人的忠诚度而言,几乎为零。哪里体验好走向哪里,哪里给的利息高立马抛弃你而去,而这需要互联网思维去解决。

    互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