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 QCon 大会颇有渊源,最早做听众,然后做讲师、出品人、联席主席,算是帮着技术社区做了一点事情。随着年龄渐增,工作愈多,慢慢又回归到听众的角色。每次 QCon 我差不多都会露个面,会会新老朋友,见见读者。上周的 QCon 我是在最后一天结束前才去的,主要是工作中的几件重要的事情都赶在一起了,确实不能抽出大块的时间往外跑。
据说这次大会上风投最劲的是在攻城狮群里分享过两次机器学习的 Airbnb 女博士朱赟,号称软姐,叫 Angela 也行。大会还没开始就是咔咔咔一通合影,讲完了围住就是一阵热烈的讨论,然后就是咔咔咔继续合影……等一哈,你不是说这次丁香园的二爷也参加了 QCon 了吗?他火吗?当然,二爷火大了,他这两天听到最多的话就是「兄弟,麻烦帮我们拍个合影吧……」,二爷历练了十几年的摄影技术终于排上了用场,手机拍出了单反的范儿,腿长的能杵到胳肢窝去。那天吃饭我问了问邱岳,技术听不大懂吧,他沉默了一会说,毕竟摄影水平又上了新台阶!
为啥 Angela 这么火,因为漂亮么?当然,看脸的世界嘛,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稀缺。Angela 是我见过对相关技术领域的理解最为深入的女程序员,没有之一。学习能力之强让人叹为观止,对比国内顶级的男程序员也不遑多让。所以,稀缺很重要,做到稀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或者接近顶级这个层次。
5月份我争取邀请 Angela 再来群里做几次技术分享。
4月5日写了篇面试的文章,好些读者总在后台留言,让我谈谈 iOS 开发的趋势,因为他们隐约觉得,iOS 开发者没有那么吃香了,是这样吗?
还真是!从我个人的感觉上,从招聘公司的反馈上,从产品的需求上,iOS 开发者的需求确实放缓了。事实上从技术趋势也能看到一点端倪,下图是著名的 TIOBE 程序排行榜,从这个榜单上我们也可以看来,原来的四哥 Objective-C 已经跌至十三弟,苹果力推的新贵 Swift 语言窜升到了第十五名,但是,这两个苹果当家语言之和,也没办法和 Objective-C 巅峰时期的占有率相比。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言,移动互联网浪潮的第一个阶段是由移动 App 引领的,现在到了第二阶段,也就是微信时代,用户的时间差不多都被微信吞噬了。而用户在哪里,我们的产品就应该在哪里。以前一个创见或产品实验必须要通过移动 App 实现,除了 iOS App,你还得给 Android 平台做一个,因为典型用户也许不用 iPhone 呢?现在好了,无论用什么手机,不都得装微信嘛,开个公众帐号好了,做些简单的扩展开发就能把事情做起来,成本还低,而微信开发是不需要 iOS 或 Android 技术的。
还有一个原因,由于前几年 iOS 开发火得一塌糊涂,就像 QCon 大会上 Angela 这么火,大批的开发者涌向这个领域,他们转行、自学、接受培训,热火漫天,有些开发者除了 Objective-C,甚至不了解任何其他技术。在 iOS App 需求旺盛的阶段,你只会画画界面写一点业务逻辑,差不多就能混个不错的薪水,就像一门技术刚兴起时,先行者去讲讲「高效率使用 XCode」也能赢得满堂彩,时至今日,讲 Swift 讲不好都可能被喷到五指山下再踏上一脚永世不得翻身!世界是容易遗忘的,也是冷酷无情的。如果你做了三年 OC 还没有达到融汇贯通触类旁通的境地,找工作必然越来越艰难。
那是不是不需要深入学习 iOS 开发了呢?当然不是,我们需要的恰恰是深入学习,然后形成自己稀缺的特性。我认识的一位 Mac 开发者,他在 iOS/Mac 领域达到了庖丁解牛的程度,既能洞悉全局,又可直达细节。除此之外,他还熟悉 Java、C#、Python、Shell、Linux、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是真·熟悉。那为什么叫他 Mac 开发者呢?因为他在那个领域的成就超越了自己的其他技能,但是从我的角度,很多开发者在自己的所谓专业领域,也就难以达到他的「副业」水准。
这样的开发者永远不需要去看趋势,因为他就是趋势,他们的脑门上写了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稀缺」!
Android 开发者呢?我觉得好一些,因为国内手机厂商实在是太多了,照着一年上百个发布会这么开下去,我觉得 Android 开发者的红利应该还能持续一两年。这一点从 TIOBE 排行榜 Java 的占有率上也有所体现。
从找工作和入行的角度来看,安卓开发,Java 技术,PHP 技术,前端技术,应该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无论你选择哪个领域,最后能够打败时间的,永远是「稀缺」两个字!
【文/池建强(MacTalk 微信号:sagacity-mac)】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