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的一番言论,引来了大V曹林的不满,而且是强烈不满。王永治先生到底说了什么呢?
报纸除了倒闭没有别的出路,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到2018年很可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纸媒将会关停并转。
曹林先生把这一段放在他的反击文章中的头部,作为靶子,展开了一番批驳。
其实王先生后面还有一段:
25万从业者多数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原因是产业和技能的过剩和过时。有些媒体人转型做媒体公关,但并没有那么多媒体公关的岗位,也不需要那么多公关。整体来说,从业者在现有的技能下,未来是找不到工作的。
这一段火力比较猛。更猛的是再接下来一段:
报纸的人常常跟我说,“老王,我们现在日子不好过了,你那儿有没有岗位或者事情让我帮你去管一管,做点策划之类的。我现在年纪大,不想在一线做,给我点轻松的职位”。我一听这话,立马当机立断的拒绝,因为互联网现在不需要这种所谓的高级管理人才,要的是干活的人,不管年龄大小。
这一段的“猛”点在于:有些凌驾他人之上的骄傲。从情感上来说,不是一段可以让人愉快的文字。但本身并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
这三段,是王永治先生的对于媒体未来预测若干点中的一个点。我对第一段关于报纸命运的看法是基本同意的,对第二段关于传统媒体人的看法是基本反对的。
其实,第一段,和第二段,背后彰显的两种东西:介质,与内容。
二
信息产品中有三类。
第一大类,介质与内容合一。比如报纸就在这一类中。介质与内容无法分离后,使得内容的传播速度等同于介质的物理位移速度。所以以前有句话:新闻的速度就是火车的速度。缘故就在承载新闻的报纸,是靠火车运输到各地的。
但这也会引发一种不恰当的联想,将介质与内容等同起来。于是,王永治先生在宣布报纸不日就要完蛋的同时,宣布了25万媒体从业者的下岗命运。——25万从业者,大概是因为中国发了25万记者证的原因。
第二大类,就是介质与内容分离了。比如电子阅读器这种东西。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显然是可以分离的。内容传播速度加快,我们真正迎来了无纸天书的时代。
在介质和内容无法分离的时候,离开了报刊杂志电视广播这种媒体单位,媒体从业者就不再是媒体从业者。但今天显然不同。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只要ta愿意,ta就可以至少临时客串一把内容生产者,比如说,去知乎上回答一个问题。
想要做一个内容生产者,是分分钟的事。
第三大类的介质与应用分离,与本文关系不大,略过。
三
我是坚定的纸媒必死论调的主张者。这没有丝毫疑问。道理很简单,我家那个00后儿子,从来不看报纸。我也不觉得他成年以后,会忽然成为纸媒这种介质的拥趸。
但纸媒必死推断出内容必死,是很荒唐的。我相信也没人会同意“内容必死”这种荒诞不经的看法。
至于说报纸啥时候关门,这件事不重要。我们谈的是趋势,不是在看谁神棍得更好一点。
有人喜欢用国情来论证报纸在短期内不死。
不过,即便我那么坚持纸媒必死,我觉得我在短期内也不太会看到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宣布停止印刷报纸。
王永治先生关于报纸关门的看法,更多意义上,我理解为一种对趋势的判断,至于到底是17年还是18年,我并不关心。
如果你同意内容不会死的话,那么问题就是:1、内容在未来是个什么样的地位;2、内容会由什么样的人继续生产。
三
我在新榜青岛大会上引用过一段我和江南春先生关于电影的谈话。
简单来说,就是电影本身,可能还不如电影所带来的其它产业来得那么赚钱。比如说,电影前的贴片广告、电影院里卖的爆米花可乐、电影院所在的商业地产。
所以,电影是一只鸡的鸡头,其它,是鸡翅膀鸡腿。鸡翅膀鸡腿当然比鸡头更容易卖出价格,但我们都知道,鸡头如果没有了,哪里还有鸡的活路。
内容是王吗?显然不是。内容生产商市值也好估值也好,真得不能和渠道比。
但内容是本。
如果没有内容,哪里来的什么百度谷歌关键字广告,哪里来的什么电影带动各种产业,哪里来的什么今日头条一年数十亿广告收入。
渠道其实是很明白这一点的,他们老鼓吹“内容为王”,把做内容的捧到天上去,在内容生产者得到了精神上最大的满足之后,他们暗笑连连地在那里数票子。
内容为本这个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在今天是个人都在谈IP的情况下,IP,就是内容。
四
王永治先生说,产业上,已经过剩了。媒体从业者,技能过时了
这两句我没有一句是同意的。
媒体已经进入百年以降从未见过的大变局,这场变局之后,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未来的媒体是什么样的。
只能通过试错。
试错这件事,已经是万众试错,而不是计划性的试错。
我不愿意用过剩来形容这个媒体产业,而愿意用“繁荣”。
王永治先生所谓的“过剩”,可能指的是传统媒体的数量。
那我们就来看看传统媒体的数量:2-3000份报纸、2-3000个电视台、2-3000个电台,还有近2万本杂志。
很多吗?比起数字媒体,真不多。后者是用百万、千万和亿来衡量的。350万个网站、一亿个博客、六亿个微博、2000万公众账号。至于头条号、淘宝头条还有什么自媒体平台,我还不知道有多少数字呐。
真要说过剩,谁在过剩?
但这些数字加在一起,我都觉着没什么。这是一个万众试错的过程。千万不要中了打小计划经济教育的毒。
五
技能过时了吗?
未见的。
其实传统媒体人从来没在技术上落后过。报纸做网站,早于新浪搜狐。博客、微博、微信公号,都是第一批尝鲜者。至于最近比较火的无人机、VR为代表的4R、机器人新闻,传统媒体也不见得当没看见。
25万从业者,有落后的,我同意。但要说大多数都技能过时,我坚决不同意。
传媒的溃败,是成本结构的问题,不是传媒人的内容生产技能问题。
我这个人关心的是科技媒体,我知道几个科技媒体,都是传统媒体出来的人创业的。如果说技能过时,他们就不该做到今天这个份上。
事实上,腾讯网自己,都有着大量的来自传统媒体的人士。如果他们技能过时,腾讯难道是招了进去再培训一年半载来上岗?
今天媒体世界的大变局,对传统媒体可能是一个悲剧,但对很多传统媒体人,并不是悲剧。他们可能迎来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彻底的解放。
因为
1、内容为本,虽然这货本身不怎么赚钱,但为本的东西,总是丢不掉的;
2、生产内容的人,依然需要大批的传统媒体从业者;
3、他们多年的浸淫,财富意义大于包袱意义;
4、这是一个他们获得解放的时代,不是一个下岗淘汰寞落一生的时代;
5、媒体变局的未来,谁都不敢断言,不“过剩”,怎“试错”?
六
至于曹林先生的赌局,看看就好,没啥意思。
我的一个朋友是这么说的:
如果王赌赢了,曹作为纸媒人原本就要面对失业或者主动跳槽;而王赌输了,则是真真正正的辞职。赌注很不公平。
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是吧?
且不说,两个人职业上的收入,可以想见的是,并不对等。
所以,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赌注,即便曹林先生气势如虹。
【文/魏武挥(ItTalks 微信号:wwh_33330533)】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新浪:我有新闻。 新闻某板块头条:双十一阿里交易额900多亿
网易:我有新闻。 新闻某板块头条:双十一昨天阿里交易额900多亿
搜狐:我有新闻。 新闻某板块头条:双十一昨天阿里交易额900多亿
百度:我有流氓广告的广告费,全家桶套餐。
腾讯:我有CF,斗地主,LOL,我有小学生的压岁钱,我还有狗。
阿里:我就是昨天交易额900多亿的,老大后宫佳丽千万。
黄易的游戏良心程度远比企鹅高吧,之所以企鹅游戏看上去更路人化其实在于企鹅有扣扣这个无敌的推广渠道,但其实黄易也有大话有梦幻有wow有大菠萝3,不见得输啊,拿出来也都是一代青春啊,收入低么?黄易跟新浪搜狐完全不能放一类说,跟bat也不一样,没必要比。何况黄易新闻评论区允许的敏感尺度远高于其他门户,年初几大门户被约谈,黄易也顶住压力了。移步腾讯新闻下面看看,基本没有真人评论,你懂的~
游戏这块因为企鹅无敌的渠道,加上小学僧,收入肯定是无敌的,我意思说答主把黄易归类得太简单了,其实这一片应该这么分:新浪搜狐一类,bat一类,黄易一类。或者新郎搜狐bat一类,黄易一类。毕竟前者都是it行业,后者是养猪业。BAT掌舵人有足够野心,不满足现状,巩固现有地盘的同时,不断开疆扩土,直观感受是能经常看到马云干爹、李彦宏干爹、马化腾干爹出席各种场合,发表对行业看法。其他三个干爹好像低调许多。
其次BAT都是有一点比较相同,在一个领域做大做强到绝对寡头,然后再横向扩张。其他三个貌似都没有这种量级的业务在手里
上面两点都是行业分析,没有实际接触,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我能接触到的因素——人!
就本人接触到的腾讯、阿里、百度、新浪公司的人/服务来说,BAT的人都有一种气质,可能是所谓的企业精神吧,这种信念一样的东西在服务中能影响他们的行为,进而影响我(和你们打交道的人)的感受,再进而影响到办事效率(正面影响)。阿里的同学真的很有服务意识,腾讯的同学真的很有创新意识、开放,百度的同学技术感好强,很专业。在我和他们合作过程中,大家都很专业。某浪?我会和你说技术支持都是半小时回复一次“看下文档,里面有写”,“这会都在休息,找不到人给你们支持,周一再说吧”…
是因为和BAT有差距,所以才找不到更好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还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好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被BAT拉开差距呢?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来吃鸡的,不要问我鸡生蛋的问题。
05年毕业,错过了三大门户的工作机会,在06年末得到了第一份互联网相关的工作。想想真是幸运,错过了门户的没落,却见证了BAT的崛起。不过回想当年能在四大门户工作是多少学生的梦想啊,可惜在人类命运中短短的十年,互联网却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纪。
当时正值互联网媒体属性朝着社交属性转变,门户网站的没落已经很明显,各大巨头都开始尝试着web2.0的转型。搜狐在继续深耕在线广告业务的同时布局SNS、搜索、游戏、企业邮箱等业务。在2004年也就是百度出现的四年后相继发布了搜狗搜索、搜狗输入法、搜狐视频、SNS类产品chinaren、白社会、博客、格斗类网络游戏《刀剑Online》《骑士Online》等。不过一切看似合理的发展却总是慢人一步,互联网慢人一步的同时就意味优势的丢失。除了搜狗输入法和搜狐视频做出了一点成绩,其他产品都在消失在公众视野。让搜狐衰落的是看得更远的眼界啊
新浪保持着同样的步调,在搜索市场推出了新浪爱问、社交市场推出了企业邮箱、新浪UC、博客、轻博客、06年的微博、以及后来试水移动互联网的微聊等等。不过新浪自有的媒体属性既是其领先的优势也是其向外拓展的瓶颈,新浪爱问竞争不过同是问答的百度知道,大象转身,移动互联网的船票慢了微信整整两年,而唯一风生水起的新浪微博,在面对微信更加私密的熟人社交的竞争是也逐渐走向没落,回看新浪,除了摇摇欲坠的微博还有什么留下呢?
曾经的三大门户,现在可能就只有网易还保持优势。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网易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因为涉嫌财务欺诈,网易不得不转向无线增值和网络游戏在内的新业务战场。十年过去了,网易不仅在新闻网站赢得了用户口碑也在游戏行业保持着领先地位,实属不易。不过对于今年刚上线的自营跨境电商网易考拉海购业务,目前增长迅猛,成为网易又一个新增长点。
看不清风向,一波浪潮打来,抓不住浪峰的自然要被淘汰。懂的人建大船看风向,不懂的人划小船等流量,风一来,浪一打,小船就支离破碎了。
网易党,从国内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就算是网易粉,最开始的聊天室,邮箱,资讯,都是来自网易。但是不得不承认,网易,新浪,搜狐跟三巨头相比不是一个量级。
网易现在抱的是暴雪爸爸的大腿,新浪的博客微博也渐渐衰落,搜狐的视频也受到了打压,比之优酷土豆等也没有了明显的优势……三者的这些优势项目,都存在不稳定因素或者不够强势。而三巨头在各自的领域都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反观网易等三家却没有这样的底气和实力,也许新浪的微博目前还有一战之力,但是随着移动终端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更多的年轻人会选择朋友圈等新兴社交自媒体。
更重要的是,三巨头的主要领域都是当前互联网利润最高的行业,三巨头的掌舵人皆是野心十足,加之习大大访美带出去的至高荣誉,李总理互联网➕的强劲东风,再看看网易丁磊居然去养猪,这尼玛…
差距在方方面面。
几家公司流量排名:
百度日均IP:41640万
腾讯日均IP:25500万
淘宝日均IP:20640万
新浪日均IP:15690万
网易日均IP:2538万
搜狐日均IP:8040万
流量排名:百度>腾讯>淘宝>新浪>搜狐>网易,这里不考虑百度hao123、微博等,能看出一些问题。最高百度流量是最低网易的16倍。
再看几个公司市值排名:
百度市值:697亿美元
腾讯市值:1860亿美元
阿里巴巴市值:2006亿美元
新浪市值:32亿美元
网易市值:194亿美元
搜狐市值:20亿美元
市值排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易>新浪>搜狐。最高阿里巴巴市值是最低搜狐的100倍。
移动端数据:
易观智库2015年9月移动APP排行前20中:
腾讯系占8席:微信、QQ、搜狗手机输入法、QQ浏览器、腾讯视频、QQ音乐、腾讯新闻、腾讯手机管家
阿里系占5席:淘宝、UC浏览器、优酷视频、支付宝、微博
百度系占5席:手机百度、爱奇艺视频、百度手机助手、百度地图、百度手机浏览器
网易在其中是0个,新浪的微博算1个,搜狐有搜狗手机输入法、搜狐视频2个。
几家公司就像考清华北大和考专科学校的学生,差距真是挺大的。
腾讯建立了自己的社交游戏生态圈。
阿里建立了自己的买卖购物生态圈。
百度建立了自己的搜索广告生态圈。
反观搜狐,新浪,网易。他们是web1.0时代的产物,但却止步于web1.0
如果把它们三个进行比较,个人认为排序应该是 网易>新浪>搜狐
网易着实有一些出彩的产品也算跟上了时代,比如:网易新闻客户端,网易云音乐,有道等。
新浪的微博和博客至今屹立不倒也是很不错的。
网易曾经有过游戏,但腾讯游戏现在的盈利远超它。前三者在门户网站时代都有新闻撑场面,但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况且在移动互联网到来时,移动新闻客户端才是主流。客户端的推广上没有哪家能比得过腾讯了,从QQ到微信都可以推,然后再不断往客户端里加内容,把视频也整合进来,这时网易新浪什么的又没钱买视频,新闻端迟早败仗,或者已经败了。新浪有微博,算是独一无二,可是一直没能盈利,最后疯狂往微博上添加广告,加上本来就不太好的用户体验,这方面实在没有大的竞争力。搜狐之前做自产的视频还可以,这两天看新闻还要拍大鹏系列的电影,但只靠这些勉强能撑一会,扩张是谈不上了,领地还要不断被侵略。
百度,搜索是核心,也是盈利点(竞价排名目前已经有些过分了)。虽然也有后来的挑战者,但目前还是份额第一。需要注意的是,百度已经面临相当危险的境地了。其他搜索渐成势力,而百度做了相当多的产品,你可以点击百度页面“更多”,看到百度的一系列产品,个人觉得并没有什么大用处。之前要巨额投资糯米,发力020端,迟了,而且推广得一般。
腾讯可说的太多了,QQ微信无一可代替。最关键的是,留住用户以后,这两者成为打开其他领域的入口,腾讯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借此推广,比其他人花大价钱做的效果不知道好到哪去。腾讯在盈利方面做得很好,盈利点多,QQ会员,广告,微信广告,腾讯游戏各种,反正所有去过腾讯实习的同学都知道腾讯不差钱。所以腾讯买买买,最典型的是今年开始腾讯与NBA的深度合作,硬生生把NBA从新浪手中抢过来,然后进行体育会员的实验。因为有钱,所以可以买,买电影版权,电视剧,买歌,随着后来版权保护(目前已经开始)越来越完善,有钱买版权的会活到最后。网易云音乐用户体验极好,就是差钱,所以现在你听歌很多都需要到QQ音乐和虾米音乐
阿里,淘宝天猫目前还无可取代,京东在双十一只宣传自己的订单量,没说营业额,可以想见。阿里有钱所以可以买买买,现在中国互联网面临三个选择,一个被腾讯买了,一个被阿里买了,还有一个等着自己的阵地被蚕食,然后game over。阿里需要注意的是腾讯现在阵地不断扩张,而且都是自己直接去做,除了购物是通过京东。而阿里收购了视频(优酷土豆)音乐(虾米天天动听),这些还需要继续加油。之前的“来往”基本判定死刑。不过有了资本,之后会怎么样还不一定呢。
我个人猜想,互联网的阵地最后90%甚至更多将都是腾讯和阿里的势力,在今年互联网寒冬时,大家都纷纷合并重组,报团取暖。烧钱的领域,缺少了资本,必然不能久存。多头混战的局面已经开始收尾了,新的格局大致显行。
同志们,凛冬将至啊!
其实新浪搜狐网易和BAT之间的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技术,产品,以及整体的布局和领导人的眼界与见识上。
一.技术
互联网公司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来看一下BAT三家对于技术的布局。
百度
百度本身就是以技术为驱动的公司,百度的基因就是要先以技术优势布阵,然后再去将这些技术向商业化的产品转化。比如贴吧、知道、百科、指数等,无不是这样。
百度的技术布局主要有三:
1.搜索引擎技术
2.大数据产品
3.深度学习研究院
阿里
由于海量用户在淘宝和天猫上交易会产生极为庞大的数据,那么阿里自然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价值的处理。可以说,阿里对于技术投入的驱动就在于交易数据的挖掘,通过不断去优化挖掘的技术,从而让阿里获得更大的利益。马云在无数场合都反复说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是阿里未来的核心战略。”(这点可类比亚马逊的AWS)
阿里的技术布局主要有三
1.阿里云
2.大数据产品
3.淘宝开放平台
腾讯
腾讯掌握着QQ和微信上亿的海量用户,在即时通讯领域的技术自然不低。而且由于腾讯是一家产品为导向的公司,所有技术基本都是围绕产品发展。
腾讯的技术布局有四
1.即使通讯相关技术
2.搜搜
3.广点通
4.腾讯云
二.产品
对于BAT三家而言,各自拥有不可替代的产品,无论是海量用户还是巨大日活和下载量都足以称得上三分天下(百度略弱),这点前人之述备矣,不再赘述。
而反观新浪、搜狐和网易,除了新浪微博和网易旗下的邮箱、云音乐等,并没有足够拿得出手的用户忠诚度和粘性高的产品。而且,网易云音乐虽然口碑较好,势头发展猛但在厮杀惨烈的音乐市场中面临其他众多对手的竞争。搜狐值得一提的视频业务,也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土的大战中,几乎出局。
有了内容,搜索才有生存空间;有了内容,社交才有信息流传递;有了内容,电商才有引流口碑。
今日的BAT,正是踩着昔日三大门户创造的新闻资讯市场发展上位的。
不信,你看百度做新闻多垃圾,腾讯做微博多垃圾,阿里做社交有多垃圾。
BAT把用户当傻杯,各种玩弄,各种流氓(阿里还好)
新浪搜狐网易把客户当大爷,每天供着,各种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束缚太多,不敢创新。
另外,BAT的用户定位也是低端大众,“新搜网”的定位相对来说比较逼格高,注定人少。
社交、搜索、电商、游戏娱乐是互联网的核心,腾讯有qq,百度虽然烂,但好歹也是中国搜索的领头企业,至于阿里,主要是马云有头脑。三大门户网站也就比BAT早个两三年吧,门户网站有人气流量后,BAT其实已经成型了,只是那个时候阿里百度还不出名,百度稍微比阿里名气大点,特别是腾讯我那个时候申请QQ号码根本申请不到服务器承受不住。三大门户网站却没有再多的精力去做别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却找不到BAT这样的公司来做VC,所以后来BAT成长起来了,现在BAT也都基本做VC了,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怎么说呢,主要还是当年的互联网不是很发达没有百家争鸣氛围也远远不如现在,网易搜狐都把精力放到这上赚钱去了,就没想过别的了。当年感觉除了游戏赚钱好像大家没觉得还有其他的能赚钱,如果当年弄个知乎,我看流量少得可怜。
门户网站产生的利润远远无法与实体经济产生的利润相比,就这么简单。别说网易新浪搜狐,百度要不是有墙撑着,根本就无法依靠搜索业务列入三巨头。
是因为商业模式吧。老牌门户基本靠广告为生,难有大作为,毕竟传统媒体还那么强大,国家抓媒体抓的又严。
腾讯靠什么?低幼儿童一茬又一茬。别小瞧零花钱。各种钻、会员费、抄袭的游戏,骗小孩子零花钱够了,创什么新啊。
骗,比骗还骗。
大家好像忽视了一点,就是国内绝大多数普通用户的需求。他们组成了大部分的门户流量,他们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广告点击,但他们并不是高学历人群,他们甚至从来不去记除hao123以外其它的域名,而且他们也不大可能上知乎的。
对国内绝大多数的普通用户而言,看新闻往往只是看个新鲜,大部分流量其实是靠弹出的小框框中某些歪曲后的标题吸引过去的,主动寻求资讯的用户本来就少,更不会有人对单独事件同时上几家门户对比。如果一个新闻用户在搜狐看过,再看到网易的链接定然就不会点进去了。所以至于评论删不删,观点独不独立,对普通用户往往关系不大,如果文章写得太长,用户很可能看完第一段前就把页面关掉了。
在门户内容质量差异不明显的前提下(注意是对普通用户来说的哟),对于流量至上的门户,谁掌握了桌面入口谁就取得了先机。从这个角度说谁的发展前景更好呢?我觉得近几年还是依赖IM巨大装机量并恪守我爱弹框框教义的腾讯,和依靠搜狗输入法巨大装机量跟风弹框框的搜狐。这就好像在白领和学生群体中,虽然凤凰卫视备受褒奖,新闻联播被骂得惨不忍睹,但收视率还是新闻联播完胜一个道理。当然新浪有自己给力的微博,而网易又在手机客户端上占得了先机,未来怎么样还需要看各家后面的努力。
新浪,依然是中国互联网内容上的老大,它对新闻的传播、解读、把握,特别是专题都做的很到位。正因最会做新闻的新浪,所以广电传媒领域的大小记者编辑如果要跳槽Web会首选新浪,也正是如此的良性循环,才让新浪的媒体氛围很浓。
搜狐,在以前形象的被业界称为万年老二,它什么都做,但又什么都做不到金交椅,所以搜狐的新闻也是最没特色的,只能说作为门户网站,它对新闻的把握算是过的去。好在帅气的张朝阳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搜狐视频倒是风生水起。
网易,剑走偏锋的套路给让网易门户依然活跃,网易的新闻更侧重深入解读和引导用户产生共鸣、思考、宣泄甚至会照顾到大家心知肚明的想法。
凤凰,与新浪不同的是,凤凰背靠香港,新闻更带有港媒味道,更直接,更易使大众看清新闻的本质,同样的一篇新闻,凤凰的标题做的更耐人寻味。但由于凤凰网仍受辖于大陆宣传系统,所以在有限的能力下,凤凰网已经做的很棒。
腾讯QQ:强大的弹窗优势,估计能够捉住一大部分初级网名以及像我这样的懒人。腾讯的企业战线也比较长,从游戏到社交、电商、搜索各方面。腾讯在短期应该还是能够保持继续增长,总的来说腾讯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平台,后续的增长要看有没有持续创新。
网易:网易的门户做的不错,通常有不俗的策划与专题,然后也能吸引一大部分资深的网民。但是网易偏向于做精品,像微博、社交这块比较弱,不过网易游戏及其平台一直有不错的增长。网易邮箱及公平课也不错,应该说网易是几个门户中容易出精品的公司。
新浪:新浪有很多很成功的产品,如博客、微博,但是感觉新浪貌似都是赔本卖吆喝,投入成本多,收益少。新浪是一个善于营销的公司,看微博宣传的阵势就可以看出,不过感觉新浪业务线比较单薄,赢利的业务相对偏少。
搜狐:搜狐形成了自己所谓的门户矩阵,但感觉目前搜狐除了买了一些产业,能够算点上亮点的就是搜狗的输入法、浏览器及搜索平台 以及 搜狐畅游带来的现金流。搜狐门户看各个频道的编辑的给力情况,总体而言还活跃着一部分网友,包括放下的17173也占据网游门户的主要流量。搜狐有点千年老二的感觉,花大力气折腾白社会结果没火,很早开发web im 小纸条现在没人维护,老张一直喊的微博也不见得有啥起色,而搜狐视频投入了许多资金,不懂能不能干过 优酷土豆 、百度奇艺、腾讯之流。
对于新浪、搜狐、网易、腾讯这几家门户网站,我个人最不看好的是搜狐。原因在于搜狐做事太浮躁了,我不是搜狐公司内部的人,不知道搜狐公司内部的情况。但是我个人通过长时间的使用这几家门户知道新浪做事情绝对比搜狐好。举个例子,新浪只要是足球比赛的网页,只要有一种办法弄到视频,那么绝对会在网页里面内嵌全场集锦。这个是搜狐不会有的,因此从这点体验上来说,已经高出一点点了。其次,搜狐喜欢耍客户,用图片吸引用户点击,因此给我的感觉是不负责任的。 比如某位女孩子被骚扰,那么搜狐喜欢弄一个穿着暴露的女孩子在主页,当你点进去之后却找不到任何这样的图片。既然做事都喜欢这样耍客户,那么也别当用户是傻子。说女足陪睡问题,标题下方就是一个女孩子被一个老男人搂着,但是你点进去之后找不到这样的图片,只是一个视频,也没有出现老男人搂着女孩子镜头,而凤凰和新浪断然不会这样做的。这就是做事的态度,狠狠鄙视一把搜狐。
至于腾讯和网易,腾讯绝对是老大,这毋庸置疑的。网页做新闻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是相当的求真务实,腾讯做事也是很不错的。在业界,我也是很讨厌腾讯这个小霸王,只是人家有值得称霸的肌肉。东西做的确实不错,用的人很多。因此最烂的是搜狐,最好的是新浪或者腾讯。网易,一直都在很努力,现在开始发力公开课,是相当的不错。只是网站被新浪抄袭给抄怕了,所以在门户上并没有怎么发力,但是总体给人感觉还是相当不错的。
主观地说,会做产品而不耍花腔的,只有网易一家。
是的,新浪(微博已因内容膨胀而烂掉)、腾讯(微信即将因内容膨胀而烂掉)、百度(它家主流产品一直很繁琐)、阿里巴巴(卖东西的能指望它做什么)、搜狐(我不看视频)
据我不完全的了解,网易家的东西和我胃口 ….
网易:Lofter、网易公开课、网易云音乐、有道翻译
新浪:微博大杂烩(新闻、评论),新浪音乐
阿里巴巴:淘宝、天猫、虾米音乐
腾讯:微信大杂烩(公众号、营销号、朋友圈 … )
you see,相比而言,只有网易和搜狐涉及的领域是精致的、有品的.
–
德国化的产品的典型是 WhatsApp
中国化的产品的典型是 微信
美国化的产品的典型是 Facebook
嗯,我最喜欢德国的。
而网易,在某种程度上主观地说是很德国化的:简约、有用、细致。
搜狐,在某种程度上主观地说是很美国化的。
门户这样的平台应该只是近时期的一个产物。随着网民的提高,应该较反感这种满屏上面去找1,2个字的入口。
腾讯,其它都不看好。
都以资讯为主,但资讯都很难在站一个自由的论点上。那就不如看凤凰了。
腾讯有优势可主推社会,娱乐体育资讯。
新浪做产品上应该比搜狐和网易腾讯要强,显然对互联网理解要深点。
搜狐显然比较会买。搜房,17173等,单看搜狐本身的话,比较垃圾,我从不上。
腾讯显然资源要好。
网易能看出比较努力。
相比之下,门户这种平台,腾讯发展会好点。
门户不会死,但是会走下坡。现在这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拿我最熟的网易举例,在一般网友眼中它是门户网站,在游戏玩家眼中它是游戏公司,在小道记者眼中它是养猪场。实际上,网易的主要收入大部分都来自游戏,说它是游戏公司一点都不过分。新闻流量有多少不好透露。其他的,据我了解,搜狐有更多收入来自房产、汽车之类的频道,腾讯就更加了,我估计来自门户的收入会少更多。
相比之下,目前在年轻人中间更多的通过客户端,从后台数据上来看客户端的增量十分夸张。可以预见的是之后手机客户端的增长会是主力,类似的还有扎克之类的软件,也是未来新闻阅读的一个增长点。在这点上,网易占到了先机,但是以后的发展还不好说。
以后新闻的发展方向是新媒体。
腾讯的重点在游戏与社交,新浪的重点在微博,搜狐的重点在视频,网易的重点在门户。
这四家里,我比较不看好新浪和搜狐,新浪的微博靠着阿里的钱撑到现在,终于上市了,前途还是众说纷纭,搜狐的话,相对视频跟一些专业的频道,门户弱一些。网易是老字号了,但架不住qq弹窗,弹一个就多好几亿pv,自己搞过的泡泡也死在半路上。
门户网站可以利用各自具备的优势,横向发展。这和现在许多实体经济一致,都是在做一个转型。
不过我更觉得很奇怪的是,四大门户网站都在相互借鉴,比较热门的新鲜事物,其他门户网站立即做一个相仿的出来。
例如:新浪微博,之后大家都跟风,我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好,但其实我觉得或多或少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微博,其实我觉得考量的基本完全是基本用户数量和公众人物的用户数量,腾讯就不必说,Q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甚至说QQ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没有夸赞的意思,这其实和微软的推广模式一样),所以腾讯做微博是能够做成比较好的拓展,并且是可以和新浪微博进行竞争的,但是网易和搜狐就不太可能做到这一点,毕竟他的实际关注用户的数量还是较前两者是差距很大的,所以可能没有很大必要去做这些浪费资源的功能。
互联网门户的转型其实很具有多样灵活性,在此处我也不好发表具体的建议,毕竟我也并不确定门户网站的发展方向,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相互协作,专注发展个人独有的优势,是实现门户网站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
以后基本趋势是腾讯一家独大,网易死忠撑着。新浪、搜狐离死不远了,尤其是新浪。
其实到现在,各家门户的流量(UV)大头都是新闻客户端了,PC端占比很少了。,这方面,腾讯后来居上,目前已稳居第一。APP分发渠道多的吓人,比不了;网易玩个性,吸引了一批人,虽然不多单比较忠实,可以很好的活下去;搜狐玩预装过头了,全是假数据,但整体也算前几名。新浪一开始就没想做APP,后来看别人起来了才急忙做的,妥妥的倒数第一。
感觉腾讯的界面是做的最漂亮的啦,现在的新浪还改版了一下,其余的我感觉是不堪入目
1.微博相对开放的舆论环境占领了用户宣泄诉求的市场空白。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网民的这部分需求是被压抑住的,而微博打开了这个口子,形成了井喷。为什么是新浪?因为良好的政府关系,以及多年沉淀下来的信息过滤和控制经验,让政府感到可控。
2.借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微博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而兴起的,这种随时随地浏览和分享的产品形态特别迎合移动互联网的特性。
3.先进的产品设计。相对于博客,微博不是进步,而是进化,领先太多。除了可以随时随地的浏览和分享外,更低门槛的UGC,关注/评论/转发的众包推荐和过滤的机制,粉丝模式给用户带来的虚荣和存在感,更普世的产品形态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革新。
4.新浪原有的资源。举公司所有的资源毕其功于一役,强大的媒体基因,以及侯小强创建的博客运营的那套牛逼打法。
再来说说微博衰退的原因:
1.新浪缺乏公司远景,这是公司治理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新浪很独特,是一个没有大股东(占大额股份)的公司,曹国伟只是个小股东,整个管理层掌握着少量碎片的股份,如果说阿里巴巴属于马云、百度属于李彦宏、搜狐属于张朝阳、网易属于丁磊,那么新浪属于谁?谁来为公司的未来心急火燎?管理层的MBO、微博从新浪的剥离、高层的权力争夺、阿里的收购、微博的商业化,都说明了,管理层把新浪当成了逐利的平台,微博,不是他们抚养的娃,而是饲养的猪,等着合适的时机变现。大众点评、豆瓣、知乎等这些慢公司,创业者对产品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能耐得住多年的寂寞,经受住商业化的诱惑,放弃短期利益。总得说来,微博这个产品的初心错了,结果也就好不到哪儿去。
2.战略层面的失策以及执行不力
产品矩阵没有协同作战。腾讯微博是防御型产品,用来阻击新浪微博的过快发展;对于微信,新浪其实也有对应的防御型产品——微友,用来干扰微信的过快发展。但在执行层面,腾讯微博火力全开,匹配了过硬的资源和能力,而微友,只是简单外包给了一个创业团队。腾讯微博的态度是“妈的,我跟你拼了”,而微友的态度是“不要了啦”,结果也可想而知。
产品形态的方向摇摆不定。是要重媒体,还是重社交?如果结合微博这个产品形态以及新浪的资源和能力,加强媒体属性是没有错的。但是,做成twitter的市值,要远远低于做成facebook,这对管理层来说,是个巨大的诱惑,所以有一阵子,微博想往社交上转,记的2012年的时候,微博客户端的首页有个入口,里面是一些兴趣组,什么电视剧歌曲等等,目的是创造UGC的场景促进更多的UGC,但深层的原因,应该是想基于兴趣图谱建立社交圈。所以,这还是初心的问题,想把猪肉买更多的钱,猪肉就变成了注水猪肉。
3.战术层面的应对失误
过滤和净化系统出现故障。微博这个生态系统的运转需要两块最重要的模块支持,一个是UGC,需要源源不断得给生态注入信息资源供生态居民享用,这可以通过提升发微博的体验、创建发微博的场景、让其他粉丝尽可能多的反馈、官方运营大号自主灌入海量信息补充等方式促进UGC,这是生态发动机;另一个是传递能量的电气系统,它让信息资源在生态里快速周转,这取决于平均粉丝数、用户活跃度等因素,所以只要想法让生态的整张社交网络更密集,这个生态就更有生命力。这个电气系统就是“评论/转发”,非常巧妙的是,它还是一个筛选和过滤系统,每个生态居民都自发的去筛选和过滤,所以,质量越好的微博曝光的概率越高,越差的微博越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关注/取消关注”也承担了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天才的系统竟然出现了故障,而微博的团队没有有效地维护,在各方逐利的心态下,生态里到处是垃圾,微博没有拿出像微信一样的决心去解决信噪问题。孩子病了,家长会不顾一切:“医生,再想想办法吧,求求你了,多少钱都行”;猪病了,赶紧出手吧!初心的问题。
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明星运营。在产品发展早期,这种通过明星效应拉动普通网民的运营战术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建立了竞争优势,让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追赶。但是到了产品的中后期,产品已经普及,微博没有转变思路,还是大量的大V掌握了话语权和影响力,没有回归草根,草根们在微博里没有存在感,活在大V的阴影下,逐渐失去了兴趣。后来微博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帮助草根发展粉丝,但为时已晚。
面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没有与时俱进地改进产品迎合变化的需求。先说获取资讯的需求,如果永远是心灵鸡汤,时间长了也会腻,而且重复率越来越高,有的都在转1年前的段子。当有更多体验优秀的深度阅读产品(搜狐新闻、新闻头条等)出现时,这种快消式的资讯产品就显露了不足。再说发微博的需求。用户为什么发微博?自拍的,去哪吃了,吃了什么,去哪玩了,买了什么,以及无病呻吟显露文采和内涵的,从用户心理的层面来解释为什么?产品经理会说,抓住了人虚荣爱显摆的本性。那人为什么要显摆?从本质上说,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在不自觉的去建立和维护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漂亮的,有的人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有钱的,有品位的,有地位的,或者有才华的,于是,就通过微博去建设自己的这个形象,比如发个美图秀秀美化了N遍的自拍,然后焦急地等别人的评论,如果有人说“啊,你好漂亮啊”,她就暗自窃喜,这次建设目的达到效果了。人就是这么不断地去建设自己的形象。但是,问题是,这些“导演”的才华有限,他们无法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表演手段,时间长了,也就停止了,吃饭不想再拍美食了。另外,这些“导演”的潜在观众在哪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更精准。至于其他非核心的需求,如陌生人交友的需求、大V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并没有衍生的产品去更好的对接。
没有有效巩固自己的城墙。其实微博的城墙足够厚,用户的使用习惯,在微博上沉淀了大量的网络资产(好友关系,发的微博),以及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些都建立了很厚重的退出成本,用户迁移的成本很高,除非有另一个产品帮用户把创建的好友关系迁移过去,并且该产品很好的满足了用户的需求。这也是易信和来往做不起来的主要原因,除非能把用户微信里的好友关系快速的重建起来。但微信做到了,当建立完毕用户的好友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形态(公共号和朋友圈),快速瓦解了微博的城墙。
1.有人说因为百花齐放的产品不断出现抢夺了用户时间。其实微博衰退的时候仍然在享受移动互联网的人口红利,而且移动的使用习惯在不断加强中,这会缓冲用户时间的争夺。另外,我们说的产品成功,是指相对于行业竞争对手的成功,像这种外部环境的问题,对所有的产品都是一视同仁的,不应该作为自身衰退的理由,看看自己的竞品微信,用户使用时长是不断提升的,就不该抱怨这个了,只能说自己没有像微信那样把产品做好。
2.有人说劣币驱逐良币导致用户流失。我相信新浪的产品经理应该做过调查,清楚用户流失的原因。可以肯定,因为受到攻击而放弃微博的用户只是极少部分,不应该当成主要原因来分析。而且微博不像论坛,它不需要人工去维护,它有自身的修复和过滤机能,通过“评论/转发/关注“把发优质内容的良币暴露在前面而把劣币沉到底下。
3.有人说微博越做越重功能太复杂。其实微博的核心功能还是非常简单的,比如微博客户端的首页,绝大部分用户只使用首页就够了,其他次级功能还是收敛起来的,并不干扰用户。另外,大量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就是做得极简,喜欢极简的是有很多的选择。微博和微信一样,作为普及的产品,老用户较多,较高的退出成本,没有其他替代产品,是有条件丰富功能的,其他产品就不要学了。
发微博的本意是分享,和朋友圈不同我发这条微博是为了尽量分享给不认识的人。普通人用微博的目的也并不是为了“哈哈哈哈哈” 、“23333333”和“点赞”,大家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想互动更多好玩的人,所以才会求互粉求关注。看微博和看新闻的最大差别就是你不仅仅是追名人而是近距离的接触到名人,和名人产生互动。
另外相对传统媒体、传统网络媒体,微博和普通人的生活更加紧密相关,在微博上面可以直接获取和分享各种热点、爆点、本地的实时信息比传统网络媒体要快很多倍,阅读的同时自己也是发表者,这也是大家一开始喜欢微博的原因。
想想2011年的郭美美、官员微博开房、上海胶州路大火、动车事件、PM2.5概念的否定和承认。这种信息才是广大网民会感同身受,也能让全民都有参与感,进而从网络影响到现实社会的活动。再想想这几年上微博上有什么能影响现实生活的热点事件?
大量的营销公司微博刷粉刷转发对普通用户发表和获取信息的妨害也很大。
类似知乎或者一些专业性强的BBS,只要你坚持写,就会有人看,对于原创信息发布者来说这算正面的激励机制,微博则未必,营销大号甚至专门会去除原作者的水印和改原作者的名字和语境,而诸如此类的做法新浪完全是采取放任的态度,你举报也不一定受理,就算受理了,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对营销号还有几天的保护期,最后所谓扣信用的处罚根本是不痛不痒。
新浪微博有个热门微博的功能,本意很好,就是能现实24小时或者1小时里面把转发数最多最热门的微博排序,前些年我基本每天都要看一次,能看到各种好玩的新闻或者段子。
但是现在的情况的是这个榜里很少有真正的热门信息,社会热点信息基本绝迹。各种广告贴、营销账号或者三线艺人无意义贴长期占据这个榜的70%,不熟悉微博的用户连续几天看到这种垃圾信息想当然的就会认为微博上面就是这种东西,奇怪的是为什么新浪本身对这种行为不仅不制止,还有纵容的意味,明显会对用户造成流失的行为我都能看出来,为什么他们却没什么行动,真的是只要KPI数据好看,这个用户是不是自己的真实受众,压根就无所谓了?
新浪微博是少见的产品设计失控的互联网公司,产品设计失控体现在,无目的,无节制,无一以贯之的设计方法论。是典型的没当公主的命却染了一身公主病。
新浪微博什么都想做,这种四处伸手体现了它的漫无目的,在微博的个人主页上你可以看到博主的微博、足迹、微博人气、好友关系等等等等,但90%的人点进一个人的微博只是想看看他最近又更新了什么,这一核心的需求,你只看到五条就要多点击一次,明显的信息卡顿。
它甚至可能都忘记了自己是微博。想做用户的 Passport、用户的 Index、用户的 Personal Card,唯独不是用户的 Weibo
在明星的主页上表现更明显,无节制地排布了诸如作品、百科、图书、文章等等乱七八糟的内容,微博选项甚至被折叠了起来。逼着用户必须看五条点一次“查看更多微博”,或者在导航栏被折叠的地方找到“微博”入口。对于微博控来说,每五条多点一次积少成多浪费生命,新浪的产品狗拉出去枪毙一个月都不过分。
当然,你在新浪的微博客户端点一个人的头像,甚至都不会直接呈现此人的微博内容给你。
就不用提饱受诟病的“未关注人私信”功能了。
想学腾讯搞弹窗,结果东施效颦,用私信来代行弹窗的功能。可惜QQ的弹窗你可以放着不理,一会儿自行消失,新浪微博的弹窗,你不理它就一直挂在右上角抓心挠肝地膈应你,相信多数人和我一样玩新浪微博都有 Notification 强迫症吧,一定要把信息点掉。结果就是新浪微博既没有达到引流的目的,又恶心坏了一大波人。
这些推送账号甚至拉黑了都会给你发私信,拉黑就表示拒绝,你还要搞治外法权,强插用户,在新浪用户被尊重的感受度最低,这都要仰赖没有教养不知节制的新浪产品狗。
所以挨踢同行发起抵制新浪产品狗的运动我觉得挺大快人心的。没有基本行业操守职业素质甚至从业常识的人,早脱离这个行业其实对谁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