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度发布了最新的截至6月30日的2015年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报。财报显示,百度第二季度总营收达到165.75亿元人民币(约合26.73亿美元),同比增长38.3%;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达到36.62亿元人民币(约合5.906亿美元),同比增长3.3%。尽管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增长,但由于未达到华尔街投资人的预期,导致其股价暴跌,并由此引发了业内对于百度未来的种种猜测。那么百度的股价为何暴跌?仅仅是不及预期那般简单吗?
文/孙永杰
作为上市公司,其财物状况及未来的预期都可能会导致股价或涨或跌的波动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其是否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却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作为全球盈利能力最高企业的苹果,也会经常出现业绩出色,但股价暴跌的情况,而通过我们的观察,是因为投资人始终以利润率的高低作为指标(不是营收和利润)作为标准来衡量苹果的表现,其结果是哪个财季苹果的利润率哪怕仅是出现不到1%的涨幅都会引发其股价的波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苹果成为全球最具盈利企业的发展和地位。
与苹果截然不同,同样被称为创新型企业代表的亚马逊则是一路亏损,而上个季度意外扭亏,其股价竟然大涨18%,不过从净利润仅为9200万美元(相对于其231.8亿美元的净营收)看,亚马逊的股价确实涨得有些过,为何?因为投资人一直习惯于亚马逊高投入、低利润甚至是亏损的商业模式,甚至成为投资人衡量亚马逊的一种标准和思维定式。
在此我们列举苹果和亚马逊这两家企业的例子,是因为它们彼此间对比鲜明,一个是全球盈利最高的企业,而另外一个则是以亏损著称。但二者均被视为创新企业的代表。而从华尔街投资人的角度,似乎在资本市场中对于苹果的要求或者说标准要远远高于亚马逊,原因何在?标准的不同。固有的看待企业的标准及商业模式的差异所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股价的高低、涨跌并不能完全反映,有时甚至背离企业的实际表现。
当我们通过上述两家全球企业大佬截然不同的市场和股价表现,再回过头来看百度近期股价的就很容易理解了。至少外界通过股价对于百度的看衰确实是多虑了,或者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毕竟百度的实际市场表现摆在那里。
当然面临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百度的未来面临一定的挑战是必然。而这也是为何百度大举投资O2O及其它新兴业务的主要原因。就像亚马逊,在所谓的云计算市场巨资投入了若干年,仅是在今年才开始单独公布其云计算服务AWS的营收,且刚刚开始盈利类似,作为尚在中国发展中的O2O业务,前期的投入是必然也是必须,更是几乎所有涉足O2O业务的商业模式且在中国市场必然的发展趋势。更何况通过前期的投入,百度在O2O业务已经初具规模。据百度财报披露,其包含去哪儿、电影、外卖在内的O2O电商业务GMV,已达到40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109%。这是百度首次公布电商类业务核心数据。这不得不让我们再次想起亚马逊在进入云计算市场大举投入赔钱,但却在该市场高速增长的影子,而这期间,华尔街的投资人们可是欣喜若狂啊。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百度在搜索技术方面的优势,其在涉足O2O业务业务时,在基于搜索所收集的关于用户习惯的数据基础上进行用户服务推荐方面较友商相比具有更精准的差异化,这意味着尽管相较部分友商,百度虽然进入O2O稍晚,但后发优势不可小视。另外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土豪任性”模式,就像百度CEO李彦宏解读百度财报时所言:我们有充足的现金,如果我们需要通过现金补贴来赢得这场战争,我们愿意这么做,我们比这方面任何的竞争对手都更有钱。不过中国有句俗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但没有使对地方也是白搭,但对于百度及友商来说,其最可怕的地方是在于百度不仅有钱,还使在了刀刃上,即钱投入到了顺应产业发展趋势,且有可能再造一个“新百度”的新的机会和市场中。
当然,除了百度之外,阿里巴巴、腾讯等也均杀入O2O产业,前提也是在以金钱圈地。此外,在当下和未来的云计算市场,BAT也是在“烧钱”,而这些均是全球或者中国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此次百度股价暴跌应该成为华尔街重新审视百度,也包括其他中国互联网企业未来商业模式的最好机会。即重新制定看待业务模式及影响股价的标准,毕竟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业务和商业模式均在发展变化中,至少与美国相比,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模式不仅更多、更快,也更复杂,所以及时了解中国相关产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特点,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才不至于错过机会,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在美国东部时间周一的美股交易中,百度股价一路攀升走出盘中254.28美元的高点,这也是52周以来的新高,最终收盘报收于252.22美元,市值875亿美元。自今年7月以来,百度股价从180美元左右持续上升,截止目前上涨幅度已超过40%,近期似乎又有加速上行的趋势,投资者对未来持有相当乐观的预期。
与不断攀升的股价形成对应的是,投行从今年年初以来对百度不断调高的评级和目标价位,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投行给出的目标价位始终是追着股价走的,而非按惯例股价追着目标价位走。大摩在年初给百度提升评级时,给出了190美元的目标价,但当时百度的股价已在190美元附近,而Jefferies在当时给百度提升评级时,则更是给出了188美元的目标价。这造成了一个较为罕见的情景,随着百度股价不断攀升,投行一路提升评级和目标价位直至如今。
与上半年目标价追着股价走的现象有所不同的是,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投行对百度股票给出的目标价开始有所分化,一改过去的挤牙膏方式。8月,野村证券在百度股价为222美元时给出了241的目标价位;汇丰银行则给出了245美元的目标价位:Vetr和美银美林则更为乐观一些,分别给出了265.83美元和263美元的目标价;更为乐观的投行是富国银行,在9月末将百度股票评级调整为跑赢大盘,目标价290美元。下半年的状况要比上半年好很多,但尽管如此,从投行对百度股价的整体态度来看,仍是偏保守的,仍没有完全摆脱评级追着股价走的怪圈。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与百度目前正处于转型期有关,新旧两种商业模式正处于交替变换过程中,国际投行在如何看待百度商业模式的问题上出现分歧。一派认为百度仍是一家搜索公司,因此需要按照搜索公司的估值体系,根据百度各季度财务报表的披露情况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另一派认为从百度的决心和所作所为来看,这家公司已将转型为AI公司的架构搭建好,且在这方面进行巨量投入,因此应将其按照AI公司的模型来进行价值重估。当然,作为投资者的另一派则对此更为乐观,一年来始终以高于投行目标价的价格买入百度,这也正是造成目标价追着股价走的主要原因。
从2012年至今的这5年中,百度的股价整体走势和波动难称活跃,不过这一态势在今年有很大改观,这无疑与百度今年加大了AI战略的落地有很大关系。年初百度展示了DuerOS人工智能操作系统,以及RoadHackers自动驾驶开放平台,让投资者认识到百度在AI这一块的决心并不是说说就完的。之后推出将无人车开源的阿波罗计划,并在随后的阿波罗1.5中版本中忠实履行了对参与合作伙伴开放更多尖端技术的承诺,更是让人看到了百度All In AI的决心和意志,以及为投资者和合作伙伴绘制的一幅AI的真实图景。
到了下半年,百度AI的商业化落地动作开始逐渐迅猛,百度云智峰会披露了许多已能够直接获得收益的商业化AI成果,如云计算加速芯片、云服务器、云服务框架等,这些产品结合起来使用,已能在传统制造业工艺流程中产生效益,助其大幅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百度云本身的发展速度,也受到AI优先战略的极大拉动,同比增长11倍的用户,同比增长8倍的流量,同比增长4倍的收入,都预示着AI商业化成果呼之欲出的态势。AI没有云跑不起来,而百度大力发展从硬件到软件到架构为一体的云计算生态,为百度AI打开了商业化敞口,提升了百度AI迅速实现商业化的可能性。
目前百度阿波罗计划中的生态合作伙伴已超过50家,微软、博世、大陆、TomTom、奇瑞、一汽、长安等大厂均正在于百度进行深度合作。而在DuerOS开放平台中,十大类目上百项AI功能,对合作伙伴也颇具吸引力,其AI业务在DuerOS中能够覆盖的行业已有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车载等多个行业。整个百度AI技术平台已开放了60多项核心能力,百度AI生态正在加速构建中,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状态。
市场是有先知先觉势力存在的,既然有一些投行坚持用老旧的眼光去对百度进行估值,那就一定会有一些投行会以发展的眼光对百度进行价值重估。今年一季度,贝莱德、道奇·考克斯、瑞银资产、Edinburgh Partners Ltd等对冲基金大举增持百度,二季度Grove Bank & Trust、Neuberger Berman等投资机构也迅速跟进增持百度。投资机构的追捧,客观上推高了百度的股价,与此同时也将市场看法的分化情况表现得较为充分。
百度目前的发展确实是处于十字路口,将百度视为搜索公司还是AI公司,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总体上来说,把百度作为AI公司进行估值的机构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市场力量对比正在逐渐倾斜,资本毕竟是以先入为主思维所主导的,追逐白马并非其所愿。今年百度曾有一次盘中10%的巨大涨幅,那代表了市场部分力量对百度AI战略和实践的一种认可,或许随着百度AI商业化落地的不断推进,年内百度股价会再来一次大象跳舞,而那必将成为百度与过去告别并奔向未来的一个转换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