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热炼是当下最热门的健身APP之一,利用互联网整合了各大线下健身房,用户可以通过APP查询及预约健身场馆和课程。上线短短四个多月来,全城热炼下载量几十万,日平均客单量两周翻一番,目前覆盖8个城市的2300多家健身场馆;提供5大类别、120多种项目、7万多堂课的预约。
几个月之前,全城热炼刚刚拿到了经纬创投的A轮融资,由华兴Alpha担任财务顾问。
嗜血基因,连续创业
87年出生却已经创办两家公司;第一次创业的时差网被收购;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曾担任中国学生会主席,校游泳队主力成员,跆拳道副队长;美国海军预备役部队少尉…
“其实我没怎么上过班,那种生活不太适合我”, 全城热炼的CEO司维说:“我的性格里带有嗜血的基因,想做一些更能有成就感的事情”。第一次创业时她得到徐小平的天使投资,回国创办了时差网。用了三年的时间,她将时差网做成了国内留学界的第一平台。“不过当时感觉到市场还是不够大,这个瓶颈很难突破,有些迷茫”,考虑之后她决定把公司卖掉,第一次创业至此告一段落。
在时差网被收购以后,司维曾考虑去读个商学院。她一边申请,一边利用这段时间的沉淀自己。“其实时差网被收购时我是有不甘心的,好像还有力气没使出来,后来发现自己还是想做点更大的事”,就这样,司维放弃了已经申请到的商学院offer,开始酝酿第二次创业。
有过前面的经历和思考,第二次创业她很快就选定了健身O2O领域:“首先这个市场足够大;第二,我的强项是拉团队干活,执行力很强,比较适合强执行的O2O领域,”司维说:“另外,我自己也非常喜欢健身,一天不动就难受。”
更重要的是她敏锐的观察到一种趋势:国内健身的需求正在被唤醒。“这两年明显能感觉到大家越来越喜欢运动,比如跑步忽然就变成了一种风潮,而马甲线、有氧无氧等等概念都变得广为人知。跑步是门槛最低的,而当你有了更进阶的需求时就会需要健身”,同时司维还观察到另一个变化:“与老一代不同,现在的年轻人认为健身是在投资自己,这种人群和观念的变化也非常重要”。
满足被唤醒的需求
司维对健身行业进行了调研,很快就观察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健身房传统的销售模式就是办理年卡注册会籍,一次性支出很大,大部分人群很难为非刚需花这么大一笔钱。而另一方面,办卡之后人就被绑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工作生活地点的迁移会给健身带来很大的不便,导致大量健身资源浪费。“普通健身房的空置率一般至少在50%以上,而酒店健身房的空置率能达到70-80%。我们觉得这部分被浪费的资源,应该以高效的方式重新利用。”
于是,全城热炼这款产品便有了自己最初的定位。 “我们的宗旨很明确,就是健身不是奢侈品,可以让更多人享受到健身带来的乐趣。因此整个产品和服务都会围绕这个宗旨:
1、 不绑定用户。用户可以按月买,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季卡或年卡,提供多种选择;
2、 多点健身。不仅全城通用,而且随着我们覆盖到更多城市,即使出差到别的城市也可以通用;
3、 多种选择。为了覆盖不同层次的人群,我们涵盖的课程非常多样,即便是小白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
4、 降低价格。每月99元的价格可以完爆所有传统的健身房,更是把许许多多有潜在健身人群拉了进来”
从0到1,从1到100
由于重运营、重资源,大部分O2O项目的起步都比较困难。如何一边搞定供给,一边搞定需求,还能让他们之间形成交互、保持活跃度,并且形成一定互为增长的良性节奏,其中每一个关键点对团队来说都是考验。
而对于这个在健身行业并无太多背景的团队来说,这是真真正正的从0到1。从去年底决心做全城热炼开始,整个团队便义无反顾的投入战斗。这个只有十几人的初创团队,一边积极开发产品,一边开始了战车一般的地面拓展。在产品还在没有正式发布的情况下,靠着北京上海一共4个拓展人员,在2月内拓展了200家合作场馆。
从0到1有多难?个中滋味,只有团队自己知晓。“场馆对我们是完全陌生的,又有防卫心理,这里面拓展的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当时产品还没出来,我们只能用图片一页一页的展示,一家一家的讲解,毫无捷径可言。在去年冬天最冷的两个月里,我们就是这样一家家跑下来,最终签下来了200家。”而有了这第一批的200家,全城热炼的产品也很快得以发布。
而接下来的任务和挑战却更加艰巨。怎么样才能真正解决痛点,提升体验,成了全城热炼团队天天在思考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视的是用户体验。O2O项目有很多环节需要考虑,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个特别考验团队的综合能力。例如怎么能让用户迅速找到想上的课,这是考验产品能力。还有大量运营的细节,例如严格禁止场馆向用户推销,只要发现就严格处理;再例如如何场馆管理、评价和回访的完整流程,这些考验的都是运营能力”,司维说,“所以做O2O是一件很劳心很费力的事情,既要有战斗力,又要精耕细作。我每天都在想怎么能让用户在这个环节的体验更爽一点,整个团队有时候就是在抠那一个细节。”
正是得益于前期在各个环节的扎实积累,上线4个月以来全城热炼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最近的势头更是迅猛,日平均客单量基本保持每两周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占领健身市场。“说实话我并不担心竞争,有一定的竞争对用户是好事,对企业也是。”司维自信的说,“这才更能激发我们跑得更快,做得更扎实。我们的核心壁垒就是好好做事,一心一意的把场馆、用户体验、流程等等每一个细节做好,那么占领市场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融资是一种成长
“我觉得经历融资的过程会有很多收获,其中包括技术层面的,也包括心理层面的”,司维回味起A轮融资的经历,有很多自己的思考。
而在心理层面的成长,司维觉得更加重要,“我本身是个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人,幸亏我们产品做得还不错”,她笑言,“但是现在我的态度转变了很多。前几天看到网上流传的那篇《陈凯歌和李安之间隔着什么》,我觉得特别有共鸣。融资其实也是一个互相沟通获得信任的过程,我觉得很多时候可能需要放下自我,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成长。”
和光同尘与彪悍战斗
华兴Alpha的负责人周翔曾用一句话来描述司维和这个团队,就是“特别能战斗”。司维很喜欢的“嗜血”这个词,这支像战车一样的团队,有着彪悍的战斗力、强大的执行力、All-in的决心和专注。而且在工作风格上,他们也有着惊人的默契。
团队许多核心成员在司维第一次创业时就是伙伴,还有很多与她认识多年。司维说,“团队扩充到现在,仍然很有默契。一旦商量好分工就只需要专注做好自己那条防线,而不用担心别的,因为你知道其他人绝不会条链子。而且团队最让我骄傲的是“三观正”,例如整个团队对刷单是“零容忍”,发现了甚至会主动举报。过去我不懂什么是企业文化,现在才意识到,核心团队的性格和本质就会自然形成一个企业的文化,而这种文化会聚拢一批和自己一样的人。”
然而这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却一直习惯于低调。司维甚至把公司名称注册为“和光同尘”,这个她很喜欢的词来自《道德经》:“搓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指的是不露锋芒、低调谦卑,对事物有容纳之量。很难想象这位彪悍果敢的女汉子,却同时奉行着这样信条。
所以司维也很不喜欢以“颠覆者”自居,她认为:“如果说第一次创业帮我多少见到了自己,那么第二次创业到现在,我才刚刚稍微有一点见了天地,距离见众生还差得远,还是应该低调”。关于未来,司维说:“我承认自己一些有野心的。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说野心,那就是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推动这个行业的一些发展,希望更多人能享受健身的乐趣。”
=================
读者可以在百度百家、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搜狐新闻、ZAKER、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等各大专栏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盖超过1000w人的Wemedia联盟成员之一,2013年十佳自媒体、2014年年度最有影响力自媒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