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4年的互联网关键词是烧钱,那2015年的关键词就非合并莫属了。从今年1月伊始,打了一年的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以下简称“滴滴快的”)突然宣布合并,4月“世仇”58同城和赶集网(以下简称“58赶集”)也宣布了合并。而今去哪儿网和携程旅行网盛传合并,易到用车和Uber被合并等等消息,仿佛是在告诉我们,一个联盟时代正在奔来。
单打独斗还有无未来?联盟才是大势所趋
进入2015春季,互联网多个领域传出合并传闻。不久前,在线视频行业传出优酷土豆将要和爱奇艺合并,一时间各方哗然,然后优酷土豆股价暴涨17%。随后,在线旅游业携程旅行网和去哪儿网也被传出绯闻,媒体甚至臆测由于是百度出面主导一切,该合并已经进入了尾声。在其他领域,4月份,不差钱的三大运营商中的中国电信也被业界揣测将和中国联通合并,一时间此起彼伏的合并传闻闹得满城风雨。
至此,合并似乎已经成了2015年互联网企业的标配,各种合并传闻甚嚣尘上。甚至说,假如没有传出合并绯闻,都会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互联网圈内企业。
虽然这些合并传闻大多数被证实是捕风捉影,但毫无例外的是,所有合并传闻中的双方都做足了借势营销,尤其是上市公司,合并传闻推动它们的股价蹭蹭上涨,真金白银的收益让它们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看到市场对合并的疯狂追逐,我们不得不反问,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落伍了吗?非得借联盟之势才能吃下整块市场蛋糕吗?尤其是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竞争对手Uber与易到用车的合并也被认为理所当然。
社会舆论的关注和大洋彼岸股市受到的冲击等现象,都在证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合并牵动了方方面面,这种热度仅仅用资本的力量推动是无法解释的,社会各方为何对合并拥有如此高的兴趣?这一切似乎都那么无解,但合并却依然在发生着。
我们知道曾经的互联网企业都有着很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试图单打独斗以—人一个企业的力量颠覆一个行业,已是互联网神话的固有范式。
然而,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烧钱补贴、红包大战和促销战这些充满了攻击性的词汇,还盛行于在线出行、第三方支付、在线旅游和社交这些领域,为何转眼间这些都成为了过去?没有任何缓冲的时间,我们甚至来不及祭奠互联网领域英雄主义的消逝,也来不及去揣测这其中的的缘由,合并联盟就马不停蹄的闪亮登场了。
2014年底国际电信联盟发布2014年度《测量信息社会报告》,宣布全球网民已经超过30亿人,全球手机订阅用户将达70亿。几乎与全球人口总数相当。移动互联网以数倍于PC互联网普及的速度,更广更深、更彻底地改造着这个世界以前互联网企业烧钱抢占市场发展的节奏已经落伍,这些生长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需要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应对未知的挑战,新时代未了,联盟已是大势所趋。
合并并未出现寡头,联盟在风雨中蹒跚前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合并之后企业可拥有更强大的市场支配力,但合并并不会一蹴而就,在世界商业史上,体量相当的企业合并整合都是难题。
以优酷土豆、滴滴快的和58赶集为例,合并前的双方在市场占有和业务模式上都多有重合。合并后,原有的业务如何调整?新公司双方团队的岗位怎么分配?虽然从优酷土豆合并开始都在强调合并后双方保持独立运营,但谁做主导一方,谁作牺牲的一方都是新公司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矛盾给予处在市场低位的竞争对手以难得的机遇,而资本的狂热搅局也破坏了合并企业们的寡头梦想。
从以往的合并案例中看,优酷和土豆、爱奇艺和PPS以及京东和易迅三者的合并之路虽各有不同,但发展的成绩似乎都不如意。它们浩浩荡荡的合并,本以为能一下拔得相关行业市场的头筹,结果并未对行业产生颠覆式的影响。2012年当时在线视频领域排行第一和第二的优酷土豆合并,新公司—下占据全国在线视频行业将近一半的市场,成为中国在线视频行业的绝对龙头大哥。但好景不长,很快这一通过合并形成的一家独大格局就被资本的搅局搞乱。
同样的困境也出在滴滴和快的、58赶集的合并中。比如这些合并案例中流行的联合CEO的效率问题,合并前赶集CEO杨浩涌与58的CEO姚劲波就是多年“战”友,虽然他们都在公开场合强调合并后会团结一致,但在现实中联合CEO的组织架构对新公司会产生什么影响?双方能不能不计前嫌让合并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双方合并后内部会不会互相较真,产生内部争斗?这都是让人心生担忧的地方。
可以看到。无论是优酷土豆还是滴滴快的,合并让它们在市场占有上迅速达到垄断地位,但来自外部竞争对手的趁机壮大,以及内部整合困境的双向夹击,使得几起合并案并未催生真正意义的寡头。优酷土豆和滴滴快的合并未能成为寡头,和它们所处的市场还在高速发展期有关,但就算是相当成熟的本地生活服务领域,58赶集的合并后也仍未成为垄断者。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O2O创业大军向它们提出新的挑战,在这场合并潮里没人能成为可左右市场的寡头,联盟是抱团取暖,它们仍在风雨中蹒跚前行。
合并之后的变化,及联盟企业未来的猜想
回顾这些合并案例,我们首先要承认,不可盲目的追捧市场占有率,合并后的新企业还是需依靠创新在竞争中获胜,永远不要忘掉在互联网领域,市场垄断并不代表什么,创新的力量才是决定因素。
我们顺着这个思路来看看,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式合并案例,它们的合并给自身带来了什么变化?并猜想—下它们的未来。
首先,以滴滴快的来讲,双方的合并使双方都得以从无休止的烧钱战挣脱出来,让人担忧的则是团队的整合,无论是滴滴还是快的团队中都是人才济济,一旦整合进程加速会发生什么都不好说。另一个合并案,58赶集同样,合并后国内分类网站领域从原来58同城、赶集网和百姓网的三足鼎立局面,变成了一家独大格局。
但这一切并没有表面上这么乐观,看似强大的合并联盟放在移动互联网大潮下,它们的市值规模还非常小。从以往的合并案例可看出,合并之后的企业,或许是一方吞并另一方,比如京东和易迅,但这并不适用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无论是滴滴快的还是58赶集,他们的联盟必然不是老大吃掉老二的商业并购,面对来自新兴创客们的竞争以及传统产业的自救反扑,这种联盟更像是抱团取暖。
合并后的58赶集会将重心放在O2O布局上,滴滴快的的野心也要在未来连接酒店、餐饮、航空和快消等更多行业,为多种服务嫁接,为占有更大的市场O2O、物联网做好铺垫。相比巨头们动辄干亿美元的市值,无论是优酷土豆、滴滴快的还是58赶集,百亿美元市值就是一道眼前的坎。移动互联网进入联盟时代,它们要通过联盟协同效应迅速占领市场,布局020完成逆袭是它们当下首要的任务。
最后,在线出行抑或本地生活服务,这些市场的领先者的合并更多的是为了未来,它们的联盟势必会为整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从合并双方CEO们的在媒体上的只言片语可以看到,它们的合并野心是要把盘子做得更大,未来这些联合舰队们将抱团埋头开疆扩土。移动互联网的联盟时代来临了,就在我们手上方寸大的屏幕上,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已悄然开始。
文/师天浩 本文首刊于《计算机应用文摘》杂志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前不久,江苏的运满满和贵州的货车帮这两家货运调度平台宣布合并,新公司的董事长兼CEO由运满满的天使投资人王刚出任。仅仅三个月前,这两家还打得刀光剑影、头破血流,双方甚至使出了刑事诉讼和公安抓人这样的极端手段,看上去势不两立、不共戴天,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仅仅过去三个月,刀剑换成了玫瑰,血凝成了胭脂,世仇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或许真如王刚所说,“这是一次没有打到山穷水尽,仅依靠管理层的智慧和互相信任促成的一次合并”,至于双方互相信任到什么程度,或许只有两家公司所在城市的公安最清楚吧。
同类巨头之间的合并或收购,从来都不是为了补足彼此的短板,而是为了合并同类项,降低竞争成本,扩大领先优势。
2006年1月,分众传媒宣布与聚众传媒合并,此时距分众在美上市还不到半年。分众和聚众合并之前两个多月,有调查分析发现,在12个国内主要城市的楼宇广告市场,聚众传媒和分众传媒两大行业巨头共占有96.5%的市场份额,其中聚众传媒的楼宇占有率为46.7%,分众传媒的占有率为49.8%。历时三年的贴身缠斗,让分众CEO江南春和聚众CEO虞锋都感到疲惫。虞锋曾说,两家的竞争已经不是为了抢市场,纯粹就是针对对方。
2005年9月,聚众向纳斯达克提交了上市表格。在同一时间,由聚众的最大海外股东凯雷集团牵线,江南春和虞锋才第一次见面。双方谈了合并,但价格没谈拢,聚众继续走最后的上市流程。差不多是在聚众上市的最后时刻,双方达成协议,聚众放弃上市,与分众合并。
分众和聚众的合并,拉开了同类巨头合并的大幕。2012年,在线视频网站中的前两名优酷和土豆宣布合并,合并之前双方打打杀杀了六七年。2015年,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2016年,滴滴收购Uber中国业务。在合并之前,这些彼此竞争的对手相互之间从来都没留情过,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要多狠有多狠。
有人说,这些合并案中最尴尬的应该是各方的公关人员,他们曾经得意于自己将竞争对手往死里黑、朝死里打的骄人成绩,一转脸,被黑、被打的成了娘家人——好尴尬啊。这实在有点把公关的分量看得太重了,黑别人黑得那么用力,仿佛带着阶级仇民族恨一般,固然挺不堪的,但也仅限于不堪而已,这种黑甚至都算不上有多黑。
土豆网创始人王微曾经跟我说,有竞争对手经常在下半夜往土豆网上传色情内容,然后截图、写文章,广为散发,意在挑逗政府出手打击。他后来愿意接受土豆和优酷的合并,部分原因也在于这个行业已经让他感到无趣,他早已无心恋战。
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再也没人相信肯德基和麦当劳、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和平共存、相互促进的传奇故事,就连新浪、搜狐这种打打闹闹携手统治门户江湖的故事,也都显得太过老套。
企业经营者越来越相信,台面上有一手,台面下有一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资本越来越相信,winner takes all,赢家通吃。
运满满和货车帮这样的不断刷新下限的竞争故事,其实目的也很单纯,就是为了赢。如果他们的管理层都没觉得尴尬,甚至还能“互相信任”,公关人员又有什么好尴尬的呢?
行业巨头之间的并购,通常是资本主导的。资本一般不会考虑那么多道义、公平,他们更关心投资收益,避免无谓的损耗。如果滴滴不和快的合并,只要任何一方还在补贴,另一方就不敢停止补贴,停下来就意味着把市场拱手让给对手。所以双方都要不断地融更多的钱,反复补贴给同一批司机和用户,市场并没有变得更大。同样,如果滴滴不吃下Uber中国,滴滴就必须持续地陪着Uber玩补贴游戏,Uber不停,滴滴就不能停。在资本看来,早期的补贴可以快速教育用户,启动市场;后来的补贴,就变成了消耗战。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叫惨胜,惨胜不算胜。
去年还信誓旦旦“90天结束共享单车战争”,今年6月份还坚称ofo和摩拜“不存在合并的可能”的投资人朱啸虎,如今已经改口了,他说:“在过去几年的中国互联网时代,已经反复证明,在只有前两家且两家市场份额非常接近的情况下,想把对方打死基本不可能,这个时候两家合并是最好的选择。”合并是因为打不死对手了,能打死当然还是优先选择打死。不过在合并之前,朱啸虎认为ofo和摩拜还会再打一仗,“和平在‘三八线’是谈不成的,必须要打到‘三七线’才可以。”
ofo的另一名投资人王刚也认为,ofo和摩拜“两家合并肯定是最好的选择”,甚至都替它们想好了各自的分工:“摩拜就应该做国际市场,ofo做中国市场。”这思路还颇有点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伦理呢。
不过,王刚投着投着把自己投成了被投资公司的CEO,确实给运满满和货车帮的狗血故事平添了许多看点。如果一个体能教练冲上拳击台抡起了拳头,这必定不是一场拳击比赛。看在他终结了两家公司无底线相杀的份上,我会把这局比赛看下去。
本文首发于36氪“开氪”收费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欲第一时间读到最新文章,下载36氪app,在“开氪”专栏中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