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絮森:互联网+交通,拼车,下一个风口

互联网拼车无疑是应需而生,死板地“一刀切”整治了约租车市场的野蛮生长,却也堵住了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和改革的可能。

今天的互联网已经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互联网+”的概念更是让各行各业在实现与新型经济模式对接,谋求创新与突破时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作为传统服务行业的城市交通运输市场,在“互联网+交通”这一新模式的驱动下,更是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软件打车、专车、快车到如今的拼车,各类软件平台蜂拥而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不断注入,“互联网约租车”俨然成了一座新发现的金矿。

“互联网+”下的约租车新态势

互联网“约租车”的兴起,一方面是伴随着出租车改革的呼声,另一方面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商资本为抢占商机布局市场的逐利动机使然。然而,更为主要的则是受需求驱动,长期以来,城市客运交通服务模式单一,运力供应与服务需求一直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出行的便利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强。从软件打车到互联网拼车的不断发展,正好契合了这样越来越强烈的市场需求。

异常火热的“约租车”市场,创新模式不断更迭,专车、快车、拼车让不少消费者觉得眼花缭乱。但剥去眼球经济下的营销外衣,从服务模式和操作流程上来看,专车与快车大致相同,移动互联网约租车软件提供信息平台撮合司机和乘客,不同的约租车服务提供公司有自己的定价体系、服务管控体系、保险赔付体系。区别在于,“专车”是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而“快车”则是私家车主接入,车型多样但以低价快捷为主要目的。“拼车”与前两者则有较大不同,主要强调公益性和共享性,服务平台不收取费用,为私家车主和搭乘人“顺路搭车,分摊油费”提供一个在线撮合和交流的平台,服务以“顺路”为核心原则,不区分车型,有效提升了拼车效率并降低了车主和乘客的出行成本。目前市场上份额较大的几家拼车服务公司为嘀嗒拼车、51用车、天天用车,但随着滴滴快的、易到用车等行业巨头纷纷推出自己的“顺风车/搭车”业务,拼车,势必会成为“互联网+交通”的下一个风口。

拼车,拼了什么?

近日,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这个被滴滴快的内部称作“激进”的业务也给拼车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拼车的价值在于使民众公平、有偿地共享社会资源,同时既节约能源又利于环保,这与“专车”和“快车”有着本质的区别。“专车”和“快车”是以运营为目的,而“拼车”是乘客顺路搭乘车主的顺风车。

“拼车”的加入,为城市交通带来的影响和改变可以预见。一方面,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输资源配置效率。城市交通出行在时间和区域分配上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人们上班、回家、娱乐对时间和地域选择上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时间节点上波峰波谷差别很大,这就对车辆的高效率利用提出了更大得要求。顺路拼车,降低空驶,等于增加道路资源的供应。通过“点对点”的软件撮合直接面向拼车需求,燃料的消耗、污染的排放都可以节约。另一方面,“拼车”服务借助移动智能的社会化交通信息平台,使人们在移动状态下随时随地从互联网获得信息和服务。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挖掘、定位、匹配和优化作支撑,匹配出最佳的拼车选择和线路,甚至还会解决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尴尬。为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顺风车的车主、乘客们,各有各的想法。有的就图一个新鲜乐呵、上下班可以不那么无聊,有的比较赞成“节约资源、合理利用”的理念,有的也想利用搭车的机会扩大交际圈,多认识点儿人。可见,顺风车正开启着一种新的社交模式,公益性、社交性是拼车这种新型出行方式所独有的特点。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1.4亿辆私家车,130万辆出租车,私家车数量大约是出租车的100倍。如果把私家车的余座资源利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汽车上路行驶的数量、缓解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排放。目前,“拼车”业务在约租车市场上尚处崭露头角的阶段,显然没有得到足够的开拓,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商机。

拼车发展,包容性管制

任何一个新兴市场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阵痛,面对互联网约租车市场,各种各样的讨论和争议从未停止。北京市针对拼车行为于2014年1月1日实施了《关于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该意见属于北京地区的规范性文件,对拼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规定。对于拼车行业是否存在法律风险,虽然关于拼车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但目前强调分享性和公益性的拼车服务仍在法律红线之内。

在民商事活动中,法谚有云“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互联网拼车无疑是应需而生,死板地“一刀切”整治了约租车市场的野蛮生长,却也堵住了城市交通出行创新和改革的可能。因此,面对拼车我们更需要抱有一种包容性管制的心态,加强引导,理性管制。其一,对于拼车,由于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必须从源头上对从业人员的身份和资质做好确认,这就需要政府监管和拼车软件公司双管齐下,让真正的上班族做“拼客”,真正的顺路车做“拼车”,避免“黑车”混入市场,专职司机一次盈利。其二,加强政企合作,学习借鉴成熟的约租车市场运营经验,合理利用平台数据,鼓励“互联网+交通”模式创新,打造出行全平台。除了传统私家车拼车外,互联网风口下的PP大巴、小猪巴士、P2P租车乃至互联网客车租赁都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些“互联网+交通”的新形式,无疑会给公共交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打造“一站式出行平台”,提供智能化出行解决方案将会是“互联网+交通”的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对接这一概念。“互联网+交通”不光是代步,而是要向高附加值这个方向去变得“现代”。“约租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是现有出租车行业的升级而非重复。从专车到拼车,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更是“互联网+”的驱动下市场活跃的体现,在这样一场行业变革中,需要政企都抱有一种积极而开放的心态,合力让互联网约租车开得更规范,更顺畅。

文/程絮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新华思客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拼车APP:巨头关注,即将井喷的行业

商务车市场再起波澜:百度牵手易到 Uber推拼车应用

51用车李华兵:拼车市场补贴大战将奉陪到底

拼车应用:不谈烧钱,我们来谈谈产品

拼车已成为新风口,专车市场难行,BAT密集排兵布阵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