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关于手机界我不明白的那些事

上个星期,手机界真是新闻不断。一大堆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往手机行业挤;一个比一个的嗓子大,人人都说自己正在颠覆这个行业;仔细听,他们喊的其实都是一句话:我比别人都便宜;貌似每个人的利润都将像刀片一样薄。

关于手机我不明白的事

上个星期,手机界真是新闻不断,联想移动因业绩不彰“砍掉”了主帅刘军,以“狠”扬名的董大姐死活也要做格力手机,“大神”周鸿祎径直把智能手机的价格打到了399元的地板价,雷军“单掌搏双敌”,一面是红米应声降价,另一面在新闻发布会上“海纳百川”,独独嫌弃乐视一流,山西大侠贾跃亭则直接说雷布斯其实不懂“生态”,还有就是,曾经是“台湾之光”的HTC预测二季度业绩腰斩,王雪红向股东鞠躬致歉。

总结起来,好像有这几个特点:

一大堆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往手机行业挤;

一个比一个的嗓子大,人人都说自己正在颠覆这个行业;

仔细听,他们喊的其实都是一句话:我比别人都便宜;

貌似每个人的利润都将像刀片一样薄。

别怪我的记性太好。这样的戏码貌似之前已经演出过很多次了:保健品、冰箱、空调、电视机、汽车……

噢,还有十二年前的手机行业,还记得这些名字吗,波导、夏新、TCL、康佳、科健、熊猫、迪比特……

当然星转斗移,江湖还是有新鲜事的。这一出的智能手机大战,好汉们也齐刷刷地亮出了一些新兵器,使出了一些新招式,看得人心旌荡漾的。在几个月以前,我就想写这一篇专栏了,可是又怕被人呛声“不懂手机”,昨晚做了一个梦,醒来后就想通了,也许我真的是不懂,所以才应该写出来,请大家帮忙一起来弄明白。

手机界的巨头们

第一个让人不懂的是“生态闭环”。自从乔布斯做出苹果iOS之后,人人都想软硬通吃,打造出一个闭环型的生态链,我听到的最生动的说法是,“要多样化,要能够自我进化,能够形成化学反应互相促进,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说这话的同学应该得过化学系和生物系的双学位。

问题在于,手机真的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系统吗?消费者凭什么愿意待在你的闭环里被你统治而不去“想象远方”?随着智能技术,特别是穿戴、支付、语音、图像以及新材料的迅猛迭代,人们在信息的接触点上广泛而即时,闭环会不会是一厢情愿的呓语?

而生态链则更加的可疑,它一方面涉及到沉重的内容聚合,另一方面则非常的脆弱,在一个产能剧烈过剩的时代,人们更多的因爱好的冲动而发生消费,其逻辑是非线性的,生态是流动的和全开放的,试图用手机“闭环”应用,独立“生态”,简直是痴人说梦。

第二个让人不懂的是“粉丝经济”与性价比的逻辑冲突。在我的理解中,所谓“粉丝经济”的目的是提供一个人格化的消费场景,从而模糊性价比,提升品牌的盈利能力,可是今天的手机大佬们却试图将两者并列而论。

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里,以性价比为购物第一要义的消费者,往往是忠诚度最低的,他们会为了一块钱的价差掉头而去,唯有人格化偏好及性能爱好者,才会为高价值商品埋单,所以,“基础于性价比前提下的粉丝经济”,真的存在嘛?

第三个让人不懂的是缺乏核心技术的行业颠覆。在每一个发布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不同手机在专项性能上的PK,芯片要么是高通的,要么是联发科的,要么是三星的(除了华为,它是唯一拥有芯片自主开发能力的中国公司),图形处理器要么是Mali的,要么是Adreno的,要么是GeForce或者PowerVR的,而摄像头传感器差不多都是索尼的。

也就是说,无论是内存能力、速度能力乃至拍摄清晰度能力,没有一项是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开发,那么,剩下的便是组装的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了,凭这两项试图“颠覆行业”,如果你也信,我承认你是个“美男子”。

第四个让人不懂的是“规模决胜一切”。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到全球的六成,上周有机构公布一份报告,宣称今年有五家公司的手机销售量将超过一亿部,在很多人看来,有了规模才有生态,才可能闭环,才有话语权,才有议价权,才有成本优势。

这个逻辑是不是很眼熟?没错,它正是“中国制造=规模+成本”的教科书式表述。

然而,这不正是“中国制造2025”想要摆脱的宿命嘛?因性价比和成本优势所形成的规模优势,就长远而言是最不可靠的,也是最没有价值的,可是,今天的手机大战会不会再一次陷入这个熟悉的泥潭?

每一个设问的背后,都指向于一个凶险的未来。

一个凶险的未来

这一轮的手机大战才刚刚拉开帷幕,而且将注定格外惨烈,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恐惧,第二是资本。

恐惧来自于对入口的争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家企业都唯恐失去入口能力,唯恐成为别人田地里的“佃农”,而手机无疑被看成了最直观的战场。很多加入鏖战的企业其实是被动的和狙击性的,也就是说,“或许手机的入口价值是虚构的,但是,我也必须消弭你获得成功的可能性。”

资本则为恐惧提高了倍级能量。无论是360、格力或股价正扶摇直上的乐视,在手机战场上所投掷的“炸弹”并不影响本业的发展,甚而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盈率。正因此,刺刀见红的价格战几无底线,其惨烈程度很可能超过之前所有的战役。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有一段著名的论述:“战争并非一种盲目的冲动,而是受到政治目的的支配,那个目的的价值也就决定所应作牺牲的程度。一旦所需代价太大,则政治目的在价值上也就不再能与之相称,于是这个目的也就必须放弃。”

若将这段话中的“政治目的”用“产业战略目的”来替换,也许对所有的手机大战参战者有所警示。

最后说一说,我昨晚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梦。

我梦见一个大戏台。

戏台上晃晃悠悠地出现好几个大将军。他们穿着鲜亮耀眼的盔甲,一枚枚鲜衣怒马,宛若神人。然后,就看他们打将了起来,吆喝声新奇尖响,仿佛真要开天辟地了。再然后,看他们的盔甲一点点地化掉,露出了跟我们一样的肉身。

原来,那盔甲是冰做的。

(文/吴晓波  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吴晓波:谁统治了我们的手机

逆势而为:华为能做成手机中的”奥迪”吗?

锤子手机的真正危机是什么?

智能手机的怒放时代,结束了

孙永杰:谁是中国手机市场第一重要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