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焱:Uber真的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Uber(中国名字翻译为“优步”)一不小心成了热门话题,之前是创业、投资人群圈热议,这次因为广州被禁而广为人知。作为当今硅谷最热门的公司之一,它是怎么样的公司?雕爷为什么说它应该获得诺贝尔领经济学奖?

Uber真的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Uber真的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吗?

文/新浪财经机构专栏 中欧视角 作者 龚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助理教授)

Uber(中国名字翻译为“优步”)一不小心成了热门话题,之前是创业、投资人群圈热议,这次因为广州被禁而广为人知。这家2009年创立的公司在仅仅五年时间、经过五轮融资后估值达到400亿美元,并且在美国已经可以出租私人直升飞机,名副其实地实现“打飞的”。作为当今硅谷最热门的公司之一,它是怎么样的公司?雕爷为什么说它应该获得诺贝尔领经济学奖?

放眼今天的硅谷,Uber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一家公司。

先来看一下Uber的发展线路图:2009年8月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五年的时间,种子轮从两个联合创始人20万美元开始起步,到天使轮一共融资125万美元,然后从A轮开始,B轮,C轮,D轮,E轮,现在最新的估值大约是400亿美元,作为一个还没有IPO的公司,400亿美元是一个极其惊人的估值。

那么问题来了,这400亿美元估值的背后是不是有一个巨大的泡沫,换句话说,这个估值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Uber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估值在于它的三重溢价:第一重溢价是体验重构的溢价,也就是说Uber改变了传统的打车体验,在这个对传统打车体验的重构背后,Uber获取了第一重溢价;第二重溢价,是对价值,尤其是碎片化的价值释放,它获取了第二重溢价;第三重溢价是Uber重构了联结方式,包括和品牌的联结以及和个人的联结。

“少即是多”

如果我们具体来看这三重重构,就会发现Uber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展开的。首先是体验的重构,进入Uber界面,你首先可以对车型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可以选高级轿车或者商务车或者普通轿车或者拼车,然后这个界面会自动出现你所处的位置,同时这个界面会告诉你最近的一辆车到你所处的位置大概要多久。

所以从用户的角度来说,在这个界面上只需要做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就是选择车型,同时点“设置位置”,就很轻松地完成了整个体验的关键的第一步。第二步,当你进入第二个界面后,你只需要点“预约”,你打车的动作就全完成了。

这就回到设计美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在1996年,一个非常有名的设计大师提出了设计美学的四重基本原则,其中最为基本的是第一个原则,从体验的角度来说,用户应当付出最小的代价来达到最大的效果,这是体验最关键的一个设计点。而我个人用过无数的App,在这个原则方面,至今为止没有人能超越Uber。

为什么这条原则非常关键?因为这回到了非常底层的哲学问题,人类演进的方向是不断朝着简化的方向在前进,也就是说人类演进的方向一直朝着如何能用最少的力气、最少的动作,当然有人会质疑这个演进的方向最终会毁灭全人类,但至少我们现在还在沿着这个轨迹继续前进。无论是所谓数学公式的美学,还是设计的美学,我们都可以看到“少即是多”,这是体验方面非常关键的原则。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则,如果我们把Uber和易到用车做一个对比的话,我个人对两个公司都做过访谈,Uber和易到虽然在总的产品的表现形式上很类似,但是在体验的基本逻辑上是完全不同的。

因为当你作为一个平台,你必然要倾向于这个平台的某一方,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平台,你不可能完全均衡地对你平台的多方来进行协调,必然会倾向某一方,而Uber更多是无条件地倾向于用户方,也就是说在Uber整个体验的设计中,没有太多考虑司机的感受,所以这也是经常被司机诟病的一点,但是易到的逻辑更多是一个均衡的逻辑,易到在框架设计中会更多的考虑司机的体验。

司机的重生

从第二个维度来说,Uber在价值重构上重新释放了司机碎片化的时间,以及车本身的价值。我经常用的Uber的一个司机叫Peter,他原来的生活是非常简单,给一家外资的律所开车,对Peter来说,他每天的工作非常乏味,早上这家律所的老板会跟他说,今天早上我要到陆家嘴的办公楼开会,你7点到酒店接我,我要准时到陆家嘴的办公楼。[更多: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

对Peter来说,当他完成了这趟任务之后,他白天的时间就完全闲置了,他可能要等着老板一直开会到四五点钟,然后接到他的电话,接上他再回到酒店,所以再跟Uber发生联动之前, Peter一天中大量的碎片化时间是被浪费的。

但是和Uber联动之后,无论是Peter碎片化的时间,还是他车的闲置价值,都被充分的释放出来了。现在Peter的一天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设想,当他送完老板后,他就打开Uber开始接单,然后接到下午可能快四点钟的时候,他就关掉手机再回到正常的任务,所以这给了他极大的灵活度,不光释放了他碎片化的时间,还给了他极大的弹性来掌控自己每天的日程。

所以在价值重构方面,一个根本的逻辑就在于,把司机,尤其是这种非出租车司机的碎片化时间充分释放出来,在释放的过程中,就获取了一个价值释放的溢价,这是整个逻辑的第二重。

在Uber价值重构的第二重逻辑中,最关键的变量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对交易进行撮合,在美国大都市打车的高峰时期, Uber最高能把价格提高到打车原价的8倍,原来可能一公里5美元,现在可能是一公里40美元,这背后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算法,而且是一个动态价格的调节机制。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用数据来驱动决策,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在用户端还是在司机端,所有的关键决策都是通过数据来驱动的。比如这是Uber给司机的一个自动通知,它告诉司机说你的拒绝率过高,即Uber过去给你推送的当中,你的拒绝率达到了50%,所以我们要把你的服务取消24个小时,如果你继续保持这么高的拒绝率的话,Uber就会把你从系统里踢出去,种种这些关键的决策都是通过数据来推动的。

不只是一个打车平台

最后一点非常重要的是通过Uber这个系统来进行联结,这包括对品牌的联结,也有跟个人服务的联结。比如现在有一个叫Uber Rush的应用,你可以利用这个来实现P2P的包裹传递,帮助别人传递包裹,让包裹从一个街区传递到另外一个街区。所以Uber不会仅仅局限在一个打车平台,而是通过这个平台把所有相关的连接方都开放出来,让品牌和个人服务都实现充分的联结。

(本文根据龚焱教授在第七期中欧创业点将台演讲内容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这八大风险可能让Uber关门大吉

Uber是一个怎样的交易平台?

聂帅:Uber的运营策略到底牛逼在哪?

Uber初体验:价格不算贵 本地化有待加强

Uber如何重塑美国的出租车行业?

破坏性创新,是小米与Uber们的原罪?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