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扎堆北京,上海到底差哪儿了?

4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除了电子商务之外的互联网服务”都要驻扎北京,而在杭州起家的蘑菇街也宣称开始做C2C业务,而且要在北京建研发中心。这些信息似乎为北京互联网创业气氛的热潮再添一份热度,而其他城市更加被冷落。

文/举个栗子  作者个人公号:case-case

比如一直被边缘化的上海,在互联网大潮几轮洗礼之后,各种不举。连很多年前上海市长俞正声说的“上海为什么没有出马云”也被盖上各种帽子,拿出来反复说事。去年自媒体人黄渊普写了一篇“大众点评迁都北京”,更是把北京媒体人有点过度的优越感体会的淋漓尽致。

单独拿互联网来说,上海确实可以说错失了一个时代。满脑子过滤下来,如果携程不算一个互联网公司的话,上海只剩下大众点评一根独苗现在还很活跃。沪江网、世纪佳缘、百姓网止步在工具时代,其他篱笆网、丁丁网、齐家网问题重重,安居客、快钱被收购,真是一片哀鸿。

曾经上海是有机会的,起点、酷六以及盛大所希望打造娱乐帝国,巨人、九城等游戏公司都曾热闹一时,但现在退市的退市,止步的止步。曾经的喧嚣,现在看来恍如隔梦。

那么上海到底差哪儿了呢?我在上海生活了四年,每段工作都在北京办公室有同事,之后又在北京生活近两年。用我的亲身体验来感受下,跟北京相比,上海到底差哪儿了。

  文化:不匹配不等于不好

从新中国成立之前,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打工之都。换句话说,这里盛产经理人,做事严谨,按部就班,服务意识一流,但不盛产出身草莽的创业英雄。这种文化氛围与上海互相辉映了几十年,成就了上海很多行业,但是不太适合互联网。

不过说上海人不加班完全是个误解,加班不加班取决于行业发展、公司氛围。当年盛大内部用员工也是“不用残不甘心”的节奏。而在芯片行业,一位工程师忙到过劳死之后,大家发现公司配给他的两居卧室,其中一间从未被打开过,工资卡也基本没花过。

所以,如果非从文化上来说上海为什么不适合互联网,我觉得是因为上海人保守,精明。不愿意冒太大的风险,这种商业理念在很多行业得到验证,比如金融、时尚以及很多传统行业。不适合并不意味着不好,互联网喧嚣之后还将回归理性,到了需要磨慢功夫的时候,上海还是有优势的。

  政策不是决胜关键

因为工作关系我接触过中关村、上海浦东新区以及普陀区等几个区的信息部门,也曾经参与过各种专项资金申报等工作,再加日常与朋友们沟通。综合的结果是,我没有觉得北京的政策支持比上海高出多少。

互联网的发迹本身带着草莽的色彩,高层在华为危机的时候去一趟,能带去订单,把华为从低谷拯救出来。可是李克强总理去一趟3W咖啡,我没想出来其中能酝酿多大的产业机会。

而与政府联手推动的很多创业园区、孵化机构等,大同小异。里面有真心实意的创业者,也有浑水摸鱼的投机者。真正想在互联网创业的人,除非是发展到已经触及目前的政策红线,否则很少会因政策而生,或者因政策而死。所以追究上海互联网好不好,其实跟政策没什么关系,更多取决于资本。

当然,政策层面我还是研究不够深入,如果熟悉的朋友欢迎指教。

  资本和人才劣势

北京高校林立,创业公司遍布,资本泡沫泛滥。网上流传这么一个夸张的段子,如果你拿着电脑去车库咖啡、3W咖啡坐一儿,就会有投资者来问你要不要投资。

从资本、人才角度,上海这点确实差一些。从高校数量来说,虽然上海也有复旦、同济、交大等一流学府,但是这些人才最后都比较分散,并未形成集群效应。从资本层面,活跃的互联网资本大多活跃在北京,上海相对比较少。

更主要的原因是,上海在PC时代的缺位导致了行业人才的急剧缺乏,目前很多创业公司人才都来自BAT,早年从搜狐出来创业的人都能形成一个“创业帮”。当一个公司在发展壮大的时候,其培养的人才分立出来就可以成立另外一个带着母体气息的小公司。除了出来人,还能带出来钱。这种分化在硅谷也出现过,当年的仙童的“叛逆八子”,以及“paypal黑帮”等。

而上海并没有形成这种积累和传承,所以从人才和资本角度来说,一步错,步步错,这句话用来形容上海挺贴切的。

  上海还有未来吗?

说了上海这么多不好,难道上海没有未来了吗?我认为正好相反,随着O2O兴起,上海将迎来更多的机会。除了迅速异军崛起的饿了么外卖平台、洋码头海外购之外,盛大“隐形人”也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互联网创业,前段时间火爆的足迹也来自上海。另外我也接触过一些上海本地的互联网跟传统行业结合的创业项目,比如保险、餐饮服务等。

《失控》提到,持久的摇摇欲坠状态是生命的显著特征,既充满动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平衡。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已经表示出一种坍塌式平衡的现象,而随着与传统行业越来越紧密结合,这种坍塌将会慢慢回归正常。

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的除了“约”起家的陌陌之外,滴滴、饿了么都伴随着大量的烧钱,很多扼腕叹息的失败创业公司都在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能狠一点。这种竞争是破坏式竞争,不能产生更多价值。当互联网回归一丝丝理性,真正到拼服务、拼质量而非拼胆量的时候,上海的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门槛有两种,一种是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烧钱、补贴;一种是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占据产业优势,别人即使看到,也无法在短时期内抹平技术差距。上海显然适合后者,

O2O是信息化革命的升级,目前硕大的冰山还沉在水下。上海积累的传统行业机会如果能与互联网产品很好结合,就是上海互联网再次起飞的机会。

如果非要用阿里巴巴来做风向标,那马云说的是除了电子商务之外的互联网业务放到北京,这意味着支付宝以及相关的金融业务还是要留在上海的。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没有“二马”的上海互联网,拥有怎样的困惑与雄心

创业环境之争:上海重盈利,北京更在乎布局

魏武挥:讨论上海出不了马云这事很傻

汉能投资CEO陈宏:为何上海创业氛围不如北京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