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杰:转型中的联想勿以恶小而为之

继去年3月份在北美地区召回近4万部问题笔记本产品之后,联想集团近日又宣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16万部ThinkPad笔记本电脑,原因是被召回产品的电池容易过热,可能导致起火。

与此同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自2015年4月21日起,联想在中国大陆地区召回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生产的部分ThinkPad笔记本电脑的锂离子电池,中国大陆地区共涉及89653台。此次召回是联想(北京)有限公司2014年3月27日实施的笔记本电池召回活动的补充召回,两次召回共计207268台。本次召回所涉及产品的电池在偶然情况下会发生故障,导致电池外壳过热,存在安全隐患。而就在前不久,联想刚刚经历了“预装门”事件,即在电脑中预装Superfish软件,暗中监控、截取及传送用户讯息,向用户发出更多的网页广告,并为此在美国遭遇了用户的集体诉讼。

众所周知,尽管联想目前正在从传统的PC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压力。首先在国内市场,就在2013年,联想还是仅次于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但在去年却被小米超越,仅位列第3,与排名第四的华为差距仅为1.4个百分点,而近日TrendForce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华为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已经超越联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老大,联想虽然位居第二,但已被华为拉开距离(双方相差2.8个百分点),从增长率看,也不及排名紧随其后的小米,且二者市场份额仅相差1.4个百分点),而在全球市场,联想已经滑落至第5,险些未在统计之列(多数的统计机构仅单独列出排名前5的厂商)。要知道,这是联想已经计入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后的手机出货量,很显然,至少从目前看,联想在手机产业中的并购并未达到1+1大于或者等于2的效果。

同样的压力也体现在利润率上,虽然中国手机厂商都不高,但据美林证券之前的分析预测,从今年到2017年,小米和华为的利润率仍可达到高个位数,相比之下,联想的利润率仅在0%—1%左右。而市场研究公司Newzoo公布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联想去年在中国市场科技公司中营收为147亿美元,华为是175亿美元,小米为120亿美元,但从利润率上看,联想仅为5.4%,远低于华为的12%,甚至不及小米的8.3%。

这意味着未来联想在智能手机市场中,无论是出货量还是利润上都有可能落后于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当然这和并购之前每个季度亏损1亿美元左右的摩托罗拉移动不无关系,整合需要时间,而能否延长这个时间且在这个时间内获得足够的支撑(营收和利润)对于联想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个支撑就是来自目前仍占据联想营收和利润大头的PC。

不可否认,联想目前在全球PC产业依旧占据较大的优势(主要是出货量),但这些年PC产业的疲软及厂商的转型,已经让联想等相关厂商将重心逐渐转移,而忽略了PC的创新及品质。例如在知名笔记本电脑杂志 Laptop Magazine 评选出的2015 年最优秀的笔记本电脑品牌中,联想的综合得分已经从2011年的第2位滑落到了今年的第6位。由此可见,作为前述联想转型主要支撑的PC业务本身也面临着挑战。当然这种挑战除了对手之外,更多是来自于自身,因为与其他所谓的PC厂商(例如惠普和戴尔)相比,联想对于PC的依赖性更强,甚至说是联想的根基,所以惟有更加注重创新和品质,才能保证这个事关联想转型能否成功的支撑业务的持续增长,才能不失为一个产业老大的角色。

当然我们很是理解当下PC产业的艰难,而身处这个艰难的产业中,联想又面临着转型的压力且取得一定的成绩实属不易。但也正因为此,联想才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在PC产业中。毕竟从目前看,联想在移动和企业级市场均面临整合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和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挑战。而这两个产业也已然是成熟和充分竞争的产业,所以未来究竟如何也充满着变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联想在PC产业中这些年因为转型,确实有忽略创新和品质之嫌,上述的“预装门”和“召回”就是明证,至少如此频发绝不是偶然。所以我们希望联想在未来的发展中“勿以恶小而为之”,重新聚焦于相关产业的创新(不仅是PC,还有智能手机和企业级业务),不能只是一味从削减成本上做文章,例如近日联想相关高层称,其在今年有望将并购来的IBM x86服务器的成本降低30%,而并购来的摩托罗拉移动一年中赢利(主要也是通过降低成本),这难免又让我们有所担心。即这种策略是否会忽略了产品的创新和品质呢?毕竟这些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文/孙永杰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