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骁骥:90后是最蠢的一代人吗?

 90后并非最蠢的一代人,而是这个国家最具不确定性的一代人

仿佛一夜之间,“90后”成为了人们表达立场、宣泄情绪的一个名词。美国学者鲍尔莱恩《最愚蠢的一代》一书的标签被黏贴在了二三十岁人群的集体身份上。在更传统的上一辈人看来,这些伴随着数码产品和互联网技术度过了青春期和成年的后生,是一群既无创造力,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垮掉一代”;另一种态度与此截然相反, 90是一个具有褒义的代际划分,它象征着活力、冲劲、创新能力和变革未来的愿望。在北京,那些数不清创业训练营里, 90后的创客们正在努力把自己从外形到内在装扮得像上个世纪末叶的硅谷创业者,尽管,他们在那时候大多还未出生。

两种噪声的碰撞、融汇,让公众视野中的90后形象变得模糊而陌生,但也因这种交融而产生出了一种与众不同异响。在百度词条中搜索“90后”,你会得到大量的负面垃圾信息。这个具有复杂面向的群体,不仅决定着未来二三十年这个社会的走向、GDP和创新能力,未来的社会规则、流行语汇、消费习惯都是由这些人来定义的。当公众视野中的90后普遍被认为具有“没心没肺”的“脑残”共性时,既然爹不疼娘不爱,不如与小伙伴一同玩耍。那种深刻的裂痕和代沟是此前任何一代人都从未经历过的。

于是,今天已经初步获得了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经济自由的90后们常说:这是一个商业的时代,人人都在坐台,等待翻牌。是的,对于那种老调重弹的所谓批评,回应的最佳方法就是不以为然。

有趣的是,这种不以为然、没心没肺的态度,在他们身上表现为了一种独特的创造力。就像一个流行的小学语文填空题。他▁▁牺牲生命,▁▁出卖组织,60后填“宁可,也不”,70后填“害怕,所以”,80后填“与其,不如”,90后填“即使,也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也是一种源自没心没肺的创造力。

这似乎是一个思想早早与国际接轨的人群。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出生的时代对于人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影响。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出生的时期让他们在最富创造力的年轻岁月刚好赶上了PC电脑技术勃兴的时代。如果我们也从出生代际的角度观察90后,会发现这些在今天陷入对往昔的集体回忆,貌似已经有些“老去”的一代人,其实正处于创造力的勃发时期。

我们不难回忆起二十多年前流行的大白兔、酸三色、小龙人、圣斗士、红白机、跳皮筋、画手表、打口带、兴趣小组、李雷和韩梅梅、皮皮鲁和鲁西西……这些能构成90后生命记忆的一部分吗?但实际上,他们的青少年生活远远比这丰富。赶上了80年代末文化热的余波,内陆各大电台对日本、欧美动漫的大波引进,以及使得这一群体的文化自童年开始就呈现出异常多彩、多元的形态。这让他们其实并不“愚蠢”,相反,一个多元的文化土壤,对于培养出创意产业的“大脑”来说,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份行业报告说的再明确不过,当今中国的创意文化产业中,80%以上的从业者为90后,尤其是在动漫、游戏产业,那种自幼年而来的文化脐带,伴随至今。例如,对于ACG文化和二次元,70后以前的人们完全无法理解,80后也未必尽然能懂。但深受动漫、网络熏陶的90后,理解起来毫无困难,并且迅速与之融为一体,在外界一片“脑残”的骂声中,践行着自己独特的创造力。

90后是这个国家最先体会到消费文化魅力的一代人,这让他们很难在商品市场中表示“淡定”。中国的改革开放虽说自1978年就开始,但实际上那个年份只是名义上的象征。1980年代的市场改革一直是走走停停,并且还隔三差五来一场运动纠正市场化进程中的“自由主义”之风。中国真正拥抱商品经济,接纳消费文化,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外国的品牌涌进入中国,电视广告的泛滥,都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的。这个时候,90后们都处于懵懂少年的状态,他们不可能是财富的创造者,但亲眼目睹商品极大丰盛的他们却充当了很好的消费者。

当然,为被消费主义“洗脑”过的90后买单的人主要是他们的父辈,我是指60后们。而当90后今天不得不独自承担经济压力,面对社会之时,消费主义的蔚然流行只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当今天iphone被调侃为“肾6”,人们经常拿商品消费开涮的时候,我们似乎没有注意到这种看似不经意调侃的语句,传达出消费主义在今天深入身心的状况——即使卖肾,也要得到心爱的iPhone6,至于原因呢?答案很可能令人错愕:根本没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她流行。这就足够了。

总之,发生在90后身上的一切似乎印证者日本社会学者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当中所说的:物品的价值在这个时代降低了,重要的在于,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存在的时代关键词就是‘适合自我’”。在一个充满了创意与遐想的“小时代”,在流行与个性、升腾与沉沦之间,这个横跨近10年时间长度的人群,正在为这个时代提供了前所未有多元的、需要仔细分辨的声音,以及噪声背后那令人期待的可能性。他们并非最蠢的一代人,而是这个国家最具不确定性的一代人。 文/孙骁骥

敬请关注“私享日记”(微信请搜:sixiangdaily)。为你定制专属的指尖阅读体验,内容涵盖文化、社会、经济、生活领域。给你新知,陪你唠嗑,是我们的宗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