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阿里入股魅族背后的失败镜像

文/孙永杰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斥资5.9亿美元(约36亿人民币)入股魅族科技,成为BAT三家中,率先投资主流手机厂商的互联网巨头。对于此次阿里入股魅族的前景业内评论不一。不过从阿里官方披露的入股的目的及目前魅族和阿里的实力看,我们认为此次阿里入股魅族显现更多的是业内之前类似合作失败的镜像。

  既然是阿里入股魅族,毫无疑问,在利益上阿里自然需要得到的多些,而作为接受入股的魅族也自然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具体来说,就是阿里需要利用魅族的手机硬件平台(手机本身)来推广自己的YunOS及包括购物,支付,旅行,O2O,本地生活,浏览器,地图,视频,音乐的阿里现有生态体系。相比之下,获得阿里入股(资金)的魅族则需要销售更多的手机,当然这些手机需要搭载阿里的YunOS及上述阿里生态体系中的主要应用。不知业内在此看到了什么?

  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之前HTC与Facebook合作推出的搭载Facebook Home应用的手机。双方当时合作的初衷与现在的阿里入股魅族极为相似,即Facebook希望利用HTC的手机在移动端推广和强化自己的Facebook应用,而HTC则希望借助Facebook的影响力(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来助推自己的手机销量,但不幸的是,由HTC打造的搭载有Facebook Home应用的手机最终因销量不佳而被放弃。究其原因,除了HTC这款手机本身配置低、体验不佳外,Facebook Home应用“侵占”手机屏幕的方式妨碍和降低了手机用户的体验也是主要原因。

  其次就是全球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去年发布的Fire智能手机。业内都知道亚马逊发布智能手机的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应用及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今天阿里入股魅族的目的与亚马逊同出一辙。只不过阿里是“借鸡生蛋”而已。但也正是“借鸡生蛋”,从未来的可控性看,阿里要想成功的难度更大。毕竟人家亚马逊是自己发布智能手机,也就是说推广自己的服务用的是自己的硬件平台,而阿里目前仅是入股,所以即便是获得了“借鸡生蛋”的部分权力,也不可能像亚马逊那样有自己的硬件平台(手机)般自由(与亚马逊完全自主相比,阿里与魅族之间还多处了沟通和协调发展的风险)。即便是这样,亚马逊的Fire手机也未能逃出降价出售,直至被放弃的命运,而随着Fire的放弃,亚马逊借此推广自己服务的初衷也化为泡影,这期间,亚马逊加上研发、推广、降价、库存等的费用,该项目的投入也至少在数十亿美元级。

  最后就是微软与诺基亚的合作及并购。其实今日阿里入股魅族推广自己的YunOS及阿里生态体系,就等同于当年微软与诺基亚结盟,希望通过诺基亚手机来推广微软的WP及生态系统,只不过当时的诺基亚换成了今天的魅族,当然我们在此并非说今天的魅族像诺基亚一样在走下坡路,不过从影响力和出货量上看,即便是今天处在上升态势的魅族也远不如当时的诺基亚。但后来的结果是微软并未通过诺基亚提升自己WP及生态系统的占有率和影响力,诺基亚也没有因为采用微软的WP而走出困境,最后不得不被微软并购。需要说明的是,从与诺基亚合作到并购诺基亚,微软先后投入了数百亿美元,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依旧维持在若干年前的3%—5%左右。名义上号称全球智能手机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实际上却是被边缘化。

所谓前车之鉴。以上述全球性质的类似合作看,首先任何一方的短板都可能导致合作的失利。例如前述的Facebook与HTC的合作,HTC当时在智能手机正处在下滑之中,Facebbook在移动端的应用也仅是起步阶段;至于微软和诺基亚的合作更是弱弱联合,即当时WP缺乏合作伙伴的支持,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很低,而诺基亚手机则是大幅下滑。

即便如此,HTC和诺基亚与今天的魅族相比,也要大幅领先。据IHS的统计,在过去的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按出货量的排名中,魅族根本没有进入到前10(更不用说全球了),凭借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何以去推广阿里的YunOS及生态系统?反观阿里,与微软的WP类似,之前的YunOS的合作伙伴寥寥无几,要不是不久前魅族手机采用YunOS重新唤起业内对于YunOS的记忆,其早已经被遗忘。更关键的是,5.9亿美元的入股与微软和亚马逊数十亿和上百亿美元的投入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况且微软与亚马逊的巨大投入换来的并非是理想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即便阿里用钱去砸出一个基于YunOS的阿里生态系也远远不够。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阿里入股魅族,无论从双方目前所在产业的基础还是投入看,与之前类似合作的失败案例中的厂商相比都存有相当的差距,可谓短板尽显。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合作能走多远?彼此间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前景不容乐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