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桶挑战席卷中国,一场以公益开始的的爱心传递在中国迅速成为全民狂欢式的大事件, 始于慈善,又能否终于慈善呢?南京娃哈哈围殴中青报记者一事被曝出后引起媒体人的广泛关注,刺猬公社摘选业内人士微博与你分享他们的看法。
by 王宁 整理
业内人士看冰桶挑战
@张泉灵 电视台女主播 8月20日 20:43
摘自其长微博《冰桶挑战和你所不知道的罕见病》
这个类似游戏的慈善举动,也许有秀的成分,也许浪费了一些水。但无论如何,是我见到过的投入产出比最好的慈善活动。感谢任何形式的批评,你的批评也会激发出更好的慈善方式。网上从不缺聪明智慧和爱心,罕见病缺的真是关注。
@刘雪松-雪松 钱江晚报记者、评论员 8月21日13:38
这其中,不少人秀的是人脉,做的是生意,因此可以得瑟。
@丹琪比足心水 广东电视台执行编导 8月21日11:49
#冰桶挑战# 每天刷新屏幕总能看到一大波名人在接受冰桶挑战,但我们不要忘记冰桶挑战背后的真正意义。通过名人病毒式的参与和媒体广泛传播,让人们对“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有了新的认识,无论何时何刻,参与者都需要记着慈善这一初衷。【望冰桶继续举起但勿忘初衷】
@田科武 北京青年报常务副总编 8月21日15:17
冰桶挑战赛的流行,条件是社交媒体使个人秀获得空前的传播,根本动力是人们的身份确认需要和普遍的身份焦虑。不太有名的人希望通过参与冰桶秀宣示自己的名人身份,名人通过展示确认自己的身份,并希望藉此进入更有名的行列,所以参与者必趋之若鹜。这大概也是普通人鄙视或反感冰桶秀的原因。至于慈善…
@杜子建 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者、《微力无边》作者 8月21日14:48
冰桶现象,是典型的“社会化现象”。这个现象之所以如此大范围的波及和扩散,完全依赖于社会化媒体的链式传播(如果没有社会化媒体,就不可能有这种跨国界的波及);冰桶现象的主要特色是“社交任务化和关系游戏化”,至于其中的公益,只是一种载体,今后将可能出现文化的、政治的、旅游等主题的变种。
@冷酷商人 智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编辑赵利民8月21日14:54
冰桶会可能成为传播学和社会学的一个案例,因为它标志着一个游戏化生态的形成。
@周凯莉 媒体人 专栏作家 8月20日12:52
冰桶挑战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式的病毒传播。在公众对名人跟风行为的围观中,缺少了对于公益的尊重,也让这一行为的美好性质越来越稀薄。幸好,我的朋友们没有加入这中国式二逼跟风表演赛里。
@刺猬公社 8月21日16:57
【#冰桶挑战#传播如雪崩的奥秘】1.真人秀本身的娱乐性。2.裂变式传播模式:O2O化、传递性和圈子传播。3.名人效应。4.微博强大的传播力。5.微视频成新社交手段。6.新颖的公益传播形式…..
业内人士看娃哈哈围殴中青报记者事件
@吴永泉_微眼看黄山 新安晚报 记者 8月21日00:36
媒体有两个巨大而几乎难以对抗的势力,一个是无所不在大不可测的权力,一个是无处不在几乎能摆平一切的财爷。中国,尤其如此。
@曾一智 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就职于黑龙江日报)8月21日01:34
这种状态在新闻界早就是常态了。记者冒着危险采写的稿子,在本单位上编前会也通过了,但就在排版甚至是快清样时,公关电话来了,于是前功尽弃。是跟你一起开编前会的同事出卖了你。
(完)
【刺猬公社满月记】
今天,是“刺猬公社”的“满月日”喔!刺猬君是2014年7月22日正式上线的巨蟹座,标准的暖男一枚。非常感谢大家在这一个月里对“刺猬公社”的支持与喜爱,刺猬君会一如既往的努力,为大家献上更多优质的原创内容,也希望小伙伴们更加喜爱刺猬君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