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测试:挑逗社交网络的脆弱底线

美国快餐巨头之一的汉堡王曾推出一款Facebook应用程序,如果用户在Facebook删除10名好友,可获得一个免费大汉堡。不到一周,就有8.3万人次如此照做,被删除的好友数量达到23.4万人次。更尴尬的是,如果你被某人删除了,你会自动收到这款应用给你发出的通知:“你已经成为一个汉堡的牺牲品。”并且,你还会出现在删除你的“原好友”页面中被删好友名单上,昭告天下。

历史不会重复,却总有着惊人的相似。

近日七夕“秀恩爱”、“哭诉单身”还没来得及刷屏,好友测试却成为一批黑马杀将而来,“这是一条来自群发助手的消息,不用回复。只是测试我是否还是你的好友,顺便清理我的好友列表。如有打扰,请见谅。”

喏,你看,其实你都比不上一个大汉堡的十分之一。

金钱、地位和人际关系网通常是多数人卖弄自身价值的三种利器。虽没有固定公式,人们仍会简单加和来评估他人的个体价值。久而久之的耳濡目染,外部评价体系逐渐内化,无形中你也把这三点奉为圭臬。金钱、地位非一朝一夕可得,于是人们开始在人际关系网上苦下功夫,微博好友圈、微信朋友圈、QQ人脉圈都留下了彼此默默耕耘的足迹。与其读成quan,不如称之为juan,大家都被圈养在这个无形的网络牢笼里,晚上发发各种美食,白天嚷嚷各种饿各种困各种累,貌似孜孜不倦的动物饲养交流。可是别人测试你的时候你还是慌了,发现被删除后你还是伤了。

伤害你的自我认同就是如此easy,只要点击三次就可以做到。

尽管删掉你的人可能只是一次陌生人饭局的无聊产物,或是一次相亲未果的必然衍生品。它还是给你迎头一击,好像你的价值已被利用完毕,等待你的只能是垃圾“好友”回收站。若是删掉你的人数小有规模,恐怕你会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遭遇了社交危机,严重的会产生自我认同混乱:好友列表丰满高涨时你曾以为自己人见人爱、车见车载、集诸多优秀品质于一身,即便不那么成功,但至少人缘不差;而如今现实骨感,遭遇单方好友关系解除后你怀疑自己是否面目可憎、并无过人的吸引力,为何好友相继离去、后会无期。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曾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的认知能力决定一个人只能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社交应用上“好友”上千的群体与“好友”较少的用户在实际生活中交流的“好友”数量并无显著差异。

“人们明显希望拥有大量好友,但实际上,他们的好友不可能比其他人更多,”拥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不会超过150人。虽然通常情况下还能记住不少人的相貌和名字,但因了解有限,基本无法产生交往动机、更不会改变行为来建立好友关系。

在这150人构成的人际关系网络里,密度最高、最核心的部分可以称之为核心人际关系网,他们由与你最亲密、最重要的闺蜜或基友组成。社会普查曾显示,每人平均同4.1人存在“极为亲密”的关系,与8.2人存在“较为亲密”的关系,组成的核心网络平均规模也仅为12.3人。

再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也网罗不住你的寂寞和孤独,除那150人或者核心好友之外,其他皆为虚无的幻象,否则你怎会手握千人网络好友却时常形只影单?这些泡沫般的“点赞之交”只擅长无脑使用拇指,即便在你每条状态下怒赞,也无法参与你生活的每一次喜怒哀乐。你的自我价值应脱胎于自尊、奋进以及重要他人与你的交流和沟通,而非繁殖于无关紧要的网络好友对你的否定或赞扬。

所以别慌也别伤,更别急于否定自己的个人价值、扭曲自我认同。即便你不是他人的1/150或是1/12.3,同样,他也无关你的人生。清洗微信好友列表是情绪传染,也是集体无意识的盲从,这里不是强人际关系的发源地,也难以成为亲密关系的收割场。它只是互联网时代不可躲避的一道伤口,割开后暴露了社交网络的脆弱底线,一旦彼此删除将难以复原。

还低头忙活什么呢?从虚假繁荣的社交网络中抬起高傲的头!虽然微信和微博时常热闹无比,但我仍然喜欢与你面对面的温暖。

第一时间获取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我们心里都有病”或搜索公众号staynormal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