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璞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雷军喊出这个口号时,熟悉他的人会知道,肯定是他攒了多时的东西要出来了。
明面上,大家看到的是小米手环这款成品——还未印证是否爆款,但百度指数依旧火热——带来的冲击力。大公司们惊叹(折合13美元),创业公司们跳脚骂娘。就价格来说,小米手环挤掉了此前手环产品动辄上百元、几百元的价格水分,让手环走下神坛,走入大众,成为人人买得起的“平民手环”。
事实上,小米在智能家居布局的野心更大。根据我们掌握的消息,小米已经在上游跟芯片厂商合作,拿原片来做封装,写入统一好用的嵌入式系统,再向硬件创业者、电器厂商提供近于免费的智能芯片。从而实现“硬件预装”,在成本几乎不增加的情况下,将现有硬件升级改造成智能硬件,加快物联网的进程。
尤其是智能家居平台布局,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小米已经在静默中布局了2年,并在2013年初就收购了一家叫做http://wifi.io的公司。现在,这些准备的成果即将浮出水面了。
要知道,过去所谓物联网概念发展缓慢,很重要的原因是厂商无法培育用户的习惯,用户有限的消费能力又不足以支撑厂商的长期投入。最终两边都难受:厂商的产品算上硬件成本、研发成本、运营成本,价格死贵,一般消费者买不起,也没动力买。消费者不会管企业的成本有多少,只会对比我现在的空调是3000元,智能空调要10000元,凭什么。
智能硬件价格下不来,源于成本下不来。成本下不来分为三个层面:芯片、研发、运营。芯片能占到一个智能硬件的1/3,比如一个智能灯泡;研发,周期很长,由于没有规模效应,需要把研发成本摊薄到每款硬件上;运营,比如让格力的6000万台空调联网,光联网控制、数据传输都能把格力一年利润吃光。
厂商的智能硬件的价格下不来,消费者就没动力消费。比如同一款插座,不加智能控件卖30元,加了智能控件卖150元,消费者会觉得这是一个坑,可用可不用,尝鲜者毕竟是小众群体。消费者没动力,商家就保守,这是一个死循环。
手环的故事也是这样。300-1000元的价格,不是小数目,用户群被限制在了“爱好者”群体,大众消费者体验不到它的便利。更为糟糕的是,即使对于尝鲜者来说,手环普遍也做得不好,计步、计算睡眠不是原始需求,电池续航差,同步管理、社交分享体验不好,尝鲜者尝过鲜之后,难以成为燎原之火,带动身边的朋友一起玩。
小米用生态的玩法,试图改变这一现状。
就已经面世的手环产品来说,小米把它定义为“身份ID”,是小米生态中的一张身份证。现在可以用它来解锁手机,将来可以在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智能家居环境中识别这个身份ID,并提供定制化服务。比如带着手环走到电视旁,不仅亮屏显示你昨晚的睡眠,甚至根据你观看电视的历史纪录给你提供定制化的片单。
小米手环定价79元,用户一片叫好,同行业者一片骂声。骂的人无非是说小米破坏规则,伤害同行。事实上,如果小米进入手环这个圈子,依傍如此丰富资源(品牌、人力、物力)还没法趟开一条路,那么这个行业确实没成熟。那些骂小米的人,不妨等着看小米是不是要做炮灰呢。如果小米成功呢?像小米盒子的成功一样,也只是会教育市场,把市场做得更大,要知道小米盒子出来之后,人家深圳山寨盒子可是乐坏了,出货量倍增百倍,摆脱了“硬盘播放器”的山寨气息。
如果说小米手环是在创造市场,那么小米在智能家居上游产业链的布局,就是在撬动整个行业了。这个行业(物联网)发展了十几年,概念居多,产品有限,消费者感受到的福利就更少了。
据负责小米智能家居一位人士表示,小米从四个方面着手推进“硬件信息化”。一是提供装有完整嵌入式系统的芯片,二是提供近于免费的云服务,方便硬件联网和信息管理,三是在MIUI底层提供原生的场景控制支持,不需要100个设备安装100个APP,最后是把路由器作为控制中枢。
其中提供芯片是难点。该人士称,小米目前已经在博通、Marvell芯片上跑通,再通过拿这些芯片厂商的原片,写入可用的嵌入式系统及云端程序后,将 MCU、WIFI、存储芯片封装,把芯片提供给硬件开发者和电器厂商。不仅是低价提供,小米还计划给使用者予以补贴,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智能改造”。
那么为什么小米可以低价拿到芯片厂商的原片,把上游的成本控制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智能芯片的出货量太少了,芯片厂商18个月研发周期,才生产100万台,无法摊薄成本。小米在采购的时候,是大批量采购,对于这些芯片厂商来说,1000万台可能是天文数字。其次是基于此前手机、电视产品的合作所具备的议价能力,而硬件成本之外的研发成本、云服务运营成本,根据小米一贯的调性,都撇除掉了。所以成本就能做下来。
而对于生态方来说,且不说获益,仅仅减少的困难就是一大动力。比如在芯片上写嵌入式系统,普通硬件开发者面临开发难度,传统电器厂商为了控制成本习惯于外包(业内著名的上海庆科,在2004年就开始给电器商做嵌入式系统)。小米入局后,把这个软件难题包办了,封装后的芯片已经安装了联网、控制、连接等单元嵌入式系统,至少在软件开发这一层节省人力。
而更远处的获益,则是开放的协议。目前搭载小米智能芯片的产品近期即将面世,而此前的各类产品还没触达用户,没有找到智能家居的用户。而我们在交流中了解到的是,将来产品面世,用户用起来后,小米将进一步开放协议,让一个平台控制所有产品。并且这个平台还是可以智能学习的,比如对于空气净化器来说,家里有人且空气差的时候,它应该打开。另外如果通过大数据侦测到小米里80%已打开净化器——说明空气很糟——你的净化器也会自动打开。
小米推进智能家居进程,对此表达的态度是,无论是小米投资的硬件创业公司,还是其他硬件创业者,或者是传统电器厂商,凡是愿意使用小米智能芯片来改造现有硬件,他们都持开放的态度。而且小米提供云服务,帮助和管理硬件联网(腾讯管理几亿QQ用户在线耗费巨资),对于优秀的智能硬件,还提供小米网的闭环销售平台,帮助他们卖智能硬件产品。
随便举个例子,可以想象一下,将来一款插座,智能与不智能之间,只差了10块钱,或者没有差异。你为什么不想尝试一下智能插座带来的生活便利?“将来的‘智能硬件’没有‘智能’一说,都将是信息化的硬件。就像智能手机一样,手机都智能化了,现在只剩下‘功能机’和‘手机’。”
看得出来,“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远不是雷军的一句口号。它已经按下启动键,就等着你来感受乐趣的存在。
最近业内喷小米“毁行业”的声音颇有一些。但是,是毁行业还是捧行业?更多不是看口水,而是看实绩。遥想当年小米盒子甫一发布之初,深圳山寨盒子界大喜过望,周出货量暴增数十至上百倍不等,无他——消费者培育之功也。
手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以及若干智能家居产品,料也将有相近功效。事实上,小米推动的从用户习惯到供应链整合效应以及MIUI搭建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内容、服务生态,对后来者都会有裨益,这点老罗发锤子时都有反复提及。
是停留在“西洋景”式的杂志页面上高冷地展示,还是真正让无数用户用起来?孰更有利,不言而喻,区别只是,利是否归那些只会哭哭啼啼者罢了。
商业世界,胜利者不受审判,那些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嗯,大都是Loser。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哭哭啼啼的手环创业者,毕竟,他们不全都是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