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如晨
昨天,在深圳某厂商的平板研讨会上,当看到这家公司开出40多个平板模具,与深圳IT产业链打交道多年的英特尔中国CTE销售经理王一栋,有些震撼。
一年半以前,当他被总部委任负责中国区平板业务时,压力重重。最大的压力就是,总部让他们开模具,他们能拿出一两个,“就已经汗淋淋的”。
那时,英特尔刚涉足中国平板市场,没有多少人在乎这家PC处理器领域的巨头。
“18个月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深圳是有奇迹的地方。英特尔和亿道,英特尔和深圳合作也是能创造奇迹的地方,今天来的另一个目的,我们准备为明年,12个月以后创造下一个奇迹。”王一栋感慨地说,“我要告诉大家,深圳不是只有山寨,我们也能做优秀的东西。”
见惯英特尔职业经理侃侃而谈,看过IDF上它被一帮高大上国际合作伙伴蜂拥。现在看到英特尔为中国山寨产业重镇站台,真有点让人恍惚。
巨头为啥折腰?
在笔者看来,这一幕事关它的未来:在英特尔拓展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旅程中,深圳已成关键跳板。而过去多年,王一栋一帮英特尔人虽与深圳产业链交道多多,但主要侧重在笔记本、台式机、板子等方面,如今英特尔已将深圳作为它的平板、智能手机及整合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土壤。
同样有趣的一幕是:仿佛一夜间,深圳山寨产业链上的人们,开始频发迎合英特尔的口吻。
这互相站台的相向动作里,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在我看来,市场已经为英特尔打开了移动互联网的关键窗口期。
你肯定首先能想起折磨英特尔多时的话题。巨头在全球PC处理器工业无往不利,移动互联网领域却屡遭挫折。早年采用ARM架构拓展移动业务,最后不愿为人作嫁衣,于是卖给MARVEL;凌动背景下的上网本,三年急功近利后,发现不但牺牲了用户体验,还没建立起商业模式,积重难返,最终崩溃;期间,英特尔还曾在MID、平板产业生态上构建多多,但无一真正成功。那火爆一时的Meego,一度让人唏嘘。
这一周期,外部宏观经济巨变,金融危机传导到科技业,英特尔又遭逢内部大调整,一度被动不堪,它基本上错过了2004年至2013年全球移动互联网热潮,外界甚至借此认为硬件工业已成累赘,巨头可能陨落。英特尔连续11季没有上调财报预期,更是加深了这种印象。
我曾多次批判这种无知的声音。不过,公众却更原遵循资本的力量,谁能赚到,谁就意味着成功。我一直期待巨头重整策略,找到适合它的路径。
2013年初的英特尔终于重新聚焦,站到最核心的竞争基石上,重新从芯片设计与制造,从基础的计算力重新起步,移动互联网的重心落在平板业务上,并将它的发力区域集中在中国深圳IT产业链。这也正是王一栋所说的18个月前。
经过一年磨合,2014年年初,英特尔在深圳开了解决方案峰会(ISS),这一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体系构建大会,与它过去高大上、不接地气的IDF峰会形成了巨大反差:穿西装打领带、奢谈高远理念的少了,自由奔放甚至充满乡野气息的生意人多了。
英特尔中国区产业链营销总监洪力坦陈,英特尔过去不接地气,“有最好的食材,拿到厨房做川菜,没买中国豆瓣酱,拿了美国买来的酱,做出来的味道很怪”。他说,全球没有哪个地方比深圳IT产业链更具民主精神,能将高大上的东西变成老百姓能用的东西。深圳每年向全球交运1亿多台平板,就是通过发达的水平分工实现的。
如今,巨头已为深圳折腰。洪力说,公司专门在深圳设立了技术与营销服务团队,有几十号人,办公室已经坐不下,连培训教室也是常常人满为患。除此之外,英特尔中国3000多名研发人员,覆盖广泛的渠道网络,也已聚焦平板。
你可能会说,这跟过去也没什么差别嘛。但在我看来,英特尔从平板出发聚焦移动互联网,确实是一次理性的回归。
平板这类产品虽带有移动特征,但截至目前,它更侧重视频娱乐,而非智能手机的社交与通信功能。两者之间的商业模式有明显不同。这种差异,给了英特尔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平板电脑灌注新的生命力,即融入更多商务、办公的元素,将它们与娱乐以及未来更普及的通信融合。
这种差异与未来趋势,正是过去半年多,无数的深圳平板生意人同样言必称英特尔的背景。
我相信现场的体会。当外界还认为ARM架构是唯一的统治者时,深圳关键的面向平板产品的主板方案设计商微步副总经理刘超这么说,“我们是唯一一家既做X86主板,同时也做ARM的平板设计公司,但是未来会更重视英特尔架构,这是一个趋势”。
说到为何在短短一年有如此大的调整。他表示,英特尔能提供ARM阵营无法提供的五大优势,即品牌优势、性能优势、品质优势、制程优势、服务优势。
难道高通也比不过英特尔吗?刘超透露,高通很牛,但他到现在都不知道如何去它们的人做生意,找也找不到,“它是个学究气质的公司”。
洪力表示,高通确实非常出色,但在欧洲、拉丁美洲、波兰,不可能想象高通的销售人员跑到当地推荐方案说可到深圳哪个OEM买,而英特尔在PC领域积累的人脉与渠道网络,全球各地非常有用,能和客户直接见面沟通。
亿道副总马保军表示,英特尔去年刚涉足平板业务时,还是有点高高在上,不过很快,高效起来,双方人马经常一起沟通,为了难题甚至经常一起挑战夜战,有共同奋斗的情谊。说到与ARM阵营某家伙伴的合作,他摇了摇头说,“以前还行”。
不过,我所了解到的是,ARM阵营的高通没能大规模涉入平板,核心原因并非洪力所言。这并非纯粹的技术原因,而是高通的商业考量。
平板虽被定义为移动互联网终端,但商业模式或者应用模式,不同于智能手机,甚至谈不上有所谓商业模式。平板的应用相对单一,既没有笔记本完整的商务、办公功能,又缺乏智能手机便携型、移动社交的应用场景。
如此,高通在通信领域积累的强大专利,就难以在平板市场,发力。要知道,几年来,高通业绩之所以那么牛,并非是处理器本身,而是各种专利池,它贡献了70%以上的利润。
平板上述应用模式,已经出现瓶颈,市场早已是一片红海。就连巨头苹果的ipad,连续两季,也是明显下滑。现有的平板已经成为鸡肋。
在我看来,这恰恰就是英特尔平板的时间窗口。如果能够为平板灌注新的计算力与便携型,提高商务功能,将能够重新激活它的生命力。前不久,一款苹果iPad用的Office产品火爆,印证了商用平板依然有许多的市场空间。
巨头英特尔的机会又回来了。因为,这是它的优势要素。当然,于它来说,为深圳折腰,并非纯粹为了平板,而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链,它覆盖了未来的智能手机及各种可穿戴设备。
而且,更大的机会还在明后两年。全球4G已经开启,2015年,中国4G有望爆发。平板市场迎来一波融合通信功能的热潮。而巨头英特尔在3G/4G领域通过收购等方式积累了许多核心专利,有望成为一种利器。英特尔区域技术总监高宇透露,2015年第二季,公司新的产品将出台,有望将平板变成一个真正融商务、便携、通信、娱乐于一体的终端。
虽然它号称今年要有4000万出货,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确凿的底气披露具体数据。但我感觉到,巨头这次在平板上的用意,确实就像王一栋所说,“这次是玩真的”。
当然,英特尔移动互联网的旅程应该不会一帆风顺。它的平板之旅,目前有些起色,更像是得益于ARM阵营导致的红海困局,以及平板本身枯燥的应用模式。
但对手依在。除了高通,与苹果自身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目前最核心的处理器方案商,则是联发科,它持续的出货,印证了交钥匙方案依然有效。当然,中国大陆瑞芯微们也有一定的交付。
英特尔虽然也采取了交钥匙方案,但是,IDM模式决定了它不可能像ARM那样效率更高。亿道高管透露,这个方面确实是双方合作的难题这一,不过,英特尔是一个体系化的公司,与它合作,往往开始时非常麻烦,头绪多多,但是一旦双方建立起信任,许多方面变成标准化流程之后,后续反而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