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一力:微软的反垄断调查预示了什么?

微软四地办公室被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调查,这回真是来真的,不单单是简单的询问,包括重要的文件和电脑都被拿走了。

这么大的一个企业,你说没有垄断,那当然是不可能的,金山就成了控告微软的假想对象。但这次微软被调查绝不是偶然,放在大环境来看,思科、IBM以及前几天的高通,这么连续而密集的外资反垄断调查,已经不是单纯的中美贸易纠纷或者商业竞争那么简单了。

这让我联想起此前win8落选政府采购事件,包括去年6月斯诺登披露的棱镜项目,微软接受反垄断调查那是之前就有痕迹了的。微软此次遭遇问询是自棱镜门之后,外资高科技企业在华受到政府审查的延续。

以当时斯诺登披露的内容来看,美国因涉及监听窃密而引发多国震惊,苹果、微软、谷歌这样的企业都赫赫在列。最初曝料的英国媒体后来又加了一点料:尤其是牵连进此事的微软做的事情可能要比想象的多,它不仅向政府提交了数据,还允许情报机构绕过加密过程,从Outlook.com邮箱服务、Skype视频通话服务以及网络存储服务SkyDrive等近乎微软的全部主要服务中收集数据。而Xbox One的Kinect同样不可避免地被列为怀疑对象。

当时中国官方没有马上回应这件事情,直到今年5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一份名为《美国全球监听行动纪录》的报告,认为棱镜针对中国的窃密行为的内容基本属实。说明已经接近一年的调查,是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取证之后才进行回应的。而且也的确,没有冤枉微软、谷歌这样的公司。

按照这份报告的内容,思科、IBM等公司已经深深扎根于我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一旦发生网络攻击,政府、企业和个人的通信系统都存在一定的漏洞。以中国核心路由市场为例,其一直由思科和瞻博网络两家公司分食。尤其是在163、169骨干网上,思科设备的占有率几乎达到了七八成以上。另外,国际关口节点、超级核心节点、普通核心节点、汇聚节点的骨干路由器也多为思科产品。

在这基础上,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做法的确非常震惊。利用非法侵入中国主要电信公司等手段,窃取用户的手机数据,获取数以百万计短信内容,甚至由此得以追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中国军方部门,华为更是“棱镜”重点侵入对象。报告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多年前就已攻破了主要公司开发的几乎所有安全架构,其中包括华为,甚至还渗入华为的深圳总部,窃取员工的邮件往来,更有计划直接向华为的网络植入自己的“后门”。美国国家安全局还对中国顶尖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主干网络发起大规模的黑客攻击。其中2013年1月的一次攻击中,至少60多部电脑和服务器被黑,而中国六大骨干网之一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就设在清华大学。

除了这些重要的行业、部门和企业,一些和普通人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也成为美国窃听和窃密的目标。在美国国家安全局内部,苹果和安卓手机操作系统被称作“数据资源的金矿”,监控手机应用程序,从移动App中抓取个人数据,美国国家安全局一度将这方面的预算从2.04亿美元追加到7.67亿美元。很难想象甚至连App“愤怒的小鸟”、谷歌地图都不放过。美英两国的情报人员甚至还假扮“玩家”,渗透入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监视游戏玩家。就连QQ和中国移动的飞信竟然也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范围之内。

这种做法是很可怕,安全圈流行一句话,叫“系统只存在两种状态:已经被攻破和即将被攻破”,因为系统、设备都是人设计的,只要是人设计都存在缺陷或时间和能力上的局限。理论上来说,美国实施这种国家级的监听活动,甚至可以搞一场专业性极强的网络战,又或者出于某些政治或军事目的实施突然精确瘫痪目标网络。按照这种逻辑,还有什么事是无法做到的?

可以说,棱镜门事件把中国信息安全带到了一个更宏观层面,唤醒了中国的危机意识。就在去年底,国安委正式成立,此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这两个部门均由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挂帅,可以说明确显示出我国对于加强网络安全和建设网络强国的决心。

网络安全的确需要这样的顶层设计。就像这次微软等外资科技企业在中国正遭遇信任危机,国家狠抓信息安全,这也是对美国施加的一层压力。此前已有端倪,类似思科、IBM等外企的对华业务已有折损,微软这件事后,更加昭示国家将对这些跨国公司在华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更为全面和严厉的打击。

相信棱镜门事件,会成为很多外企在中国的政府关系的分水岭。微软被查也是个意料之中的事!!

来看看微软的政府关系。

当初微软的政府关系是从不良开端的。记得199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的比尔·盖茨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里露了一面。微软中国的员工奇怪地发现,被中国领导人接见的比尔·盖茨头发蓬乱,神情憔悴。很快他们就听说,比尔·盖茨风采全无的原因是受到来自高层的不客气批评: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文化的国度。你刚刚来,有太多东西不了解。你们的许多做法很不合适。

很显然,最早代表微软来到中国开设办事处的田本和,在某种程度上加深了当时微软不受欢迎的印象。以比尔·盖茨首次来华的遭遇看,田本和显然没有意识到在中国做生意需要怎样的铺垫。田对待政府和媒体的态度生硬,令下属大吃一惊。在拜访政府部门和媒体时,田的下属常常会代他受过,吞下大堆批评意见。他没有弄清楚,在中国,市场和产品是后一层的事,和中国政府一起营造有利的生存环境,让微软成功落地,才是打前站的办事处最要紧的事。

从1992年落户北京新世纪饭店511房间开始,微软在中国度过了并不成功的10年。微软中国在其全球销售中的份额不值一提:远不如日本,也不如韩国,甚至比香港和台湾地区都少。微软中国的销售数字从来都是个秘密——谁也不知道它究竟有多小。

面对中国区裹足不前的业绩,微软还是不能容忍。微软中国的负责人一次次的换人就是这个道理。1998年2月,吴士宏作为微软第一个本土经理人出现,杜家滨与吴士宏交接期间,矛盾一度空前复杂。中国区总裁杜家滨和中国区总经理吴士宏双双听政的奇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尴尬之下的杜家滨对外人介绍时用了“这是我们新请来的总经理”的措辞,但进微软时根本没有经过杜家滨这一道的吴士宏力图辩白自己不是杜家滨“慧眼识人”找来的。

根源还是在于微软产品的价格问题。公司内部围绕降价的争论无数,但一直不在价格上松口的微软解释说,软件不同于硬件,某个地区的特殊价格政策会给周边甚至全球市场造成冲击。硬件产品可以在一个特殊区域大幅降价而不必担心有人拿到别的国家出售;软件价格政策一旦打开缺口,代理商可能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所以微软不会为了一个在全球业绩中微不足道的中国市场制订特殊的价格策略,影响到其他重要市场。但是,标价几十万美元的IBM服务器,国人只能在买和不买之间做出抉择;而标价1800元人民币的Windows XP,很多人就拥有了第三种选择——10元钱的盗版。这就注定了微软中国的业绩会什么样的了,也注定了微软中国要不停地更换掌门人。

不过此后,微软的政府关系曾经到达过高峰。2006年4月,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比尔·盖茨,参观微软总部,并在盖茨家与之共进晚餐。这在当时被看作是微软与中国政府关系的高峰期。07年微软的反盗版得到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等多个部门的支持。据说微软中国与国家工商总局在过去几年里可谓非常“密切”。国家工商总局曾帮助微软中国开展过多起知识产权维权活动,微软高官还专程拜访过国家工商总局,表达感谢之情。

但或许在政府关系上,微软终究还是过于骄傲了。08年,新一轮的反盗版行动恐怕很多人都有印象。急于打击盗版的微软直接让盗版用户的屏幕不时出现黑屏。这是在蜜月期之后,微软首次受到国家版权局提醒——维权措施不能过分。

但是这种模式还没有结束,随后几年,微软支持商业软件联盟每年发布中国市场的盗版软件报告,这种充满敌意的不友好行为引来了政府机构的不满。而去年,当微软决定停止XP系统的更新最终成为导火索,微软新系统价格不菲,而老系统停止更新让中国众多国有企业核心领域系统曝光在风险面前。政府此前与微软有过谈判,但显然微软重新回归了当年的死硬状态。

不得不说,微软如果当年的反盗版确实因为版权保护,那么今天对于XP的停止维护就真的是垄断者的意思了。但当然,在几乎所有的在华外企的政府关系中,棱镜门事件都注定了是一个转折点。微软也好,谷歌也好,无论多牛,无论曾经有什么样的政府关系,类似于棱镜门一样侵害了中国利益的,那也自然会得到一定的代价。

(评论员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频道的观点,转发必须注明来源于个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许一力,CCTV证券资讯频道首席策略评论员、总制片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