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盒子风波”并于21日复牌的乐视网再次受到市场的质疑。有消息显示,乐视董事长贾跃亭股权质押的行为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质押率以及更高的参考价格,同时目前的股权质押已经面临警戒线有着较大的风险。因此,这些股权质押背后的真相和贾跃亭股权质押的资金流向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贾跃亭质押率到底是多少?
在资本市场中,股权质押业务不仅是监管层鼓励券商等进行的创新业务,也是重要的融资通道之一。今日有媒体对乐视网董事长贾跃亭质押行为进行了分析,该报道称,如果贾跃亭质押股票的参考价为20元,质押率为30%,将2亿股质押给信托公司,贾跃亭可以融到12亿元。将这2亿股从信托公司解押,以50元的参考价,按60%的质押率从证券公司融资,可以获得60亿元。
但实际贾跃亭能否拿到如此高的质押率?从沪深交易所每周五公布市场平均质押率可以看出,综合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情况,深交所有限售条件股份(包括限售股、高管锁定股)平均质押率在32%左右,深交所无限售条件股份平均质押率在45%左右。上交所股票由于估值偏低、波动率偏低,平均质押率略高于深交所股票。创业板股票由于估值、波动率普遍较高,实际操作中质押率普遍低于深交所平均质押率,也就是不足3.2折。
另外,多位券商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竞争并不如今年激烈,因而去年的平均质押率还低于今年。所以参照业内平均水平,乐视网大股东贾跃亭进行股权质押融资,质押率等显然不可能高于3.5折,甚至可能也就3折,因此贾跃亭的股票融资额不足20亿元。
频繁质押只为更高的质押率?
从信托手中多次质押解压,就能在券商方面拿到更高的质押率?经过记者了解,事实显然并非如此。据了解,券商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内俗称场内质押。相对于信托股权质押(俗称场外质押),业务办理简便快速,且券商场内质押融资利率远低于信托场外质押融资利率,但质押率一般低于信托。2013年券商股权质押业务规模比例大约占25%左右。而2014年上半年券商股权质押业务规模已占到50%左右。因此从融资利率的角度考虑,相信资本市场相关人士都会选择与券商合作。
股权质押究竟为哪般?
历史数据也显示,贾跃亭融资的资金,通过各个方面又都反哺到了乐视生态相关的产业链当中,比如其控制的乐视控股,同时也参投了乐视网控股的乐视致新、乐视体育、乐视云计算。显然这些公司当前都是处于亏损阶段,其目的正是像其公告中所讲的,因为处于业务的早期阶段,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实现风险分担。可见,大股东是在通过各种实际行动在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
至于相关资金是否是关联交易的问题,那应该是去查询乐视网的信息披露,因为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到达一定规模都要公开披露的。
此外,在乐视网最近的一次投资者公开交流中,贾跃亭也宣布了其正在执行乐视海外战略。而海外战略的投资布局和实施显然也同样需资金支持。要在海外实现并非单纯的内容和硬件的“走出去”,而是整个乐视生态的移植和进化,那必然是需要足够规模资金的投入,才能实现打通其产业链的上下游。据公开报道得知,贾跃亭控股的乐视影业,其已经在美国好莱坞搭建自己的团队和主体,并成功引进和发行了多部好莱坞大片,比如《敢死队》系列,不排除贾跃亭此次的海外之行也会跟乐视影业的海外战略带来巨大的效应。
此外,记者观察到,目前国内的创业板再融资已经开放,已经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自己的再融资方案,甚至有的已经停牌。有业内人士分析,按照贾跃亭一贯对公司持股比例的集中度要求,一旦乐视进行大额股权融资,其为了保障自己持股比例的不被稀释,一定会自己参与,但是其股票根据之前并购时做出的承诺仍在锁定期,无法抛售,那么资金从哪而来,只能是股票质押。
文/飞飞 来源:天方燕谈(微信公号ID:tianfangyantan)
现实告诉我们,驾着七彩祥云来迎你的不光是王子,更可能是下一个接盘侠。
贾跃亭和他的FF再一次“重生”了。
6月25日,恒大健康公告称,恒大集团以67.46亿港元(约合8.5亿美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管理层持股22%,FF原股东持股33%。
Smart King 是时颖此前与 FF 成立的一家合资公司,此次投资意味着恒大正式入主法拉第未来,恒大方面将委派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担任 Smart King 公司的董事长。
乐视起家的贾跃亭,在送走山西老乡孙宏斌之后,迎来了他的另一位“白衣骑士”——许家印。同属地产巨头,一个是接盘乐视,一个是入主FF,只不过,看似相同的情怀路线背后却隐藏着不一样的盘面。
许家印的阳谋
如果非要给贾跃亭一个称号,他担得起企业家这个称谓,但若是要在前面加一个限定语,那只能是:最惨。
这一点,恒大看在眼里。
从广东的拿地事件到全资收购香港时颖,从投资FF的离岸公司到最终成为法拉第未来的头号股东,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可谓是明晃晃的“阳谋”。但其间更重要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公告内容显示,早在2017年11月30日,香港时颖公司与以贾跃亭为代表的FF原股东以合资模式设立了一家新公司Smart King,时颖出资20亿美元获取合资公司45%股权,而FF原股东以FF拥有的技术资产及业务入股,获取合资公司33%股权,而剩余22%股权将作为股权激励预留给公司员工。根据合并协议,时颖已支付8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剩余12亿美元投资将于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之前各支付6亿美元。而现今,许家印站出来用旗下恒大健康集团接盘这20亿美元的投资,前面已经给了的8亿美元用这次的收购金额67.46亿港元抵了,剩下12亿美元由恒大健康集团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出资。
不得不说,公司并购确实是一门学问。
借用空壳公司走个过道,撑住盘面,占好位置,确定主人翁的身份,后续资金陆续入场,再来扳手腕定大小。
布道者、入局者都门儿清。但现阶段对于FF来说,似乎没有太多的选择。
“贾跃亭对首款量产车的性能要求极高。”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在参观过FF后说道。
说到底,造车还是一门耗钱耗力的生意,而对于FF而言,这个问题也不例外。2017年年初在美国消费电子展(CES)上召开了盛大的发布会之后,FF就陷入资金链不足的泥潭,随后公司从1500人骤减到900人,除去身上背负的“乐视债”,贾布斯不断为2019年量产的小目标奔走呼号。
2017年圣诞节,老贾拿到了恒大3亿美元的融资,暂且不论是许家印的“高瞻远瞩”亦或是侠义心肠,终归是FF顺利度过了鬼门关。
2018年春节,老贾悲喜交加。
棋错一步还是技高一筹?
聊完被投方,我们再来说说此次事件的出资方——恒大。
复盘整个恒大对贾布斯的投资,不难发现,恒大的投资路线极为清晰,充分利用FF在国内的产业布局,实现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军,服务于多元化布局。
多元化布局,没错,这个词在恒大战略方向中已然持续了很多年。
自2010年起步投资足球及商业地产算起,恒大的多元化已经走过八个年头,扩张布局也逐渐从内涵式演变成了外延式,先后进入了文化、百货、超市、矿泉水、粮油、畜牧业、乳业、母婴、整形医疗等行业,搭建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架构。
“房地产曾经是朝阳产业,但未来一定会有萎缩。”被外界冠以“冒险家”名号的许家印说道。
起家于住宅地产的恒大,动辄千百亿的投资,旨在迅速撬动细分行业格局,成为头部玩家。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多元化战略提出的前几年内,除却主营地产业务,其他业务全面亏损,幅度一度达到30亿。效应渐下的恒大足球、日薄西山的恒大文化产业和强推失利的恒大冰泉,一度成为外界诟病的对象。
但恒大的多元化布局依然稳步推进。无疑,这次许家印押宝新能源汽车行业。
不过现实也确实利好。根据美国企业协会的预计,中国在2025年之前,70%的汽车市场份额将被电动车占据。在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感召下,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的电动车市场增幅将达10倍。
也许,在房地产逐渐日落的当下,深耕新能源汽车真能为恒大迎来“第二春”也不无可能,从日前公布的“小目标”不难看出许家印的勇气和信心:
2018年“新恒大”的目标是销售5500亿元,公司计划在2020年实现总资产3万亿元,年销售规模8000亿,实现年利税超过1500亿元,负债下降至同行业的中低水平,成为世界百强企业。
多元化的背后一方面隐藏着现有核心业务的天花板,一方面昭示着公司战略上的更大野望。
但对于恒大的多元化进程,我的观点是:全面控局失利,依托行业春天。
与万达的商业地产不同,恒大的核心业务是住宅地产,在当下市场大盘利空的前提下,恒大尝试其他方向的布局未尝不可,但却缺乏最为中心的逻辑主线,文化、足球、百货、食品,与其说恒大在尝试多元化布局,倒不如说是用资本来试错,在打一场实实在在的概率战。
纵观其布局线路,暂且不论与核心业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就从行业逻辑模式来看都与恒大的运营策略以及内在模式并无多大关联,不得不说,有时候基因确实会决定一些事情的成败,就像腾讯的电商,阿里的社交。
所以,从恒大的多元化布局的战果来看,作为FF的大股东,这次的入局能否为恒大带来长久的市场利好,我们仍需拭目以待。
写在最后:对赌有风险
在冒险家和贾布斯的这场你来我往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即是双方的主导地位。尽管我们看到此次投资采用的是AB机制,贾跃亭享有“一股十票”的权利,但更应该看到的是,这一AB模式的设置前提是又一次对赌:在贾跃亭FF原股东违约的情况下,其投票权将出现反转,特别投票权将回转到恒大手中。
因此,尽管贾跃亭是一个“能抗事儿”的人,但若是从恒大的基因出发,这笔融资对于FF和他来说,不见得全是好处,毕竟,商城如战场。
最后,祝贺FF。
祝福老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