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朋友圈所赐,哥清晨挤地铁,澎湃了一路。
没错,今天如果不“澎湃”,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还算是一个系过红领巾考过四六级读过马哲毛思邓理拿过学位证沉浸在环球时报和新闻联播里的跨时代的接班人和新世纪的知识分子。
“澎湃”是什么?前不久挂牌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推出的专注时政新闻的互联网产品。
撇开其它一切不谈,它的上线推广是极其成功的,算是在一派颓靡的纸媒江湖中领了风气之先。数月前便传出了上海报业要憋大招的消息,而后是断断续续的在朋友圈中铺垫。既有“澎湃”项目融资数亿面向全国海纳人才的消息,亦有源于“澎湃”的所谓独家深度报道内容。吊起大家的胃口之后,一篇以歌颂上世纪80年代白衣胜雪理想飘扬外地男青年GB和上海女青年小叶子那再也回不去的爱情的发刊词跃然朋友圈。刷屏——从霞光初露到正午怒阳,哥也手抖得点了N多个赞。虽然咱们看不到人家的后台数据,但我想仅此一出发刊创意,“澎湃”至少应当配得上其母体上报集团的用户量级。
既如此,作为一名敏感的散户,此时此刻又怎能忘记与“澎湃”有关的股票呢?何况去年十月坊传上报集团将挂牌成立时,其作为大股东存在的新华传媒便曾有过一波拉升动作。可仅从今日情况看来,似乎二级市场并没有跟着澎湃起来。新华传媒全天表现平平,高不过8.05元/股,低不过7.91元/股,全天大单寥寥。而整个传媒娱乐板块也无甚亮点,在本月上旬有过一轮集体躁动之后,眼下已归于平静。
我也知道这有些牵强附会,作为集严肃和专业主义之大成的互联网产品,“澎湃”不应该成为A股神逻辑的牺牲品。新华传媒涨不涨、什么时候涨,跟只盯着庙堂之高、只容许谈笑有鸿儒的“澎湃”不应该有什么瓜葛。但另一个显见的疑问是:天下哪有不赚钱只花钱的投资呢?既然号称各方慷慨投资数亿元打造“澎湃”,金主们目的仅仅是为了在朋友圈里露个脸刷个屏么?
是啊,澎湃过后,怎么挣钱?
筑一道付费墙?显然不是,“澎湃”的发刊词都能写成这样,摆明了是要让最广大劳动人民都能看得懂想得透笑得出声的节奏。一言以蔽之,中心思想那必须是阳春白雪的,表达方式得是雅俗共赏的。互联网产品嘛,拉人头博用户量是第一位的。如此看来,便是要做广告了。当然可以,只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广告模式尚是襁褓中的婴儿,“澎湃”虽能一鸣惊人,但二鸣三鸣以及之后呢?
某种意义而言,“澎湃”也只是垄断下的蛋。“专注时政”的标签使他黄袍加身,瞬时便把其他一切只能敲敲边鼓的内容客户端甩出几个段位。但这一标签也导致了他必然无法重走互联网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老路,其最终能黏住的,还是所谓精英和互联网少数派。幸好还有移动社交的兴起,有朋友圈的存在,正在爆发前夜的移动互联网或许能够给“澎湃”制造一个台风口,可它的垄断毕竟是天赋而非竞争赋予的,这种天赋随时都可能被造物主剥夺。如此一来,它引以为豪的内容优势,反而会成为未来里最大的生存风险。
至于把“澎湃”做成平台,累积数据,打造矩阵……理想总是可以非常丰满的,只是这么些年过去,当初那些拿“内容”来说事的IT大鳄们早都被BAT给干趴下了。马云说得好:“上面没人,唯一的背景是市场。”
还是回到“澎湃”上来吧。
那幢有蚊有鼠有蟑螂还有青春荷尔蒙的6号楼TMD哥也睡过四年,在报纸上一个一排一段一篇码字讨生活的日子哥也混过12年,《北方的河》哥也看过,燕园那个池子里的水灌满了也就能浮起几只蛤蟆丢块石子万分之一秒就沉底GB和小叶子的纸条是在漂流瓶里摇出来的吧……
不过,任何时候,坚定的拥有理想还是值得称颂的。其实哥发自内心的希望看到它最终获得成功的那一天——这个世界就是一锅乱炖,需要澎湃,需要沸腾。
作者微信私人订阅mr3diary。专业吐槽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