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与苹果牵手体现的产业趋势

文/王如晨

5年前,在上海,在与宏碁前董事长王振堂、宏碁前CEO兰奇的对话中,我用了两个词,就是“IBM化”、“苹果化”。

就是问他们,宏碁是走IBM还是苹果的道路。因为当时宏碁的PC业务有些被动了。

之所以提出这两个词,主要是看到当时产业里两种趋势:

一是惠普、戴尔等公司加速走向IT服务,开始强化巨额收购,它们的面孔越来越像IBM;

二是更多公司抢入消费电子,构建所谓平台,面孔越来越像苹果。有的公司,比如联想一度喊出,自己瞄准的对手只有苹果。

当时,两种趋势确实十分分明。那可真是一个言必称苹果的时间哦。记得报纸版面、门户网版面,几乎每天都堆积着苹果的新闻。

现在看来,这只是产业分工在一个阶段的体现,两头都有点狂热了,尤其是消费端。应该说,它迎合了全球3G爆发,以及宽带等基础设施的普及与优化。

再回转到现在,IBM与苹果携手。我觉得,时间又轮回了,那种固守一端、分工过于细密的市场,在一个融合的ICT或TMT时代,已经不太适应了。

IBM固然有强大的后台服务能力,但是它已经很难触摸到消费者。当初它抛别PC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彻底远离消费端,尤其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很难真正打通大数据服务,你有再多行业方案,如果不对接终端,你的营销、品牌所能触及的区域,就会受到限制。

苹果则是另一方面。它虽然创造了巨大的流量,当年一部iphone3出来,流量几乎占据美国移动互联网流量的1/3,但是,当消费端市场饱和,尤其是高端市场饱和后,苹果的模式就很难再有突破。当然它可以相关多元化,水平扩张,进入各种智能终端,尤其是所谓智能穿戴等,但这类产品,属于更为细分的领域,总量也许会很可观,但是单品不太可能超越智能手机。

苹果急需在智能家居或曰智慧家庭,以及更广一些的智慧领域有所渗透,将自己在消费端强大的优势嫁接在那些与个人、家庭、民生关联紧密的行业。

你当然可以看得出,IBM与苹果是两个分立的领域里,最强大的巨头,它们的互补性最强。

这种信号,其实是一种产业融合的信号。市场开始走出分工过密的阶段,走向系统整合阶段。那种既能接触到消费者,又拥有强大基础设施的企业,又有了新的拓展空间。过往泾渭分明的B端与C端,已经开始融合。

其实,这种融合,在单一的企业身上,也已经有所体现。巨头英特尔定义产品的策略里,已经传递了这种信号。

过去我们称那种垂直整合的一体模式为IDM。曾几何时,它被视为臃肿的、无效的、官僚的象征。因为,技术与应用的创新,尤其是摩尔定律在整个产业、商业领域的普适化趋势,促使产业链走向细密。

如今,摩尔定律由于已近物理世界的极限,开始演变为普适的经济规律,分散的产业链,过度的产业分工,开始有了集成化趋势。

当然,每一种新的趋势都诞生在旧的产业里,同时也会为自身埋下被颠覆的元素,成为自身的掘墓人。

这也让我再度想到了碎片化与大数据。前者就是一个分工细密以致过度的世界,后者就是一个价值重建、将碎片系统化的过程。它们是一只硬币的两面。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