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产业应该和付费下载说再见

文/隔岸观火

在2003年itunes Store正式上线(当时被称作“itunes Music Store”),改变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发展到今天,其音乐销量早已超过了250亿首,平均每分钟就有15000首歌曲被下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国内数字音乐产业,由于盗版盛兴,其一直处于网民福利的尴尬地位。随着中国音乐产业的正版化,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将面临着一轮被迫的行业探索。

  中国音乐产业的内容收费是否显示?

单曲下载和专辑下载收费是国外数字音乐产业盈利的主要模式,苹果也用其11年的成功证明了这一模式的独到之处。但是这一模式在中国却水土不服:国内版权保护体系不完善,网民没有付费使用的习惯。种种原因让国内音乐内容版权方对互联网往往是避而远之。

早在18世纪,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创立了只有竞争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极力张扬自由竞争下的市场机制,认为自由竞争制度是最佳的经济调节机制,政府不应加以干预。

从某种角度来讲,在音乐行业,国外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就是一种政府干预,市场领头羊和版权方利用知识产权立法维护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中国恰恰相反,不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导致了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依靠内容收费的数字音乐提供商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被作为一种落后的商业模式而淘汰。

  在互联网行业,内容免费是大势所趋

在互联网极度发达的今天,用户可以在上面找到所有自己想要的内容,虽然有一部分是收费的,但还是可以通过论坛分享等一些渠道获得这些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收费还是免费的内容,都有途径无偿获得。

面向用户的免费产品变得越来越普遍。简单的内容收费越来越不具有竞争力,事实上单曲付费下载的模式也迎来巨大的挑战:音乐唱片销售在2014年上半年快速萎缩,专辑和数字音乐的下载量迎来了两位数的下降趋势。

  靠内容收费不如靠服务赚钱

与单曲付费下载的颓势相比,流媒体音乐点播在近几年迎来了快速的发展,该产品在上半年的点播次数达到了7030万,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2%。作为行业领头羊的Spotify,其用户量已达到1500万,收费用户比例高达27%,约400万左右。就连苹果也推出了自家流媒体音乐服务iTunes Radio。

流媒体音乐具有更多的服务属性,用户每月仅需支付少量的费用即可无限制收听服务提供商曲库中的所有歌曲,但是用户不能够下载歌曲内容。消费者不购买内容只享受服务,节约了大量经济成本,廉价又促使更多用户原意使用付费的服务。

整个过程中,企业收集整理内容(现今法律环境下,企业不得不支出版权费用),通过个性化的定制提供给用户。真正创造利润的不是音乐内容,因为用户并没有获得内容。用户买单的是服务提供商帮助节约的时间成本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而这个成本又可以在规模效应下被压缩到很低的水平。

  用户注意力变现也是重要的利润来源

互联网是注意力经济。企业通过免费争夺用户,博取眼球,获得巨大的流量后,通过与第三方的合作将注意力变现。Google凭借众多免费产品和服务,积累了大量用户,然后通过广告系统将流量变现。免费的QQ为腾讯其它付费产品提供了庞大的流量导入。

如何大量的免费用户转化为利润来源是数字音乐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出售广告是一个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在流媒体音乐服务中插播广告可以带来可观的收入,还可以使用户“被迫”选择付费的服务。但是如果广告形式和出现频率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这对于用户体验是毁灭性的。采用温和的方法才是被提倡的,例如提高一些新歌的播放频率,以此向发行商和宣传方收取额外的费用。

  小结

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数字音乐产业面对巨大的变革,简单的付费下载模式越来越行不通,企业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创造价值,吸引付费用户;同时又要充分利用拥有大量免费用户的资源,从第三方获取额外利润。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