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新核心:睡客厅or下厨房

家庭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团体组织,比起企业、社团、学校、朋友圈等等,它更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通常只有回到家的时候,男人们才会彻底摘下面具,而女人们则会大方地摘下胸罩,总之,回家的感觉实在真的太好。世界上95%的人是没有野心改变世界的,像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神人100年也就这么俩了,基层人民谈理想、谈奋斗,只不过是“我想过舒服日子”的体面说法而已。

家庭是社会中最基本的团体组织,比起企业、社团、学校、朋友圈等等,它更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通常只有回到家的时候,男人们才会彻底摘下面具,而女人们则会大方地摘下胸罩,总之,回家的感觉实在真的太好。世界上95%的人是没有野心改变世界的,像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神人100年也就这么俩了,基层人民谈理想、谈奋斗,只不过是“我想过舒服日子”的体面说法而已。

于是,地球运转一定是围绕如何让人类更幸福的主轴,而不是其他什么更宗教、更政治、更军事的主题,科技的发展也一定要遵循此规律。其实,一款能够自动切刀削面的机器人比50颗原子弹更能改善人类幸福,也是和平时期更有市场的科技产品。正是基于此背景,巨头大佬们开始关注家庭智能设备的发展,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来自于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能,我们希望客厅的环境温度、通风性,能跟野外大自然相仿;我们希望智能厨房,能分分钟提供不亚于爱新觉罗弘历的满汉全席,而且不用高薪聘请大厨;我们希望卧室,安全、舒适、不漏音,是完全的私密空间,也希望家庭中的智能设备,能替我们照顾老人,监护小孩,适时提供健康生活的建议,然后我们就可以和女朋友们陆陆续续地出去车震了。

现在,智能家居的概念,正被越来越多地巨头企业提出且付出行动,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阳台,从防盗门到院子里的汽车,无一例外地加入科技基因,它们在未来的世界中势必会成为人类最重要的幸福助手。

数字客厅,互联网流量新入口

“睡客厅”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窘迫:无家可归又住不起酒店时,只能寄宿在朋友家的客厅里。NBA球星林书豪在成名之前,无固定住所,只能睡在队友家的沙发上,够惨也够励志。但随着科技大佬们将目光瞄准家庭,客厅成为第一个升级的对象之后,睡客厅再不是什么尴尬的事儿,就好像,土豪们争着去吃窝头一个道理。通常来讲,客厅是一个家庭的社交中心,承载着家庭最重要的聚会、相亲和谈判,夸张点讲,客厅是一个家庭的“首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的品位,以及给外人的印象,毕竟,绝大多数的拜访者都会止步于客厅,而且我们也不能随便把女客人带到卧室里去。

于是,家庭科技智能设备第一波的创业高潮,就是瞄准了客厅的建设,尤其是在数字娱乐上的争夺,一不留神就能白热化了。因智能手机的流行,消费者最常见的消费模式是PC+网游+手机平台,笔者每天晚上最兴奋的娱乐时刻就是躺在床上刷微信圈,但因屏幕限制,一些更高端的体验无法享受,加之,常常有人爆料过度使用手机,会影响睡眠、健康;影响夫妻感情和性生活等等,娱乐阵地的转移已然迫在眉睫。基于此,客厅内的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野蛮生长,家庭主机+智能电视的模式开始流行,不仅三星、LG等硬件商不断推出4K高清电视,先声夺人,让家庭娱乐体验冲到极致,而且一些OTT服务也来迅速风靡,它们一度颠覆了客厅娱乐体系。笔者认为,单纯的硬件商无法撑起改造客厅的重任,强大的硬件也只有配合高端的数字内容,才会体现出其价值。其实,OTT服务最本质的原因是让消费者不用大量投资的情况下,享受更震撼的网络视频服务,这些技术让普通电视焕发了青春,虽然短时间内无法大肆盈利,但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消费者在低价享受了互联网的基本精彩之后,势必有投资客厅的冲动,毕竟,人都有“向上”的本能。

此外,有关客厅改造,智能路由器也是需要关注的一个焦点。传统的路由器,仅仅服务电脑就需要繁琐的设置,虽然技术含量不高,但现在的消费者,显然不想花太多精力去倒腾路由器,他们的要求是“一插即用,通电就通网”,况且,客厅内还有大量的老人和孩子,谁都不要指望,70岁的老大爷会耐心地输一段IP地址,有的还是英文版的。我们必须明确,设备智能的第一层含义是“自己智能,让消费者变傻”。而除了易用性之外,路由器智能更核心的定义是成为一个平台,构建客厅内的智能生态系统。众所周知,未来客厅内的智能产品:电视、电脑、电灯、空调、风扇、一切的物联网体验全部需要数据联网,而这些数据调度和控制的重任,无疑就交给智能路由了…这就是为什么智能路由的概念一经提出就迅速风靡,苹果和小米,一个本尊,一个影子,同时推出了智能路由产品,他们深知,这是一个互联网流量的新入口,而且更大,更恢弘。

科技烹饪,人人都是传说中的“厨神”

吃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比社交、教育,成就,乃至性都更基本,也是人类最快乐的活动之一,每天残暴、粗俗地吃掉大量的食物,是这种快乐的一部分。事实上,发现一家好的面馆比发现一颗小星星,更容易提高人类幸福感。琳琅满目的快餐,细致周到的外卖服务,还有各种私人派对,高级会所等等,看似让家庭厨房的地位不断降低,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象,我们最难忘的味道,依旧是“妈妈在家里烧的饭”,而且你永远也不知道,肯德基的鸡是不是按照生理期长大的,也从不敢去“土菜馆”的后厨参观,我们都害怕看到地沟油,或者有位大厨的鼻涕正好落在刚烧好的水煮鱼里,这就是中国舌尖上冰冷的现实。

不安全,又没有味道,消费者正苦于吃的没落,而且蓝翔的遭遇充分证明:技校是培养不出的大厨的。或许,我们仅能把希望寄托于科技和大数据了。

提起科技烹饪,消费者总会有种偏见,认为机器人煮出来的食物,肤浅、机械、味道单调,比起电影里的厨神们,难吃得要死,总会一厢情愿地感觉:唯有自然人烹调的美食,才有资格入选《舌尖上的中国2》。诚然,这些感觉没有错,科技烹饪确实没能学会大董、周宏斌、周星驰的手艺,但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一些烹饪中的食材选择,调料配置,乃至温度、火候的把握,都有望成为数据库中的一部分,例如厨房中的传感器,可以在食物达到理想温度后,利用蓝牙技术向消费者发出提醒信息。这些设备内不仅存储了大量的优秀食谱,而且有着高速地运算技术,它甚至能把专业大厨的身影投放到自家的厨房内,利用高科技感应器、语音和面部识别术,打造一个虚拟的烹饪助手。总之,海量存储+高速处理,会让烹饪的过程更加专业,味道自然更加纯正。

其实,但凡有大数据存在的地方,就能无限度地缩小自然人和科技设备之间的Gap,当年,世界著名围棋冠军,还不是败给了IBM的深蓝计算机,它的取胜之道正是海量棋谱+高速计算;家庭主妇常常抱怨洗衣机不如手洗的评价,同样也是基于非智能设备的效果。况且,科技对未来厨房的改造,不仅仅是针对烹饪,按照一些国外专家的讲法:这些设备的使命,是让家庭厨房变成一个情结、干净地多功能区域,可烹饪,可学习,可社交。

或许让机器人变身厨神,只是未来厨房科技最高级的阶段,遥遥无期,又困难重重,但这并不影响科技大佬们“下厨”的热情,小小的一块厨房,也蕴藏着巨大商机:首先,厨房可以成为家庭的第二个社交中心,人们在这里做饭、与朋友聊天,最拉风地莫过于利用某些技术与朋友分享烹调经验,这种形式的分享不仅要比“一上菜就拍照,然后发朋友圈”要有意义地多,而且本质上一种蓝翔技校式的高级培训。其次,厨房内的操作平台,可以适当地提醒消费者“鸡蛋没了,牛奶快过期了”等基本信息,可根据冰箱内的现有食材,向消费者提供午餐建议,最基本的技术则是,不要让冰柜里的啤酒冻爆;此外,一些自动洗碗机、吸尘器、消毒柜等等,也会随着人类对食物要求的提高,而大放异彩。

无论是客厅,还是厨房,都是只是智能家居概念的一部分。随着苹果、Google等科技巨头相继推出平台类产品,相信50年之内,智能家居必然由概念转化为产品,而且能跟iPhone4s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