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泽
2014年台北电脑展如约而至,作为全球第二大电脑展会,我们习惯用科技饕餮盛宴来形容它,可近几年的台北电脑展让人略感有些乏味,也许Computex本身并没有太多改变,而移动互联时代下人们对电脑“口味”早已变了。用十年前人们对电脑的需求和今天相比,早已显得不合时宜。PC电脑产业需要沉淀和创新来激发新一轮的潜能爆发,而2014年的台北电脑展似乎也在迎合这样的趋势——不变中积蓄能量,变化中寻求突破。
不变的升级模式
每年的台北电脑展都是台湾厂商做主角,尽可能的在这样一个国际舞台扮演出东道主的角色,今年也并不例外。华硕率先发布了一系列产品,包含了全线的七款重磅新品,产品线涵盖了笔记本、平板、显示器、路由器等多个产品类别。虽然让人颇感兴奋,不过兴奋之余还是稍显遗憾,因为从产品创新角度,这些产品并未让我们眼前一亮,大部分产品还是只是延续之前模式变轻变薄,或者采用新一代处理器带来性能或功耗方面优势。最吸引眼球的Transformer Book V只是在功能上做了整合添加,至于Fonepad8和MeMO Pad 7平板也只是硬件方面升级,而未有突破性改变。
当然,如果说从创新层面讲,华硕算是积极者,至少拿出来一大批像样的新品来表达诚意。而更多的厂商只是延续套用之前升级模式,产品模具不变或稍加改动,配备新一代的处理器或显卡成了唯一的噱头。也许这样升级模式在几年前还能过关,不过在崇尚用户体验而不是硬件性能的今天,这些升级只能平添几组枯燥的参数,很难引起更多关注。
超极本虽然被誉为PC产业近年来最佳的创新成果,可依旧逃不出PC产业升级模式带来的弊病,越来越多产品形态出现,却无法创造出最佳体验的一种产品形态,更多厂商关注的是硬件更迭,而极少在真实用户使用体验上做文章。
在本次台北电脑展上同样涌现了大量变形超极本,可如果与去年甚至前年的Computex相比,我们依旧很难看出太多变化,这个被寄以厚望新的PC品类还是难以打破平板和PC之间的固有界限。用户在选择产品时已经变得越来越聪明,华丽的升级不等于真正的好用,这个道理早已在手机和平板上得到印证,未来人们选择电脑也会逐渐淡化硬件的权重,更注重使用体验,超极本升级思路也许要跳出PC的范畴才有可能真正发展。
改变的产业愿景
作为业内从业者,其实最想从Computex了解到最新技术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而作为PC产业的引导者,英特尔显然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与前几届不同的是,在本届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除了展示自己下一代14nm处理器之外,更加强调的是个人计算融合,以及穿戴设备在未来重要性。
英特尔总裁詹睿妮在主题演讲上表示:不同产品类别之间的界限正日益模糊。计算将无处不在,所有设备彼此互联、云端互联。比起外型,更重要的是设备所带来的卓越超凡的体验。这句话一方面是在提醒受众英特尔依旧保持强大技术优势,同时也在揭示在如今PC产业式微的局面下,英特尔对手机、平板、穿戴设备等多个产业展现出的勃勃野心。
在可穿戴设备还未成形的今天,似乎已经看到了产业发展的蓝海。英特尔为可穿戴市场推出了Edison技术解决方案,尽管目前设想只是一个通用平台,内置有无线技术,支持创建可穿戴设备或小型设备。但如果这个方案雏形能形成标准体系并够顺利推向市场,所带来的意义可能要比当年为PC制定X86架构还要影响深远。
未来的创新蓝图
也许正是看到了未来计算将融入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厂商将涉足这一领域。今年台北电脑展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智能装置、穿戴装置、行动装置、触控装置、云端技术等。这无疑从另一层面开拓PC厂商的思路,带来全新发展模式。然而可穿戴设备还存在很多未知数,何时能够真正引爆市场、如何保护用户隐私以及通用性,这些问题都可能让这个市场延缓停滞5年甚至10年,在期待美好春天到来前,厂商们也要做好过冬的准备。
作为PC产业的风向标,台北电脑展预示着下半年产业和市场发展格局,不过在PC产业逐渐下滑市场趋势下,台北电脑展还是无法带给人过多的期望。从时代发展来看,台北电脑展更多是依托台湾电脑企业在前20年蓬勃发展逐渐形成影响力,而近些年来台系企业均表现不佳,产品创新能力下降,很难创造更大影响力。尤其是平板、手机、移动互联肆虐的当下,台北电脑展相对狭隘的名称也多少让其他移动设备参展商和参与者有些提不起兴趣。
不过,即便本届台北电脑展并未给我们带来太多惊喜,但它还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电脑产业正在寻求创新和突破,以及看到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性,尤其是个人计算、穿戴设备和云计算这些领域。很有可能在随后几届电脑展上,这些产品和技术厚积薄发将成为主角,引领PC电脑产业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