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甲:站长们应及时站到移动搜索的风口上

移动搜索要想做好,是围绕“搜索”做好“移动化”这个命题。所谓移动化,不仅仅只是终端的可移动,而是包括三大方向:资源、情景、交互的移动化。其中资源的移动化可能会是最繁杂的一件事,因为其牵动的将是成千上万的站长。

 

移动搜索要想做好,是围绕“搜索”做好“移动化”这个命题。所谓移动化,不仅仅只是终端的可移动,而是包括三大方向:资源、情景、交互的移动化。其中资源的移动化可能会是最繁杂的一件事,因为其牵动的将是成千上万的站长。

目前,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有移动站点。这会对移动搜索的用户体验造成致命伤害,进而会影响移动搜索的用户习惯养成。移动化的趋势人们早就看到了,移动搜索引擎也提前占坑早早做了准备,可移动建站的速度虽然飞快,却仍无法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只有在全面实现移动化之后,已建好的一些基础设施体系才能发挥作用,移动互联网才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因为如此,淘宝才通过各种政策上的调整,拼命把商家赶向手机端;而百度这边,则是大力推动开发者建立移动站,并不惜为此投入巨量资源。

在今年的百度联盟峰会上,百度移动云技术总监王京傲在会上透露了这么几个数据:第一,百度移动搜索网民渗透率高达96%以上,;第二,百度移动搜索流量4年翻了30倍;第三,目前在整个PC互联网中,有移动站点的网站比例为52%,这个比例基本上逐年增长10%以上;第四,部分移动化比例超过90%的站点,从百度移动获取流量达千万级。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数据1、2说明用户对移动搜索的需求正在猛增;数据3说明用户对移动化资源的需求仍未被完全满足;数据4则说明,如果你是站长,你也想借导流狂魔——百度移动搜索的东风,移动化就是你的最优解。

回想一下14年前的情形,2000年底时网站的数目为26.5万个,而今,这个数字已刷新到300万,在搜索大行其道之后,先期建设的那些网站都能从中获益,自搜索而来的流量还处在艰难的商业化过程中,缺乏变现手段,这些免费流量养大了一批网站,也使得之后的几年成为站长们的黄金时代。

今天的情形与当时是何其相象,而不同的是,从移动搜索而来的免费流量,已不局限于信息流的传播,而是更多聚焦于生活服务、健康、教育等这些与用户日常需求息息相关的门类,这些是能直接见到消费需求的项目,未来几年会有大量的实体消费转移到线上,掌握了这个转移的过程,也就掌握了未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市场还是需要一股推动的力量。在今天的百度联盟峰会就明确告诉你了:移动化建站就意味着开发者能获得更大的流量、更高的收益,你不会建站,我给你提供移动建站工具,免费流量价格便宜量又足,移动流量与实体消费密切相关,商业化前景一片大好。在这么多好处的推动下,相信会出现一波移动建站的热潮。要知道,这个市场向来是先到先得,越往后就越没有机会。

百度投入资源推动移动建站,也是有自身利益诉求的。必须要有越来越多、内容足够丰富的移动站,移动搜索的体验才会变得更好,而这反过来能拉动更多的开发者加入进来,最终真正实现在移动端再造一个百度搜索的目的。

百度移动搜索目前的市场份额为72%,日输出流量达到10亿量级。百度的投入不会进了无底洞,而必然会以某种方式转化出来,几年后,这些投入也许会加倍回报给百度,但在目前,这些投入就像是丢在马路上的钱一样,捡到就捡到了,再过几年可能就再也没这个便宜事了。

移动搜索是移动互联网生态中的重要入口,一边是用户的搜索需求,一边是对移动流量的分发,搜索引擎在中间起着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旦用户在移动搜索上获得良好体验,就会产生流量聚集效应,百度进而可以通过对流量的分发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但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内容可被搜索,也就是需要移动站逐步普及,乃至网站全面移动化的到来。目前百度正在做第一步,并为此不惜持续投入各种资源。

这给开发者们留出一个难得的机会,就像是十几年前PC搜索崛起时那样,将百度投入的资源尽可能多地揽入怀中,实现自身的发展,才是聪明之举。只有这样,5年之后回过头来看,你会发现,当初的抉择是多么正确!

=============================

我是微信公众账号gejia021的独立运营者,90%的原创科技与人生感悟文章,独立观点,不屑流俗。期图以一己之力,阐释和说明中国互联网的本质。

微信号gejia021,是覆盖1000万用户的,中国最大的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之一。亦是2013年十佳自媒体,科技原创力30人之一。

我在新浪微博的用户名为@葛甲,在新浪、搜狐博客、艾瑞专栏、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名均为葛甲,欢迎订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