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自媒体登上传统媒体的平台,还是传统媒体引进自媒体的人才,这种参与式合作的基础都是双方的价值观高度统一,通过媒体“交谈”共同发挥的社会守望功能。
在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和传播方式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并对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由点及面”的信息传播模式形成了挑战。在新的传播生态环境中,传统媒体必须主动升级,学会与自媒体相融共生。
补短板
学习自媒体人文视角
其实,把传统媒体理解为“传统形态媒体产品”更为贴切,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在近百年来一直与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共生,不断调整自己的生存状态,如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让纸媒不得不再次审视自己。
传统媒体需要向自媒体借鉴的地方很多,仅就内容生产方面,笔者认为,自媒体的人文视角或者说草根视角,尤其需要传统媒体学习。与传统新闻的报道思路相比,人文视角成为“零门槛”的自媒体与生俱来的特长,打破传者和受者界限的自媒体更人性化、个性化,因此更加贴近受众。
由于公众的参与,传统媒体单向的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向媒体与公众共同经营的信息传播新时代转变,数字化媒体日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就要求传统媒体“放下身段”,以更人性化的视角,使用公众更易接受的表达升级自己的信息传播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自媒体的强势成长,传统媒体已将其接纳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很多纸媒正在积极布局微博、微信平台,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态,传统媒体才能和不断发展的自媒体相融共生,在未来的传播格局中抢占发展先机。
扬长处
应学会“信息找人”
在信息社会到来之前,是“人找信息”,传统媒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受众提供内容产品,但是在信息社会,信息早已不是稀缺资源,稳定的受众成为稀缺资源,因此“人找信息”变成了“信息找人”。
受众需要有人帮助其从庞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整个格局中,信息选择者、索引者和解读者的地位将呈上升态势,甚至超过信息采集者和快速反应的一般加工者。因此,专业制作的内容永远是传播的主流,报纸仅提供新闻、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为接受、喜欢、信任自己的受众提供精心选择、经过分析加工的信息。
长期的专业化训练及经验使传统媒体很容易在新的生态环境中继续担任信息深度加工者的角色。在日益复杂的新闻传播生态中,自媒体等新兴媒体提供了大量碎片化信息,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应在整合碎片化信息方面继续发挥优势。
谋共赢
实现媒介“共同交谈”
自媒体的加入、传播渠道的增加,正在深刻影响传媒业,倒逼传统媒体反思长期以来的传播观念、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方面面如何顺应时代更新升级。
随着自媒体的接受度及普及率越来越高,以前的读者、观众、听众逐渐转变成信息发布者、传播者,一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让一条信息瞬间转发或传播几十万、上百万次,这也使得传统媒体人不得不对自己和新媒体的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话语主导权进行解构,使得话语权回归到每一个“言说者”身上,这也意味着,融媒时代的新闻不再是阅读,而是“交谈”。在社交媒体盛行的时代,未来的新闻业,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将被分散,只要内容足够优秀,自媒体将具有强大的能量。
下一阶段的新闻业,将是一个个人才华和关键领域创新“大爆发”的时期,新闻行业模式和节奏变化会有更多可能性。对传统媒体来说,介质会发生变化,但需要保留和传承的是价值体系,在新闻供给的链条上,重中之重的乃是品质,而不是简单的数量和时效。因此,无论是自媒体登上传统媒体的平台,还是传统媒体引进自媒体的人才,这种参与式合作的基础都是双方的价值观高度统一,通过媒体“交谈”共同发挥的社会守望功能。
作者: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