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些“坑”

智能产品本身是跨行业的产品,意味着价值链会更长,整合难度很大。坑①:看看小米的初期就知道,被供应商坑的不止一次二次;坑②:硬件的渠道,销售,客服和维保;坑③:互联网推广一点都不便宜;坑④:软件技术,能把android吃的很透的没有几家;坑⑤:看不到未来的盈利在哪里;坑⑥:大公司的竞争。

可穿戴

近期,智能穿戴设备创业在互联网圈、投资圈、硬件圈及很多垂直行业圈子都一波波的火起来,互联网创业者那个激动,感染了投资者和传统硬件制造商跟着激动。idea天马行空,产品层出不穷,一个大时代就要来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作为曾经参与过一些智能终端产品设计开发,见过很多智能产品的产品经理,趁着现在有时间,也来乱弹一下智能穿戴设备,个人乱弹,多为个人意见,看官随便看,也没有必要较真,因为,你一认真你就输了。

一、我知道的并且通过自己YY描述的几个例子

1、某智能手表。号称凭借一张UI图,一次微信营销,就卖出去(其实是预定)好几万台,各种投资,高大上。老板原为硬件圈达人一枚,突然觉得,擦,玩互联网很简单,继而各种进度,鸡汤类的朋友圈,微博,传递他们团队多么NB,硬件多么NB,创意多么NB,各种多么NB。我有幸和他沟通过2次,当时我关注他们手表的使用场景,他表达他们手表设计很nb,一张UI图卖好几万之类,同时问我要定多少台,最好先给个50%的定金之类。当时凭借我粗浅的硬件知识判断:1)出货时间没有他没有那么乐观 2)他所推崇的显示屏无论技术难度还是用户体验都是不可接受的 3)软件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然后听过各种跳票,然后听到各种体验用户,预定用户的抱怨,退货,然后他们还在努力。

2、某智能体重秤,号称BMI算法很NB,有蓝牙,有app,可能称一下知道你有几斤肥肉,几斤瘦肉。我看过样品以后,提了一个问题,为啥站上去看到灯闪,不知道我的体重。经了解,哦,需要下载app,蓝牙连接才能读数。我忍不住想了一下这个场景,体重秤一般放浴室,每天早上称一下(这个时候比较有信心),然后要拿着我的手机。问题来了,体重要不要减掉手机的重量,否则误差肯定要多个0.1公斤的,还有,不太会用手机的人基本不会用了。这玩意还卖400多。后来,有幸拿到一个,一时手痒拆开了…这玩意居然还卖400多。

3、某胎语仪

老板人非常好,岁数很大,非常有激情。凭借看鼠标的灵感,设计了ID,做了一个多普勒的手持B超。号称孕妇可以通过这个听到、记录、分享胎儿的声音,随产品包装,居然还有B超的耦合剂。当时我就有几个担心,1)安全么? 2)这个不算医疗器械? 3)这是多么垂直细分的市场啊。想想着这位老兄还时不时地在各类论坛中活跃的身影,谈论着需求、体验、大数据、分享平台,创业真心不容易。

此外还有追踪产品,空气质量检测智能终端等等。

二、谈谈智能穿戴产品的分类和特性吧

智能穿戴产品,顾名思义分两类:智能产品,穿戴产品。所谓智能,一是各类传感器,二是互联,三是用户数据。

穿戴类的产品,基本为手表、手环,就用途而言,健康类和运动类。在传统的医疗领域和运动领域,相关的传感器和设备都有不错的产品。如计步器、运动手表。这些产品通常比较专一,缺乏对于个人属性的连续性的记录、分析、建议。当然过往,在无线互联网还没有到今天这个局面时候,这些也不太可能实现。所以今天看似很多新的产品出来,其实他们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都一直存在,现在被互联网了而已。传感器还是那个传感器,GPS还是那个GPS,和手机一连,和用户一绑定,玩一把网络营销,一切都显得那么鲜活。

所有现在的智能产品的创业故事基本都是这几个版本:

1、大数据类,类似我这个产品一旦有多少人用,我就知道多少人的数据和他们的行为,然后就什么什么价值之类的…

2、军转民,原来是专业设备,现在技术发展,集成度高,价格便宜,进入日常生活。

3、用户需求类,胖子有救了,懒人勤快了,孩子安全了之类。

三、创业人从哪里来

目前在做智能设备创业的人,通常3类背景,互联网人士,硬件设计制造人士,垂直行业人士。

互联网人非常熟悉和善于分析用户和市场需求,具备设计整体产品体验及网络营销的能力,别管产品最后出来是什么样子,起码在包装和故事上,让别人觉得这是一个伟大而美好的项目。优势是数据分析、内容制作、营销推广,涉及到硬件方面,通常会被坑。

硬件设计和制造背景的创业人,通常觉得硬件不是问题,具备一定的硬件设计和生产品能力,其平均水平高于珠三角山寨公司和工厂。同时他们思想活跃,在经历了传统行业生产,营销的苦逼模式后,接触互联网后觉得第二春来临。通常产品出来的很快,但同时消失的也很快。

垂直专业公司。通常有医疗相关背景的公司,也集中在健康领域。他们的优势在于本身专业技术能力积累很深厚,同时具备很好的设计制造能力,缺点在于对于用户体验和互联网较为陌生,有很多路要走。但在本身的细分领域,他们本身就是成功者。

四、智能产品的一些坑

智能产品本身是跨行业的产品,则意味着,价值链会更长,则意味着,整合难度很大。

坑1) 、硬件设计、生产、制造。

硬件行业发展了那么多年,各职能已经非常细分化。芯片、ID、主控、各类产类、生产,这些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完全是陌生的领域。通常做法是找代工,但供应商管理依然是一门专业。看看小米的初期就知道,被供应商坑的不止一次二次。投入巨大。

坑2)、硬件的渠道,销售,客服和维保。

这些也是专业领域,投入巨大,对于互联网人士而言,同样是坑。

坑3)、互联网营销不是那么美好

这里有个很好的例子,苏宁做易购,觉得互联网销售不再需要店面,那么多导购,成本一定会低。后来发现,互联网推广一点都不便宜。这些对于硬件创业者都是坑。

坑4)、软件技术

比如一个定制的ROM,珠三角有那么多手机制造商,但是能把android吃的很透的,没有几家。涉及到底层的一些开发,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也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坑5)、盈利模式

当你发现硬件已经不能挣钱的时候,那么即便产品卖了很多,依然看不到未来的盈利在哪里。这对于所有创业者都是挑战。

坑6)、大公司的竞争

我相信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硬件巨头,他们也在看这里的市场,只是现在还没有看清楚机会在哪里。这种潜在的威胁,很可能让先驱变先烈。

五、看到的那些机会

1、学习和整合能力,将是对创业团队最大的挑战。只有一个熟悉硬件和互联网价值链的团队,才有机会。

2、智能家庭会是更大的机会。个人设备会有营销上的成功,但缺乏长久的价值和粘性。

3、细分领域的机会。

4、两端的机会,一端是硬件技术厂商,一端是互联网公司。创业团队根据自身优势,重心向两端走,才有可能成为小而强的公司。夹在中间的,都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微信公众号:军无戏言(junwuxiyan119)】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