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纪读书《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荣毅仁及其家族故事

老纪今天推荐的这本《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书的作者杜博奇,写过《我本狂人:严介和》《中国高层经济智囊》《迷者仰融》等作品。这本《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写的确实不错。

老纪读书《荣氏百年:中国商业第一家族》

荣氏,了解中国历史和经济史的都应该了解,这说的是中信荣毅仁家族。从清末荣崇敬、荣德生兄弟开办实业,到荣毅仁被新中国领导们称谓“红色资本家”,再到荣智健在香港商界呼风唤雨,荣氏家族成为了中国最老牌的工商家族工业财团。

荣氏家族的起家,在当时是建立在艰苦创业中的,在艰难困苦中前行,历经九九百十一难,成就一代大商。2005年荣毅仁去世后,王石写文章纪念:荣家遵循的是最简单的商业原则“诚信”,这不完全是西方“舶来品”,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内涵也是诚信……这些都与红顶商人胡雪岩不同。

此前,王石去过无锡梅园(荣氏的祖屋。梅园是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在1912年开始修建的,它与苏州邓尉、杭州超山并称为“江南三大赏梅胜地”)参观,对荣氏致以敬意,也对荣氏创业史有非常多的介绍。

荣氏创业之初,全是硬功夫。做实业重技术守诚信,对品牌信誉和产品质量有着近乎偏执的重视,同时与同一时期的民营企业家相比,荣氏非常注重资本积累后运作和扩大规模再生产,这让荣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新中国成立后,荣家在大环境下调整。改革开放后,在总设计师的安排下,荣毅仁创办中信,让荣氏又重回荣耀。不过在荣智健投在外汇巨额亏损辞去中信泰富职位并被传出大负面后,这个百年家族将进入一个新的拐点。

荣氏百年,可为国内工商家族典范。放眼望去,谁能百年?

成就百年,靠的是什么?梅园里的荣德生警句应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让国内的工商家族有所借鉴““古之圣贤,其言行不外《大学》之明德,《中庸》之明诚,正心修身,终至国治而天下平。吾辈办事业亦犹是也,必先正心诚意,实事求是,庶几有成。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荣毅仁同志1916年5月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著名的工商业家族。他早年接受中西方文化的启蒙教育,1937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后,正值日本全面侵华。荣宗敬自上海避居香港,次年2月不幸病逝。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先后在无锡茂新面粉公司任助理、经理,上海合丰企业公司董事,上海三新银行董事、经理,逐渐成为荣氏二十多个家族企业的代表。建国前夕,荣氏家族其他成员和上海的其他资本家一样,纷纷离开大陆,而荣毅仁决定留下来。

荣毅仁

1956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把自己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国家,为新中国的工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献,赢得普遍的尊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以老市长身份,为荣毅仁助选上海副市长,“因为他既爱国又有本领,应当选为国家领导人。”1957年后,荣毅仁出任上海市副市长、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1950年他作为毛泽东主席的客人,和其他首次出席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的特邀人士一起到中南海颐年堂毛主席寓所吃饭,正好坐在第二桌–周总理那一桌。周总理见到34岁的荣毅仁,诙谐地说:“噢,少壮派!”这是荣毅仁第一次和总理离得那么近,第一次和党中央领导人在一起吃饭。总理给他起的“少壮派”雅号从此就流传开了。事情过去快半个世纪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可亲可敬,在荣毅仁的记忆里始终是鲜亮亮的。

从1949年解放到1959年,荣毅仁一直在上海工作。一次,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张琴秋找到他,对他说:“建国快10周年了,总理希望你能到北京工作,当纺织部副部长。这是你最熟悉的工作了,我们一块干吧。”原来,毛主席要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邓小平推荐几位党外人士当部长,邓推荐了两人,其中一位就是荣毅仁。张琴秋是奉周总理之命而来的。荣毅仁领会这是党中央看重他,一口答应了。纺织部希望他在国庆节前到京上任即可,可荣毅仁三天之内就动身了。

在北京饭店,荣毅仁去理发时恰巧碰见了周总理。总理亲切地说:“你来啦,很好。欢迎你到北京工作。”总理生怕荣毅仁初到北京生活不习惯,特地关照道:“你可半年在北京,半年在上海。”荣毅仁听了心里热乎乎的,说:“谢谢总理关心,到北京就在北京工作,我会习惯的。”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英雄无用武之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邓1957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在办公室1957年,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荣毅仁在办公室小平以三顾茅庐之礼数,聘请荣毅仁来当首任总裁。不久,荣毅仁便以大上海资本家的经营谋略和中国政府的强大背景,将CITIC发挥到所向无敌的地步。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秦朔:中国商界的叶简明猜想(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

➤ 大转型代表人物张謇:一个总能在坏局势里发现变革契机的商人

➤ 红顶商人胡雪岩如何凭借捐款走上首富之路|他的启示及警世名言

➤ 秦商周莹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先为心胸格局,后是道术的运用

➤ 从小瘪三到黑帮大佬,杜月笙的传奇一生|附杜月笙名言集

➤ 陈忠海:失落的秦商,曾经的“商帮之首”为何逐渐衰落?

➤ 艾诚对话冯仑:新徽商的三大不死法则是什么?胡雪岩背后故事

➤ 中国商界九个神秘圈子:影响经济的九条暗线 江南会 泰山会…

➤ 史记《中国三十年商业风云记》张謇、马云、王石、任正非…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01

    1949年5月,上海解放。

    庆祝的队伍从江湾路一号一直排到老西门,锣鼓喧天。

    但荣氏一家却处于低气压中:共产党毕竟姓共,而荣家却是当时的“首富”,改朝换代,多少资本家都跑了,老爷子孤身在无锡音讯全无,该怎么办?

    几天后,时年33岁的四少爷荣毅仁,接到了来自新任上海市长陈毅的请帖,请上海工商界人士前去开会。

    家人都劝他别去,然而全城戒严下,他别无选择。

    没想到开完会回来,荣毅仁却春风满面,乐呵呵地跟家人宣布:“准备准备,陈市长要来家里吃饭。”

    陈毅

    关于吃饭的事儿,陈毅和同志们商议了许久。

    有人质疑:去和资本家吃吃喝喝,立场是否有问题?

    更有人担心这是拉共产党干部下水的一场 ” 鸿门宴 “。

    但陈毅还是去了:“我带头,你们谁敢去的跟我去。怕这怕那,怎么去做他们的工作?”

    这顿饭无论是对上海工商界人士、还是共产党来说,都非常重要。

    荣毅仁格外上心,特地请来淮扬系名厨莫氏三兄弟,还把自家洋房上下整修了一番,请来十多位名流作陪。

    宴会当天,荣毅仁穿着一身考究的西服,从精致的衬衣袖扣、领带、金丝边眼镜、一直到用的柔软纸巾都是国人当时没见过的“洋货”。

    而赴宴的陈毅一家子,小儿子穿着大儿子的旧衣,大儿子套着老爹的小褂,夫人张茜短发素颜,穿了件短袖布军装,堂堂的陈毅大市长,更是摇着蒲扇就入了席。

    陈毅及家人

    这顿饭聊了什么?

    从荣家后人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到他们并未聊军国大事,也不谈荣家的厂子何时复工,只拉了家常,问了老爷子身体安泰,又讲了梅兰芳的演出如何精彩。

    气氛愉快,一直吃到夜里11点。

    一顿饭下来,荣毅仁看到了新政府的新气象,更看到了祖国光明的未来,他决定全心和共产党合作。

    以为是鸿门宴,没想到却成了“红门宴”。

    自这以后几十年,荣氏一族从民国首富跨越成为新中国的首富;荣毅仁本人,更是从一个上海滩小开,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荣毅仁

    一百多年风云激荡,荣家五代的光辉至今屹立不倒!

    就连毛泽东都说:“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只有他们一家。”

    而这一切,都要从荣毅仁的“老爷子”荣德生开始说起···

    荣德生

    02

    对于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很多人都是从高中历史课本里的“面粉大王”开始认识他们的。

    荣氏兄弟出身贫寒,家族世代经商,但都无起色。

    士农工商,商在最末等,小商贩更是毫无财富地位,父亲荣熙泰从小是在江苏无锡的铁匠铺当学徒长大的。

    太平天国运动起来以后,四处战乱,荣熙泰的三个兄弟、二位伯父家的4个堂兄弟,都不幸被抓或被杀,荣氏一门几乎灭绝,只有荣熙泰在上海做学徒,幸免于难。

    他不敢再回老家,就在上海娶妻,生了四五个孩子。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十几岁就相继离家去了广州等地,进钱庄当学徒,积累了最初做生意的学问。

    1896年,荣熙泰用多年积蓄的银子开设上海广生钱庄,父子稳妥经营,从不投机倒把,赚下第一桶金。

    荣熙泰

    一次荣德生南下广州,看到了面粉行业的商机,和大哥荣宗敬一说,一拍即合。

    兄弟俩筹备四五年后,建立起保兴面粉厂,这是当时非常稀有的民营近代企业。17亩地皮,四部法国石磨,三道麦筛,两道粉筛,就已经是面粉厂的全部家当。

    工厂创办之初并不顺利,无锡乡绅认为面粉厂矗立烟囱有坏风水,知县勒令他们迁出。

    消息一出,投资商都认为是荣氏兄弟触怒官府,惹下麻烦,纷纷撤资。

    最终这一场风水官司风波直接打到了两江总督府,幸好总督刘坤一的洋务派,把讼书驳回,面粉厂才得以继续开办。

    面粉生产出来以后,当地人又谣传“机制面粉看着白,却没有营养,吃了会不消化”,再加上江南水乡之地以大米为食,面粉没有销路。

    明明货品滞销,兄弟俩却毅然决定增加投资,打开北方市场。

    保兴面粉厂

    他们在销售上动了很多脑筋,比如在面粉里随机放一枚铜钱,作为“彩头”,这种促销方法到今天依然流行。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荣氏面粉潮水般涌入东北,不过几年时间,就霸占了整个北方市场,兄弟俩一鼓作气,连开九家面粉厂,成了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轰动商界。

    但他们的生意远不止此。

    1915年,荣宗敬在上海开设申新纱厂,购置进口机器几十台,正好赶上一战爆发,欧洲大陆一片混乱,中国的棉布棉纱出口外国,竟卖到“一件棉纱赚一个元宝”的暴利景象。

    申新纱厂

    1917年,荣氏兄弟还干了一桩很给中国人长脸的事情,他用40万元买下了日本人的纱厂。

    自从红顶商人胡雪岩斗丝惨败以后,上海的棉纱产业几乎成了日本人的天下,而荣氏作为中国企业竟然有魄力收购日本企业,一下子传为美谈。

    从此,国内的棉纱行业里,荣氏是毫无疑问的老大哥。

    荣宗敬

    03

    五四运动爆发后,全国掀起抵制洋货、扶植国货的热潮,荣氏看准机会,上演了一场做空日元的好戏,通过一系列买入卖出,荣宗敬净赚400万日元,几大日本银团却损失惨重。

    当时有识之士,无不以支持国货、实业救国为己任,荣氏的货物往往一摆出来,就被抢售一空。

    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家族的事业达到巅峰,不仅是面粉、棉纱,就连期货金融、火柴烟酒各行各业,都能看见荣氏的招牌。

    荣宗敬曾得意地对友人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荣家兄弟毅然挺身而出,实业救国,捐出几万包面粉、军粮。

    战火烧得如此之快,狂风卷地一般扑灭一家又一家民营企业,荣氏也损失惨重,三分之二的厂子都毁于炮火。

    第二年,家族灵魂人物荣宗敬离世,上海租界也成了孤岛,荣氏只能在夹缝中艰难求存。

    但炮火打不灭国人立意图存的信心,战争终将过去,荣氏的未来也并没有就此结束。

    荣德生曾经在抗战即将结束时提出过雄心勃勃的“天元计划”,包括金木水火土五大领域,想由面粉而扩大到各主要食品,由纱布扩大到印染、丝绸、麻葛等,机器从翻砂、铁工扩大到重工业。

    他说,自己不是资本家,而是事业家。

    他要做的,也不止是盈利而已,而是要用自己的商业帝国来拯救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前夕,“民国十大资本家”有九家先后出逃美国、台湾,荣氏的大部分家族成员也都远走,只有古稀之年的荣德生坚持留下。

    他全力阻止迁厂逃资,终于使企业的绝大部分机器设备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为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1949年上海解放时,荣德生还在无锡老家看厂子,兄弟姐妹都跑到了外国,家族的重担一下子落到四公子荣毅仁身上。

    荣毅仁出生于荣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扛起家族大旗,却是在父辈已老、家族凋敝的解放前夕。

    他和父亲做了一样的选择——留在大陆,实业救国。

    后来,荣毅仁曾多次向国内外友人提到一个历史细节:上海解放之日,他开着汽车上街,看到解放军战士露宿街头,绝不扰民。

    从那一刻开始,他就知道,这个国家民族的希望就在共产党身上。

    04

    自古以来,在商场长久地立稳脚跟的,难免与政府扶持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都不例外。

    荣宗敬、荣德生能从民国乱流中脱颖而出,也与当时的政权扶植民族资本有莫大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荣毅仁决定响应政府号召,将申新纺织与国家一起,公私合营。

    当时多数股东都不支持,害怕会把财产全部充公。

    荣毅仁却说,“社会主义是大势所趋,不走也得走。”

    由此,荣家积攒了半个世纪的家底,全部归国家所有,1954年,申新集团成立,荣毅仁成为总经理。

    与此同时,红色资本家荣毅仁,也开始向政界迈出步伐。

    1957年在陈毅的支持下,他当选上海市副市长。

    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慷慨捐资,还主动组织民营企业家学习毛泽东思想。

    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从资本家到坚定的共产主义者,这个始终西装革履、生活精致的“荣小开”看起来与周围的人那样格格不入。

    十年动乱中,他也曾被打倒,和那群“失去企业的企业家们”一起剃阴阳头、运蜂窝煤、扫公共厕所。

    但动乱结束以后,他依然是一丝不苟的贵公子,终其一生都不曾抛下他的“资本家做派”。

    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宴请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古耕虞五位老工商业者,史称“五老火锅宴”,企业家们被重新请出。

    这五人中,63岁的荣毅仁年纪最轻,声望却最隆,在国际上也被寄予厚望。

    他建议设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得到批准,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这就是现在鼎鼎大名的中信集团。

    荣毅仁重操旧业,人们都把他叫作“荣老板”。

    改革开放之初,国际社会几乎没有人相信中国政府会走向市场,但荣毅仁却做到了,他精通西方的企业制度和商业规则,不但将中信集团搞得风生水起,更推动了整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不到10年时间,中信已然成为世界级的金融帝国。

    1987年,荣毅仁被评为世界50位最富魅力的企业家。

    1993年3月,77岁的荣毅仁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人物,因为这个“红色资本家”被选为中国的国家副主席。

    重新扮演政治家角色,他器宇轩昂,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国风范。

    2005年,荣毅仁与世长辞,享年89岁。

    当时海外的报纸,铺天盖地都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1988年5月,荣毅仁(左二)在家中会见美国大通银行董事长布徹、大通银行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戴维—洛克菲勒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05

    但对荣氏家族来说,他们的显赫远远没有结束。

    荣氏的第四代传奇属于“智”字辈。

    荣智健

    一、荣智健是荣毅仁的儿子,也是香港中信的总经理、中信泰富集团主席。2002年,他被福布斯评为中国首富。

    与李嘉诚这些白手起家的富豪们勤俭节约的作风不同,他在年少时是彻头彻尾的公子做派,读中学时就经常开着红色的敞篷车四处兜风,请同学朋友去国际饭店、红房子吃饭。

    即便是动荡艰苦的六七十年代,荣智健的生活依然优渥。

    “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比在家里时候要艰苦、严格得多,可是我却有条件请大伙儿吃饭,上学校小食堂吃顿排骨,虽然贵一点,只要有钱,还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学们的眼中显然是一个明珠。”

    但不要以为他只是个奢靡无度的小开。

    1978年,荣智健拿着单程证只身一人来到香港,和普通人一样赤手空拳地给人打工,适逢电子公司改组,他看准时机加入公司,将9年打工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赚到了第一桶金。

    1986年,荣智健进入中信香港任董事总经理,在国务院支持下,进行了一连串收购,成立中信泰富。

    到2002年,他已然成为福布斯财富榜上的中国首富,开创了“五百亿王国”。

    “假如我不是荣毅仁的儿子,我今天不可能做中信香港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假如我仅是荣毅仁的儿子,而自己没有能力来经营,中信香港也不会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规模。”这位打破“富不过三代”传说的首富这样说。

    二、荣智宽是荣毅仁的侄子,前文提过,解放前夕荣氏家族很多成员都远走海外,荣智宽就随父辈去了巴西。

    他是现任巴西环球公司总裁,在巴西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曾经随同巴西总统和外交部长多次出访中国。

    三、荣智美是荣毅仁的侄女,自幼定居德国,曾任德国尤尼可公司经理,著名的商界女强人。

    四、荣智权也是荣毅仁的侄子,现任香港南洋集团纱厂总经理,香港纺织联合会主席。

    荣智鑫

    五、荣智鑫是荣德生的孙子,他是前方正数码集团的名誉主席及非执行董事,Ricwinco Investment Limited公司董事、香港荣文科技、香港浩荣集团创始人、香港梅尔雅国际健康机构主要创办人。

    在荣家第四代后人中,荣智鑫的成就仅次于荣智健,甚至一度超越了他。

    荣氏智字辈这一代,大多从事实业,但由于历史渊源和成长环境,他们的资产多在海外。

    06

    荣氏的第五代依然不减父辈辉煌。

    荣明杰

    荣智健的儿子荣明杰,子承父业担任中信泰富集团执行董事,祖父辈的光环隆重下,这位捧着家族金饭碗长大的贵公子似乎十分低调,但他在商界口碑甚佳,为人厚道,不输乃父风采。

    自从接手家族业务以来,他像一面鼓满风的帆,把青年企业家执著的热情和专注的负责态度全部倾注在项目建设中。

    2002年,中信在上海投资“老西门新苑”项目,荣明杰效仿先祖坐镇申新面粉厂时那样,在工地上与众人同吃同住。

    上海的夏天连日高温,这位从小没怎么吃过苦的公子哥竟然坚持在酷暑中守在一线,令人佩服。功夫不负有心人,“老西门新苑”首期的255套住房,仅用4天时间,全部售罄。

    作为中信泰富最年轻的执行董事,荣明杰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荣文蔚

    荣文蔚,是荣智健的堂侄女,荣文科技创始人荣智鑫的女儿,也是香港时尚界鼎鼎有名的女强人,曾被评为香港“十大杰出衣着人士”。

    她是荣氏家族中为数不多的喜欢社交的成员,是香港最有名的名媛之一,关于她的绯闻满天飞。

    虽然与老公阮伟文一直人前恩爱,但几乎每年都会传出两人离婚了、荣文蔚与某健身教练私交甚笃、夜间密会谁谁谁的各种新闻,她也算是荣氏第五代成员里最出名的一位了。

    荣宗信

    第五代中最年轻的家族成员荣宗信,从小生在美国,已不会说中文,一直到30岁才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

    与其他堂兄弟姊妹不同,他从小就对商业不怎么感兴趣,专业读的也是戏剧学,一路读到博士,正计划成立荣文化基金会。

    第一次来中国时,他就忍不住感慨:“差不多100年过去了,大陆这边仍这样关注我们家族,真没有想到。”

    虽然多年过去,曾经团结一心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俩后代如今分散各地,许多荣氏后人从未到过中国,但荣氏家风仍在,至今尚未衰败。

    三代首富、数十位商业巨擘,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家族像荣氏那样,有过如此长远的辉煌,历经百年依然鼎盛。

    荣毅仁与母亲

    一直到今天, 荣氏的名头依然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

    当然,如果你平时不大关注财经,可能并不认识荣氏的第四、第五代成员,毕竟绝大部分家族传承几代后都会变得隐秘和低调,但你一定听说过去年的一个大新闻:

    麦当劳改名金拱门啦!

    没错,这事儿就是荣氏的一个大手笔——中信集团收购麦当劳!

    果然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