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不要搞领导力转型,不要搞管理转型,不要文化再造传统那一套,都没用。
文/金错刀(微信公众号ijincuodao)
这两天,开两会。雷军和董明珠的10亿赌局再度被提及,董明珠底气十足地表示,“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赢。我们的企业掌握核心技术,不要老说制造业在微笑曲线的低端,而是没有制造业,微笑曲线也不存在。大家都在关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但未来作为国家强大基石的一定是制造业。”
面对传统和互联网的PK,董明珠的到底是自信还是自闭,还是用时间来证明。但是,有的企业面对互联网,反应甚至是奇葩级的。看到一篇文章《产品时代,为什么牛人近期扎堆去海尔?》,观点非常雷,说产品驱动是伪命题,管理驱动是气宗,甚至说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管理驱动是唯一的路径。担心会误导很多企业家,旗帜鲜明的反对一下。面对互联网,管理驱动才是伪命题,只有也必须拥抱产品为王,甚至创始人要变身产品经理。
我常说,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不要搞领导力转型,不要搞管理转型,不要文化再造,都没用,我们N多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那血淋淋的案例告诉我们,互联网转型和创新,只有也必须回到产品基本面上,让产品来驱动一切。才是王道。
最近,另一个传统大佬俞敏洪也是互联网焦虑症最明显的,他在新东方内部提到要换芯,甚至要换基因。俞敏洪是讲师出身,对产品很敏感,1年前,俞敏洪对互联网教育真没当回事,说“在线教育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去年底,当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推出在线教育产品时,俞敏洪恐惧了。
最近看到《中国新闻周刊》周政华深度采访俞敏洪的自救和逃生思路,俞敏洪说自己不会采取自我革命的方式,而是会采取渐变的方式。我眼中俞敏洪的三大恐惧与自救动作:
1、俞敏洪的最大恐惧是商业模式的冲击。过去,俞敏洪只做内容,绝不做平台。现在,面对互联网,俞敏洪也要升级商业模式。但是,这个升级背后,不是看对手,而是看自己的用户。
《中国新闻周刊》写到,放在一年前,俞敏洪对于互联网教育还真没太当回事。2013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俞敏洪还曾断言,“在线教育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他的理由是,“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你没有那么多的钱,或者没有那么多的人才,而且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的思维是两种思维。”即便是在全线亏损、经营最为艰难的2012年,俞敏洪在这年的公司中秋聚会上仍然坚持认为,新东方的业务思路越来越清晰,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多年来,俞敏洪对新东方未来的定位,就是一个内容提供商以及地面教育商,不做平台。因此,在新东方内部,人才都是沉淀在基层,充实到各个学校,新东方各地学校校长拥有较大事权。目前,新东方在中国大陆拥有700多个教学点,俞敏洪坚信仅凭这些教学点就足够新东方支撑一段时间。他给新东方制订的风险时间表是,“网络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五到十年左右。”
但是,距离那次演讲的半年后,俞敏洪也陷入了类似的抉择困境。2013年11月,俞敏洪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内容,还是做平台,还是兼而有之,进行了涅槃般的反复思辨。尽管当时新东方刚刚披露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一年来的首度扭亏,实现了数百万的盈利。新东方的日子刚刚好过,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在11月推出了自己的教育平台,这让俞敏洪突然间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浪潮正拍向新东方。
2、俞敏洪的第二大恐惧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搞定用户。在搞定线下用户上,新东方有了最顶尖级的打法,但是,面对网上的用户,新东方的打法是农业时代级的。最本质的是,玩法不一样。俞敏洪这点理解很到位,企业的变革首先是老总的变革,俞敏洪自己要先自毁三观才行。
《中国新闻周刊》:俞敏洪同样也意识到颠覆者一旦爆发的惊人能量。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及他如何对抗和分散这种颠覆者力量时,俞敏洪举出零售业的例子,“国美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京东商城,新华书店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网上书店对它的冲击和颠覆。”俞敏洪意识到,颠覆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留给新东方的逃生通道是:“在颠覆者出现以前,你已经把颠覆者的一些优势吸引到你系统中来,这是最好的。”在这点上,俞敏洪特别佩服张近东。张近东意识到电商模式势不可挡时,最先在业内采取网店和实体店“线上、线下同价”策略,这至少会让实体店损失10%左右的毛利,但也开启了苏宁成为中国版的“沃尔玛+亚马逊”超级连锁零售商的道路。张近东做出这一重要决策的这年,苏宁的销售额几乎是京东商城的3倍,但张近东依然选择了未雨绸缪。
3、俞敏洪的第三大恐惧是,如何找到转型互联网的第一抓手。革命性的调整,也会对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我们认同渐变式的转型,但是,什么是渐变式转型的第一抓手?我认为,要靠用户的能量,甚至是粉丝的能量。靠粉丝来参与产品创新,靠产品创新来推动公司转型。
2013年下半年,新东方内部举办了很多场交流会,俞敏洪说,他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去理解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怎样推动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雷军、周鸿祎这些互联网2.0时代的颠覆者们成了俞敏洪的座上宾。通过与越来越的互联网大佬们的思想碰撞,俞敏洪意识到,移动互联和培训教育结合起来,未来一定会产生新的教学内容和传递模式,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教育模式,做完平台后,最重要的还是有内容。因此,移动互联战略重点在于内容、平台和机构的系统结合。范围、手术刀式的激烈改革方案,已经被俞敏洪排除在外。“任何突然性的革命性的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可能比变革本身还要大。”俞敏洪说,企业的变革最重要的是老总的变革,因为企业跟国家不一样,老总的理念不变的话企业是变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