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成为今日头条,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今天的头条,当属知乎宣布用户数破亿。

据知乎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9月,知乎的网站个人注册账号总数已超过1亿,人均每日访问时长达到60分钟,此外,知乎的日活跃用户数与月浏览量,也已分别达到2600万与180亿。

“高学历高收入,72%的用户在23岁以上,60%月收入4000以上,87%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消费意识强,每个月少于一次网购的用户占比不到10%;大量用户处于热门行业,如互联网、传媒、房地产、金融、高新科技等”,知乎曾在一份统计中这样概括知乎用户的特征。

文/李奥 企业头条(微信号:qiyemedia)

知乎

而除了用户数破亿,知乎同时还宣布,知乎将开放机构号注册,并将其原名“机构帐号”调整为“机构号”。此后,具有正规资质且合法合规的组织机构,均能够通过知乎首页的机构号注册入口,直接注册,开通机构号。更多知乎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ihu

知乎创始人兼CEO周源表示:“用户数破亿是知乎继 2013 年社区开放之后,从知识社区走向知识平台的里程碑。而机构号开放这件事,与 4 年前知乎开放个人用户注册一样,是对知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的。它将对知乎正在构建的知识平台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

截至今年1月,知乎的个人注册用户数为6500万。8个月后增长了3500万用户,知乎可以说迎来了公司发展史上的高速增长时期。

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愈发临近,各大内容平台方都在深挖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据新浪科技此前的报道,知乎大V“恶魔的奶爸”今年8月表示:“今日头条今年一口气签了300多个知乎大V,刚把我也签了,而且是给钱的,年收入比普通白领高。签完以后所有内容不可以再发知乎。优质的内容创作者被抢完了,所以知乎的质量每况愈下。”

今日头条旗下这款名为“悟空问答”的知识平台,会对知乎造成多大的冲击?而随着资金的一步步到位与用户数的与日俱增,除了今天以外,知乎未来又会占据多少天的头条?

“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

“说实话,我们已经身处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新行业巨头在崛起。在竞争中胜出,固然是一个结果,但Google之于Microsoft,iPhone之于Nokia,表面上是追逐结果的竞争,实质上,是用户需求的迁移,衡量标准是你多大程度理解了用户的需求,完善了它,甚至是提升了它。”

周源曾在今年年初的一封全员信中,阐述了他心目中知乎理应恪守的经营信条——尽可能理解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这封全员信中,周源为知乎最后定下的年度OKRs(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法)为:链接。具体来说就是:

Objective: 为广泛知识消费者开拓新场景;

Objective: 实现规模化的广告营收能力;

Objective: 知识市场成为真正的市场。

而知乎自创立以来的商业模式迭代路径,也正是按照其“基于这个问答社区产生的优质内容,以及它们蕴含的商业潜力”来逐步完善与开发的。

为此,知乎的管理团队,曾为知乎创建了著名的四大管理原则:反垃圾邮件(anti-spam),降低低质量和灌水内容,反对不友善和网络暴力,以及尊重原创和保护版权。

在反垃圾邮件方面,知乎投入重金创建了名为“悟空”的反垃圾邮件系统,并以此累计屏蔽了超过1亿垃圾邮件请求,删掉了超过300万垃圾邮件内容,处理了超过30万举报信,还清除了超过60万的发布垃圾邮件的用户账号。

在降低低质量和灌水内容、反对不友善和网络暴力方面,知乎会介入各类对于灌水内容的举报,无论是基本的站务举报、用户投诉,还是各类包括用户纠纷、特殊事件投诉、未成年人权益举报等,知乎都会采取努力,降低灌水文章比例,提升社区内容质量。

而在尊重原创和保护版权方面,知乎曾于2016年推出过一份《版权保护指南》。在该指南中,不仅有关于多个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分析,还有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常见误区释疑。知乎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曾表示,希望这份指南可以成为内容原创者维权时的“贴身铠甲”。

对于这四大管理原则经年累月的执行,不仅为知乎带来了滚雪球一般增长的用户数,也为知乎带来了资本方面的支持。

启明创投为知乎的A轮投资者,其主管合伙人甘剑平曾表示:“知乎这种以知识为核心,以学习为目的,以讨论为方法的严肃的内容社区,让知识与人与自我产生了不同维度的深刻联系。我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千千万万知乎人不为钱财就为“赞”,持续不断地写文章,回答问题,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见解。当今中国,知乎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净土可以让大家在一定规则约束下不吐不快,畅所欲言。”

甘剑平同时声称:“知乎的活跃用户数应该从我们2011投资到现在翻了几百倍。 我们启明创投在知乎的A轮和之后几轮的投资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增值。”

知乎最新一轮数额为1亿美元的融资,是由今日资本在2017年初领投的。

今日资本创始人兼总裁徐新表示:“当他还在考虑用哪家财务顾问帮忙融资的时候,我已经把term sheet塞到他手里了。”这是因为,“内容和商品是不一样的,买商品大家喜欢选择极大丰富,但是提问题你并不需要100个答案,你只需要那个质量最高的答案。知乎已经成为高品质内容的第一品牌。知乎的问答模式很犀利,护城河也很深”。

创新工场不仅参与了知乎的最早期投资,还在接下来的每一轮融资中都进行了参与。

创新工场创始合伙人汪华指出,他们看好知乎的原因在于,知乎满足了网民的上行动力需求,中国的精神消费升级也将支持知乎越做越大,而且知乎团队是一个肯坚持、适应变化的团队,尤其是,“在当下这么浮躁的互联网环境下,能坚持多年去打造这样一个产品,并且能把社区氛围维持得这么好,是非常难得和罕见的”。

2016年以来,知乎也开始不断试水新的业务。从2016年4月推出值乎,到5月推出live,再到9月推出书店,知乎在“知识管理工具”与“付费购买知识”两大领域上的布局,被不少业内人士看好。而知乎在今年9月这次的开放机构号注册,也被视为是知乎在构筑内容行业深壁垒方面的新举措。

徐新曾有“内容的春天才刚刚开始”的著名论断。看起来,知乎正在越来越接近春天的来临。

春之声,究竟属于谁?

然而,在春日降临前,往往会是寒冬的肃杀。

将战火彻底引燃的,就是被爆料与知乎“争夺300大V”的今日头条。

无论是根据来自德勤联合投中信息发布的《全球独角兽报告》,还是根据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今日头条目前都已是估值百亿美元级的十角兽(Decacorn)。

而相比起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网易等其他推出过问答类产品的布局者,今日头条显然倾注了相对更多的资源。

“悟空问答”的前身“头条问答”,由今日头条创建于2016年1月,是巨头们旗下同类产品中的滥觞。从早前的“千人万元”写作计划,到“争夺300大V”中的财大气粗,今日头条在布局知识经济赛道所下的重注人所共见。

悟空问答

而据今日头条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其问答产品每天提问数已超过1万个,回答数则超过15万个,这些问题和回答通过由AI驱动的智能算法在网络上持续分发,获得了超过1.5亿次的阅读量。

之所以要大力加注问答产品,与今日头条的战略升级不无关系。

根据QuestMobile发布的App总时长统计数据,今日头条在用户使用总时长方面,可以排至国内App产品的第5位,仅次于微信、QQ、腾讯视频与爱奇艺。此外,今日头条也在去年获得了“2016年度新闻资讯赛道 APP用户粘性No.1”这一头衔。可以说,今日头条在信息分发领域的优势,正在愈发得到彰显。

手握流量的玩家,都会仔细思考如何将流量进一步转化为社交关系,今日头条也不例外。而基于社区属性构建的问答类产品,正是这一课题的最重要解法之一。

悟空问答市场总监刘晨曾表示,用户对于资讯类数据其实没有特别的忠诚度,“但如果建一个社区,社区里有好友、粉丝及关注的人,用户就不会轻易跑到其他地方去运营。”所以,悟空问答目前的发展目标,正是“尝试更多的创新模式,以获取更多用户的支持,扩大和聚拢今日头条的服务人群”。

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人类学系主任布莱恩·拉金,曾在其著作《信号与噪音》(Signal and Noise)中指出: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要学会分辨有用的“信号”,和无用的“噪音”。

帮助用户在冗杂不堪的内容中,通过精准推荐以实现有价值内容的流动,将会成为内容平台提升用户体验最重要的战略法则。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知乎还是今日头条,以及其他巨头旗下的问答类产品,都会视之为产品的生命线。

当“内容的春天”因知识经济蓬勃发展而正式到来时,最终的受益方,将会是、也只能是在用户体验上得分最高的创新者。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默尔索:知乎”精英”社区已盛名难副,营销气渐盛

➤ 三表龙门阵:知乎的恶和我的投诉史 看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阴暗

➤ 清博舆情:敏感事件在知乎上的演变特征及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原因

➤ keso:微信公众平台改变了世界,内容的赢家却是今日头条

➤ 三表龙门阵:今日头条——互联网上的破烂王

➤ keso:个性化资讯和用完即走,今日头条之后AI是资讯的未来吗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keso: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大V,问问知乎你怕不怕?说道:

    有传言称,今日头条一口气签约了300多个知乎大V,为悟空问答撰写独家内容。今日头条随后确认了此事,而且明确表示,挖角并非最近才开始的,签约答主也不止300人。悟空问答在其官方账号也做出了同样回应,并称“现金是对知识分享的奖励,予人玫瑰者,手里不应只有余香。”

    今日头条赠予知乎的玫瑰

    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当然是,至少它让写字的人短时间内有了一个可以量化的身价指标,尽管这个指标细究起来其实不算高,我一个朋友也被今日头条挖过,出价是一个字一块钱,每月最高可挣1万元。写字的有了身价,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虽然没人知道这个身价只是阶段性的,还是真能维持几年;虽然几百个写字的人加在一起,身价也抵不上一个“快手一哥”MC天佑。根据36氪的估算,今日头条为这几百名知乎答主一年差不多要支付近2000万元的酬劳,而MC天佑仅签约费就高达2000万元。

    网传今日头条旗下的火山小视频的拉新报价

    对于知乎头部作者被挖角,知乎回应称:“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产生背后,是深度的思考、是经年累月专业实践的积累、是同行交流的彼此启发。这是无法简单粗暴的批量生产、批量计价的。”

    今日头条肯定不认同这个观点,头条号就是通过挖角、补贴,在短时间内快速做起来的。而且,今日头条从不关心“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它更在乎“真正有流量的内容”。张一鸣曾说:“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所以,他需要所有能让用户沉迷的东西,而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且他需要这些能让用户沉迷的东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聚集到自家平台上来。

    火山小视频和悟空问答,明面上是照抄快手和知乎,但对于估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的今日头条,规模化焦虑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以至于它根本没有耐心花数年时间去经营一个可以源源不断长出优质内容的社区或者生态。所以它能做的,就是沿用头条号的“成功经验”,砸钱去挖别人培育好的“头部”主播和“头部”作者。对立志成为“中国最大内容平台”的今日头条来说,这是最省事,并且见效最快的路径。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今日头条激进的挖角、补贴政策,已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内容创作者的心态,有人开始抱怨快手和知乎轻慢了头部作者,没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价值。也许这也是今日头条想要达到的效果之一,让用户与孕育他们的平台之间产生裂痕。

    快手合伙人曾光明对于挖角、补贴这样的竞争手段并不在意,并表示快手不会加入到补贴大战。“我替友商觉得经费很可惜的,这个方向完全不对。”知乎也表示,一方面知乎很在意让用户“通过分享知识获得尊重、乐趣和新机会”,同时也在“努力探索知识市场,让知识生产者能够通过知识分享本身获得收益”。不过,无论是快手还是知乎,都不会通过补贴头部作者的方式来挽留这些社区明星,因为这会让社区平等的氛围遭到破坏,进而导致社区不断孕育产生新的明星和优质内容的整个机制崩溃。

    如果你是一个悟空问答的普通用户,有些人回答问题,就有工资可领,你回答了就是白答,请问你作何感想?无论你作何感想,今日头条都不会在乎你的感想,它需要你来做粉丝。

    今日头条的另一重焦虑,则是账户体系和用户关系链。张一鸣很清楚,缺乏账户体系和用户关系链的百度,在BAT的竞争格局中有多么被动,他不会允许这件事在今日头条身上重演。所以,今日头条疯狂堆积各种需要用户登录,需要建立关注关系的资源。拉名人入驻,是快速吸引粉丝的最佳手段,在这一点上,它的师傅新浪微博做得相当出色。

    但名人和粉丝的关系,永远都是不对等的,粉丝的职责不是创造优质内容,而是关注、点赞、转发,做名人的背景墙,为名人和平台创造满足感和收入。这时候的张一鸣不再欣赏“延迟满足感”,他需要即刻、马上、没有分秒耽搁的满足感。

    所以,最近一年今日头条的吃相一直很难看,是因为它的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难以满足。但今日头条很聪明,它知道给媒体发发奖、排排座次,能让它少了很多质疑,多了很多同谋。这件事百度曾经做过,从2005年到2008年,百度曾连续搞了四届“状元媒”都市媒体大奖,但做着做着就没下文了。今日头条设立的“金字节奖”(今日头条背后的公司,就叫“字节跳动”),从去年开始颁发,奖励对象不但包括传统的报纸、杂志和新媒体等机构媒体及其作品,还包括所谓的自媒体——哦耶,我们都是一伙的。如果我一边领着今日头条的奖金,一边骂着今日头条,是不是不太厚道?衷心希望金字节奖别像状元媒奖一样半途而废。

    在别人建造的森林里,寻找最粗最壮的大树,砍倒,拖走,插到自家的花园里,然后就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们拥有一片最牛逼的森林,这里没有树苗,没有小树,甚至没有生长过程,每一棵树生来就是最牛逼的参天大树。

    很久以前,我曾经和黄继新讨论过知乎的新陈代谢问题,那时候他有点担心如何维系那些曾经活跃的内容贡献者的持续活跃。我认为根本不需要担心,也没有必要维系老人的活跃度,知乎社区的新陈代谢机制强在不依赖任何个体,就算李开复那样的拥有上百万关注者的最早的知乎大神,不再回答任何问题,对知乎的影响也趋近于零。一个老人不断离开,新人不断涌现的社区,才是一个健康的有生命力的社区。

    知乎在回应被今日头条挖角问题时表示:“无论从站内氛围还是后台数据来看,该事件并没有对我们产生影响,优质内容生产者依旧在持续生产和分享优质内容。”

  2. 从鹿晗公布恋情看,知乎、今日头条抢内容抢得过微博吗?说道:

    作者:翟延新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编辑:梁鑫

    史上最长黄金周结束前的最后一天,鹿晗与关晓彤无预警公布恋情,造就了国庆期间的最强热门话题。原本因用户还在路上、在游玩、在吃喝而备受冷落的微博,瞬间又被第一流量鲜肉的新闻强势唤醒,甚至挤到系统崩溃。

    鹿晗公布恋情短短3个小时内,微博就率先被热情击溃,我们可以预计,未来一周内,事件的发酵和余温,会迅速从微博蔓延到知乎、今日头条等舆论战场,各种分析、各种爆料、各种站队,造就全民的话题狂欢。

    说起来,谁也不服谁的3巨头,抢内容之争由来已久,可谁能更胜一筹?

    巨头不合,各玩各的

    互联网大佬的争斗,向来遵从金庸先生的武学造诣: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要发现问题,立马出手,且见招拆招,花样百出。

    今年8月10日,微博宣称今日头条擅自抓取微博自媒体账号内容,于是修改了用户协议,禁止第三方抓取内容;而今日头条即刻反击,亦开始禁用微博账号登录,微博和头条彼此关闭了帐号同步服务。两大社交资讯巨头由账号合作互通走向兵刃相见。

    头条并没有把全部战力都对准微博,与知乎之间,也有一场“不得不打”的仗。8月29号,今日头条把自己弄上了头条,挖角签约300余名知乎大V,而且是独家买断式的。签约之后,内容不可以再发到知乎上,这意味着知乎丧失了最为看重的内容创作者。当然,知乎也不是省油的灯任人欺压。9月20号知乎打响了一场反击战,宣布开放机构号注册,并将其原名“机构帐号”改为“机构号”。具有正规资质、合法合规的组织机构,均可通过知乎首页的机构号注册入口,直接注册开通机构号。培养大V一直以来都是知乎的优势,现今已吸引 3000 多家机构入驻,覆盖汽车、科技、数码产品、文化娱乐、旅游、摄影等上百个行业。

    向机构张开怀抱之后,势必会吸引到今日头条以及微博上的机构大V前来入驻。 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知乎与头条干架,微博躺枪,三巨头相爱相杀,

    说明敌人的敌人,也只能是潜在敌人。

    巨头偷师,相互借鉴

    微博、知乎、今日头条,虽然谁也看不上谁,但不妨碍三者之间的竞争交流。有时候真的会让人产生错乱:这三者是不是都去了韩国动刀,是不是都找的同一个医师,是不是拿的都是对方的照片。

    微博开始打造兴趣内容推荐,抢夺资讯入口,明显有模仿今日头条的痕迹,如今微博上的资讯、短视频,也悉数变成了以机器为主的个性化分发。

    今日头条也没客气,先是推出了西瓜、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补缺娱乐短板,随后又上线微头条,可谓越来越有微博即视感。今日头条显然不满足于一个内容资讯分发平台,而是不断向社交发起了进攻,向微博发起了挑战,甚至连身价也与微博市值达到了同一水平。

    至于知乎,从头条和微博那儿挖来的大V,势必为知乎注入宽度的基因,以抵消散户流量对深度的抗拒感,从而在流量红利上分一杯羹。

    招牌本事 立市之本

    作为一个互联网内容平台,最重要的其实就三要素:用户、环境、内容。也就是说:你吸引的是哪些人?你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和氛围?你能不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微博在这三个层面都很强大,但它最核心的优势是用户基数。丰富轻松的社交氛围带来了高度活跃化用户–哪儿有事就往哪儿围观的吃瓜群众。同时,利用意见领袖、大V的力量,以及明星效应,来保持平台活跃度和知名度,时不时的爆一个话题,都是微博的强项。

    今天头条在获取用户的过程中,通过搬运媒体内容、扶持自媒体等手段为用户个性化推荐。知乎那儿挖大V,快手那儿挖MC天佑,微博那儿挖明星,财大气粗的头条丝毫不掩饰对内容的渴望。同时,多金的今日头条把自己慷慨的形象做到极致,用物质奖励去鼓励生产更多优质内容,用优质内容来吸引更多流量,形成良性循环。

    不同与social的微博和不差钱的头条,一提到知乎,大家都会赞赏其内容的深度。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深度专业化的内容,营造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严谨度的氛围,有利于培养高质量的用户和大V,促进友善讨论的空间;另一方面,这也圈固了用户对知乎的认知改变。其实和其他平台一样,知乎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但为什么用户的印象仍停留在“小众”?不过知乎正在朝着专业趣味化与大众互动的方向调整,以更接地气的趣味性表达,深入浅出地展现知识点,打造一个冷静理性的讨论氛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少在知乎上,看到在微博里那种无理的谩骂与恶毒的词汇。

    第一现场,微博的不败优势

    讨论了这么多,好像还是没有明确答案,抢内容这场战争,微博、知乎、今日头条,谁最可能拔得头筹。老祖宗给我们总结过赢得对抗的三大关键: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再回到开篇的话题,10月8日鹿晗公布恋情,原本因为长假冷清的微博3小时内火到崩溃,而舆论之火还没在知乎头条上点燃,为什么?此现象不是个例,之前的薛之谦事件,王宝强事件,都是微博火了,再导入其他平台,为什么?

    作为社交工具的微博,凭借庞大的流量,早早占据了天时和地利两大优势:不管发生什么事,它都是案发的第一现场。先拥有足够多吃瓜群众关注,才会有内容生产者的分析、造势、立人设、抹黑、洗白、炒作……只要第一现场不改变,那么第一桶金就难以被轻易瓜分。

    三巨头抢内容,说到底是在抢“人”,不公平的地方是,时机靠老天我们不谈,微博独抱着“地利”抢人,至少保持住了不败。更现实的事,这种明星事件的背后,谁又能说得清楚,除了铁粉黑粉脑残粉,谁会去打破砂锅问到底。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而那些有探索欲求知欲的客群,就自己从专业的深度的内容中得到乐趣;其他的路人,看过衍生的各路段子之后,该干嘛干嘛。三巨头的竞争,满足了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至于谁输谁赢,互联网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停的变化,自要你好我好大家好,我们就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吧。

  3. 来源:地心引力工场(dxylgc)

    前天,今日头条举办头条创作者大会,张一鸣宣布头条将从 “智能分发” 时代走向 “智能社交” 时代,还要推出千人百万粉计划,更是计划在悟空问答上投入 10 亿元。

    头条这次不仅要砸大钱,还暴露了做社交的野心,一时使得 “今日头条” 成为了今日的头条。

    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今日头条的产品悟空问答。这里藏着一个巨大的流量池,是内容创作者又迎来了新的红利期。

    一、突然发力的悟空问答

    在昨天的大会上,今日头条副总裁赵添明确表示,微头条和悟空问答会是今后今日头条两大主要内容生态。悟空问答的数据也首次披露——

    截止目前,悟空问答有 1 亿用户,日均提问数超 3 万个,回答数超 20 万个,总阅读量达 2 亿人次。

    这是一个令人略感意外的数据。

    悟空问答的前身头条问答,早在 2016 年春节前后就开启了内测。

    但直到后来开放给头条号作者,在今日头条 APP 上线问答频道,最后在今年 6 月份正式升级为“悟空问答”开始独立运营,“悟空问答” 这个产品一直都没什么声量,不太被外界关注。

    直到今年 8 月,“今日头条高价挖走 300 位知乎大V” 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悟空问答算是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以一种别样的方式做了亮相。

    官方出声明,张一鸣公开发表言论,“抢人事件” 持续发酵了好一段时间…悟空问答也顺势出了一组 “悟空问答欢迎所有人” 的营销海报,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

    悟空问答的百度指数
    悟空问答的成长是极其迅速的。

    在过去的一年里,悟空问答签约了 2000 多名答主,签约成本也从最初的 1 万元/月增长到 1000 万元/月,覆盖健康、科学、时尚、文化、娱乐等 29 个垂直领域。

    二、入驻悟空问答的四大利好

    首先,悟空问答里,藏着巨大的流量红利。

    今年 3 月份,头条问答(悟空问答前身)用户量超过 5000 万,日均提问量超过 1 万,日均回答量达到 10 万,日均阅读量在 1.5 亿左右。

    仅仅过了 8 个月,悟空问答用户数和回答数都翻了 2 倍,提问数翻了 3 倍,总阅读量达 2 亿人次。悟空问答基于今日头条的用户基础,发展速度不可估量。

    知乎的用户也在今年 9 月达到了 1 亿,但知乎经过了 7 年发展和沉淀的,知乎上的回答大都已经饱和。

    基础实用、高关注度的问题底下很有可能有了成百上千个回答。现在的知乎社区里,往往是社会热点话题,才能在短时间里获得巨大的关注。

    悟空问答上,问题的回答量普遍不太高,还有许多问题等待着第一个回答。

    从提问数和回答数的翻倍差中,我们也能看出在悟空问答中,答题的需求是非常高的。现在入驻悟空问答的红利期,可以轻松收割一些基础流量。

    除此之外,悟空问答上的回答,是能够被推荐在今日头条首页上的。一个回答的能获得的流量,就不仅仅来自于悟空问答上的 1 亿用户了。

    其次,悟空问答作为一个刚出炉不久的新产品,扶持力度大。

    悟空问答设置了月榜来鼓励优秀答主。头条的鼓励一向简单粗暴——月榜将榜单细分成 10 个领域,每月奖励优质回答 100 个,每个回答 1000 元。

    在开头条大会之前,悟空问答还出了三张以倒计时海报,分别以杜甫、孔乙己、孔子三个较为穷酸的经典人物为主体,强调了同一件事:悟空问答会给够钱。

    事实也是如此,张一鸣表示,2018 年今日头条会砸 10 亿元在悟空问答上。

    大 V 不是悟空问答的全部,75% 的回答来自非头条号的普通用户。今日头条也出了一个“知识分享节”,通过问题赞助、回答红包等方式,刺激普通用户在悟空问答里答题拿补贴。

    第三,悟空问答创作门槛更低。

    问答平台相对于其他内容创作平台,门槛要低很多。

    发布一篇文章,我们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构思选题,打磨提纲,搜集素材,最后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回答一个问题显然就没那么费时费力,要简单许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普通人可能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没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力,但在一个具象问题下,参与问答的创作,分享自己的故事经历与人生经验,并非一件难事。

    知乎的用户平均受教育程度高,用户对内容的深度与专业度有着较高的要求。在知乎上,人们愿意用长篇大论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一个回答的字数可能超过万字。

    反观悟空问答上的优质回答,都是以最深入浅出的方式,回答字数控制在500-1000 字左右,配以 2-3 张图。

    第四,智能算法机制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触达目标用户。

    今日头条千人千面的算法技术日臻成熟,悟空问答背靠今日头条,自然也采用了智能算法推荐。

    在悟空问答上并不需要担心没有粉丝,只要你发布的内容足够优质,就会被推荐给有相关需求的用户,这一群人也正是你的潜在用户。

    知乎上关注用户的权重则会大很多。在用户首页信息流,知乎主要会推送关注用户的回答/点赞/收藏及你关注的话题。

    三、悟空问答的机会在哪里?

    悟空问答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大 V 。

    答主@考研张雪峰,从去年 12 月份开始答题,至今回答了 148 个问题,收获了 45W 粉丝。答主@耳科赵医生,今年 5 月份开始答题,257 个回答让他在悟空问答上收获了近百万粉丝。

    运营过一段时间的悟空问答的人发现,在几乎零粉丝的基础上,懂得回答上的一些小技巧,阅读上万都是轻而易举的。

    比如悟空问答上的推荐机制是平台邀请>普通用户邀请回答>自己搜索相关问题回答,优先回答平台或用户邀请的问题,再去自己搜索相关问题进行回答,这样也能够大大提高推荐量。

    除此之外,多去回答一些收藏热度较高的问题,吸引提问者、围观者关注,也是一个简单快捷的获粉方式。

    想要做好悟空问答,似乎机会很大。
    问答是否是一个新的风口尚不为人知,但现在市面上的问答产品已经花样百出。除了悟空问答和知乎,还有微博问答,百度派,企鹅问答等平台。

    微博问答说不上是多正宗的知识付费产品,在问答领域只能算是个半吊子。

    微博问答是一对一而非一对多,更像是大 V 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游戏。王思聪仅在微博问答上回答了 4 个问题,就赚了 3 万。

    百度派在 2016 年年底推出,最初采取和知乎早期一样的邀请制,提问者也必须经过实名认证,邀请了许多自媒体人和KOL进驻,主推影视、互联网等领域内容。

    有优质作者的入驻,背后又有百度搜索的流量优势,照理说握着一手好牌的百度派,社区质量也会比较高,但直到现在,这款产品仍然是不温不火。

    没有专门的 APP,内容质量不高,回答数也很少,百度对这个产品也不太上心。

    企鹅问答常常在天天快报中露出,也建立了一套奖励机制,但也没有明确入口。

    知乎在问答领域已经比较成熟,但知乎的大V却一直苦于变现的问题。

    悟空问答与它们相比,则是备受恩宠。简单粗暴地补贴发钱,成了其他平台难以企及的优势。

    悟空问答的运营动作也是不断。平时会举办一些有奖问答的活动,调动用户积极性。近期还举办了一场 “95后说” 的辩论赛,影响力日益剧增。

    大流量,高补贴,低门槛,精用户,悟空问答这片流量处女地,等着你来开垦。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