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瀛寰]我和张小龙:采访的另一种“较量”

 

注:今天的文章,其实主要是想发表我在《21世纪商业评论》上受邀所写的《微信5.0:张小龙的宏观调控》一文。

但因为21世纪这个杂志上还有个“记者手记”的栏目,他们非让我写写采访背后的故事,于是我就写了下面这篇文字。

我既是记者,也是读者,我自己就特别喜欢看那种“记者手记”的文章,因为这样的文字更有趣,也更真实,甚至能传递出更多的细节和人物的侧面。OK,大家就先看“背后故事”吧!

========记者手记=======

张小龙的低调是科技行业最知名的一件事,他很少露面,除了去年7月24日,他在腾讯内部做的那场轰动一时的8小时演讲之外,张小龙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也鲜有记者能采访到他,因为腾讯公关部为他挡住了无数的采访申请。

这几年里,除了央视和一家以极客著称的媒体之外(“极客”是张小龙的另一个标签,这家媒体的确有这个优势,可我是财经媒体的一员,我们天生缺少极客气质,汗!),我应该算是第三个“采访”到他的记者。

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呢?因为这个采访过程极为艰辛,更是有那么点传奇色彩。

我第一次见到张小龙,是在去年7月的一个饭局上,就是在广州,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老总带我去的。听到此事,我当然欣喜,非常想跟小龙多聊聊。

可是,去之前,那个老总说:“我要说你是记者,可能小龙连我也不见了,小龙就是这个脾气,你不能多说话!”这个互联网大佬,与小龙认识多年,非常了解他。他去广州很多次,但这次正好有时间,另一个,当时也正是微信迅猛发展之际,他也想跟小龙聊聊移动互联网的事。

见面之际,他是这么对小龙这样介绍我的:“这位女士是我的一位朋友”,如此而己。

当然,这就是个朋友的饭局,这个饭局上说的内容,我从来没有透露过,但事实上,张小龙在这个时候其实什么都没说。

我看得出来,张小龙是个很有意思的人,面对不感兴趣的话题,对方说了十分钟,他只回应一个“嗯”。当时的一顿饭,两个小时,关于互联网江湖之事,对方说得兴致盎然,他愣没说上20句话。

但后来,当我说到微信好不好用时,小龙明显有了兴趣,还问我:“你为何要保存微信通话记录呢?”我说了理由,小龙听得很认真。对了,这个席间,他去外面抽烟一次,抽的是中南海0.8。

此前我已经知道,张小龙是个非常平易的人,与微信开发者、合作伙伴都有过见面,也非常健谈。但他的确不喜欢见媒体。所以,这一次见面的机会难得,我也珍惜。于是,我表现得很“乖”,其实是想侧面多了解张小龙,一个真实的张小龙。

今年3月,我再到广州。这个时候,微信已经过了3亿,微信已经开始改变很多,报社要做一个关于微信的报道。

我这个时候的确要想真正采访一次张小龙。可是,有了他的电话,没有用。打他电话、发短信自我介绍,都不成,他不回应。而采访张小龙这事,腾讯公关部已经拒绝了三次,腾讯内部的朋友也帮不了我。

那一次,为了采访到他,我先侧面通过腾讯的朋友了解到,小龙就在广州。于是,我选了一个周一的下午,因为周一通常都有例会,一般都会在公司。我先到了广州南方通信大厦,也是腾讯广州研发部门所在地。

我在楼下,徘徊再徘徊。这期间,则是等待朋友帮我安排,希望能通过朋友的渠道见到小龙。可是,我在南方通信大厦楼下等了一个多小时之后,仍无音讯,于是我决定自己闯一闯。

这么说吧,我其实是硬闯腾讯广州研发中心,“过五关斩六将”才再一次见到张小龙。

为了保护,中间细节及过程不说了。当在最后一关,我在接见室等待的时候,我一边拍些微信的奖牌,一边仍在忐忑,小龙要是拒绝见我,那太正常不过了。

可是,当小龙的秘书第三次来,并跟我说:“小龙的时间不多,他还要开会,但你跟我来吧。”我的确有种想哭的感觉。(我的读者们,你们能不能别笑话我,这真的不容易!

见到小龙之后,我坦承:“我是记者。”当时小龙的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我记得我们那次吃饭,我当时已经感觉到你是记者。今天本来不想见你的,也不能见,因为腾讯有规定。但你从北京来一次不容易,我还是见你一面吧。”

这不算是个正式采访,应该算是私人会晤,而且小龙也没有违反腾讯的采访规定,没有说太多有关微信发展的细节。但今年三月之际,微信公众账号特别火,微信商业化、微信的未来都是外界热议的焦点。这个时候,能感觉到,小龙特别冷静,他强调,“微信过热了”。

中间谈了很多,不说了。最后时刻,我跟小龙说:“跟你联系太难了,我有你的微信号,但搜索不到你的微信。”小龙没说话,笑了笑,递过来一张名片,上面有二维码。

我离开广研中心,在下降的电梯里,扫描了这个二维码,并发出了“Hi,小龙”的加微信申请,五秒钟后,小龙加了我。

整个过程中,我也没有想和小龙合影这个想法,这个完全不符合我对小龙的感觉。我甚至认为,我要是和小龙合影,那才真的“有损”这次见面。

我不是那种热衷于“率先爆料”的记者,我更喜欢深入观察一个人、一个公司,甚至产业发展趋势。所以,这次所谓的“采访”,小龙并没有讲太多的微信,没有什么爆料,我对此并不在意。我更在意的是,我想观察小龙这个人。

只有更了解小龙这个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微信,不是吗?微信是腾讯的一部分,同理,只有更了解小马哥这个人,也才能更好地明白腾讯。再往下延伸,其实,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产品,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所以, 在一切有可能的情况下,我都会以自己的敏感、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了解更多。所谓当一个好记者,其实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去了解更多,包括我昨天写到的对华为花粉的了解。

我以为,通过这两次与张小龙的见面,通过诸多细节对他的了解,比正式采访还来得更为深入和透彻。

我非常更珍惜我与小龙的友谊。加了微信后,有一次,我因为有点感想,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关于崔健的贴子,小龙点了个“赞”。

我是拿小龙当朋友的,因为对于技术发展、对于极客思想、对于微信未来,我们有共识。他是技术大牛,不用多说了,但他的低调、他的平易近人、他在这个所谓“采访”过程中对我的理解,我更感动。

小龙低调,不喜欢记者,而我偏偏是个记者,这正是在共识、友谊之外的另一种“较量”吧。

=======关于正文========

我本来要发在《21世纪商业评论》上发的正文。可是,我已经收到了杂志,但却在网上还找不到链接。

我理解,这是传统杂志的操作方式,希望大家买杂志来支持下。

所以,尽管我有原文,但我这里也不发文章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就支持下这杂志,但这个并不是最重要的。

我希望的是,大家通过我的文章,更看清微信的未来,这个才重要。

 

OK,正文结束。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