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很多人看《失孤》,是想大哭一场,洗洗肺。所以很多差评都是这么写的:本来想好好哭下,结果泪点根本不够多。有人吐槽故事太细碎,不够紧张,有人觉得井柏然和刘德华之间很有基情,有人搞不懂白衣女子到底为什么那么莫名其妙,失魂落魄在马路上找来找去,最后孩子找到了居然跳河了,还有人问,为什么叫《失孤》啊?
(资料图:电影《失孤》剧照)
我发现电影院挤满了一群白痴观众,只想像看二人传一样,看两分钟就抖一个包袱,三分钟有笑声,五分钟哭声起的电影。这一代观众的笑和泪仿佛一走进电影院就全权交给影片主创,好像顾客走进按摩院,只想躺下来不动脑子地舒服舒服。
导演显然没伺候好,这部讲述打拐题材的电影,第一感觉,不够惨,没有惨到撕心裂肺,连常见的小孩大声喊妈妈这种大招都没放,刘德华找到疑似小孩被养父母们挨打,也是那么轻轻掠过,特别不大鸣不放。
老实说正是因为不够惨,才敢买票进场。同样题材电影《亲爱的》这种煽泪大片因为出来的观众一个个失魂落魄哭掉五公升眼泪,让我觉得跑进去观看这样一场苦难简直是给自己找罪受。
不够惨的《失孤》,忽然来了兴趣,想看看拂去打拐事件身上的泪点与痛点,它原来的面貌。
最大看点自然是刘德华,这位老牌香港明星,身上满满香港精神,几乎只要看到他,就会想起他在香港宣传片中微笑劝诫民众:今时今日,甘个服务态度是唔得噶。刘德华堪称劳模,鞠躬尽瘁,连一口普通话,都已经好到非常,即使还有点港普风味,他也在努力修改着这种痕迹。
晒黑,胡子拉碴,衣衫脏乱,的确有点风尘仆仆的意味,唯一的缺点恐怕是牙太白,太整齐。有个美国专栏女作家曾经跑到底层去体验生活,尝试各种服务员清洁工的生活,她发现即使把自己伪装得一贫如洗,但是身体的健康状况也好过绝大多数底层民众。刘德华扮演的角色也是如此,一眼看上去落魄,演员本身良好的健康状况无法掩饰。但已经足够好,角色本身沉默寡言,是个二话不说的行动派。
从一开始他在旁人议论中神色木然照样发着传单,导演就努力在证明这样一个事实,找一个孩子找15年,无数人都会觉得这是件可以放弃的事,你该回去过自己的生活,但男主角认为:这种寻找才是生活,只有在路上,他才像一个父亲。
于是电影拍得像一部公路片,他一直在路上,中间穿插着几个帮别人找孩子的故事,出于真实性,线索从不连贯,这大概是为什么大多数观众觉得故事太零散的原因,刘饰演的雷泽宽从来没当过打拐案件的英雄,只是像乞丐一样,渴望别人的关注能给他一点希望。只要有线索,他就去找。只要别人想找,他就陪着去。
寻找到底有没有意义?人海茫茫,大海捞针一般地找,是不是一种徒劳?出于同一个目的,雷泽宽帮一个曾经被拐卖的孩子,井柏然饰演的曾帅,踏上寻亲路。在另一种寻找中,他找到了父亲的感觉,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已经长大成人的失踪儿童。
这有点像妮可·基德曼演的《兔子洞》,忽然失去孩子的母亲,在儿子的高中生好友身上寻找慰籍。但《兔子洞》是场幻梦,主人公终究要走出来,接受死亡这个无情的事实。它把失去变成一场只要时间够长就可以接受的悲伤。但寻子不是,寻子是只要希望在,就有找回的可能。影片中那个莫名其妙去跳河的白衣女子,无非是在佐证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你以为再没有希望,一切可能都将消失。
雷泽宽帮曾帅找到亲生父母,他在大桥中失声痛哭,想的一定是自己也会有这么一天,抱着走失十几年后长大的儿子又笑又哭。
孩子丢了,没有人的生活可以如常,雷提供的寻找版本,看上去像是一场终究徒劳的努力,只要你想到那些可能的事实,或许孩子早就死亡,或许他根本不知道自己非亲生,或许他已经开始全新生活根本不想认一个乞丐般的父亲。但对雷来说,他在茫茫寻亲路上,释放自己作为一个父亲的愧疚,只有一直在找,才对得起儿子。
影片公映,给了这个真实人物一个最大的舞台,只要多一个人看这部电影,他就多了一分希望。他的希望增大无数倍,果然执着于一件事,这件事就能变成一个最伟大的结果。
的确不够惨,但希望又一次得到了延续,或许电影本身瑕疵多多,可这种希望让人感觉一切并没有完。
他的生活不是悲伤,他的生活只有一个版本,就是希望。
作者:毛利 “看上去很猛”两性情感专栏作者,著有《当待业女遇上草食男》、《一纸谈欢》,在《看天下》、《家人》、《优雅》等撰写情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