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包”电影的前世今生——从《庐山恋》到《小时代》

看起来,这是一个烂俗到底的暑期档。

《变形金刚4》动用前所未有的“中国2元素”,迄今18亿人民币票房砸开了一个烂俗而多金的中国暑期档;而《小时代3》随后宣告,不管影评人服不服气,我一天一亿就这么来了。他们仿佛还雇了不少影评人,在文艺青年聚集的论坛、小站上小骂大帮忙,其中最有趣的论调是“四娘是真肤浅,韩寒是假深沉”,其实,人人都爱肤浅,只是你不承认……

跟“肤浅”比起来,“烧包”更对这个暑期档的路数。自从“土豪”“土豪金”风靡,中国青年把面对金钱的那一丝腼腆的遮羞布都扔掉了,“土豪,我们能否做朋友”,大家一起使劲,面对金钱虔敬地顶礼烧包起来,那认真投入的劲儿,直教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刺(拜)金时代”的真性情。

话说,奥黛丽·赫本的罗马固然文艺,和杨幂郭采洁的罗马比起来,是不是少了很多烧包的快感呢?一群妹子穿着曳地华服大呼小叫穿过罗马街头,若是有艺术家拿来做一尊雕塑,装置在罗马的街头,用来作为这个“刺金中国二时代”的标志,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电影《小时代3》海报)

不要表现得捶胸顿足要对这个“小时代”哀其不幸,事实是,这么多年来,大家心知肚明,票房最火的电影几乎从来都不是好电影,而是俗到家的电影,特别是那些“烧包”电影。

所谓俗到家,就是恰好击中了这个时代的软肋的俗。比如《红高粱》,谁看的是张艺谋的深沉啊,禁欲太久,人家都是来看“高粱地”的好不?只不过,《红高粱》时代的俗,还得配上庄严的寻根底色与作者精神。那个年代的导演时尚是,一个比一个狂野,但是谁都不敢太俗。

(电影《红高粱》剧照)

更经典的“烧包”例子,是很久很久以前,大约1980年代初,有一部挺烂的电影叫《庐山恋》(据说现在还在庐山每天放映),说一位归国华侨青年美女(张瑜饰),在庐山寻找爱情的故事。这部电影的政治意图是说统战、说新时期,但是老百姓看的是“第一部吻戏”“张瑜换了一套又一套衣服”。当时的《大众电影》讨论这部电影,就谈到了电影没剧情、女主角频繁换衣服的问题,但是对离开时尚多年的观众来说,大家就是要看张瑜换衣服呀,管它什么剧情。

(电影《庐山恋》剧照)

那一年的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张瑜获得了120万张投票,这些投票都是怎么来的呢?《大众电影》杂志上剪下来的,绝对没有任何水分的一票票寄出来的。家家户户的桌子玻璃板下面,都把《大众电影》张瑜那期的封面压在下面。青春靓丽的姑娘,久违了。

1980年代初,另一部男性“烧包”电影《少林寺》,靠的是李连杰们大秀胸肌与真功夫。荷尔蒙电影实在离开中国电影市场太久了,观众如饥似渴,看个两遍三遍不在话下。这部电影狂到什么程度呢?一毛钱一张的电影票,收了一亿票房。如果按照现在80元的票价,那就相当于800亿票房,绝对是影史第一。

然而,张瑜李连杰们的“烧包”路线没有走太远,第五代开始“霸占”中国银幕,文艺片畸形发展,商业片走投无路。张瑜李连杰们也纷纷出走异国他乡。此时,正值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放盗版港台片的录像厅成了大陆青年看“烧包”电影的流行去处。当时周润发、张国荣是最“烧包”的华语巨星。1986年,《英雄本色》上映,周润发用墨镜风衣的“小马哥”形象,征服了全球华人的心。随即,张国荣参演《霸王别姬》,开启“同志美学”的“烧包”范例。

不久之后,刘德华、黎明、张学友、郭富城“四大天王”一统娱乐江湖,左右整个九十年代“烧包”指数。那年头,追星族的床头,挂的都是港台明星的招贴画,林青霞、张曼玉、王祖贤、钟楚红……美女如云,个个风华绝代,只有过去了才知道,原来,那就是我们最好的最“烧包”的娱乐年代。

在那个最“烧包”的娱乐年代,GUCCI、LV、香奈儿、爱马仕还很遥远,锥子脸还没有流行,人们还不以穿秋裤为耻,但是明星们的魅力却各领风骚、势不可当,他们带领的风尚总能风靡一时。明星们无须靠品牌抬身价,在他们的个人魅力前,时尚品牌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大约是2000年,在柏林电影节上,章子怡身着香艳的大红肚兜装,突然挽着张艺谋的手抢上台去,共捧银熊,就此展开了一段国际章之旅。章子怡从此也成为中国最会出风头最懂“烧包”艺术的女明星。中国明星受此启发,纷纷要提升自己在国际秀场亮相的机会,秀场站台的热情日益高涨,终于把巴黎站成了中国的巴黎。在时尚品牌和明星们的共谋下,现在的明星们,已经彻底物质化了,即使姚晨这样打“公知”牌的女明星,也常常被打扮得像只花枝招展的时尚公鸡,登上时尚杂志封面,更遑论范冰冰、李冰冰?

(资料图:2000年2月,德国柏林,张艺谋章子怡携手亮相柏林电影节)

时尚,在中国正进展到如火如荼的物质阶段(初级阶段),《小时代》这样的派对电影应运而生,不过是时下物质时尚的一种映射。《小时代》里的“壕二代”所展现的无非是一种时尚初级阶段的“惊叫”效应和“炫富”效应,“哇,爱马仕耶?!”“我有保时捷你有吗?!”她们的“烧包”确实是一种彻头彻尾不加修饰的物质“烧包”。跟“四大天王”时代比起来,这种“烧包”简单直接,不需要有太多个人魅力,直接把名牌套在身上,然后尖叫几声,再把脖子扭几扭,摆出一个傲慢的姿势,“壕二代”们立刻就屁颠屁颠地跟上来三呼万岁了。

套用那句“四娘是真肤浅,韩寒是假深沉”,《小时代》到底是真“烧包”还是假“烧包”呢?无论真假,我都希望这个属于土豪的烧包二时代赶紧过去。我想,如果我们注定要为“烧包”电影掏钱,请电影界赶紧想想办法,行动起来,给“烧包”的“四娘模式”升个级吧。

作者:李多钰,资深媒体人、作家。曾任时光网总编辑、TimeOut中文版总编辑、新京报副总编辑等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