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在流沙世界里行走

在流沙世界里行走

文/韩松落

去年九月,王菲发微博暗示离婚的当时,我正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一起,乘车去“快乐男声”现场看比赛。王菲微博出现二十分钟后,离婚消息被证实,所有人都开始忙碌,有人电话调度,有人摊开笔记本现场写稿,车厢里一片荧光闪闪。

娱乐版的惯例,“王菲无小事”,参考王菲结婚、生育的报道规格,离婚事件的叙述周期,至少也会持续半个月,未来三天的头条,以及半个月之内的专题、评论题目,已经有了着落。周末显然已经被毁了,几天后的中秋假期也岌岌可危,记者们开始写调侃段子,凤凰网制作了“广大媒体从业者给明星们的一封公开信”,朱红色的大字写着“请勿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宣布离婚”。所以,谁也没有想到,一周之后,这消息就已经从谈资榜上沉没。

这沉没,和王菲与李亚鹏的果断有关,他们没有任由传言持续,也没有添柴火,“没有第三者、没有婆媳不和、不牵扯财务问题、不是悲情狗血剧……不会出家”的声明,断绝了所有后续消息出现的可能,没有后续消息,就等于停止喂养,一个事件的新闻生命,自然断绝。

但一周的热度,对王菲来说,还是太少了,少到让似怨似嗔的记者们都感到愕然,而那正是当下的趋势——新闻事件的关注周期,越来越短,新闻人物,越来越快被遗忘。我们对“好声音”、“我是歌手”、“快男”、“超女”中出现的各色人等,惊艳时也是真惊艳,遗忘时是一点渣滓不留,还有《一代宗师》、《一九四二》、《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引起的全民共议,转瞬就被淡忘。从狂热到淡忘,所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少,网络的“十五天定律”(对人和事的关注不超过十五天)已经变成“七天定律”乃至“三天定律”。

不只娱乐世界是这样,那些曾经引起我们切身之痛的人和事,也是转瞬沉没,沉没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人建了一个名为“中国之烂尾新闻”的微博,试图追究这些事件的下落:“对于烂尾新闻,我们能做的是不断地将这些沉下去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拒绝遗忘,拒绝健忘……看看我们都忘了哪些?看看多少是‘已解决’,多少还在‘处理中’,又多少是‘无下文’”。事实是,提醒往往只提示着遗忘,风暴中心的人,起初也会感到烦恼,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解决事情的秘诀:等待遗忘到来。而且,遗忘到来的速度在加快,他们不需要等太久。

齐格蒙特·鲍曼用“流动”描绘这种趋势,在《流动的生活》中,他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个人的成就无法固化为永久的成就,因为资产很快就变成债务,才能很快就变成无能”。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没有什么可以免受用之即弃普遍规律的支配,也没有什么可以被容许在过气之后继续存在下去。无论有无生命,一切事物的恒久性、持有型、坚韧性,都是无以复加的危险”,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像是在流沙上行走,在薄冰上起舞,必须迅速生活,时刻保持警觉,勘察世界的最新进展,不断“去除自身过期的属性”,以免“死抱着不再被看好的东西,害怕错过了掉转方向的良机”。

在流沙上狂奔,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技能,我们从某人某事搜索量的减少,在搜索热度排行榜上位置的下降,从“我还好,你也保重”、“致我们终将逝去的……”不再被用于造句,嗅出转向的气息,在“元芳你怎么看”最热的时候,感到危险的逼近。突然,所有人决定了:遗忘。没有一声号令,也没有一点回响,遗忘来了。就像黑石沙漠的火人节节日(Burning Man),人们骤然到来,狂热奔放地建起一个“城市”,八天后骤然离去,所有的东西都随身带走。那个节日,是我们此刻流动生活的最贴切象征。

在遗忘戛然而至之前,必须预先发现下一个追随对象,哪怕下一个对象并无区别,就像华晨宇和陈翔并无区别,微信和微博并无区别,重要的是发现和追随,重要的是奔逃的动作,因为流沙在脚下飞速移动。

没有人是赢家,除了流沙。德·昆西的《英国邮车》里,流沙吞噬了头戴玫瑰花冠的女郎,但哭泣与钟声瞬间被一声咆哮终止,那咆哮,“是吞噬一切纷争的胜利回响”。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