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看韩国电影,想中韩差异

中国电影已经远远落后与弹丸小国韩国,原因何在?

第一次爱上韩国电影是因为《漂流浴室》,那种残忍冷酷的叙事风格令人内心极其震撼,从此对韩国电影刮目相看。记得影片中有一个细节:一个人抓到了一条鱼,他切下了那鱼身上的几片肉之后,又把它放走,那鱼还真地游走了。这情景残忍至极,诡异至极,竟至于长久铭刻于记忆深处,不断闪回,再也忘不掉。

从此以后,我对韩国电影情有独钟,觉得水平比好莱坞电影高出一大截,中国电影就更没法比了。中韩电影的差距尤其表现在以下几类影片中:

第一类是悬疑破案片。

有一次,看了一个根据未破谋杀案拍的电影《那家伙的声音》,电影虽然一般,但是也不是中国电影能达到的高度,因为它写了警察的无能,罪犯逍遥法外,善良的人们悲观失望。这都是中国通不过审查的写法:警察不能是坏的,案子不能破不了,结局只能是善战胜恶。中国电影什么时候才能摆脱这种幼稚病和少儿化的倾向?所有的镜头必须是儿童能看的;所有的道理必须是儿童能懂的;好人必须胜利,坏人必须失败。只要这点不改变,中国电影永远没希望。

再如,《杀人回忆》,这也是一部重口味的片子。在感觉生活沉闷的时候,只有这样的片子能使人得到真正的娱乐。影片是一起真实案件,至今未破。令人想起早年看过的一部小说《法官和他的刽子手》,如果没记错,也是一个追凶的故事,追踪的线索总是失之毫厘,让人看到最后充满了遗憾和惋惜。看完这个片子,想到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的差距,觉得中国电影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第三个例子,《吻我杀我》。杀手(男人)与雇主(女人)之间的情感发展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尤其是片中贯穿始终的幽默感,令人叫绝。跟无厘头式的耍贫嘴完全不同,是真正令人忍俊不住的幽默。相信中国影人绝对拍不出这样的电影,不是因为编剧低能,编不出这么好的剧本,而是电影局绝不会批准正面描绘一个杀手的人生。

第二类是政治战争片,主要涉及南北关系及政治黑幕。

例如《共同警备区》,该片对南北朝鲜的关系有深刻刻画。让人为“兄弟阋于墙”感到扼腕叹息。观后有一个感慨:南方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其中有对北方政治逻辑客观的展现。可以推测,北方是拍不出这样的电影的。

再如,《太极旗飘扬》。该片具有史诗的气质。战争的残酷表现得非常真实。跟那个南北哨兵交朋友的片子(《共同警备区》)不同,这是真正的“兄弟阋于墙”——两位亲兄弟,一个属南,一个属北。然而,兄弟的情谊永远超越政治的阻隔,那情谊表现得回肠荡气,令人潸然泪下。

揭露黑幕的片子,如《实尾岛》。惨烈,悲壮。因为不了解韩国历史,所以看片时,始终怀疑是虚构的,而不是历史真实事件。如果是历史真实事件的重现,那实在令人佩服。连这样的黑幕都能拍出来,别的历史事件还有什么不能说的。中国电影相比之下,不要说当代政治黑幕不可涉及,就连历史上的国共两党斗争,也很少见到能够忠实重现政治敌手逻辑的客观描绘与深刻刻画。

第三类是社会生活片。

例如《优雅的世界》,本想看看韩国人如何诠释“优雅”,意外的是,看到了一个黑社会的故事。混黑社会的主人公自己整天打打杀杀,可是将老婆孩子送到加拿大,过幸福而优雅的生活。他看着孩子们寄来的记录他们日常生活的录像带,泪流满面。影片令人深思:人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

再如《台风》。它涉及人性的深处,十分深刻。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利益;敌人与朋友;人性中的善与恶。从故事到表演,都很精彩。每个细节都那么耐人寻味。看这样的电影是一种真正的享受,是精神的盛宴。相比之下,中国的《夜宴》像是小儿科,要干瘪得多。虽然《夜宴》的故事也不错,可惜几乎是《哈姆雷特》的翻版,缺乏自己的创意。古典的东西不是不可以翻拍,日本的《乱》就是《李尔王》的翻版,没什么不可以。这样做至少可以保证故事是站得住脚的——它当然能站住脚,事实上它已经经受住了几百年的考验——但是我们的创新呢?为什么中国电影在编剧上永远显得无能?就连弹丸小国韩国,我们也是望尘莫及。到底是中国电影人就是低能,还是有别的原因(体制把人的创造力阉割了)?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我们中国人拍出《台风》这样水平的电影?

作者:李银河   社会学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