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搭档文章白百何
《失恋33天》里的俩“闺蜜”文章、白百何,同期身陷囹圄,一个自责咎由自取,一个被传情变离异。俩人身上的顽疾,均是以小充大,小妞与小爸,却爱摆出女王与大帝的姿态,被百姓揭竿而起,拉下宝座也是分分钟的事。谁是起义的带头大哥,当然是娱乐媒体,你诚心相待,他是再世观音,你臭脸相迎,他便是黑白无常,上天还是下地,明星的情商决定。
“周一见”的话题落幕许久,文章马伊琍且行且珍惜,恩爱一如从前,姚笛寄情工作沉默不言,白百何陈羽凡怒斥婚变,离婚声明始终未见。众神归位,只是那些伪装早已被群众看清,各路人马纷纷研究起公关问题,圈内无数明星被当成正反案例,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成了一门深奥的学问。
差评专业户:文章白百何
在各大媒体评选的明星好感度排行中,文章、白百何总是成绩傲人,名列前茅。白百何扛起小妞大旗后,顿生大小姐脾气。离婚传闻如月经般一有新作就准时报到,传拍杂志迟到臭脸嫌路远,还被曝踢门与女记者抢厕所,态度嚣张。人前清新袭人,人后甩脸腹黑,白百何渐渐失去宠爱。白百何直言说话直接遭暗算,但是亲,霸气还能得宠的只有千颂伊,闲杂人等都叫耍大牌好吗?没点黑料,谁会对无辜弱女子下手。
《快乐大本营》文章狠踢杜海涛
物以类聚,文章也是著名的“两面人”。荧屏上,他是痴情的小爸爸,宇宙的好男人,私下,他却是记者们嗤之以鼻的难搞对象。走红之后,文章狂妄自大、骄傲蛮横,2013年西安宣传因“不吃油泼面不上通告”被媒体讨伐,更被工作人员爆料:“我们告诉他屋内不可以吸烟,他就直接把烟头按在了沙发上。”专访敷衍了事,烟不离手,更是看人下菜、欺凌弱小,文章及其团队在圈内早已差评见底。出轨事件落得千夫所指,纯属自己作死。
拉黑叫板:郭德纲
郭德纲霸气侧露
郭德纲、冯小刚这些“小刚炮”们教训记者与媒体是常有的事儿。不靠形象吃饭,又天性好强,促使他们敢于跟媒体叫板。德云社弟子殴打记者,北京台台长去世,郭德纲微博发“囍”字配打油诗,激怒北京台呼吁封杀。郭德纲的土匪气势,分分钟都能干出剿城之事,他不把媒体当活佛,同样也不敢拉黑全天下。北京台呼吁全国媒体封杀,没几家愿意响应,除了春晚,郭德纲节目照上。在与媒体的博弈中,郭德纲毁誉参半,想不低下傲娇的额头,也唯有这些大哥明星才担得起。
情商模范:范冰冰
论明星与媒体的关系,范冰冰永远是模范三好生,容貌好、话题好、财力好。发布会多番自曝男友,“豪门”、“花瓶”,她大方接招,永远不会让记者失望。该有的绯闻,任其扩散,不该有的八卦,就告到底!说她整容,她带着人马到医院鉴定,说她抹黑章子怡,她态度强硬对簿公堂。经得住多大诋毁,就担得起多少赞美,这是范冰冰,即是话题女王,也是当代秋菊。从前任宣传杨思维那里,范冰冰学了不少,她跟八卦周刊斗,与正规媒体和,懂得用独家合作去置换负面,把舆论掌握在自己手中。
冰冰第二:杨幂
范冰冰成功了,自然有千万个冰冰涌出来,这其中最成功的便是杨幂。杨幂大婚广发喜糖,连那些常年黑她的博主都人人有份,打脸也罢,求和也罢,光是这份豁达就常人难及。出征米兰时装周,用时尚媒体包装大咖形象,又接受天涯访谈,直面最无节操的网友。脚臭供氧,酷爱自黑的杨幂没等人家泼脏水,便自备了难碎的钻石心。
悬崖勒马:张亮
奶爸张亮走红
有人高歌猛进,也自有人悬崖勒马。暖男张亮凭借《爸爸去哪儿》神速爆红,性感大长腿,又有无敌好厨艺,既能养眼又能糊口,立马扑倒了大批粉丝。走红之前,张亮是顶级男模,模特的高大冷运作完全不适合明星。在张亮团队眼里,跟媒体打交道就得靠各项严控,控制采访时间、控制记者数量,由此彰显如日中天的地位。在湖南录节目后拒绝采访,让各路媒体扑空,采访难度超一线明星,连粉丝都呼吁其该换团队了。差点被亲手捧红他的媒体埋葬,幸好张亮团队逆转态度,该公开道歉的道歉,没能采访的事后补救,很快与媒体重归旧好。
有颜就行:韩国欧巴
欧巴虐我千百遍,我待欧巴如初恋。这些年韩国男神来中国捞金的恶迹罄竹难书,但神奇的是媒体中依然满是欧巴们的亲妈饭。采访提纲要大刀删减,这不能问那不能问,每个问题都有标准答案!想一亲欧巴肉体,采访得隔开几米,合影不给签名不让,欧巴走到哪里,都有经纪人保镖的铜墙铁壁。尽管团队黑脸当前,欧巴们依然坚持挥手微笑,粉丝和媒体也就都认了,这是经济公司的错,欧巴们依然颜好有礼貌!
如何公关媒体才是好的?有钱就行?文章欲买照片天价不封顶,没拿下,媒体缺了谁都能活下去。与媒体相处,是日积月累之事,就像谈场恋爱,即使闹闹小别扭,最后也能知道谁是真爱。王菲李亚鹏是例子,爱女被跟拍,李亚鹏对记者动粗,离婚被截车,王菲低头无言没有怒,她总是多一份气度。离婚后,李亚鹏身陷慈善质疑,王菲依然在神坛里云淡风轻。
明星与媒体,前者是娱乐圈的豪车,后者是助力的燃油,没有媒体,明星自难远行。若明星得罪媒体,那就坐等一场文字狱,在口诛笔伐中难有翻身之力。所以,明星们,跟媒体做朋友吧。一方有难,八方点赞?NO,媒体会送你茶叶蛋。(朱秩用)
刊于《课堂内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