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人韩剧病

金秀贤(资料图)
金秀贤(资料图)

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走红,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韩剧热”。

这部“外星人来到地球,发生浪漫爱情故事”的电视剧,一度创下了韩剧在国内收视的历史最高—根据国内播放平台爱奇艺的数据显示,2013年12月18日,由全智贤、金秀贤主演的韩国SBS剧《来自星星的你》在爱奇艺、PPS上线首周播放量破千万,前4集内容在两周内拿下2300万的播放量,上线12集后播放量冲破4亿,更新15集后破5亿,更新17集后破8亿。到2月19日,该剧播放量冲破10亿大关,刷新了韩剧播放纪录。

一时间,星星燎原,欧巴风靡。一场不聊“星你”的聚会,最难将息;至今不知都教授为何尤物的男女,难免羞愧。

韩剧在中国有过高潮。大约10年前,《大长今》、《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等韩剧也可谓气势极盛。从2005年左右,韩剧受到美剧和开始“回水”的日剧的双重夹击。一批经典美剧如《越狱》、《绝望的主妇》、《迷失》及《电车男》、《野猪大改造》、《白色巨塔》等风格各异的日剧开始占据主流,韩剧热慢慢退去。

也正是从那时起,美剧开始真正成为和中国年轻人(都市白领)密不可分的文化产品,在以电脑和互联网为载体看剧的人群中,基本形成了以美剧为霸主,日剧、英剧、港剧乃至泰剧、台剧百花齐放的态势—韩剧最多就是百花中的一支,尽管始终拥有庞大的受众,但在主流语境中处于相对失语状态。

直到两位“欧巴”气势汹汹杀来,直到李敏镐和金秀贤合力让韩剧终于在当地中国社会语境中觅得了一把交椅—那些原教旨主义美剧迷、日剧迷、英剧迷们,最后也不得不低下了他们高贵冷艳的头颅。

原因何在?这10年间,韩剧苦修内功,终于拍出了神作?李敏镐、金秀贤比张东健、元彬帅出了10倍?韩国女星换了更好的整形医院?

就“星你”本身来看,除了百年幼女恋、国民女神丝化和外星人不能和地球人接吻否则会死这几个尚有新意的桥段,“星你”整体和韩剧传统的王子公主(灰姑娘)恋没有任何区别。韩剧过去遭人诟病,是因为其“简单粗暴”的套路和情节,而“星你”恰恰是将这种简单粗暴发扬到了极致,但它又为何偏偏爆红?或者换句话说,它又为何能和今天的中国女性一拍即合?

病因一:爱情偶像剧界无敌手

放眼世界,只有韩国人坚持在爱情偶像剧道路上一条道路走到了黑。如某些体育运动一样,当全世界只有某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发展时,包揽国际比赛全部冠军就很轻松。

爱情偶像剧源于日本,其代表作是被称为“三神器”的《东京爱情故事》、《恋爱世纪》和《悠长的假日》,都差不多是20年前的作品了。当代日剧中已少见爱情偶像剧,其和爱情主题有关的,大部分是如《求婚大作战》之类的轻喜剧或反映现实社会问题的作品如“婚恋三部曲”(《不能结婚的男人》、《不结婚》和《最完美的离婚》)。

当然,现在的日本也并非完全不拍或拍不出爱情偶像剧。《萤之光》、《一吻定情》、《交响乐情人》等也能引起话题,但日式爱情偶像剧已经走偏,风格和韩剧有不同,更重要的是这类作品在日本确实数量不多。美剧中的爱情偶像剧更少见,《吸血鬼日记》算走了个偏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和泰国等国的爱情偶像剧数量倒是不少,但和韩剧比,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劣势,如资源不足、制作水平有限、文化差异等,导致韩剧独揽风骚。

再说国产剧,相比于武侠片、历史片、家庭伦理片、反腐片以及无处不在的抗日神剧,爱情偶像剧本非中国电视剧强项,且国产爱情偶像剧有一个很大特点:基本等同于北京爱情偶像剧,如《北京爱情故事》、《奋斗》等,都有鲜明的北京地域特色,文章、佟大为等国产爱情片的代表性男演员也具备鲜明的北京青年的感觉,往往话唠、粗心、大条、嘴碎、小狡猾配合大善良,和韩剧里的王子们差距遥远。

更重要的是,如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都市生活的扩展也给韩剧新高潮烧了把火。几乎99%的韩剧都在首尔拍摄,顺带反映了首尔这座世界级商业大都市繁荣、便利、光鲜和时髦的生活。“星你”里都教授住的,不是日式宅院(如机器猫中野比康夫的家),也不是美式郊区别墅,都教授的住所,是一种当代新兴的所谓地标式高层豪华公寓。这种豪华公寓流行于纽约、香港、新加坡,国内上海的汤臣一品、广州的凯旋新世纪和深圳的东海国际都属这类住宅。其代表的当代梦幻生活,对向往和在国际一线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来说,非常具有代入感。

病因二:欢迎来到男色时代

更重要的是女权主义的兴起。在网络争议中,“帅”成为无可争议的挺韩辩论词,话题终结词、基本让反对者无话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长期以来,世俗社会可以包容英雄配美女,可以包容男性在不影响事业的情况下追求女性外表美,却不推崇女性追求男性外表美。

但现在的女性,也开始高调地喊出:我们需要美男,我们需要男神,并将对这一需求视为新兴女权对传统男权的反抗。这个传统古已有之,以颠覆男权著称的女帝武则天,就有诸多宠幸的美男子如薛怀义、张昌宗和张易之兄弟等。

女性爱美男,是后现代人类社会经济的反映,正如林黛玉不会爱上焦大和薛蟠的文艺理论是贵族小姐的身份使其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尽管当代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婚恋中经济依然有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由于男性在脱离体力劳动和战争后的社会相对重要性大为下降,更多经济上独立丰足的女性,也开始对男性提出了更多经济以外的要求。即内外兼修、才(财)色兼备等。很多城市女性长期单身,而否定追求者往往会用到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没感觉。这种没感觉固然很多是由于精神无法沟通造成的外表上的难以接受也是重要原因。

更遗憾的是,对外表的雕琢暂时还不是当下中国男性接受的主流教育,固然很多男性开始自觉减肥、健身、追求打扮甚至整容等,但中国男性追求外表美的积极性和经验度还是远逊于女性,这导致社会上美女不少,但有钱男人少,有钱又帅的男人更少。在中国,帅与富、帅与才往往不可兼得,直接导致很多高要求女性选择继续等待。

病因三:平庸机械的两性相处模式

中国女人急需美男,而韩剧男星所体现的美学风格,恰到好处。人类的美学概念并非从天而降,从来都是历史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唐朝以丰满为美,和统治阶层的骑射属性有很大关系;明清以羸弱为美,反映了汉族知识阶层与耕战的割裂,即文人不知兵,武人不识字。荷兰学者高罗佩曾描述,明清的理想的男性往往被描述成文弱书生,多愁善感,面色苍白,双肩窄小,大部分时间泡在书本与花丛中,稍不如意就会病倒。

新中国成立后,又一度盛行用劳动的粗壮美学压制资产阶级美学。改革开放后,因布尔乔亚式美学的再度回归,奶油小生很是流行了一下,随后又遭遇了以高仓健为代表的现代硬派美学的冲击。

直至近日,中国社会普遍以高瘦、尖脸的女性为美,以长腿、高瘦的韩式男性为美。韩式男性美的流行绝非偶然。有观点认为,韩流之所以在日本也取得成功,是因为日本战后一直盛行规矩、被动、温和、软弱的“草食男”形象,木村拓哉、织田裕二等扮演的都只是社会里的普通人,没有特别过人的天赋和才华,相反却有普通人的种种缺点,如软弱、犹豫、承担过大的社会压力等。相比之下,服兵役的韩式男星显得既耀眼又可靠。

和美剧、英剧等突然依靠神作如《冰与火之歌》、《唐顿庄园》、《福尔摩斯》等怒红一番不同,韩剧此次沸腾是一个积累性过程,也就是说,之前其实已经悄然不动烧到90度了—《继承者》和《星你》让这锅水彻底开了。

面对此次韩流,最凶猛的观点莫过于“韩剧是中国女人的AV”。有趣的是这一观点恰好被女性韩剧迷拿来作为了更有利的武器—既然你们男人可以看AV,可以喜欢苍井空、波多野结衣,那为什么我们女人喜欢韩剧就有错?

从文化产品提供的精神慰藉本身来看,韩剧可能和AV确有异曲同工之处:男女都通过它们来满足自己的意淫。问题在于,两者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女性韩剧迷所展现的狂热远远高于躲在家里观摩AV的男性。在日本,狂热的中年妇女往往会用储存的私房钱大量购买韩剧的相关产品,甚至有因此负债累累的;在国内,上海世博会时,过于狂热的“东方神起”的女粉丝挤伤了维持秩序的武警;最近还有金秀贤女粉丝包下飞机头等舱的新闻……从现实中看,女性韩剧迷为此投入的经济与时间,远远高于男性下载一部免费AV或在微博上粉一下苍老师。

韩剧欧巴和日本AV竟然分别为中国的男性和女性提供了如此之高的慰藉,从一个侧面看,会不会反映出目前中国社会男女的不幸福指数较高?有文章论及韩剧热,指出这是由于东亚女性缺乏性生活导致的,正因中国的两性相处模式如此平庸、机械、非浪漫和受世俗桎梏,所以中国女性才会从韩剧中得到如此多的安慰—潜台词自然“都是你们臭男人的错”。

而即便是让中国女性得到安慰的韩剧,在性与爱的处理上也仍旧是保守的。按美剧节奏,千颂依和都教授早就该啪啪多少回了,但在“星你”中,两位孤男寡女多次同室过夜,都保持了坐怀不乱、相持以礼的节奏。这固然和东方人的含蓄文化传统有关,但似乎也是一种割裂,加重了韩剧虚幻缥缈、不切实际的特征。

 

外番

可笑的男女权碰撞

由社交网络推波助澜的这波韩剧热,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男女对垒局面。尽管并不是所有女性都喜欢韩剧,也并非所有男性都不喜欢韩剧,但参与讨论的双方都被简单化和脸谱化了—批评韩剧者一律被简化为“那些傲慢、自以为是的男(女)人”。如此大规模的“男女对垒”,导火索竟是一部韩国商业肥皂剧。

更有趣的是,一拨男性“公知”或知识精英,也开始放下身段,投身韩剧热。他们常常被揶揄为“讨好年轻女生”,多少有点里外不是人。其实老男人或主动或被动地迎合女性审美,甚至成为相应专家,古往今来并不少见,无非是把学习对象从诗歌、俳句、音乐等进化为韩剧。摒弃“泡年轻妹子”之类的阴谋论,通过学习这些去了解女性,试图进入女性的内心世界总是没错的。这跟上世纪80年代男青年为了获得异性青睐而去学习弹吉他、写诗并没有本质区别。

所以韩剧热引发所谓的“男女权碰撞”,恐怕是一场可笑的闹剧,正如韩剧受追捧的核心是亘古不变的王子情结(王子情结本身就是男权社会的产物),男女围绕韩剧的爱也好,恨也好,都是旧式的。明清士大夫痛恨才子佳人式的文艺作品遮蔽女性心灵,败坏社会风气。这和现在指责女性沉迷韩剧的套路实则大体相同。

没有比用男权、女权概念去讨论韩剧更可笑的了。中国女性用热爱韩剧间接表达了她们对中国男性的抗议,看似是一种女权声张,但她们对完美无缺的韩剧男主角的爱,从本质上又体现了女性对金钱、力量、权势的崇尚,丝毫不能展现女性的自尊和独立,反而充斥着对现实的哀怨和自怜。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