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晚上我都在看《朱镕基答记者问》,在看书的时候,很容易让脑袋放开以后想到总理答记者问时的情形,我感觉朱总理是我最崇拜的总理。总理答记者问是我们的楷模,中国官员的楷模,尊重记者、信任媒体,当然这个信任是有底线的。很坦诚表达自己的心声,对国内来说表达中央政府的心声,在国际上很好地表达中国人的声音。总理答记者问也很实在,极少看到他说套话、说空话。用事实说明问题,做出很实在的判断,当然也很幽默,这个书实际上冠了很好的题目,就是“领导干部怎样面对媒体”。
——湖北省孝感市市长梁伟年
我认为媒体就是媒体,媒体就是一个执政者与人民沟通的桥梁,我们知道嫁娶要媒,不可能让媒体变成党委、政府的一种附庸,也不可能变成一个完全跟着它转的实体,我们认为实际工作中就是既要把媒体当作政府声音放大的喉咙,也要把媒体当作把人民群众的声音搜集起来反馈到政府,让政府了解群众的一种途径。跟媒体的沟通就是跟公众的沟通。
——湖南省益阳市委书记马勇
领导干部面对媒体,在我们学术圈子里面叫政治公共关系,或者政治传播和政治沟通,这在国际上都是非常普遍的。过去我们对这些问题不够重视,这几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们也非常重视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
从这个书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国的形象,包括政府的形象。领导人是一面镜子,特别是国外的公众和媒体了解一个国家的形象,当然他可以通过很多的方面,但领导人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朱镕基非常成功的是在国内外媒体中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形象。
第一个,他尽显他的英雄本色。我觉得朱镕基是一个非常本色的领导人,这一点在中国是尤为不易的,他的很多东西靠的是真情的流露,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如果你光有真心、真情而没有真理也不能服人,所以要有人格的力量,还要有真理的力量。现在国际公关包括国外的研究很重视对领导人的包装,穿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各种场合怎么着装,更不要说演讲的内容,都是精心设计的,这是国际公关比较普遍的做法,但是我想朱镕基同志不是通过包装出来的。他是一种本色的自然流露,一点也不矫情、一点也不造作,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第二点,他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高超。他回答问题非常流畅,风趣幽默、妙语连珠。记得1997年我曾经在人民大会堂听朱镕基同志做报告,他讲了两个多小时,整个人民大会堂几千人在里面,但是两个多小时挥洒自如,他也没有什么稿子,最多一个提纲,挥洒自如、风趣幽默,我听了好几次朱镕基总理的报告,都是这种感受。大家听他的东西不觉得累,不觉得是一个冗长的发言,而且当时正是股市下挫的时候,他怎么来解释这个问题?他非常幽默地讲,中国的股市不是熊市不是牛市,而是猪市。
他答记者问有一个特点是不用稿子,很多是即兴的回答。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时候,这一点非常重要的,我非常反感领导干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还照稿子,形象俱毁。他有一次说秘书给我准备好了稿子,但是今天我不用这个稿子,我即兴给大家讲。为什么讲他有魅力,就是他这种风格,从他那里能够听到真正的东西,而不是四平八稳的,回答的都是标准答案。他的语言艺术不仅是我们一般讲的说话语言,而且包括他的肢体语言和态势语言,这一点对搞公共关系是至关重要。国际上有一个研究,你讲什么话对于公众的感染力不会超过10%,而态势语言跟肢体语言的感染力会超过90%,这是国外通过真正做实证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我们的领导人很善于去读稿子,这稿子可能是经过精心的修改的,讨论过多少遍的,字斟句酌的,多少专家和起草班子忙活多少天写出来的,结果他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大家听得不疼不痒的,这就缺乏感染力,缺少态势和肢体语言,包括眼神和很多方面。
第三点,他不回避敏感问题。因为很多领导同志答记者问就害怕出错,宁可不说错也不肯多说,有时候就是无可奉告,最讨厌的东西就是无可奉告或者王顾左右而言他,有时候是一种艺术也没办法。朱镕基是敢于硬碰硬,他是敢于直面那些问题,当然他非常睿智也非常幽默,可以化险为夷,所以他回答记者的问题不是官腔、官调。
第四点,从他答记者问里面可以体现出一种道义的力量。道义的力量是最富有魅力的,最能够征服人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道义的力量,而是蝇营狗苟,到处都是保全自己,这就不可能有魅力。为什么朱镕基能够特别征服媒体和人民群众,他的一些话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比如说“不管是地雷阵还是什么,也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一次他讲得更厉害:“我准备一百口棺材,我自己也留一口。”这种正义的、道义的力量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为什么他的形象那么好,为什么他能够征服媒体和听众,一定是有他的道理在这里面。
我想更深一层的道理有这么几点:第一个就是道与术,因为政治公共关系非常讲求技巧。过去我们是非常不重视技巧的。西方对政治公共关系技巧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包括他们的领导人讲话,我们看来是没有稿子的,其实是有语言提示仪的。一个技术是可以提升你的公众感染魅力。在道与术的关系上一定要重视术,但是一定要得道。这个道在哪里?就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最大的道,朱镕基心中装着群众、装着人民,所以他能够义无反顾、一往无前,这种道是非常感染人的。我们做国际公关,我们叫外宣也好,其实现在叫国际公关,在这个领域你要感染别人光靠包装是不行的,你还要知道国际上的价值观是什么,你要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你要树立形象,你说的话都是人家不喜欢的,怎么树立形象,我觉得这一点朱镕基做得非常好。
书里面开篇的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答记者问,人家问了一个敏感的问题:你怎么看民主。如果按标准答案,照本宣科地讲我们中国特色民主、不能搞多党制等等,当然这不错,但这样对西方人讲没人听你的。朱镕基同志怎么讲?他说民主体现出一种尊重。为什么人家要听他的,他不像一般的官员一谈民主就很敏感。
第二个是表与里。朱镕基的这种表面上的东西做得是非常好的,但支撑这个表的后面是他的功底,所以我们不要说光是去作秀和表演。政治家、领导人是要会表演,一点表演不会也不行,但是人家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下面的功底是非常重要的。朱镕基的知识非常渊博,而且他善于研究和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他的经济学知识可以达到一个博导的水准。由于他有底气,所以他才能够表现出他的睿智。
第三个是上与下。政治沟通和传播,领导干部一般喜欢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但不善于上行沟通,就是下面的意见怎么往上反馈。答媒体记者问是一个很好的下行沟通的方式。下行沟通,你必须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好。特别是跟记者做下行沟通的时候,一定要跟媒体交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这样做不好的。朱镕基对记者是非常尊重的,他不仅尊敬记者,而且跟记者交朋友,所以人家喜欢他。
第四个是群与己。一个是集体,一个是个人,我们特别强调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强调领导干部要服从组织,但是领导干部不能一点个性都没有。我觉得朱镕基同志是一个有个性的领导干部,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他的集体意识和组织意识也是非常强的。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连自己的特点都没有,个性都没有,而是融化在整个集体当中,你想他会有魅力吗?这样的领导干部我们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而有特点跟融入群体是不矛盾的。
我感到《朱镕基答记者问》这本书不仅是印证了我们国家的一段历史,是一段很宝贵的史料,同时给我们政治公共关系和政治传播学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教材。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胡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