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上午,“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2013)”发布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段赛民介绍了“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的项目情况,并发布获奖城市名单。
以下是文字实录:
在发布之前先说两条,第一非常感谢合肥市委市政府对于本次发布会的支持,第二就是再一次感谢全国各地各位城市的领导。在发布这个排行榜之前,想跟各位分享一下2013年度关于城市网络形象研究中的一些主要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现在给各个城市的形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城市网络形象也更加成为衡量城市形象、城市投资环境和城市竞争等方方面面的,甚至包括城市发展成就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种软实力,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各个城市对于城市网络形象也越来越重视。为了了解城市网络形象2013年度的一些重要的变化,新华网联合了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还有武汉大学,以及中国统计信息服务中心,我们四个机构做了不同的研究。其中沈阳教授为这个报告提供了指标体系,社科院给我们提供了学术指导,统计信息服务中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数据,我们还依靠广州邦富软件公司提供先进的舆情监测平台和大数据获取,最后在新华网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共同完成了城市网络形象的报告。
今天是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的第四次发布会,第一次是在2012年5月份,第二次是在2013年5月份,第三次是2013年底,我们发布了第一届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城市网络形象发布从第一次到现在的第四次,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媒体的关注越来越深入。2013年度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提出了一个新的指标,就是县级政府的网络履职绩效排行榜,这不仅是在同类的研究机构中,也是国内第一次提出这一概念。我们今天要发布的2013年度城市网络形象报告,指标体系延续了前三届的指标,进一步做了相应的完善和调整,其中一级指标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城市基础网络形象,这个占了10%的权重,包括人均新闻数量、人均微博提及数量以及人均网页提及数量。就是互联网上某一个城市整体新闻和自媒体的宣传数量。这给我们一个概念,就是注重宣传的城市,知名度比较高的城市在这一个维度上得分就比较高,这也提示我们所有城市在平时要加强互联网方面的宣传,另一方面要引导网民在自媒体上对城市做一些推广,这个维度上也会涉及一个问题,知名度高的城市在网络上可能占优势。有些城市知名度比较低,在网络不占优势怎么办,我们就把这个网站提及总量做人均处理,这样相对公平一些。第二是城市政务网络形象,这个占了20%的权重,包括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热度、政府信息公开。第三个是城市商务网络形象,包括招商引资网络传播、电子商务应用、节庆网络传播,这个占了15%的权重。第四个是城市社会生活网络形象,这一个指标占的权重比较高,占了25%,包括环境正面情感,治安管理正面情感、地方便民正面情感,地方政府旅游的正面情感,食品安全的正面情感,市民语言的文明程度,就提及某一个城市互联网上网民对这个城市的吐槽,是文明语言多还是脏话比较多一点,这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监测到。最后一个指标是最重要的,就城市的舆情网络形象,包括城市舆情的响应时间,城市舆情处置的效果,以及媒体运用能力和舆情事件关注度,这个指标占了30%的权重,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很多案例研究,最后发现一个城市舆情事件处置效果的好坏会影响网民对这个城市的认可度,或者说就这个城市的网络形象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城市可能平时网民对它印象非常好,但是如果发生了某一件影响力比较大的负面事件,而地方政府又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得到很合理的处置,有可能城市形象会发生重大的逆转。所以我们对于城市网络形象的研究就是基于这5个一级指标,以及19个二级指标。
2013年度城市网络形象研究报告有如下几个亮点:第一,在去年对县域网络形象研究的基础上,依然对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增加了城市网络履职绩效的分析,城市网络履职主要指的是政府部门运用互联网在推进工作、改进工作中所表现出来一种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可以从政务网络形象、舆情网络形象这两个重要的指标反映出来。这次城市网络形象报告仍旧用了沿用了这个指标。从今年的网络履职绩效榜单分析可以看出,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方面,还有一个就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网络履职绩效。因为这一概念是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在国内首次提出,所以我们也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其一是将网络履职绩效纳入到政府考核体系。我们分析发现,有的城市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是因为这些城市将公务员、网络履职的绩效评价指标纳入到考核当中,用制度、用考核进行约束;其二是定期开展新闻媒介与舆情素养的培训,职业素养的高低会影响一个城市的网络履职绩效;其三是要加强各地域、各部门之间的互动和横向交流。第二,今年报告中对网络政务管理的分析,增加了政务微信的研究。这一方面我们主要是针对国内各城市的政务微信现状,从地域分布、部门分布、还有命名特征进行了分析。目前发现国内政务微信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其一是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尽管开通了政务微信,但是还没有很好的利用;其二是开通了政务微信的一些机构,目前微信大部分还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只是一个空壳,没有及时更新;其三是政务微信只是停留在信息发布上,没有与市民、网民做互动沟通,没有充分发挥这种新媒介平台的作用。
电子政务移动化也是报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接下来跟各位分享一下2013年度城市网络形象排行榜的一些特点,一方面是政法类、公共安全类舆情,呈现周期性、集中爆发的特点;在地域分布上,华中地区是舆情事件的高发地区,紧随其后的是华东和华南地区,为什么这两个地区是舆情事件的高发地区,我们研究发现,可能跟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文化层次有一定关系。这两个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这些地区的网民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对自身权益的维护、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会更加突出一些。另一方面城市整体舆情处置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我们发现三、四线城市的舆情处置能力在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正向引导的能力和力度不够。
基于前后四次城市网络形象研究报告,我们对于如何提升城市的网络形象提出几点建议:其一是要引进一些专业化人才,加强相关人员的配备;其二是要打造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知名度;其三是要加强政府绩效评价,增强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要想降低负面舆情发生的机率,要正面提升一个城市的网络形象,与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其四要设置专门部门引导城市网络形象;其五是要多平台的导入城市政府网站。刚才沈教授也多次提到政务的移动化,目前新华网在政务移动化方面会跟政府多一些沟通。对于城市网络形象相关研究的未来方向,我们有几点认识:其一是基于云服务、政务服务移动化;其二是跨界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形象的宣传;其三是打造深度旅游项目,主动塑造城市形象;其四是重视城市的网络信息安全;其五是优化政府官方微博形象;其六是网络形象将成为领导干部重要的考评指标。以上是我在发布排行榜之前跟各位分享的一些关于2013年度城市网络形象研究的一些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