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专电(记者李劲峰)微博反腐风云再起、整治微博谣言利益链、外国政要纷纷“触微”……回顾2013这不平凡的一年,新华社记者与武汉大学教授沈阳团队合作,盘点微博生态圈这一年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挑战”,一同记录“2013年微博风云录”。
关键词一:微博反腐
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遭实名举报后被查、上海市高院法官集体招嫖视频曝光、原国家档案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范锐作风问题被情人举报,一个个落马贪腐官员形成的2013年微博反腐成绩单,让公众在140个字的发布与评论之间,直接感受到中央“打老虎”“拍苍蝇”的决心,背后彰显的网络反腐威力,令不少“问题官员”闻之心惊胆颤。
点评:在某种程度上,微博反腐弥合了网民侠客式和英雄式心态。今年一系列网络热点反腐事件,使微博反腐呈现狂欢、狂野、狂乱状态。随着下半年中纪委开通网上举报网站后,微博中反腐爆料明显减少。规范有效的官方举报渠道是消解网络反腐异象最坚实的信息底盘。无论如何,微博反腐在微博发展史中,无疑留下了隆重一笔。
关键词二:谣言整治
“秦火火”“立二拆四”等网络红人因造谣被刑拘,一批往常隐藏在幕后的谣言工厂“原形毕露”,薛蛮子在看守所中陈述“回复粉丝留言感觉像皇上批奏章”的大V心态,这一系列事件将微博生态圈中水军编造谣言、“大V”获利转发的造谣利益链彻底曝光。
下半年,“两高”出台诽谤信息被转发达500次可判刑的司法解释后,甘肃一名16岁学生因发微博质疑当地一坠楼男子真实死因被警方拘留,则将部分基层政府部门在整治网络谣言“矫枉过正”现象,推向风口浪尖。
点评:经过集中整治网络谣言后,一些微博大V出现明显的言论和行为变化,发言更加谨慎,这有利于抑制舆情过热化,但也部分降低了公众参与社会事件的热情。对待大V不能污名化,同时急需培育一批专业化中小V,及时对社会现象、焦点事件进行精准、细致分析,满足和保障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打击谣言和确保网民言论权利不能是对立关系,而应是促进关系。
关键词三:政务发力
10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的中国政府网微博落户腾讯微博。加上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国资委、证监会等一批“国字头”官方微博陆续开通,迅速吸引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关注。而微博直播薄熙来案件庭审进度,给济南中院官微带来的巨大信息红利,则再度彰显政务微博的广泛关注度与不可替代性。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各地政务微博认证账号已超过24万个。在一些政务部门不愿触网,以及少数政务微博沦为“僵尸微博”的情况下,北京市提出,政务微博要抢占时机、道义、表达制高点。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意见,要求积极探索用政务微博、微信发布政务信息,这为督促政府部门借助微博、服务公众,提供政策规范。
点评:回顾2013年政务微博的表现,无论开通还是使用,都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使微博在政务信息传播中发挥“秒互动”的直接作用。面对公众对政务微博的要求,一方面政务微博信息发布的有效性、服务性、互动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对与受众直接联系的基层部门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也急需完善提升。
关键字四:公共外交
当国外体育娱乐明星开通微博早已蔚然成风时,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开通中文微博,开通仅10天粉丝数量就已突破47万,加上卡梅伦回答微博网友关心的访华目的、城市合作、英剧更新、家庭生活等问题的视频,引发网友持续围观,不得不令人对微博在公共外交上的影响力刮目相看。
除卡梅伦外,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外国政要,以及联合国、英国驻华大使馆等机构先后开通微博,无疑为中国网民与世界政要和国际组织间加强对话与联络,增添了一项方便、快捷的畅通渠道。
点评:过去,我们很少有互联网产品能够获得外国人的认可和参与,若是外国元首开通微博,那绝对是轰动性事件。现在,网民对外国知名人士“触微”,早已习以为常。从这个层面看,微博已得到国际政治、社会、经济各方力量的认同,正成为中国影响国际社会的重要的舆论阵地,也是我国公共外交的一个很好平台。
关键字五:微博“式微”?
“就因看了眼淘宝骨灰盒链接,结果微博天天推荐棺材、寿衣,我错了行吗?”一位微博网友的此番“吐槽”,成为引发业内对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毁誉参半”表现争论的导火索之一。与阿里巴巴联姻,虽带来商业化步伐加快,并有望在第四季度首次实现盈利,但新浪微博已难掩走下巅峰的“疲态”。
从相互微博求粉“转战”微信朋友圈分享,年轻用户群体从微博向微信迁移大趋势,使微薄“衰落”声四起。面对“后起之秀”微信的步步紧逼,曾如日中天的微博是否已步入“式微”轨道?
点评:从新浪微博运营角度分析,其产品有望实现盈利,说明运营状况良好;但长时期缺乏有效的功能升级,加上年轻用户对微博积累的产品疲惫,活跃度下降在所难免。产品最火时不赚钱,赚钱时已并非最巅峰,这是微博平台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背离的一种体现。微博目前虽未展现“改变一切”的预言锋芒,但其社交媒体功能仍将在社会事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就此预言微博走向衰落难免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