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泳:网络问政关键在问责

  • 各位朋友上午好!我回顾一下,在2010年的时候,政务微博还没有出现,广东走得比较早,广东省开通了全国第一个公安微博群,当时《南方都市报》我写评论,我写了政府微博三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直面评论,广东有一些地级市公安局开微博的时候,出现了删负面的评论,包括利用新浪微博提出的一些功能,就是限制别人对他进行评论,所以我第一条特别提出来,一定要直面提问,刚才汪老师讲到了人民日报微博为什么成功,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对负面评论的一种态度。
  • 第二个原则,也是针对当时广东一些公安微博产生的实际问题。就是官位太浓了,宣传味太弄,所以第二个原则就是请讲人话,刚发出来很刺耳,在网上把第二个原则改成学会说话,这不是我的原话,我觉得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非常非常大的。
    第三个原则,就是叫做结果为上。这跟我今天讲的题目高度相关,就是一定要行甚于言,今天我提出来网络问政的关键在问责,实际上落实第三个原则的问题。
  • 在讨论什么叫网络问责之前,先分析一下什么叫网络问政。因为我们做研究定义概念的时候,有两种定义方法,第一点你定义这个东西是什么,还有一点你反过来定义这个东西不是什么,通过不是什么来论证它是什么。我们讲到微博问政这个词,到底什么东西叫做网络问政,这里面有很多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所以我想从反面来说,就是网络问政不是什么。[11:52]
  • 第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网络问政绝不是上传下达,或者下达上传。前两年人民日报有一个新媒体的版面,人民日报有这个条件能够调查到两会的代表,做了一个人大代表看新兴媒体,采访了97名人大代表,题目是为什么人大代表要使用网络,有两条:第一条通过网络搜集民情民意,开展调研。第二条,要充分利用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互动,这个是典型的双向的。这些原因是必要的,但并不足够,除了我们讲到说官员在网络上面对民众的态度问题,比如说王先生讲,官话喜欢说假话、做报告,除了形式上和内容上产生的疑问,还有一个更实质性的区别,大家都说网络问政能够了解民情,汇集民智,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如果你对微博和整个网络政治功能的认识仅仅限于这一点,网络认证最后沦为官员的T型台,就是走秀的场所。所以很多人一说到问政的时候,以为官员倾听民声就足够了,所以听到大多数的是听证。早期我们学校有北大的,北大校长也有信箱,开始写了很多,可能没有人管。还有网上信访,从现实网上到网上,还有大的要案来自网络举办非常多,这个都很好,这个都属于听证。听证的一个很大问题叫做人走政息,这是在中国政坛上太普遍了,有些官员提出了很好的改革措施,这个官员一旦走了人,这个东西能不能持续,要划的一个巨大的问号。
  • 对于网络问政要有一个核心的观念,政府领导关注社情民意,是一个天经地义的,这个不值得赞扬。我通过这个东西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不值得赞扬,值得赞扬的是听取了这个意见,解决了老百姓对你提出的疑问,对你提出的期望和问题,这个是真正值得赞扬的,只有走到这一步才是所谓的网络问政。
  • 第二个很大的,经常大家会说的,就是网络问政是什么?现在有四权和三问,刚才贵州的领导也讲到问计于民,网络问政经常被等同于问计于民。当前前提都是说网络问政发挥了问政于民的作用这是好事,主要的问题是这样做足够不足够。我说到这个问计于民,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和汪老师都参加了新疆举办的会议,跟张春贤座谈,他讲得非常好,他说到一个故事,他说06年我在湖南的时候,我第一次搞湖南党代会,献计献策,网上来了5000个报告,反响非常好,但是我们的阻力很大,湖南常委很多意见都不一致,这种反差距离是非常大。所以问计于民在一开始是需要有勇气的,真正问的时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克服阻力。湖南后来一直沿着这条路走,包括06年他们做了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08年又搞了科学发展观等活动,湖南有一个口号叫“法制湖南”,这条路一直走得很好。说到网络问政,一个津津乐道的个案就是广东的汪洋,五年以来他每一年见网民,一开始他自己带头见,现在常委都在见,所以广东地方这种领导都在弄网络平台。还有贵州、南海等这些地方,甚至还有一些对网络问政提供制度化规定的考核做法。
  • 所以我个人觉得,无论是张春贤,还是汪洋,在问计于民这个道路上都走得非常好,我仍然要强调说,仅仅把官员使用网络,或者说地方官员通过网络问计于民,把这样一个东西作为网络问政一种新的东西来认识,我觉得是不足够的。我甚至想大胆的来说一个我的观点,我觉得整个网络问政必须上升到国家政治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就是超越地方政治的问计型网络问政。

    胡咏在演讲中
  • 所以就涉及到我要讲的核心问题,就是最终应该达到的一个理想结果,就是问责于政,或者叫责任问政,问政和问责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我是搞学术研究的,搞政治学研究的,可能稍微离开这个话题,讲得远一点,讲一下所谓的责任政治是怎么回事。在1989年美国有一个学者,89年世界群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命题,叫历史的终结,我想谈一下他最近刚出的一本书,叫做政治秩序,他要回答一个基本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成功了,另外一些国家失败了,所以你要看到中国、印度,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是怎么从一种部落式的结构变成一种国家的结构,他提出政治秩序可以分为三大要素,第一个要素就是国家,很多人都反感国家,他说没有国家其实很多事情发展不好,所以国家是第一重要的要素。但是国家的前提,他一定完成一个转变,不能是一种任人唯亲的方式。因为通常来讲人类社会原来组织方式,先从最亲近的人,通过非选人的关系来选人的时候,所以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是同质的公民,以前可能是依赖血缘关系,比如说权贵资本主义,现在国家没有抛除任人唯亲的模式。所以国家这个要素跟如何从非血缘性和地缘性的东西,走向更加普遍的过程。
    第二个要素叫做法治。法治不是说你有法律,建成了法律体系不等于有了法治,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如果我们谈论法制的,法制意味着法律,必须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权威一定要高于这个国家的行政机关,这个国家的一切都不在法律框架下运行。因此总理也好,总统也好,部长也好,你就不能随心所欲的统治,你违法了就会受到法制国家的硬约束。
  • 第三个要素是政治问责制,政府必须感到有一种责任,中国有GDP,为什么官员要去追求GDP的增长,你要问一个终极性的问题,难道GDP的增长就是政府的终极目标吗?你的利益驱动不能超越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利益,而且尤其是你不能把政治当做为自己发财,或者为你的亲属,为你所有的裙带关系发财的工具。问责制政府当然有很多的义务,从美国学者的分析角度来说,问责制跟自由式民主选举是相关的。他做了大量的历史比较,来分析这个国家到底怎么样,最有意思他讲到中国,我们首先要问我们老祖宗有一些骄傲的地方,他认为第一个世界上公认的政权是中国人民缔造的,因为在秦朝的时候,秦朝的东西延续了2千年,中国政治是延续了2千年,由官僚体系统治一大片的领土。在公元前221年就有这样的政权,他说中国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在哪里,第一是没有法律,第二是没有问责的政府。所以中国的历史传统当中,就缺少现在问责制所有必要的要素,如果做横向的比较,就很容易得出这些观察,比如说英国在17世纪就已经是议会问责制,这个跟英国光明革命和资产阶级贵族,跟国王的斗争,包括对征税权利斗争密切相关,但是对中国来讲,中国出现的情况是我们在相当几千年的时间里面,我们的统治者靠什么来进行统治,我们靠什么?我们靠道义性的共识,我们靠道义问责制。[12:05]
  • 道义性问责是对上负责,从当一个问责制主要是往上负责,而不是往下负责的自己,你会发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缺失的,被统治者没有办法给统治者施加真正问责的可能性。所以从另外一方面来讲,你也可以说中国问责是一种道义上的问责,而不是程序的问责,换句话说如果我是统治者,统治者在道义上感觉我对你怀有责任的,我代表了你们最大的利益,代表这个最大利益过程中,其实你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中国过去这些年的确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西方人也不得不承认的。这些政权取得的成就,多多少少跟道义问责传统还是有关系的,比如说韩国,比如说台湾,新加坡,甚至包括早期的日本,其实都有这个影子在背后存在。比如说道义问责可能有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就是缺乏对下负责,会导致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刚才我在汪老师说,我说我们的政府和党有强大的信息搜集体系,我们其实对这个国家的运行是了解的。但是看到中国历史上王朝的循环,发现最后出问题都出在高度中央化的官僚体系,没有办法获得足够的信息,不能够了解整个社会发生的事情,最后不能进行有效的治理,而且这个官僚体系有巨大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王朝的问题在中国当代仍然是存在的,所以我们为什么不能把网络问政仅仅等同于网络搜集信息,政府是不是尊重人民怎么样来治理的意见,这实际上一直是巨大的问题,我们只是狭义的公民参与。
  •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所有的进步必须建立在当下,当我们还不能进行真正选举的时候,这个时候问责式的网络问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公民有一定的能力,按照宪法和其他法律对当权者进行问责,在一个官本位的社会当中,逐渐种下责任政治的种子,这个种植过程是一个伦理提升的过程。道义问责制意味着你必须真的是道义的拥有者,你如果是没有道义,或者你只有名义上的道义,现在网上流行的话就是你被打过耳光,打过耳光就会改变中国的未来吗?你能够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和良性的状态吗?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讲问责政治就要求我们的政府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我们要意识我们对当下的人民要有求必应,你不能光听到这个呼声,中国老话有求必应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更重要的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至于自己的利益之上,在现实情况下问责式的网络问政,在现在的一些系统当中撬开一些裂缝,安装上一些把手,让我们政府逐渐至于真正的公共监督之下,我觉得这个叫做真正的网络问政。
    这都是我的个人观点,谢谢大家!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