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政务微博群体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报告

氧分子网12月6日讯 第三届网络舆情高峰论坛今日在武汉召开,在本届论坛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政务微博群体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互联网时代迅猛而至,随着微博用户的迅速扩大,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大V在互联网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据统计,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中10万以上粉丝的超过1.9万个,100万以上的超过3300个,1000万以上的超过200个。

8月份以来,有几次重要会议和活动均涉及互联网用户社会责任、打击网络谣言和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等问题,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舆情空前高涨。各种有关打击网络谣言、提升网络名人社会责任意识的信息在网上增多。

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提出了“六点希望”和“七条底线”。媒体和网民,尤其是网络大V对“鲁七条”反响强烈。大多数网民对此表示欢迎。网上围绕“七条底线”、“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讨论火热,舆情热度持续升温。《人民日报》评论指出,网络名人不仅要自己守住底线,更有责任引导普通网民塑造议事的公共理性,释放和转化社会的正能量。不少网民也呼吁对于网络这个官民沟通交流的对话平台,官民双方都应倍加珍惜。

8月13日开幕的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作了“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历史机遇在新信息技术革命中有所作为”的主旨演讲,讲话还指出要“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建设可信、有用的移动互联网。”结合“鲁七条”的舆论反响,微博上众多政务微博进行了热烈响应,中国互联网大会也发出了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的倡议。9月9日,第五届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在伦敦举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发表题为《网络空间的自由与秩序》的主旨演讲,指出“自由意味着责任”,“自由意味着秩序”。网络自由与秩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在我国国内引发广泛关注。

在8月19日举行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习总书记的“8.19”讲话,从全党全国全局高度,对当前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肯定,为党和政府未来几年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若干重要发展思路。各地党政机关和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央和地方相关讨论话题的网络新闻页面超过2460万篇,网页超过4000万条。

8月20日,公安部启动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北京警方打掉一个网络推手公司——北京尔玛互动营销策划有限公司,刑拘“秦火火”和“立二拆四”以来,网络上的灰色利益链被曝光。23日,薛蛮子涉嫌嫖娼和聚众淫乱一案震惊网络,周禄宝(江苏)、傅学胜(上海)、记者刘虎、“边民”董如彬、“环保董良杰”等涉及“网络谣言”或举报的网络大V也相继被抓。全国各地都开始出现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抓捕大量涉嫌传播谣言的活跃人士。

早在6月18日,公安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即民间所称“清网行动”,整治周期从今年6月至12月为期半年,打击重点是“利用互联网从事诈骗、涉黄涉赌、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媒体称,公安部的初衷是打击网络有组织犯罪,而打击有组织传播制造谣言等违法犯罪是这次行动的第一阶段,其中是否有组织、是否涉及经济利益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判断标准,并非针对普通网民。

在这种背景下,9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立即得到不少基层干部和网民的热烈拥护。在网络谣言多发和各地打击网络谣言并举的背景下,该司法解释回应了民众的关切。舆论对有关网络敲诈勒索罪、网上寻衅滋事罪的定性表示赞同,但此次司法解释对诽谤罪的构成进行了量化,即“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却引发了争议。

而从后续舆论反馈来看,部分执法者和民众在理解上存在一些明显的混乱现象。个别地方在执法上没有找准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的司法边界。自8月底到9月初,地方行动中的偏差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舆论宣传风向渐变。最终在9月下旬以甘肃张家川初中生发微博被拘事件中激起了舆论反弹,更有媒体和网民担心,地方借此机会打击报复正常的“网络举报与反腐”。

网络舆论表现最为明显,@广州公安也发出“子产不毁乡校,打击造谣,若人人噤若寒蝉,显然是噩梦。”安徽砀山警方撤销对网民“将致10死5伤事故说成16死”行政处罚一事,就被网民广泛赞誉。在新形势下,随后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被认为是规范打击谣言行动、保护正当网络举报之举,受到舆论的欢迎。不过,“转发500可判刑”也为舆论所隐忧。

与此同时,有一些舆论则指向“官谣”。新华社在8月29日播发《打谣言,更应打“官谣”》。新华社认为,网络谣言泛滥被人人喊打,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刚露头的“官谣”。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就表示,发布“官谣”的有关责任人应当受到与恶意散布民谣的老百姓一样的惩罚。

9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对谣言盛行、谬种流布当然要依法亮剑,但也不能因噎废食;遏制网络活力,同样有违中央精神和时代潮流。9月初后,在有关部门要求之下,地方上也极少新的案例公之于众。“9?17甘肃初中生发帖被刑拘事件”被认为是网络治谣出台司法解释后的“第一案”,被指滥用司法解释。该事件也成为整治网络谣言行动以来的舆情高点。对此,人民日报《依法治网要警惕“歪嘴和尚”》评论指出:“少数执法者未能准确把握解释精神实质,滥用法律赋予的权力,甚至将其作为拒绝舆论监督的手段。这样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舆论呼吁谣言精准定性,坚持依法打击网络谣言,同时防止谣言定性的随意化与打击范围的扩大化,积极创建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附件:政务微博群体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报告全文下载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2016 年 07 月 05 日

    […]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政务微博群体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报告 […]

  2. 2016 年 11 月 22 日

    […]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政务微博群体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报告 […]

  3. 2023 年 06 月 14 日

    […] ➤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政务微博群体与网络舆论生态研究报告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