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部南明痛史——读顾诚《南明史》

南明史
南明史

文/启风

在北京的景山公园内,至今还留有“明思宗殉国处”。1644年,李自成统帅的大顺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在了那里,这通常被视为明朝灭亡的标志。然而事实上,明朝的残余势力此后与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残部合作,在南方坚持抗清,时间长达二十年,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说的“南明”。

南明通常指1644年五月弘光政权建立,至1662年永历帝被杀这段历史,也就是清朝入关初的十八年时间。顾先生不为此桎梏,指出南明史当从1644年三月崇祯自缢算起,下延至1664年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为止。

南明内斗 清军渔利

满洲八旗战斗力固然很强,但是在刚刚战败李自成,入主北京之时,天下依旧是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的局面。所以在顾先生看来,“明朝自万历中期以来,朝政日益腐败,内忧外患纷至沓来,覆亡不可避免,接替的可能是大顺王朝,可能是清王朝,甚至可能是孙可望掌握实权的朝廷,也不能排除在较长时间处于分裂的局面。”而最终使清朝能将南明势力相继铲除,实现全国统一的原因,正是“汉族各派抗清势力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打倒了自己”。

抗清势力的内斗首先表现在朱明宗室对帝位的觊觎。南明主要包括弘光政权、鲁王政权、隆武政权和永历政权,另外还有昙花一现的潞王政权与绍武政权。崇祯帝死后,出于各自利益,南方朝臣就在拥立福王朱由崧,还是拥立潞王朱常淓问题上争执不休;后来南京弘光政权覆灭,与唐王朱隶键于福州称帝的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在绍兴就任监国,双方互不承认、互挖墙脚。隆武政权失败后,桂王朱由榔被拥立为监国,但隆武帝之弟、续封为唐王的朱隶却以“绍武”年号称帝;不久后桂王也由监国继统,改年号为“永历”,一国二主的局面再度出现。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为此同室操戈,在广东大打了一仗。侥幸取胜的绍武帝君臣,还没来得及庆祝,清军就兵不血刃地攻陷了广州——绍武政权由建立到灭亡,仅仅为时一个多月。抗清力量正是在这种内耗中消磨殆尽。

此外,文臣党争、武将争权与文武不合的问题,在南明长期存在,使得各个政权内部也纷争不断。后来南明朝廷被迫与大顺、大西的农民军残部合作,但也同样是相互猜忌。在崇祯帝自缢、北方沦陷后,南明势力依旧控制着南方的财赋之地,团结一致的话,即便不能恢复故土,却也可偏安一隅。然而“南明地域虽广,各派势力却在很大程度上陷入割据纷争,朝廷虚有其名,无法组织有力的反攻”,给了清朝统一全国的可乘之机。

忠臣有时也会误国

顾先生在参阅史料,详尽论述南明兴亡的同时,对很多历史人物给予了客观的再评价。顾先生说,在“过去绝大多数史家制作的镜子里,侏儒们被拔高了,坚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甚或被挤出了镜框之外,成了道地的哈哈镜。”而这一本《南明史》恰能还历史一个本来面貌。

殉国扬州的史可法,在历史上享有民族英雄的盛名。但是顾先生继承古代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传统,对史可法进行了近乎苛责的严厉批评,指责他既不能驾驭各镇将领,又不肯与农民军联合抗清,以至坐失良机,最终导致了弘光政权的覆灭。另一位有民族英雄之誉的何腾蛟,也被顾先生指为“妒贤忌能,误国误民”,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当然,顾先生对他们的民族气节也是不吝赞美的,只是“如果这些著名人物都像历来的史籍描写的那么完美,南明根本不会灭亡”。

在作者看来,南明历史上真正需要褒扬的政治家是堵胤锡与张煌言,需要彰显的英雄是在江阴抗清的阎应元、陈明遇,而明清鼎革之际的“巨星”则是从前的大西军领袖,后来为南明永历朝屡建大功的李定国。至于孙可望、郑成功,他们在南明史上固然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但因为私心自用,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南明的覆灭。

在贬斥某些“忠臣”的同时,被历史陈见指为“奸臣”的马士英和阮大铖,顾先生也予以新的审视。马士英固然没有运筹帷幄的才干,但东林、复社人士加诸其身的各项罪名却也多是无中生有,后来他坚持抗清,失败后被俘就义,称其为“奸臣”显然有失公允。在孔尚任的《桃花扇》中被猛烈抨击的阮大铖,其实也是被东林—复社的清流们冤枉的“阉党”。

基于史料辨伪去妄

由于清初对南明史研究的封锁,造成相关史料的缺乏。清初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依据传闻,记载南明有一位年号“定武”的“韩主”,误导了包括孟森先生在内的一批学者。顾先生则依据现有史料,证明了所谓“韩主”纯属子虚乌有。

在辨析古人记叙讹误的同时,《南明史》还校正了今人研究上的差错。谢国桢是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的弟子,他所著《南明史略》是一部研究南明史的学术名作,但顾先生却指出了此书在应用史料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南明史略》说金声桓曾攻陷南昌,杀死守城的总督袁继咸,顾先生指出,袁继咸当时被挟持在左梦庚军中,不可能出现在南昌。又如谢先生说,当年江阴一战,清军损失了“三位王爷和十八位大将”,而《南明史》则纠正说,那只是野史讹传的说法,与事实并不相符。

史学大师陈垣先生曾说,历史研究就是要对史料“竭泽而渔”,将能找到的史料都找到。顾先生《南明史》一书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其中引用地方志237部,引用书目579种,最终使得全书“无一字无出处”。顾先生在这个史料基础上再去辨伪去妄,自然极具说服力。

学术名著 饶有趣味

清朝灭亡南明,统一全国后,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极力封杀民间有关南明的记忆。但是一些遗民,如清初的黄宗羲、王夫之、查继佐,后来的全祖望、万斯同、傅以礼,都在致力于南明史料的搜集与书写。清末,革命党人为实现“排满”,也借清军入关后对南明残暴镇压的历史来号召民众。抗战爆发后,因为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南明史再度成为显学。如柳亚子在上海沦陷后,避居“活埋庵”三年,出版了《南明纪年史纲》、《南明人物传》等书。至今,已有谢国桢《南明史略》、司徒琳《南明史》和南炳文《南明史》先后问世,这些著作都参阅有大量史料,各有所长,唯其篇幅不大,叙事不免简略。

相比之下,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则是一部有三十二章、七十七万言的巨著。顾诚先生的这部《南明史》乃是以十五年坐“冷板凳”的苦功夫,才完成的一部史学名著,超越了此前所有的南明史研究。而且不同于大多数学术作品的艰涩难懂,顾先生的《南明史》不仅行文流畅,且饶有趣味,因而十分好读。相信即使是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读起这本书来也会欲罢不能。当然,顾先生此书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一些学者指出的那样,本书着重于政治、军事的研究,而忽视南明的经济、文化,不免是一个遗憾。

光明日报出版社此次再版的《南明史》,还收录了顾先生的遗稿《我与明史》,这篇自传性的长文记叙了作者走上明清史研究道路的历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版的《南明史》还附有顾先生的手稿,真是难能可贵。

书籍信息:《南明史》,顾诚,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8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