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公众为什么老担心《背影》被删

近日,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随后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记者向人教社求证,相关负责人表示确为误传,出版社并不会因为“违反交规”这一点去删除一篇经典之作。(5月20日《北京青年报》)

  朱自清《背影》被删的传言,得到了否认,公众稍稍放下了不平静的心——最优秀的现代散文作品,仍然被保留在了语言课本之中,这对许多家长和学生而言,当然算是一件幸事。但是,近几年以来,关于《背影》被删的传言,似乎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于这样的优美散文,公众难道患上了“被删妄想症”?原因是什么?

  一二十年来,语文课本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0后有70后的语文记忆;80后有80后的语文记忆。客观说,语文课本的内容需要随时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内容需要与时俱进,所蕴含的思想也需要符合现代潮流,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些年以来,语文课本的变化与公众期盼的变化,发生了一些背离。一些大众认为是经典的语文课文,被删了不少,而一些不怎么出彩的课文却成功上位。

不合大众口味的删减有“删鲁迅”、“删水浒”。有人说,“删鲁迅”是消除孩子们的质疑精神,而“删水浒”是消除孩子们的反叛精神。这是为了达到某种正确。除了“删”,语文教材还在还要为达到正确和高尚而“改”,在网上,许多英雄故事,都被“扒了皮”被揭穿是假的。并且,语文教材把人家外国人的散文拿过来,为了某种正确修改了大量内容,同时,还不习惯于给作者属名字。

我们的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已经患上了道德洁癖。散文就是散文,诗歌就是诗歌,你要优美的句子,又要高尚、无瑕如圣人般的道德,既不能让武松打国家保护动物老虎,也不能让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还不能让孩子们看到鲁迅的质疑精神,字字句句连标点和空格要讲究正确,即便虚假,也要不犯错误、不留把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打棍子,不被抓住小鞭子,不被扣帽子。这样的语文,已经不像是语文还像是宣传报道。

再好的课文很可能因为一丁点的道德瑕疵而被删——公众早已是惊弓之鸟。而且,即便这一次没有被确认删除,下一次呢?明年呢?应该说,这样的一个语文课文审查体制,让大众没有了安全感。只要对语文的管制思维不消除,语文要正确而不是要文学性,公众的担忧就不会消除。

权力对文化的敏感,似乎远远不止在语文课文上面。包括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这类适合儿童看的动画片,相关部门都要批评加删减。而全世界面对存在了几十年的《猫和老鼠》等动画片,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暴力倾向,或者被所谓的暴力倾向所感染。对比之下,相关部门和出版社的敏感,确实应该得变一变了。

载成都商报。

作者:王传涛  时事评论员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